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通威股份最新動作曝光,大戰略已暗中推進到這一步……

作為國內優秀的飼料供應商, 通威股份曾做過多方位的戰略探索, 至今漸漸完成轉型, 並確定了“打造世界級安全水產食品供應商和世界級光伏清潔能源綜合運營商”的長期戰略發展目標, 揭示了通威股份將構建完整水產產業鏈和高效光伏產業鏈的商業模式, 且通過資源創新整合成“漁光一體”模式, 融合後能對外輸出綠色新能源和綠色安全水產品。

於是, 通威魚品牌計畫得以重啟, 並很快在四川成都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通威股份總裁郭異忠在2016年曾表示, 通威魚在成都推廣不到半年時間,

就已經佔據了當地鮮活魚市場份額的15%左右。 據最新的消息, 2017年通威魚的市場認可度進一步提高, 銷量增幅同比超過60%。

南京通威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雁冰在辦公室用水族箱試養鱖魚, 瞭解其生活習性

近期, 為了完善和提升通威魚在國內消費市場的佈局和佔有率,

通威股份決定在優勢市場之一的華東, 向當地消費市場大力推進通威魚。 擁有近4000畝養殖基地的南京通威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南京通威”)成為之中的重要一環, 日前, 筆者採訪了南京通威總經理劉雁冰, 瞭解通威魚華東戰略的具體實施情況。

水產前沿:通威魚之前在成都推得不錯, 為什麼會考慮來華東推廣?

劉雁冰:目前, 通威股份在華東的水產養殖市場具有很強的品牌影響力, 像水產料的銷量達到四五十萬噸, 所輻射的養殖市場非常廣泛;同時這兩三年我們拿了很多水面, 各飼料兄弟公司也建設了一些現代漁業產業園區, 因此我們在養殖終端獲得的資源非常多。 也就是說, 我們把水產品的上游做起來了,

但下游的市場銷售方面還沒做好, 還是按照傳統的管道銷出去。 十年前, 通威魚曾進入過華東市場, 由於消費者對品牌魚的接受度普遍不是很高, 以致通威魚在市場上推廣得不算成功。 但現在華東的消費者既有消費能力, 也有品牌魚的消費意識, 在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普遍擔憂的社會背景下, 推出一款安全、健康、美味的品牌魚, 成功的概率還是很大。

基於這些因素, 未來要完善和提升通威魚在國內消費市場的佈局和佔有率的話, 非常有必要把通威股份在華東的資源進行整合, 並在當地推出通威魚品牌。 集團高層的戰略佈局也是說, 從2018年開始通威股份水產相關的資源要把80%的精力放到華東,

配合漁光一體商業模式的落地。

南京通威有將近4000畝的養殖基地, 我們除了每年能自養七八百萬斤魚之外, 也可以作為兄弟公司提供原料魚吊水養殖的集散地。 外塘養殖的無公害魚經過半個月左右的吊水瘦身養殖後(這個過程中不投喂飼料), 吃起來口感會更加好, 有利於通威魚品牌的打造。 南京通威也把2018年作為通威魚重新進入華東市場的元年。

劉雁冰:先從養殖過程來講, 我們所養的魚全部按照國家無公害標準進行, 而且當地的食品藥監局、水產局等相關部門會每月來基地隨機抽檢, 到目前為止, 我們的水產品完全符合食品安全的各種要求。 另外, 我們利用改裝後的集裝箱進行吊水養殖, 我們叫這種模式為FCI養殖模式, 其中F代表工廠化、C代表閉合迴圈、I代表智慧化, 具有幾大養殖優勢:

一是養殖過程中魚發病率非常低。 傳統外塘養殖時很多魚和底泥是沒有分開的, 大量病原微生物大多是生活在底泥中, 所以外塘養殖中魚的發病率較高。 但在FCI養殖模式中,一方面箱體裡有孔狀的隔板把魚和排泄物分隔開,另一方面所用的水是抽取自池塘的中上層水,所以箱體中養殖的魚至少在感染病害的幾率要遠遠低於外塘。

