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大唐新能源(1798.HK):田忌賽馬,後發先至!

作為大唐集團的風電標杆企業:大唐新能源年初至今的升幅高達75%, 大幅跑贏了同行業的另外兩位強勁老牌選手:龍源電力及華能新能源。 其實, 後面兩者的漲幅已是可圈可點, 一方面證明風電行業整體在業績季靚麗的業績披露得到了投資者很大的認可, 另一方面證明了大唐新能源的突圍而出成為"黑馬"必定反映了當下風電行業變化的主旋律, 手執牛耳!

我們觀察到大唐新能源最近接連出現的兩波上漲其實跟其靚麗的業績資料是很難分開的。

2017年報與2018年一季報, 從推動股價的作用來看, 前者爆發, 後者接力。

一、業績回顧

(1)按大唐新能源2017年報的資料顯示, 2017年的營收為(單位:人名幣, 下同)71.04億, 同比上升22.78%。 稅前利潤約10.59億元, 同比上升164.03%;母公司所有者應占淨利潤約7.28億元, 同比增長267.15%。 盈利水準創公司上市以來及歷史最優。

其中, 控股裝機容量為8, 826.42兆瓦,

同比增長3.87%;全年發電量為15, 299吉瓦時, 同比增加24.41%。 其風電平均可利用小時數于2017年達1, 905小時, 同比增加150小時, 增長8.55%。

(2)按大唐新能源2018年(未經審核)一季報資料顯示, 2018年Q1的營收為22.85億, 同比增長43.62%。 稅前利潤約7.28億, 同比激增320.81%;母公司所有者應占淨利潤約為5.85億, 同比大升375.61%。

2018年第一季度集團按合併報表口徑完成發電量4, 965吉瓦時, 較2017年同比增加45.92%, 其中, 完成風電發電量4, 891吉瓦時, 較2017年同比增加46.35%。

最新一季度資料顯示, 延續了2017年下半年的加速態勢, 速度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從而使單季度的盈利水準也創下了歷史最優水準。 只要行業政策保持穩定, 大唐新能源2018年首季開局的成績讓人很輕易預期到其2018年業績持續向好的情況幾乎已成定局。

二、價值重估的原因

從波動性的角度來描述, 大唐新能源在2018年4月份的月度升幅資料錄得近五年之最, 而其季度升幅(按最近三個月計算)更是創下了歷史最高記錄,

如此快速的股價回歸, 無疑是一次上市公司內在價值的重估所造成的。 我認為主要核心因素有兩個:行業政策變動與公司自身佈局及應對, 這兩者共同推動了業績的改善及提升。

(1)行業政策

新能源產業受行業政策的影響巨大, 在產業成長期往往會出現"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的無奈, 風電行業當然也不例外。

2016 年 11 月, 國家能源局發佈的《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 規劃"十三五"期間, 風電新增裝機容量 80 GW以上。 其後, 風電政策在投資規模上再次得到提振與加碼, 2017 年 7 月, 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 方案提出 2017-2020 年全國風電新增建設規模分別為 30.65GW、28.84GW、26.6GW、24.31GW, 計畫累計新增風電裝機 110.41GW, 到 2020 年累計規劃並網 126GW。

除了新增投資規模,其實政策的重點在於增加並網的規模,提升風電運營商的平均可利用小時數,解決曾經困擾風電行業的最嚴重的棄風限電問題。

2016年1季度,全國棄風率達到26%,達到歷史的峰值,其中新疆、甘肅等部分限電嚴重的地區棄風率超過了35%,其中以"三北"地區最為嚴重。隨後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出臺了多項緩解棄風限電的政策,國家電網也明確表態從政策、技術等方面推動限電的解決。隨後國內的棄風限電水準逐漸下降,2017年上半年國內的棄風率已經下降至13.62%,2017年第2季度棄風率為11.1%,在第1季度16.4%的水準上也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這些改善都得益於2017年國家共出臺31項風電利好政策,其中有關風電消納的多達13個,現在限電棄風嚴重的地區情況均有所好轉。國家電網更在2016年初,出臺20項促進消納新能源的可行措施,提出力爭2017年-2018年棄風棄光矛盾得到有效緩解,到2020年根本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棄風棄光率控制在5%以內。

有研究表明,受風電政策的驅動,並網速度或正在加快,未來三年內新增並網容量年均達31GW,這資料要比同期的(風電"十三五"實施指導意見中的規劃)新增建設規模要多,使得存量受益,高棄風限電比率者更為得到改善。

