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每經記者專訪東方匯富董事長闞治東:大家都盯著獨角獸,但不會導致一級市場分化

每經記者:冷輝 每經編輯:王可然

“我的四十年金融生涯可以簡短地用三個‘三’概括:三家銀行、三家證券公司、三家投資公司。 分別是人民銀行、工商銀行、平安銀行(彼時為深圳發展銀行), 申銀證券、申銀萬國證券、南方證券, 上海工行信託投資公司、深圳市創新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深創投前身)以及目前的東方匯富。 ”

近日, 在出席第六屆上交會CSITF資本嘉年華活動時, 東方匯富董事長闞治東如此總結自己的人生履歷。

作為中國證券市場及中國創業投資行業的開拓者, 闞治東素有“證券教父”之稱, 也有諸多殊榮和頭銜在身,

曾領導團隊在中國證券金融領域創造了許多個“第一”:第一個A股發行、B股發行, 第一個證券營業部、證券研究所, 第一個股票指數等。 2005年, 闞治東創辦了東方匯富, 目前東方匯富管理資產規模逾300億元。

在上述活動當天, 闞治東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專訪, 分享了他對於當下國內多層次資本市場、投資行業的真知灼見。

闞治東

獨角獸不會導致一級市場分化

NBD:獨角獸相關的話題近期持續保持熱度, A股也向獨角獸開放了大門。 這是否會導致投資人對獨角獸趨之若鶩, 而拋棄一些中小體量的項目, 從而令一級市場進一步分化?

闞治東:大家的眼睛都盯著獨角獸, 把一般的企業或其他還是值得關注的企業就都忽略了, 我不認為會這樣。 獨角獸要看是哪個角度的獨角獸, 是中國的獨角獸, 上海的獨角獸, 還是浦東新區的獨角獸, 這些概念是不一樣的。 如果大家都尋找本地區的、獨特的、成長性好的企業, 可能歸納起來就能容納整體。 所以, 我不認為關注了獨角獸就忽略了其他。

在我們這麼多年的投資生涯裡面, 一個行業會冒出個別帶頭的、好的企業, 但並非都是這樣的, 往往是出來一批, 競爭過程中有的企業脫穎而出, 有的相對就發展差一點。 從投資者角度, 我們關注獨角獸是關注和它相關的整個行業的發展。

過去投資企業都說是“千百十一”, 看了一千個項目, 去做盡職調查一百個, 只有十個專案上了投委會, 最後可能只有一兩個項目投資決策過會了, 實際上是這樣一個狀況。

NBD:人工智慧、智慧投顧等新型產業如火如荼, 金融行業乃至一些線下超市便利店的很多人工崗位被取代, 您對這些產業如何看待?

闞治東:投資智慧化產業、人工智慧, 包括一些共用單車、無人商店,

我認為一些探索要獲得真正的成功, 任重道遠。 做這些東西不是一廂情願的, 是根據整個社會發展情況, 人們整體意識的情況, 決定最後到底好還是壞。 我對這些行業還是謹慎看待。

金融行業的智慧化、銀行櫃面工作人員越來越少, 這個是大的趨勢。 也有一些區塊鏈等行業, 以及比特幣等數位貨幣, 這些在發展的時候一定要瞭解本國的經營管理政策。 如果盲目發展, 可能走到最後也會被規整。

實行註冊制並不是誰想進就進

NBD:目前A股對中小企業IPO相對趨緊, IPO上市發行節奏也放緩。 這對於投資機構會產生什麼影響, 是否會導致一些項目退出難?

闞治東:這是不同階段的不同話題, IPO曾經由於股市市場行情不好,

暫停過, 如今, 基本上就沒停過。 和以前對比, 這一階段投資退出管道還敞開著, 前面有的時候管道不開、都是關著的。

最近, 市場又回到3000點左右, 節奏把控上可能會出現一點放慢的過程, 但我不認為這個節奏放慢就是長時間的。

從投資角度, 我們當然希望這個管道始終敞開, 始終每年保持一定的量, 讓排隊企業看得到希望。 當然這是我們一方面的想法, 監管部門可能考慮問題更周到一點。

NBD:對於當前A股的發審制度您怎麼看, 如何看待IPO發審趨勢的不斷變化?