二是箱體的水體較小,一般為25個立方,我們可以比較精准地控制養殖的一些主要參數,比如溶氧、溫度、氨氮等。

三是即使發病了,我們可以做到精准用藥,該是多高的治療藥物濃度,我們就能準確地用多少。而且用完藥後,我們也能比較方便、快速地進行換水。

四是箱體中的水具有一定的流速,魚在其中生活,24小時不停運動,體質和口感會優於外塘。

其次從推廣上,我們會做一些和普通魚販不一樣的東西,比如在商超設立專櫃,通過液晶顯示幕把通威魚整個養殖生產呈現出來。另外,我們會在通威魚的背鰭上打二維碼標籤,讓消費者能清楚這條魚的整個養殖流程及投入品情況,還會找協力廠商檢測機構出具檢測報告;或者是注射晶片,但這樣成本會比打二維碼標籤高。

歸根結底,做品牌魚關鍵還是要把品質做好,只有讓消費者買到通威魚後體驗起來確實感覺和別的魚不一樣,我們才能長久地做下去。

劉雁冰:現在基地存塘的鮰魚有近400萬斤,到年底就是600萬斤左右,還有一百多萬斤鯽魚和兩三百萬斤花白鰱。但我們做通威魚的話,還是想先從名特優品牌開始。據我瞭解,華東市場對鱖魚的消費量很大,因此今年我們準備先上十幾口集裝箱來養鱖魚。去年冬天我們試養了一批,非常成功。實際上,配合外塘標粗養殖,我們可以利用集裝箱一年養出春鱖和秋鱖兩季魚。秋鱖養殖中雖然要控溫,成本會高一些,但反季節鱖魚的價格也不錯,完全可以把成本賺回來。另外,我們還會從進行一定量的加州鱸養殖。

劉雁冰:還是先把消費端的點布起來,現在歐尚、華聯、沃爾瑪、大潤發、永輝等商超都在洽談。已經和通威魚公司確定,今年9月20日全面在南京市場上市,作為對集團生日的一個小禮物。然後我們今年先上20個集裝箱體和8口淨水池用於吊水養殖。

劉雁冰:南京通威是2013年建成的,最初的目的是把塘口外包給養殖戶進行飼料銷售,但遇到養殖行情不好,加上塘口基礎建設存在一些設計上的瑕疵,部分養殖戶虧損後不願意繼續承租。後來,通威股份要全力發展漁光一體新商業模式,南京通威就把定位做了改變,成為集團第一個試點自養的基地,同時也為華東的飼料公司供應部分魚苗,並進行一些新技術、新模式上的探索試驗。所以,實際上我們主要肩負探索公司化養殖管理模式的責任。

其實,我們這個模式要是弄成功了意義重大,可以更好地實現“漁光一體”商業模式的打造。以前通威股份推的“漁光一體”,是水面發電、水下養魚;現在我們做的模式是,水上發電、岸上養魚,魚塘水體可以純粹用於餌料魚的生產或作為生態淨化水體,甚至植入休閒觀光的元素。

水產前沿:南京通威以前經營得不是很成功,現在是否能實現盈利?

劉雁冰:2016年我接手時,主要是處理之前的遺留問題,但花的時間比較長,部分塘口到七八月份才交塘。2017年還是處於養殖期,今年力保不虧甚至還有盈利應該問題不大,畢竟有這麼多的存塘鮰魚,而且今年鮰魚行情相當不錯。

平時業內說公司化養殖容易出現虧損,我認為主要是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公司化運營時,費用會比較高,需要盡可能地進行成本管控。南京通威以前的組織架構基本上是按飼料公司的模式來配置,有總經辦、生產部、財務部、人行部、銷售部、技術部等多個部門。我過來後覺得沒有必要,就砍掉了一些部門,現在只設了財務部和綜合部,其中綜合部80%的精力放在養殖生產,20%的精力負責公司內務。精簡之後,現在南京通威只有40多個人,其中管理人員和生產人員所占的比例大致是1:3,因為目前水產養殖還是依賴體力勞動,管理人員過多是不可取的。

