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明星大偵探》8個娃娃嚇壞觀眾,良心道具組卻讓人感動到哭!

《明星大偵探》的8個娃娃火了, 但有誰知道它們精緻面容背後的匠人故事?

全文4318字, 閱讀約需4分鐘。

這些娃娃隱藏著案件的重要線索,

還會突然開始說話, 節目中何炅直呼“這娃娃太嚇人了”, 營造出的恐怖氣氛使嘉賓楊蓉“嚇出了一身雞皮疙瘩”。 網友紛紛表示被嚇得做噩夢, 好奇從哪裡買到的這些恐怖娃娃?

回想國內綜藝剛興起時, 觀眾更關注的是節目中明星的表現。 而近年來, “開了眼界”的觀眾對佈景和道具的審美要求越來越高, 同時節目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也因此, 以往被忽視的道具製作越來越精良, 一些節目更是憑藉“逆天道具”贏得了觀眾喜愛。

然而, 人們對綜藝道具的幕後依然知之甚少。

這些道具如何設計、製作的?道具組是怎樣一個藏龍臥虎的地方?用過的道具都去哪兒了?

新京報記者採訪了《明星大偵探》、《最強大腦》、《咱們穿越吧》三檔綜藝的導演、道具師,

為你揭開綜藝道具的神秘面紗。

製作道具有多費勁?

綜藝節目中的道具,

小到一枚錢幣, 大到宏偉樓宇,

如果想不穿幫、符合劇情人設,

設計和製作均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最強大腦》道具之紮染布

大道具代表——《最強大腦》

最難準備道具是釘子畫,

手工釘100萬顆釘子

作為國內綜藝“大道具”的代表, 《最強大腦》每期節目的道具平均造價在20到30萬元人民幣左右。 從第一季開始, 《最強大腦》就是奔著“大道具”去的。

《最強大腦》的蔣導演告訴記者:“第一季的時候我們道具上的花費就已經超了預算, 1000多萬不砸明星, 專砸道具, 因為我們知道這個節目是要用牛掰的道具去襯托選手, 而不是當紅的明星去襯托選手。 ”

對《最強大腦》來說, 錢還在其次, 更奢侈的是人力和時間成本, 那些僅在節目中出現十幾分鐘的道具往往要由多人耗時幾個月完成。

▲《最強大腦》的樂高王國

比如令觀眾嘖嘖驚歎的樂高王國, 由8萬多個樂高零部件搭建而成, 其中包括30個獨立場景, 100余個樂高公仔, 500餘組綠色植被, 還有中國最大的MOC(my own creation,意為“我自己的創作”)教堂。 這個“王國”由十幾個樂高工程師, 每天花費十二小時以上, 搭了一個多月才搭完。 蔣導演告訴記者, 樂高只有到了這個數量級, 才能撐起挑戰的難度, 觀眾看到之後的第一反應才會是“哇!”

提及最難準備的道具, 蔣導演的第一反應是平均每幅畫2.5萬顆釘子的釘子畫。

▲《最強大腦》的釘子畫

釘子畫最開始是打算用機器來製作, 因為要釘100多萬顆釘子。 但後來道具組發現機器根本沒辦法完成那麼精確的微差, 最後還是選擇了純手工。 節目組的8位工作人員, 一天好幾個小時,不停地釘釘子,釘完還有專人校準,檢查,甚至用了高科技逐行掃描檢查。但由於太微小,最後還是有幾顆釘子沒有查出來,而這種微小的誤差居然被選手比賽時發現了——這也是《最強大腦》這個節目最大的看點之一。

符合真實代表——《咱們穿越吧》

宋朝攤位陳設出現番茄、青椒,被一一撤下

與《最強大腦》不同,歷史體驗真人秀《咱們穿越吧》的道具籌備難點在於道具、群演數量龐大,還要符合史實。

▲《咱們穿越吧》節目現場

例如《穿越明朝戚家軍》這期節目,僅群演就有800多人,遠超許多古裝電視劇。而且,為了真實還原軍營生活,節目中所使用的長矛、弓箭等全部都是貨真價實的兵器。這些真兵器無法購買,全部需要道具組製作。戚家軍的軍營,原本是一片垃圾場,是70多位工作人員將這片荒地推平,一根一根木頭搭建起來了一座明代軍營。如此大的投入使得《咱們穿越吧》單期道具成本高達50至60萬元。