闞治東:這是目前的審核制到註冊制的問題。 現在對註冊制, 大家都好像有點恐懼, 認為一旦實行註冊制, 兩個交易所上市的大門完全敞開了, 就像新三板一樣, 轉眼就到了過萬家, 最後這個市場根本沒人關注。

實際上,這種觀點我不認為是正確的。某種意義上我還是贊同註冊制的,實行註冊制不是敞開大門,誰想進就進。如果企業到香港掛牌去,香港也不是沒有審核,企業需要提交材料,保薦商遞交材料,最後查看審核材料、提出問題、聆訊,經過一系列流程最後掛牌。一個企業上市,必然還要經過會計師、律師、保薦商以及交易所審核部門的審核。

註冊制不是徹底把大門打開,註冊制和今天我們所理解的審核制,實際上無非就是把由證監會組織部門來審核兩個交易所掛牌企業,改成上交所、深交所自己去審,去決定哪家企業能掛牌、哪家企業不掛牌。關於註冊制還是要多做一些解釋。

反過來,註冊制可能還會帶來一個好處,因為企業可以自主選擇在上交所或深交所上市,這種選擇不像今天的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分工這麼明確。

NBD:A股IPO節奏放緩、新三板也不盡如人意,一些掛牌企業轉而選擇港股等資本市場,您對此有什麼建議?

闞治東:很多企業也經常來找我談話,說到底是美股上市好,還是港股或者A股上市好。我說毫無疑問,在內地能上市,肯定還是內地最好。在內地上市,投資者對企業更瞭解,大家給企業的市盈倍數更高,到港股相對是不如的,跑到美股可能就更遠一點。當然很多企業是發展急需資金,而在A股排隊可能要排幾年,所以一些企業到港股到美股上市,也是一種選擇。

投資過於超前不一定獲得成功

NBD:唯恐落後于人、落後於時代的“焦慮感”近年來成為了熱門話題,投資機構的焦慮是什麼,如何緩解?

闞治東:投資機構的焦慮是行業角度的,這行既有熊市牛市,也有冬天有春天。那麼現在是什麼樣的?行業的從業者會有感覺,好像不是大家想像那樣:到什麼地方都得到滿腔熱情的支援。現在註冊基金公司、投資公司,都需要找相關方面,要備案要註冊要考試等,這些是好的,大家不反對。關鍵是要有一個度。如果認定這個行業是好的,在大方向上應該給予支援。每個行業發展都有問題,如果盯著問題不看到成績,對整個行業發展是不利的。

唯恐落後,現在投資也一樣,大家都是超前看。有些項目研究可以研究,但投資過於超前,在這行不一定獲得成功,因為基金都是有週期、有期限的。如果明明只是“3+2”五年期的基金,投的專案五年中間卻看不到成果,有什麼意思?比如無人駕駛項目,不但要技術研發的進步,還需要交通法規的修改,現在每天都有人跟你講很多故事,但要想想在投資方面能不能接受。

NBD:募資難最近成為了一個熱點話題,不少PE/VC紛紛感慨市場上錢不好找,也感慨到了寒冬,這要如何看待?