二是責任心的問題,個體養殖戶會把心思都放在魚塘上,但公司化養殖就面臨用人風險。為了激發管理人員的責任心,我們在考核機制上做了調整,主動向總部申請把除基本年薪以外的績效和公司的經營業績全面掛鉤,公司盈利後拿出一定比例用於分成。這樣的話,就相當於讓管理人員從一個打工者的角色變成公司的股東,他們也會把公司當成自己的事業來做。從去年至今來看,我們整個團隊基本上已經做到了這一點。

三是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像我們現在用的FCI養殖模式,一個箱體配套管線、制氧機、線上監測設備等,總的裝備成本在5萬元左右。25方水體的箱體占地算上公攤,大概是20個平方,一畝面積能放置箱體33個,相當於養殖水體可增至833方,要是箱體疊放起來,那增加的水體更多,效率會大幅度提升。現在我們養鱖魚,一個箱體可以放3000條,投喂鱖魚的活餌——鯽魚苗種是我們自己培育,兩塊多錢的成本可以養一斤餌料魚苗,5斤餌料魚苗養成一斤鱖魚也就十塊多一點的成本,再加上些運營費用,養一斤鱖魚出來成本大概只要15元。最近我們在嘗試用黑水虻的幼蟲來養鱖魚,如果成功了,養殖成本還會大幅度下降。海南有成功的例子,一斤黑水虻幼蟲的生產成本只要5毛錢,6斤幼蟲長一斤魚,成本才3元。此外,我們還在試驗加強淨化塘口對集裝箱所排出廢水的處理能力,現在一畝淨化塘口可以處理3-4個箱體排出的廢水,我們正驗證一畝配5個箱體是否可行,但這需要在水處理技術上做些改進。我準備哪天去汙水處理廠參觀,瞭解一下他們是怎麼處理的。

但在FCI養殖模式中,一方面箱體裡有孔狀的隔板把魚和排泄物分隔開,另一方面所用的水是抽取自池塘的中上層水,所以箱體中養殖的魚至少在感染病害的幾率要遠遠低於外塘。

二是箱體的水體較小,一般為25個立方,我們可以比較精准地控制養殖的一些主要參數,比如溶氧、溫度、氨氮等。

三是即使發病了,我們可以做到精准用藥,該是多高的治療藥物濃度,我們就能準確地用多少。而且用完藥後,我們也能比較方便、快速地進行換水。

四是箱體中的水具有一定的流速,魚在其中生活,24小時不停運動,體質和口感會優於外塘。

其次從推廣上,我們會做一些和普通魚販不一樣的東西,比如在商超設立專櫃,通過液晶顯示幕把通威魚整個養殖生產呈現出來。另外,我們會在通威魚的背鰭上打二維碼標籤,讓消費者能清楚這條魚的整個養殖流程及投入品情況,還會找協力廠商檢測機構出具檢測報告;或者是注射晶片,但這樣成本會比打二維碼標籤高。

歸根結底,做品牌魚關鍵還是要把品質做好,只有讓消費者買到通威魚後體驗起來確實感覺和別的魚不一樣,我們才能長久地做下去。

劉雁冰:現在基地存塘的鮰魚有近400萬斤,到年底就是600萬斤左右,還有一百多萬斤鯽魚和兩三百萬斤花白鰱。但我們做通威魚的話,還是想先從名特優品牌開始。據我瞭解,華東市場對鱖魚的消費量很大,因此今年我們準備先上十幾口集裝箱來養鱖魚。去年冬天我們試養了一批,非常成功。實際上,配合外塘標粗養殖,我們可以利用集裝箱一年養出春鱖和秋鱖兩季魚。秋鱖養殖中雖然要控溫,成本會高一些,但反季節鱖魚的價格也不錯,完全可以把成本賺回來。另外,我們還會從進行一定量的加州鱸養殖。