踏入2018年,風電利好仍在繼續。

3月7日,國家能源局公佈,內蒙古、黑龍江、寧夏解除風電投資紅色預警,紅色預警區域由6區變為3區。

國家能源局在3月23日出臺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徵求意見稿),成為了進一步"解局"的關鍵。意見稿從"發、用"兩端考核變為重點考核"用電端",因為提高電網及用電側的消納積極性才是化解核心矛盾的關鍵;而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證書"機制,與"配額制"強制捆綁,才具有實操價值。與配額制相匹配的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也將于2018年適時啟動,推動交易電量增加,補貼拖欠的問題有望得到緩解。

4月18日,新疆准東至安徽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輸電工程安徽段全線貫通。該工程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陝西、河南、安徽六省區,預計今年6月啟動調試工作、年底建成運行,屆時國內運營的特高壓線路將增至12條,這也預示著新疆地區的棄風限電會繼續改善。

可以預見的是風電行業的成績在一季度持續靚麗,承接2017年下半年的好勢頭是大概率事件。2018年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1.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8%,此增速為近年來較高水準;發電量1.5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0%。其中風電發電量(累計同比)增長強勁,同比增長33.8%,這一增速也創下了近五年來的新高。

所以,從股價五年運行的區間,拉長五年來看,我們很清晰地看到,這次港股風電行業板塊中的大唐新能源、龍源電力和華能新能源各自回到自己五年前的位置,這是風電行業的一次整體回歸。

而只要再細心地把時間調至風電行業"十三五規劃"公佈之後的時間段,便清晰的發現,誰是這次政策驅動的最大受益者,因為其最大程度地受益於政策支持的核心:紓困,主要著力於存量規模的"用電端",降低棄風率,增加並網容量,而非鼓勵沖規模,或繼續鼓勵低棄風率的區域。

(2)公司策略

截至2017年末,公司裝機容量為8,826.42兆瓦,同比增長3.87%;全年發電量為15,299吉瓦時,同比增加24.41%;顯然,全年發電量的增長速度遠超裝機容量的增長速度。那發電增長從何而來?

在2017年大唐新能源的風力發電主要在以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和甘肅為代表的省份(處於三北地區),風電利用小時數增幅顯著。

大唐新能源的風電控股裝機容量,在2017年末有合計7484.75兆瓦在"三北"地區,占當年總控股裝機容量的86.56%。如此高占比的"三北"裝機量,在當初棄風限電時,對大唐新能源肯定是最不利的。如今政策著力解決棄風限電的問題,反而大唐新能源成為了最高彈性的標的,彼得林奇所鍾愛的困境反轉的公司正是此類。

當然,公司在此也做了大量努力,趁勢而上狠抓發電量關鍵指標對標工作,按照同一區域、同一線路、同一類型的"三同"原則,開展"外部對標到線路,內部對標到風機"的定向督導,全面提升限電地區利用小時對標水準。

2017年"三北"地區棄風消納帶來的重要變化,令大唐新能源的風電平均可利用小時數,在2017年是1,905小時,同比增加150小時,增長8.55%。風電限電率由2016年的21.19%下降到15.28%,風電限電量同比減少5.35億千瓦時,風電限電率同比下降了5.91個百分點,限電下降幅度超過全國平均下降幅度。風電平均可利用小時數(上升)與限電率(下降)共同推動了公司並網發電量的大幅改善和上升,這是大唐業績增長的主要的邏輯與路徑所在。

田忌賽馬式的博弈

把三家公司根據風電行業有關的核心指標各自在自身體系內部排成高、中、低三檔,也就類比成分別擁有上等馬、中等馬、下等馬。三者若想在風電行業發展的局中取勝,就必須清楚自身的優勢及劣勢,根據時勢列出優先發展或出戰的馬匹。

(1)大唐新能源勝龍源電力的策略:

(大唐)下等馬出戰(龍源)上等馬,一敗;

(大唐)上等馬出戰(龍源)中等馬,一勝;

(大唐)中等馬出戰(龍源)下等馬,一勝;

這是經典的田忌-孫臏策略。

(2)大唐新能源勝華能新能源的策略:

(大唐)上等馬出戰(華能)上等馬,勝;

(大唐)中等馬出戰(龍源)中等馬,勝;

(大唐)下等馬出戰(龍源)下等馬,敗;

