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什麼儒家的觀點跟道家產生了那麼大的衝突呢?

為什麼儒家的觀點跟道家產生了那麼大的衝突呢?因為, 道家的世界觀跟儒家不一樣。 比如, 老子認為, 無是世界的本源, 一切都源於無,

最後又歸於無。 他說得有道理嗎?有道理。 這個“無”, 指的是不可能存在一個不變的本體。 佛家也這麼認為, 佛家稱之為空性。

無也叫無常, 無常就是永恆的變化。 萬物永遠都在變化, 你抓不住一切, 無法讓任何東西不發生變化。 無中生有、有生於無, 就是這個意思。 它不是零中生出一來, 而是零歸於零。 海德格爾就說過, 所有哲學都是從零到零。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 一切都是從不存在到存在, 然後再到不存在的, 如果不存在是零, 那麼世界就是從零到零, 哲學也是從零到零, 萬物都是從零到零。 任何人都無法創造一個不壞的事物。 大家想想, 有什麼不壞呢?什麼不是一個“生老病死”的過程呢?既然有“成住”, 就必然有“壞空”, 這個是永恆的結局,

任何存在都改變不了。 沒有的, 可能慢慢就有了, 有了之後, 又會慢慢發展, 有一天進入衰敗的過程, 然後一天天走向壞滅。 就像人的生命一樣。 零背後的省略號不管多長, 其結尾都仍然是零。 不會有任何意外。 世界就是這樣。

所以, 老子不要那麼多人為的東西, 他只追求自然而然地走完那個過程, 完成整個人生, 順應因緣, 隨緣任運, 不要用欲望去干預它, 讓生命自己去演一齣戲。 不要折騰。 老子老是強調一句話:不要折騰。 換成道家的語言, 就是“道法自然”, 一切都生於自然, 歸於自然, 過程也是自然的。 一切都自然而然, 就是最好的。

前幾次回老家, 一見到母親, 母親就會跟我訴苦, 因為現在農民自己種地, 但農民還是沒有自由。

因為政府要你種什麼, 你就得種什麼。 政府忽而讓他們種果樹, 忽而又讓他們砍掉果樹;忽而讓他們種這個, 忽而讓他們種那個;忽而讓他們打井, 忽而又讓他們填井。 這一任領導折騰上一陣子, 下一任領導又折騰上一陣子, 每個領導都有自己的折騰, 老百姓都要活不下去了。 所以, 每次見到母親, 母親都非常痛苦。 要是家鄉的政府也有廣東政府的覺悟, 向服務型政府發展, 那該多好啊!

很多時候, 世界觀決定了一個人的哲學體系。 老子是這樣, 孔子也是這樣, 每個人都是這樣。 當老子認為世界是一個從無歸於無的過程時, 他就不會執著途中的那些東西;當孔子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很實在時, 他就會執著地想要實現某種東西;當政府覺得自己只是在為人民服務,

它就不會折騰老百姓;當另一個政府覺得自己有某種權威, 它就會干預老百姓的生活。 你放眼整個世界, 放眼古今, 就會發現世界實在太熱鬧了, 各種存在都在喧囂著。 它們都不知道, 有一天自己會歸於空寂。

人類也是這樣。 人類一直在發展科學技術, 有些科學技術是造福人類的, 但有些科學技術在慢慢地毀滅人類。 人類諸多的折騰, 無數的干預, 都在讓結果變得更加糟糕, 最近這幾十年、近百年來, 人類的努力已經把地球破壞到不成樣子了。 天災頻繁。 人類的壽命不知道已經少了多少歲了。 非常恐怖。

老子時代也是這樣。 當然, 那時折騰世界的不是科學, 而是人類的欲望和戰爭。

社會非常動盪, “智者”永遠在折騰, 戰亂導致老百姓流離失所, 各種哲學和主張也讓人無所適從。

趙匡胤建立宋朝的時候, 旁邊還有幾個國家, 包括李後主統治的南唐, 還有陳後主的陳國。 這些國家的老百姓本來活得很好, 但趙匡胤心裡不舒服, 老想把這幾個國家給滅掉。 為什麼?因為,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意思是, 自己的睡床旁邊, 怎麼容得下另一個人在那兒睡覺呢?這個鼾睡的“他人”, 指的就是鄰國。 所以, 趙匡胤就發動戰爭, 把這幾個國家都給滅掉了。

這一點歐洲比中國好, 歐洲沒有這種思想和觀點。 法國旁邊也有很多小國, 但他不會覺得旁邊有幾個國家, 他覺得不舒服, 然後就把人家給滅了。 歐洲有無數個小國家, 有時,你一天可以穿越好幾個國家。在過去的中國,這是不可思議的。中國的國君可能想不明白,你為啥不把它們都滅了,統一你的霸業啊?中國文化中就有這種霸道的內容,它屬於一種政治智慧、政治哲學,它讓中國的統治者總想把別人滅了,自己擁有更大的疆土。所以,中國的政治格局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西方則是共存。古時候,希臘有無數的城邦,大家一直和平共處。這就是因為文化不一樣。所以,老子非常反感中國那些所謂的“智者”和“聖人”,他認為,就是這些人讓中國民族陷入了巨大的災難。事實也的確如此。當時的智者和聖人就是幹這個的,他們必須這麼活著,如果沒有戰爭,沒有糾紛,沒有爭鬥的話,就沒有他們的存在意義了。所以,他必須有這樣一種政治哲學。也就是各種偽詐的、假仁假義的、貼滿各種標籤的思想和流派,大家鬥來鬥去,折騰來折騰去,讓老百姓無所適從。現在也還是這樣,雖然不再流行古時候的那種戰爭哲學,但仍然流行一種追名逐利、投機取巧的哲學,教你如何成功,用身價有多少個億衡量你的成就和價值。這樣的東西,是老子非常反感的。

