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六招識別上市公司虛增利潤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快速發展, 一些不規範行為也隨之產生。 有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層為了達到獲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操控公司利潤, 故意隱瞞企業真實業績, 掩蓋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嚴重侵害投資者利益。

上市公司虛增利潤慣用哪些“伎倆”?據業內人士介紹, 一是偽造合同, 虛開增值稅發票, 虛增銷售收入。 上市公司為避免在當年財務報告中反映虧損狀況, 保住上市資格, 會偽造多份銷售合同, 虛開增值稅發票, 有時還將已銷售給某公司的同一批產品, 再虛擬銷售給其他公司。

二是與在法律上無關聯關係但實際有關聯的公司大量交易,

虛增銷售收入。 上市公司將法律上無關聯關係但實際受集團公司控制的幾家公司列為購貨方, 在利潤不足時將大量產品“銷售”給這些公司, 實際上商品仍在上市公司, 只是向這些公司開出發票和提貨單便完成了大額銷售。

三是變相調整應收賬款賬齡, 少提壞賬準備。 為了避免計提大額壞賬準備影響當期利潤, 有些上市公司與購貨方聯合舞弊, 通過借款、轉款等方式虛列當期應收賬款, 減少長賬齡應收賬款。

四是隨意調整會計政策, 實行利潤操作。 按照相關要求, 企業一經選擇會計政策後, 應在各期保持一致, 不能隨意變更。 但有的上市公司從其他公司購入已使用多年的機器設備,

以淨值入帳後卻沒有按照機器設備尚可使用的年限對其計提累計折舊, 而是按照該部分資產的使用年限重新計提折舊。 這樣就延長了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 降低了折舊率, 相應減少了當期的成本費用, 從而增加了當期利潤。

五是利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操作利潤。 採用哪種方法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一般由上市公司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生的損失, 通過職業判斷來確定。 如果上市公司不恰當地運用謹慎性原則, 就會增加人為操作利潤的機會。

六是資產不及時入帳, 少計攤銷費用。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 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實質上是已經發生的一項費用, 應在規定期限內攤入有關科目, 計入當期損益。

但一些上市公司為了某種目的少攤甚至不攤。

對付這些“伎倆”, 專家建議投資者可以從一些財務信號來判斷識別。 比如, 與同類公司或與公司歷史比較, 毛利率明顯異常;貨幣資金和銀行貸款同時高企;應收賬款、存貨異常增加;估算的應交所得稅餘額與實際餘額相比相差甚遠;現金淨流量長期低於淨利潤;突然出現主業以外的較大收益等。

此上, 還有一些非財務信號值得投資者注意, 如高管頻繁更換;會計師事務所頻繁更換;大股東或高管不斷減持公司股票;資產重組和剝離頻繁等。 當上市公司出現這些情況時, 投資者需要謹慎小心。

(責編:李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