大唐能得勝,主要在於遠見和佈局,在遙遠的"三北"地區耐得住寂寞,相信風力的資源稟賦、相信國家特高壓及智慧電網改造的未來,洞悉了風電發展政策最終變化的方向。而華能新能源主敗原因在於求穩,為了取得穩健的發電收入,佈局的區域都是非限電的成熟區域,追求可利用小時數,這樣的結果是,業務上升缺乏潛力(或者說潛力已經在過去體現出來了)及彈性,改善空間非常有限,發展顯平庸。這是激進者與平庸者之間的較量,也許各自按自身發展目標來優先發展最需方向,已經決定了比賽的結局。大唐新能源在此得勝,是被動的得勝,彼此順從本心罷了。

以下把關鍵的比較資料逐一以圖例羅列出來以供各位更好理解。

三、結尾

當下風電政策的延續及思路將有繼續利於大唐新能源的重估,平均可利用小時數及限電率兩部分將受政策而得到持續改善,所以預期大唐新能源的並網發電增長速度仍比其餘兩者要優,換言之,業績增速將更快,而進入正迴圈的業績增長之路將帶來整個資產品質評估的改善,相對估值方面尚存提升空間。

從EV/EBITDA的新角度思考,預期2018年的EBITDA將超70億,按1倍估算,EV估值約為70億,把淨負債550億加回,總市值估算按計算應為620億。而龍源電力及華能新能源同樣按此估值方法得出的,總市值估算分別為億1023億、677億。該估值方法的60%的折現,跟現市值較為接近,也就是說從收購的角度來看可推理出大唐新能源的內涵價值在372億港元?距離現在尚存218%的增長空間,不可謂不驚人!

除了新增投資規模,其實政策的重點在於增加並網的規模,提升風電運營商的平均可利用小時數,解決曾經困擾風電行業的最嚴重的棄風限電問題。

2016年1季度,全國棄風率達到26%,達到歷史的峰值,其中新疆、甘肅等部分限電嚴重的地區棄風率超過了35%,其中以"三北"地區最為嚴重。隨後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出臺了多項緩解棄風限電的政策,國家電網也明確表態從政策、技術等方面推動限電的解決。隨後國內的棄風限電水準逐漸下降,2017年上半年國內的棄風率已經下降至13.62%,2017年第2季度棄風率為11.1%,在第1季度16.4%的水準上也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這些改善都得益於2017年國家共出臺31項風電利好政策,其中有關風電消納的多達13個,現在限電棄風嚴重的地區情況均有所好轉。國家電網更在2016年初,出臺20項促進消納新能源的可行措施,提出力爭2017年-2018年棄風棄光矛盾得到有效緩解,到2020年根本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棄風棄光率控制在5%以內。

有研究表明,受風電政策的驅動,並網速度或正在加快,未來三年內新增並網容量年均達31GW,這資料要比同期的(風電"十三五"實施指導意見中的規劃)新增建設規模要多,使得存量受益,高棄風限電比率者更為得到改善。

踏入2018年,風電利好仍在繼續。

3月7日,國家能源局公佈,內蒙古、黑龍江、寧夏解除風電投資紅色預警,紅色預警區域由6區變為3區。

國家能源局在3月23日出臺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徵求意見稿),成為了進一步"解局"的關鍵。意見稿從"發、用"兩端考核變為重點考核"用電端",因為提高電網及用電側的消納積極性才是化解核心矛盾的關鍵;而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證書"機制,與"配額制"強制捆綁,才具有實操價值。與配額制相匹配的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也將于2018年適時啟動,推動交易電量增加,補貼拖欠的問題有望得到緩解。

4月18日,新疆准東至安徽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輸電工程安徽段全線貫通。該工程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陝西、河南、安徽六省區,預計今年6月啟動調試工作、年底建成運行,屆時國內運營的特高壓線路將增至12條,這也預示著新疆地區的棄風限電會繼續改善。

可以預見的是風電行業的成績在一季度持續靚麗,承接2017年下半年的好勢頭是大概率事件。2018年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1.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8%,此增速為近年來較高水準;發電量1.5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0%。其中風電發電量(累計同比)增長強勁,同比增長33.8%,這一增速也創下了近五年來的新高。

所以,從股價五年運行的區間,拉長五年來看,我們很清晰地看到,這次港股風電行業板塊中的大唐新能源、龍源電力和華能新能源各自回到自己五年前的位置,這是風電行業的一次整體回歸。

而只要再細心地把時間調至風電行業"十三五規劃"公佈之後的時間段,便清晰的發現,誰是這次政策驅動的最大受益者,因為其最大程度地受益於政策支持的核心:紓困,主要著力於存量規模的"用電端",降低棄風率,增加並網容量,而非鼓勵沖規模,或繼續鼓勵低棄風率的區域。

(2)公司策略

截至2017年末,公司裝機容量為8,826.42兆瓦,同比增長3.87%;全年發電量為15,299吉瓦時,同比增加24.41%;顯然,全年發電量的增長速度遠超裝機容量的增長速度。那發電增長從何而來?

