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後來的我們》:確認過眼神,這又是一部拍給小鎮青年的電影

如題, 觀影后第一感受就是:這又是一部拍給小鎮青年的電影。

所以喊出大賣20億, 絕不是空穴來風。

就像《前任3》一樣, 雖然就是情情愛愛那點事,

但卻讓無數的小鎮青年有共鳴。

本片大賣的元素有:小鎮青年的奮鬥史、我和前任的北京愛情故事、北漂蟻族的生活、年輕人的夢想、在遙遠家鄉等你回家的親人、80後90後的集體回憶……

看到沒, 跟《前任3》有很多相似之處, 他不僅僅是一對戀人的情感,

還能勾起一代人的情懷。

林見清和方小曉的愛情, 就像這個時代千千萬萬北漂一族的縮影, 他們從遙遠的小鎮、小鄉村來到北京, 想發家致富, 想衣錦還鄉, 想住上大房子, 想成為北京人……哪怕再苦再難, 也要搏一把, 試一次。 然而, 後來的“我們”, 什麼都有了, 卻沒有了“我們”。

是的, 成長也好, 成就一番事業也罷, 在你得到的同時, 肯定會失去一些什麼。

那種在收穫與失落之間的種種情緒恰恰能成為所有普通觀眾的心聲。

不知道生在臺灣、長在臺灣的劉若英, 是怎麼敏銳的體察到這些北漂心中最隱秘也最柔軟的要害, 並溫柔且精准的戳了下去。

反正,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 我是很難體會的。 (細想一下, 如果換成是我, 也許混的還不如他們)

比如為了生計打各種零工, 在地鐵賣唱賣盜版盤, 住在一個個鴿子窩一樣的隔斷, 撿一個破沙發還能興奮很久, 回家過年卻總要擠火車, 回到老家還要打腫臉充胖子, 請客吃飯卻被人瞧不起……

於我來講, 更像一個旁觀者, 同情他們,

為其唏噓, 但很難感同身受。

所以愈發佩服劉若英能把這個故事創作出來, 並拍成電影, 她的接地氣在真實可信的基礎上, 還帶有一絲絲詩意的浪漫。

感謝劉若英, 讓我們瞭解到北漂一族、這些真正生活在北京最底層的人們, 他們的生活。

更要感謝攝影師李屏賓,

通過他的鏡頭, 那些悲涼的生活總有一絲溫暖, 那些青春的過往總有一絲回味。 還有東北的茫茫雪野, 層層山林, 穿越霧靄的綠皮火車, 以及北京秋天最美的銀杏。

最絕的就是“沒有你在的日子裡, 我的世界只剩下黑白”的影像創意。 在一起的日子, 再怎麼艱難,也是彩色的;但分開的日子,再怎麼輝煌,也是黑白的。故事在黑白的現實中倒敘而來,在五顏六色的回憶中濃烈綻放,直至“我們”重逢,又分開,然後各自領悟,將眼前的日子擦拭出原色……

當然還要感謝片中的音樂,李宗盛的愛徒李劍青的《匆匆》,五月天的《後來的我們》、田馥甄的《愛了很久的朋友》,陳奕迅的《我們》,以及那首我們都耳熟能詳、並能一起大合唱的劉若英的《後來》。

一段段動人的旋律,一首首觸及靈魂的歌曲,都是關乎那段青春,那段愛情,那些個我們,最好的注解。

不過,回歸到愛情這個主題。

可能是因為沒有類似經歷,所以林見清和方小曉的愛恨離別略顯矯情。

片中的幾處設計有些看不懂。

比如,當小曉和見清第一次發生關係後,小曉為啥要不告而別?

如果是真愛他,就在一起吧!跑什麼呢?

如果不是真愛,那又算什麼,而且後來兩個人回憶起曾經時,小曉還說:其實我一直愛著你!

還有當小曉離開見清時,見清瘋了一般的追到地鐵,見到小曉又不上車,這一別就是匆匆數年……之後見清發憤圖強、終獲成功,為什麼不再把小曉追回來呢?