闞治東:募資難是對投資行業的正面宣傳不夠,這個行業是負面報導多於正面報導。老百姓經常看到行業內這個騙子、那個騙子,還敢把錢投進來嗎?實際上基金業協會備案的上萬家企業,私募基金規模12萬億元,其中真正掛著羊頭賣狗肉的,畢竟是少數。

對於出現的問題,還是要客觀地分析。私募基金募資人數有上限,這個就不能“踩”;另外投資到企業的錢是不是投資去了,如果投資了,不是改變用途自己揮霍,這應該認定就是投資。應該多正面宣傳這個行業,恢復它在社會上應有的誠信,還要宣傳投資就是有風險,風險投資就是有失敗率,大家不能忍受失敗,那就千萬別進這個行業。

每日經濟新聞 原文連結

最後這個市場根本沒人關注。

實際上,這種觀點我不認為是正確的。某種意義上我還是贊同註冊制的,實行註冊制不是敞開大門,誰想進就進。如果企業到香港掛牌去,香港也不是沒有審核,企業需要提交材料,保薦商遞交材料,最後查看審核材料、提出問題、聆訊,經過一系列流程最後掛牌。一個企業上市,必然還要經過會計師、律師、保薦商以及交易所審核部門的審核。

註冊制不是徹底把大門打開,註冊制和今天我們所理解的審核制,實際上無非就是把由證監會組織部門來審核兩個交易所掛牌企業,改成上交所、深交所自己去審,去決定哪家企業能掛牌、哪家企業不掛牌。關於註冊制還是要多做一些解釋。

反過來,註冊制可能還會帶來一個好處,因為企業可以自主選擇在上交所或深交所上市,這種選擇不像今天的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分工這麼明確。

NBD:A股IPO節奏放緩、新三板也不盡如人意,一些掛牌企業轉而選擇港股等資本市場,您對此有什麼建議?

闞治東:很多企業也經常來找我談話,說到底是美股上市好,還是港股或者A股上市好。我說毫無疑問,在內地能上市,肯定還是內地最好。在內地上市,投資者對企業更瞭解,大家給企業的市盈倍數更高,到港股相對是不如的,跑到美股可能就更遠一點。當然很多企業是發展急需資金,而在A股排隊可能要排幾年,所以一些企業到港股到美股上市,也是一種選擇。

投資過於超前不一定獲得成功

NBD:唯恐落後于人、落後於時代的“焦慮感”近年來成為了熱門話題,投資機構的焦慮是什麼,如何緩解?

闞治東:投資機構的焦慮是行業角度的,這行既有熊市牛市,也有冬天有春天。那麼現在是什麼樣的?行業的從業者會有感覺,好像不是大家想像那樣:到什麼地方都得到滿腔熱情的支援。現在註冊基金公司、投資公司,都需要找相關方面,要備案要註冊要考試等,這些是好的,大家不反對。關鍵是要有一個度。如果認定這個行業是好的,在大方向上應該給予支援。每個行業發展都有問題,如果盯著問題不看到成績,對整個行業發展是不利的。

唯恐落後,現在投資也一樣,大家都是超前看。有些項目研究可以研究,但投資過於超前,在這行不一定獲得成功,因為基金都是有週期、有期限的。如果明明只是“3+2”五年期的基金,投的專案五年中間卻看不到成果,有什麼意思?比如無人駕駛項目,不但要技術研發的進步,還需要交通法規的修改,現在每天都有人跟你講很多故事,但要想想在投資方面能不能接受。

NBD:募資難最近成為了一個熱點話題,不少PE/VC紛紛感慨市場上錢不好找,也感慨到了寒冬,這要如何看待?

闞治東:募資難是對投資行業的正面宣傳不夠,這個行業是負面報導多於正面報導。老百姓經常看到行業內這個騙子、那個騙子,還敢把錢投進來嗎?實際上基金業協會備案的上萬家企業,私募基金規模12萬億元,其中真正掛著羊頭賣狗肉的,畢竟是少數。

對於出現的問題,還是要客觀地分析。私募基金募資人數有上限,這個就不能“踩”;另外投資到企業的錢是不是投資去了,如果投資了,不是改變用途自己揮霍,這應該認定就是投資。應該多正面宣傳這個行業,恢復它在社會上應有的誠信,還要宣傳投資就是有風險,風險投資就是有失敗率,大家不能忍受失敗,那就千萬別進這個行業。

每日經濟新聞 原文連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