在2017年大唐新能源的風力發電主要在以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和甘肅為代表的省份(處於三北地區),風電利用小時數增幅顯著。

大唐新能源的風電控股裝機容量,在2017年末有合計7484.75兆瓦在"三北"地區,占當年總控股裝機容量的86.56%。如此高占比的"三北"裝機量,在當初棄風限電時,對大唐新能源肯定是最不利的。如今政策著力解決棄風限電的問題,反而大唐新能源成為了最高彈性的標的,彼得林奇所鍾愛的困境反轉的公司正是此類。

當然,公司在此也做了大量努力,趁勢而上狠抓發電量關鍵指標對標工作,按照同一區域、同一線路、同一類型的"三同"原則,開展"外部對標到線路,內部對標到風機"的定向督導,全面提升限電地區利用小時對標水準。

2017年"三北"地區棄風消納帶來的重要變化,令大唐新能源的風電平均可利用小時數,在2017年是1,905小時,同比增加150小時,增長8.55%。風電限電率由2016年的21.19%下降到15.28%,風電限電量同比減少5.35億千瓦時,風電限電率同比下降了5.91個百分點,限電下降幅度超過全國平均下降幅度。風電平均可利用小時數(上升)與限電率(下降)共同推動了公司並網發電量的大幅改善和上升,這是大唐業績增長的主要的邏輯與路徑所在。

田忌賽馬式的博弈

把三家公司根據風電行業有關的核心指標各自在自身體系內部排成高、中、低三檔,也就類比成分別擁有上等馬、中等馬、下等馬。三者若想在風電行業發展的局中取勝,就必須清楚自身的優勢及劣勢,根據時勢列出優先發展或出戰的馬匹。

(1)大唐新能源勝龍源電力的策略:

(大唐)下等馬出戰(龍源)上等馬,一敗;

(大唐)上等馬出戰(龍源)中等馬,一勝;

(大唐)中等馬出戰(龍源)下等馬,一勝;

這是經典的田忌-孫臏策略。

(2)大唐新能源勝華能新能源的策略:

(大唐)上等馬出戰(華能)上等馬,勝;

(大唐)中等馬出戰(龍源)中等馬,勝;

(大唐)下等馬出戰(龍源)下等馬,敗;

大唐能得勝,主要在於遠見和佈局,在遙遠的"三北"地區耐得住寂寞,相信風力的資源稟賦、相信國家特高壓及智慧電網改造的未來,洞悉了風電發展政策最終變化的方向。而華能新能源主敗原因在於求穩,為了取得穩健的發電收入,佈局的區域都是非限電的成熟區域,追求可利用小時數,這樣的結果是,業務上升缺乏潛力(或者說潛力已經在過去體現出來了)及彈性,改善空間非常有限,發展顯平庸。這是激進者與平庸者之間的較量,也許各自按自身發展目標來優先發展最需方向,已經決定了比賽的結局。大唐新能源在此得勝,是被動的得勝,彼此順從本心罷了。

以下把關鍵的比較資料逐一以圖例羅列出來以供各位更好理解。

三、結尾

當下風電政策的延續及思路將有繼續利於大唐新能源的重估,平均可利用小時數及限電率兩部分將受政策而得到持續改善,所以預期大唐新能源的並網發電增長速度仍比其餘兩者要優,換言之,業績增速將更快,而進入正迴圈的業績增長之路將帶來整個資產品質評估的改善,相對估值方面尚存提升空間。

從EV/EBITDA的新角度思考,預期2018年的EBITDA將超70億,按1倍估算,EV估值約為70億,把淨負債550億加回,總市值估算按計算應為620億。而龍源電力及華能新能源同樣按此估值方法得出的,總市值估算分別為億1023億、677億。該估值方法的60%的折現,跟現市值較為接近,也就是說從收購的角度來看可推理出大唐新能源的內涵價值在372億港元?距離現在尚存218%的增長空間,不可謂不驚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