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加息25基點 年內還加兩次!耶倫和特朗普“博弈”開啟

3月16日, 耶倫在新聞發佈會上

北京時間3月16日淩晨2點, 美聯儲的加息靴子終於落地——加息25個基點, 聯邦基金利率區間就此上升至0.75%-1%,

這是美聯儲近10年內的第三次加息, 也是特朗普正式上任後的首次加息。

美聯儲同時也公佈了2017年最新的經濟預測, 維持2017年年底聯邦基金利率預期在1.375%不變, 這意味著今年還有兩次加息空間;維持2018年年底在2.125%不變, 上調2019年年底預期至3%(之前料為2.875%);維持更長週期預期在3%不變。 較去年12月預測並無太大改動。

未來, 市場的主線將轉向特朗普的財政刺激政策和美聯儲加息進程之間的“博弈”, 更確切地說是一種“互動”。 由於加息靴子落地, 且耶倫對經濟的表態積極, 美國三大股指刷新日內新高。

2017年總計預計加息3次

此次, 在17名美聯儲決策者中, 9人預計2017年將加息3次(2016年12月份持此預期者為17人中的6人)。

耶倫在發佈會上表示:“加息行動表明美國經濟持續取得進展, 加息並不體現對經濟前景的重新評估。 ”這也變相證明, 此次的加息是對經濟投下的“信心票”。

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聲明中提出, 當前美國通脹接近目標(2%), 委員會預計中期範圍內將穩定在2%附近。 預計經濟條件將可以承擔“循序漸進地”(gradually)上調聯邦基金利率, 之前FOMC暗示“僅僅循序漸進地加息”。 不過耶倫也表示, 無需對這一措辭的微調過度反應。

美聯儲重申, 經濟所面臨的短期風險“大致平衡”, 就業仍然穩步增長, 最近數月的失業率沒有太大變化。

美聯儲維持2017年GDP預期在增長2.1%不變, 失業率預期維持在4.5%不變,

上調核心通脹率預期至1.9%(之前料為1.8%);上調2018年GDP預期至增長2.1%(之前料增2.0%), 維持失業率預期在4.5%不變, 核心通脹率預期維持在2.0%不變。

美聯儲最新經濟預測

值得一提的是, 未來特朗普政府的減稅政策和基建投資計畫可能會加速經濟擴張, 各界預計這將加速美聯儲加息進程。

不過耶倫此次表示:“我們沒有過多討論未來潛在的(財政)政策變化, 當然其變化可能不小。 部分FOMC委員的確將財政刺激預期納入了其預測, 但我們的政策決定大多是基於對當前經濟復蘇的判斷, 即就業和通脹率達到了我們的目標, 而不是基於對未來變化的臆測(speculation), 我們在未來有充分的空間來應對變化。 ”

特朗普政府的財政刺激計畫之一是“私人部門籌資方案”, 關鍵在於政府並不出資, 其核心內容是通過稅收激勵, 撬動私人資本, 在10年期完成1萬億美元的基建投資, 儘管其對於經濟增速的貢獻可能並不顯著, 但各界仍認為將刺激就業、帶動通脹;此外, 美國財長努欽表示, 新的減稅政策可能要到今年8月後才能出臺, 最晚則可能要等到明年初。

耶倫和特朗普唱主角

未來,市場的主線將圍繞耶倫和特朗普,而市場往往將二者間的關係理解為一種“博弈”,因為各界傾向於認為,屬於精英階級且身處學術圈的耶倫大概率不會偏愛“商人”特朗普,加息則可能是美聯儲對於特朗普刺激經濟過程中的一種“打壓”。

但這種理解恐怕大錯特錯,美聯儲獨立於政府決策,其法定使命是維持價格穩定和充分就業,貨幣政策決定是基於經濟資料和模型分析,因此這種所謂“博弈”的關係往往是一種政府刺激和央行調控的“自動平衡機制”,是“組合拳”而非對立。