不過,過去的中國文化雖然有它不完美的地方,有個地方卻非常好,就是對道的認可。老祖宗有一句話,我們老說,就是“朝聞道,夕死可矣”。生命有多長沒關係,只要能證得智慧,證得大道,就算立刻就死去也沒關係。在那個時候,只要你是個有智慧的人,全社會都會尊重你。比如剛才說的嵇康,他雖然是中散大夫,但人們崇拜的是“竹林七賢”之一的他,他在遭到小人陷害時,不過是山野裡的一個鐵匠,打鐵度日,終日逍逍遙遙,根本不問政事。鐘會之所以陷害他,是因為鐘會慕名去找他,卻被他冷落了,於是鐘會懷恨在心,逮到個機會,就把嵇康給害死了。不過,鐘會雖然害死了嵇康,卻也從另一個層面成就了嵇康——他突顯了嵇康的人格魅力,也讓嵇康有了一個詩意的落幕。雖然嵇康的落幕沒有蘇格拉底那麼震撼人心,沒有耶穌殉難那麼悲壯,沒有釋迦牟尼和密勒日巴那麼感人,也會讓人覺得這個人也不錯。

莊子也是如此,莊子只是一個漆園吏,後來還是個賣草鞋的。在我們這個時代,不會有任何人關注他。但這個人在那個時代居然名滿天下,連楚莊公都派人送厚禮給他,請他當相國,輔佐自己。現在看來,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你能想像,將來的某一天,國家領導會到苦力堆裡迎請某位賢聖,請他當我們國家的總理嗎?所以,哪個時代就有哪個時代的故事。更有趣的是,這個賣草鞋的人拒絕了楚莊公的邀請,但全社會都敬仰他、尊重他。在今天這個時代,這種事有可能發生嗎?

老子為我們提供的精神營養實在太豐富了,足以讓我們感受到一個質樸和諧的世界,感受到一種不破壞自然、不破壞和諧的內涵。

——選自《老子的心事——雪煮第一輯》雪漠著

有時,你一天可以穿越好幾個國家。在過去的中國,這是不可思議的。中國的國君可能想不明白,你為啥不把它們都滅了,統一你的霸業啊?中國文化中就有這種霸道的內容,它屬於一種政治智慧、政治哲學,它讓中國的統治者總想把別人滅了,自己擁有更大的疆土。所以,中國的政治格局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西方則是共存。古時候,希臘有無數的城邦,大家一直和平共處。這就是因為文化不一樣。所以,老子非常反感中國那些所謂的“智者”和“聖人”,他認為,就是這些人讓中國民族陷入了巨大的災難。事實也的確如此。當時的智者和聖人就是幹這個的,他們必須這麼活著,如果沒有戰爭,沒有糾紛,沒有爭鬥的話,就沒有他們的存在意義了。所以,他必須有這樣一種政治哲學。也就是各種偽詐的、假仁假義的、貼滿各種標籤的思想和流派,大家鬥來鬥去,折騰來折騰去,讓老百姓無所適從。現在也還是這樣,雖然不再流行古時候的那種戰爭哲學,但仍然流行一種追名逐利、投機取巧的哲學,教你如何成功,用身價有多少個億衡量你的成就和價值。這樣的東西,是老子非常反感的。

不過,過去的中國文化雖然有它不完美的地方,有個地方卻非常好,就是對道的認可。老祖宗有一句話,我們老說,就是“朝聞道,夕死可矣”。生命有多長沒關係,只要能證得智慧,證得大道,就算立刻就死去也沒關係。在那個時候,只要你是個有智慧的人,全社會都會尊重你。比如剛才說的嵇康,他雖然是中散大夫,但人們崇拜的是“竹林七賢”之一的他,他在遭到小人陷害時,不過是山野裡的一個鐵匠,打鐵度日,終日逍逍遙遙,根本不問政事。鐘會之所以陷害他,是因為鐘會慕名去找他,卻被他冷落了,於是鐘會懷恨在心,逮到個機會,就把嵇康給害死了。不過,鐘會雖然害死了嵇康,卻也從另一個層面成就了嵇康——他突顯了嵇康的人格魅力,也讓嵇康有了一個詩意的落幕。雖然嵇康的落幕沒有蘇格拉底那麼震撼人心,沒有耶穌殉難那麼悲壯,沒有釋迦牟尼和密勒日巴那麼感人,也會讓人覺得這個人也不錯。

莊子也是如此,莊子只是一個漆園吏,後來還是個賣草鞋的。在我們這個時代,不會有任何人關注他。但這個人在那個時代居然名滿天下,連楚莊公都派人送厚禮給他,請他當相國,輔佐自己。現在看來,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你能想像,將來的某一天,國家領導會到苦力堆裡迎請某位賢聖,請他當我們國家的總理嗎?所以,哪個時代就有哪個時代的故事。更有趣的是,這個賣草鞋的人拒絕了楚莊公的邀請,但全社會都敬仰他、尊重他。在今天這個時代,這種事有可能發生嗎?

老子為我們提供的精神營養實在太豐富了,足以讓我們感受到一個質樸和諧的世界,感受到一種不破壞自然、不破壞和諧的內涵。

——選自《老子的心事——雪煮第一輯》雪漠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