劉雁冰:還是先把消費端的點布起來,現在歐尚、華聯、沃爾瑪、大潤發、永輝等商超都在洽談。已經和通威魚公司確定,今年9月20日全面在南京市場上市,作為對集團生日的一個小禮物。然後我們今年先上20個集裝箱體和8口淨水池用於吊水養殖。

劉雁冰:南京通威是2013年建成的,最初的目的是把塘口外包給養殖戶進行飼料銷售,但遇到養殖行情不好,加上塘口基礎建設存在一些設計上的瑕疵,部分養殖戶虧損後不願意繼續承租。後來,通威股份要全力發展漁光一體新商業模式,南京通威就把定位做了改變,成為集團第一個試點自養的基地,同時也為華東的飼料公司供應部分魚苗,並進行一些新技術、新模式上的探索試驗。所以,實際上我們主要肩負探索公司化養殖管理模式的責任。

其實,我們這個模式要是弄成功了意義重大,可以更好地實現“漁光一體”商業模式的打造。以前通威股份推的“漁光一體”,是水面發電、水下養魚;現在我們做的模式是,水上發電、岸上養魚,魚塘水體可以純粹用於餌料魚的生產或作為生態淨化水體,甚至植入休閒觀光的元素。

水產前沿:南京通威以前經營得不是很成功,現在是否能實現盈利?

劉雁冰:2016年我接手時,主要是處理之前的遺留問題,但花的時間比較長,部分塘口到七八月份才交塘。2017年還是處於養殖期,今年力保不虧甚至還有盈利應該問題不大,畢竟有這麼多的存塘鮰魚,而且今年鮰魚行情相當不錯。

平時業內說公司化養殖容易出現虧損,我認為主要是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公司化運營時,費用會比較高,需要盡可能地進行成本管控。南京通威以前的組織架構基本上是按飼料公司的模式來配置,有總經辦、生產部、財務部、人行部、銷售部、技術部等多個部門。我過來後覺得沒有必要,就砍掉了一些部門,現在只設了財務部和綜合部,其中綜合部80%的精力放在養殖生產,20%的精力負責公司內務。精簡之後,現在南京通威只有40多個人,其中管理人員和生產人員所占的比例大致是1:3,因為目前水產養殖還是依賴體力勞動,管理人員過多是不可取的。

二是責任心的問題,個體養殖戶會把心思都放在魚塘上,但公司化養殖就面臨用人風險。為了激發管理人員的責任心,我們在考核機制上做了調整,主動向總部申請把除基本年薪以外的績效和公司的經營業績全面掛鉤,公司盈利後拿出一定比例用於分成。這樣的話,就相當於讓管理人員從一個打工者的角色變成公司的股東,他們也會把公司當成自己的事業來做。從去年至今來看,我們整個團隊基本上已經做到了這一點。

三是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像我們現在用的FCI養殖模式,一個箱體配套管線、制氧機、線上監測設備等,總的裝備成本在5萬元左右。25方水體的箱體占地算上公攤,大概是20個平方,一畝面積能放置箱體33個,相當於養殖水體可增至833方,要是箱體疊放起來,那增加的水體更多,效率會大幅度提升。現在我們養鱖魚,一個箱體可以放3000條,投喂鱖魚的活餌——鯽魚苗種是我們自己培育,兩塊多錢的成本可以養一斤餌料魚苗,5斤餌料魚苗養成一斤鱖魚也就十塊多一點的成本,再加上些運營費用,養一斤鱖魚出來成本大概只要15元。最近我們在嘗試用黑水虻的幼蟲來養鱖魚,如果成功了,養殖成本還會大幅度下降。海南有成功的例子,一斤黑水虻幼蟲的生產成本只要5毛錢,6斤幼蟲長一斤魚,成本才3元。此外,我們還在試驗加強淨化塘口對集裝箱所排出廢水的處理能力,現在一畝淨化塘口可以處理3-4個箱體排出的廢水,我們正驗證一畝配5個箱體是否可行,但這需要在水處理技術上做些改進。我準備哪天去汙水處理廠參觀,瞭解一下他們是怎麼處理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