“博弈”一:經濟提速 VS加息

第一個道理很簡單,如果特朗普陸續推出財政刺激政策,美國經濟持續轉暖,那麼為了防止經濟過熱、 通脹超調,那麼美聯儲的責任就是通過加息來對沖,維持價格穩定。

當然,在這個情況下,這種“博弈”並非二者之間的對立,而是美聯儲對於經濟增長投下的“信心票”,其在確認了經濟回暖,以及加息不會導致經濟重陷蕭條後才採取行動。

摩根資管多元資產管理團隊基金經理高禮行(Leon Goldfeld)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就歷史水準來看,如果美聯儲的聯邦基金利率比美國通脹率高出超過1%,就意味著美國經濟過熱,央行政策處於緊縮的狀況。現在美國的通脹率不到2%,聯邦基金利率(0.75-1%)比通脹率低了超過1%。如果聯邦基金利率達到3%,這才是非常重要的信號,表明大家要對經濟非常謹慎,有可能是在過熱。但現在完全不必擔心。”

在他看來,3月加息一次後,利率從1%到3%中間還有非常長的區間。“今年還會有2-3次,2018年可能還會有2.5-3次,一直到2019年,美聯儲都將會緩慢加息,到真正的過熱或者是過於緊縮還有2年半的時間。”

同時,高禮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的加息並不會造成美股熊市,且美股料仍將保持5%-10%的年均回報。“儘管美股估值恢復到較高水準,但就歷史來看,只要不出現嚴重經濟減速,美股不太可能出現持續1年的下挫,短期回檔另當別論。當前美國經濟穩步復蘇,未來12-18個月大概率不會出現熊市。”

“美股牛市走過八年,的確是歷史上最長的經濟復蘇週期之一,估值也偏高,但其仍有投資空間,只是回報可能不如從前,”但他認為,“縱觀歷史,無論是中東戰爭、亞洲金融海嘯、互聯網泡沫破滅,每當美國經濟相較於上一年經濟出現大幅放緩,下一年美股就會出現回撤。但就目前來看,2%-2.5%的經濟增速仍然處於較為理想水準,不至於導致美股出現大幅回撤。”

“博弈”二:總統撤換耶倫?

此外, 有言論認為,由於特朗普看似並不喜歡耶倫或是當前美聯儲的風格,特朗普可能通過任命新的美聯儲主席和FOMC委員來達到目的。

耶倫的第一任四年任期將在2018年初到期,其是否會連任仍是未知。按照美國法律規定,特朗普不能在現任美聯儲主席任期結束前解除其職務。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美國向來避諱“總統任命美聯儲主席”,因為美聯儲主席由總統提名,但需要通過參議院和眾議院審核通過後才能正式生效。此外,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決策是完全獨立的,政府不能干涉。

不久前,特朗普政府正在物色美聯儲官員人選的消息不脛而走。今年2月,致力於監管的美聯儲理事Daniel Tarullo提前離任,這導致市場對於去監管預期升溫,當日推動銀行股大漲。Tarullo致函特朗普,稱將在4月5日當天或前後辭職,這也為特朗普重組美聯儲人事提供了更多空間。

Tarullo此前負責擬定銀行監管框架,其任期原定要到2022年才結束,特朗普團隊希望任命其他人員,來填補當前負責銀行監管職能的美聯儲副主席職位,而奧巴馬此前尚未任命這個因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 Frank Act)而生的職位,Tarullo實際上則兼顧了這一職責。業內人士預計,特朗普的最新任命很可能會削弱Tarullo的影響力。

主流觀點認為,隨著Tarullo的離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 Board of Governors)則出現了三個空缺職位,填補這些空缺也令特朗歐政府有了更多影響央行人員任命的自由權。

有學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政府的確可以通過物色對監管態度較為溫和的官員進駐美聯儲體系,以便推動其去監管的政策,且金融危機後的銀行業監管成本的確頗高,有下降的空間,但政府並不可能因此而影響美聯儲的獨立性,且一切提名都需要經參眾兩院通過。

最晚則可能要等到明年初。

耶倫和特朗普唱主角

未來,市場的主線將圍繞耶倫和特朗普,而市場往往將二者間的關係理解為一種“博弈”,因為各界傾向於認為,屬於精英階級且身處學術圈的耶倫大概率不會偏愛“商人”特朗普,加息則可能是美聯儲對於特朗普刺激經濟過程中的一種“打壓”。

