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藥企跨界轉型,如何才能成功?

醫藥企業跨界經營轉型, 失敗者居多, 對很多案例分析後, 協力廠商醫藥服務體系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認為主要是以下原因:

(1)藥品經營是政策性市場, 依靠藥企的政府關係、銷售人員的客情關係, 加上資金、操作空間開路, 很多事情都可以搞定。 但在快消品市場上, 這些都不起作用, 需要更多的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市場覆蓋、價格優勢、產品品質、產品適應性等, 而這些, 都是藥企不擅長的。

(2)跨界後新進入領域的運營團隊還是藥企的人, 尤其是高層, 基本都是藥企指派的, 用藥品的經營思路去經營快消品,

肯定碰壁。

(3)跨界經營的產品與藥企的主業產品沒有關聯性, 讓消費者很難引起品牌聯想。 幾乎就是新建的品牌, 這讓消費者很難願意買帳。 比如雲南白藥經營雲南白藥牙膏就可以成功, 但經營養元青洗髮液就難以成功, 原因很簡單, 就是牙膏具有止血功效, 這與雲南白藥吻合, 可以產生明晰的品牌聯想。

藥企跨界經營, 應該從自身的主業出發, 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找到精准的跨界產品和自身主業產品的交叉點, 並對新進入行業的市場運作和行銷模式有徹底的瞭解。 同時, 最好採用財務管控甚至戰略管控的手段來管理新進入產業, 讓內行管理和決策, 不能發生外行指導內行的事情。

很多藥企不去做市場分析調研,

不去整合和分析自身資源, 不做市場定位, 就進行品牌跨界, 結果藥企原有的品牌資源被不斷稀釋。 一旦不能實現跨界的成功, 影響主營業務的發展, 最終賠了夫人又折兵。

那麼藥企跨界轉型, 如何才能成功呢?

醫藥企業經過多年傳統戰略發展思維的束縛,

已經對既往經驗有著嚴重的依賴性, 所以, 在構建新的發展戰略上很難有突破。 即使戰略方向對了, 但在戰略路徑選擇和戰略實施上, 既往的經驗還是有嚴重的影響, 這導致很多跨界戰略的失敗。

協力廠商醫藥服務體系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認為, 藥企最大的限制經驗就是到目前為止, 還沒有真正去接觸消費者, 不知道消費者的真正需求, 不瞭解消費者對藥品的感受。 其實, 消費者購買為了解決病痛的折磨需要一個解決方案, 而不僅僅是購買藥品這麼簡單。 我們的藥企並沒有給出解決方案, 而是把這個最重要的工作交付給了醫生或者零售藥店, 但醫生或者零售藥店的解決方案並沒有凸出藥企的產品。

所以, 如果不從更深層次去理解消費者的真正用藥需求, 並以更為深度的方式讓消費者獲得更好的更專業的解決方案, 我們就永遠受限於管道和終端, 永遠為醫生和終端生產產品, 永遠不能構建龐大的客戶群體, 從而永遠喪失經營的控制權。

藥企真正的跨界, 就是用最專業的方式, 為主業所覆蓋的消費群體提供最專業、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以高血壓為例, 消費者真正的需求並不是購買降壓藥, 而是希望讓血壓始終處於合理的範圍, 那麼有效、持久、副作用小、健康就是消費者真正的需求。 如果我們有一整套的專業解決方案, 並提供更多的非藥品的產品, 以滿足各類消費者的各種需求, 那麼, 我們就可以建立針對某一疾病的龐大產品群。

藥品無與倫比的競爭力, 來自我們對藥品注入的系統增值服務。 我們不是賣藥品的, 而是為消費者解決疾患問題的, 這也是未來藥企競爭的關鍵所在。

上述的一切, 都是藥企對藥品重新定位, 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 對產品群和增值服務不斷升級組合,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跨界轉型,區別與現實中一些藥企毫無規劃的跨界。

所以,藥企跨界轉型成功的關鍵,都是來自于滿足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我們必須根據藥企自身的資源和特質,構建跨界成功的基因,以保證我們在跨界的路途上順風順水。

對產品群和增值服務不斷升級組合,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跨界轉型,區別與現實中一些藥企毫無規劃的跨界。

所以,藥企跨界轉型成功的關鍵,都是來自于滿足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我們必須根據藥企自身的資源和特質,構建跨界成功的基因,以保證我們在跨界的路途上順風順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