小曉也是,當見清買了大房子,活成了她所希望的樣子,能給她想要的生活時,為什麼就不能和他重歸於好呢?不是說一直都愛著他嗎?

見清痛苦的說:小曉,我真的不懂你!

是的,作為觀眾,我也不懂!

這個男人如此愛你,你又如此愛他,現在現實條件又允許了,在真愛面前,還有什麼不能逾越的?!

“你得知道你想要什麼!不是因為我想要什麼你才想要什麼”這個繞口令,個人看來,無法解釋他們不在一起的原因!

“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如果當時你有勇氣上車,我會跟你一輩子!”

多麼美好的“如果”!

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

I MISS YOU = 我真的錯過你了!

電影最後的段落,男女主角的對話略顯刻意,有愛情金句堆砌的嫌疑,節奏也隨之變得緩慢,好在田壯壯再次以樸實真摯的表演給本片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緣分,能不負對方就很好了。走不到一起,也是一家人。”

彩蛋中,路人用紙板寫下給前任的那些話,句句紮心:

“電影裡有很多重逢,但是我們再沒見過”、“***,我不再等你了”、“***,有種你回來呀!”

尤其是幾位中老年大爺大媽寫的:“***,你還記得我嗎?”更是催人淚下!

這一做法,無論是作為電影的情感延展,還是行銷手段,都屢試不爽!

作者:藍雨星城

再怎麼艱難,也是彩色的;但分開的日子,再怎麼輝煌,也是黑白的。故事在黑白的現實中倒敘而來,在五顏六色的回憶中濃烈綻放,直至“我們”重逢,又分開,然後各自領悟,將眼前的日子擦拭出原色……

當然還要感謝片中的音樂,李宗盛的愛徒李劍青的《匆匆》,五月天的《後來的我們》、田馥甄的《愛了很久的朋友》,陳奕迅的《我們》,以及那首我們都耳熟能詳、並能一起大合唱的劉若英的《後來》。

一段段動人的旋律,一首首觸及靈魂的歌曲,都是關乎那段青春,那段愛情,那些個我們,最好的注解。

不過,回歸到愛情這個主題。

可能是因為沒有類似經歷,所以林見清和方小曉的愛恨離別略顯矯情。

片中的幾處設計有些看不懂。

比如,當小曉和見清第一次發生關係後,小曉為啥要不告而別?

如果是真愛他,就在一起吧!跑什麼呢?

如果不是真愛,那又算什麼,而且後來兩個人回憶起曾經時,小曉還說:其實我一直愛著你!

還有當小曉離開見清時,見清瘋了一般的追到地鐵,見到小曉又不上車,這一別就是匆匆數年……之後見清發憤圖強、終獲成功,為什麼不再把小曉追回來呢?

小曉也是,當見清買了大房子,活成了她所希望的樣子,能給她想要的生活時,為什麼就不能和他重歸於好呢?不是說一直都愛著他嗎?

見清痛苦的說:小曉,我真的不懂你!

是的,作為觀眾,我也不懂!

這個男人如此愛你,你又如此愛他,現在現實條件又允許了,在真愛面前,還有什麼不能逾越的?!

“你得知道你想要什麼!不是因為我想要什麼你才想要什麼”這個繞口令,個人看來,無法解釋他們不在一起的原因!

“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如果當時你有勇氣上車,我會跟你一輩子!”

多麼美好的“如果”!

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

I MISS YOU = 我真的錯過你了!

電影最後的段落,男女主角的對話略顯刻意,有愛情金句堆砌的嫌疑,節奏也隨之變得緩慢,好在田壯壯再次以樸實真摯的表演給本片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緣分,能不負對方就很好了。走不到一起,也是一家人。”

彩蛋中,路人用紙板寫下給前任的那些話,句句紮心:

“電影裡有很多重逢,但是我們再沒見過”、“***,我不再等你了”、“***,有種你回來呀!”

尤其是幾位中老年大爺大媽寫的:“***,你還記得我嗎?”更是催人淚下!

這一做法,無論是作為電影的情感延展,還是行銷手段,都屢試不爽!

作者:藍雨星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