但這種理解恐怕大錯特錯,美聯儲獨立於政府決策,其法定使命是維持價格穩定和充分就業,貨幣政策決定是基於經濟資料和模型分析,因此這種所謂“博弈”的關係往往是一種政府刺激和央行調控的“自動平衡機制”,是“組合拳”而非對立。

“博弈”一:經濟提速 VS加息

第一個道理很簡單,如果特朗普陸續推出財政刺激政策,美國經濟持續轉暖,那麼為了防止經濟過熱、 通脹超調,那麼美聯儲的責任就是通過加息來對沖,維持價格穩定。

當然,在這個情況下,這種“博弈”並非二者之間的對立,而是美聯儲對於經濟增長投下的“信心票”,其在確認了經濟回暖,以及加息不會導致經濟重陷蕭條後才採取行動。

摩根資管多元資產管理團隊基金經理高禮行(Leon Goldfeld)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就歷史水準來看,如果美聯儲的聯邦基金利率比美國通脹率高出超過1%,就意味著美國經濟過熱,央行政策處於緊縮的狀況。現在美國的通脹率不到2%,聯邦基金利率(0.75-1%)比通脹率低了超過1%。如果聯邦基金利率達到3%,這才是非常重要的信號,表明大家要對經濟非常謹慎,有可能是在過熱。但現在完全不必擔心。”

在他看來,3月加息一次後,利率從1%到3%中間還有非常長的區間。“今年還會有2-3次,2018年可能還會有2.5-3次,一直到2019年,美聯儲都將會緩慢加息,到真正的過熱或者是過於緊縮還有2年半的時間。”

同時,高禮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的加息並不會造成美股熊市,且美股料仍將保持5%-10%的年均回報。“儘管美股估值恢復到較高水準,但就歷史來看,只要不出現嚴重經濟減速,美股不太可能出現持續1年的下挫,短期回檔另當別論。當前美國經濟穩步復蘇,未來12-18個月大概率不會出現熊市。”

“美股牛市走過八年,的確是歷史上最長的經濟復蘇週期之一,估值也偏高,但其仍有投資空間,只是回報可能不如從前,”但他認為,“縱觀歷史,無論是中東戰爭、亞洲金融海嘯、互聯網泡沫破滅,每當美國經濟相較於上一年經濟出現大幅放緩,下一年美股就會出現回撤。但就目前來看,2%-2.5%的經濟增速仍然處於較為理想水準,不至於導致美股出現大幅回撤。”

“博弈”二:總統撤換耶倫?

此外, 有言論認為,由於特朗普看似並不喜歡耶倫或是當前美聯儲的風格,特朗普可能通過任命新的美聯儲主席和FOMC委員來達到目的。

耶倫的第一任四年任期將在2018年初到期,其是否會連任仍是未知。按照美國法律規定,特朗普不能在現任美聯儲主席任期結束前解除其職務。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美國向來避諱“總統任命美聯儲主席”,因為美聯儲主席由總統提名,但需要通過參議院和眾議院審核通過後才能正式生效。此外,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決策是完全獨立的,政府不能干涉。

不久前,特朗普政府正在物色美聯儲官員人選的消息不脛而走。今年2月,致力於監管的美聯儲理事Daniel Tarullo提前離任,這導致市場對於去監管預期升溫,當日推動銀行股大漲。Tarullo致函特朗普,稱將在4月5日當天或前後辭職,這也為特朗普重組美聯儲人事提供了更多空間。

Tarullo此前負責擬定銀行監管框架,其任期原定要到2022年才結束,特朗普團隊希望任命其他人員,來填補當前負責銀行監管職能的美聯儲副主席職位,而奧巴馬此前尚未任命這個因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 Frank Act)而生的職位,Tarullo實際上則兼顧了這一職責。業內人士預計,特朗普的最新任命很可能會削弱Tarullo的影響力。

主流觀點認為,隨著Tarullo的離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 Board of Governors)則出現了三個空缺職位,填補這些空缺也令特朗歐政府有了更多影響央行人員任命的自由權。

有學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政府的確可以通過物色對監管態度較為溫和的官員進駐美聯儲體系,以便推動其去監管的政策,且金融危機後的銀行業監管成本的確頗高,有下降的空間,但政府並不可能因此而影響美聯儲的獨立性,且一切提名都需要經參眾兩院通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