除了數量龐雜,《咱們穿越吧》的道具對歷史細節也精益求精。節目執行總導演張龍說,他們並不把節目中的陳設當做“道具”,而是真正當做那個時候的器物來籌備,“真”是第一原則。在拍攝前期,編劇就會對該歷史時期的器物、妝容、服飾等進行嚴格考證,劇本裡會放入大量考據得出的圖片,例如宋代的瓷器、唐代的妝容等。根據劇本要求,道具導演會把劇本內涉及到的所有道具的形制、數量製成表格,再和專業道具老師一一敲定。拍攝五天前,導演組會再次驗收道具。為了保證歷史的準確,導演組還專門請來了各高校歷史學博士等組成歷史調研員顧問小組,專門糾錯。例如在《清明上河圖》一集中,歷史調研員和導演就發現在攤位陳設上出現了不應出現在宋朝的番茄、青椒等食物,遂一一撤下。

導演們甚至就宋代是否有洋蔥進行了考據和爭論,這個問題在歷史學界也爭論頗多,多次考證和商討後,導演組得到了歷史學家認為“宋代部分地區可能已有洋蔥”的結論,才有了嘉賓于小彤節目上“洋蔥辣眼睛”的片段。

“歷史是做這個節目的根本。還原歷史就要做到嚴苛的考證。也許有很多觀眾並不會注意到這些細節,但是我覺得一個節目的品相和口碑就是靠著一個一個小的用心積累起來的。我希望《咱們穿越吧》能成為一個相對認真的節目。每一個細節都是對自己的要求,對歷史的態度。”執行總導演張龍說。

道具多代表——《明星大偵探》

故意創作“五毛特效”增加節目“笑果”

每期節目都有道具數量多這個特點。一期節目大大小小的道具幾千件,需要30多人為其忙活半個月才能完成。尋找和製作道具的過程都需要“腦洞大開”。例如在準備第十一期錄製前,從網上購買的道具名錄,大概占了60多頁A4紙,每一張上面是4到5種物品。

回到開頭的“恐怖娃娃”,《明星大偵探》的道具師石正浩告訴記者,找這些上了熱搜的恐怖娃娃是一個“既漫長又一秒鐘結束的故事”。一個道具導演在淘寶上搜了好久的洋娃娃,復古娃娃、矽膠娃娃、娃娃玩具、天線寶寶小人、歐式娃娃等關鍵字,一直都沒有找到。 坐在一旁的另一位導演突然腦洞大開,輸入“會說話的寶寶”,才終於買到了讓網友夜不能寐的恐怖娃娃。

在《博物館奇妙夜》中,嘉賓在現場發現了一塊平整無字的金色木板,百思不得其解,發現鐵粉之後,將鐵粉吹向木板,“盜墓者,血盡亡”六個字頓時出現在木板之上,這個道具在節目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這個道具製作起來卻困難重重。一開始道具師用最小的紐扣磁鐵鑲嵌進掏出字形的木板中,再用一層木板加以掩蓋,結果磁力太小,難以形成字跡。後來用膩子粉反復刮在字形上,直到平整,倒上鐵粉,還是難以附著。嘗試了多種方式之後,最終用特殊的磁片剪成字形,再次刮粉、噴漆,才得以完美呈現。

再比如每一期節目都要出現的屍體NPC(non-player-controlled character,非玩家控制角色),道具師會先諮詢各方面的專業人士,對死亡時間、傷口大小、面積、方向、膚色、流血多少等進行仔細的考量和確認,確保劇本所需要的死亡方式的合理性和高還原度。

▲道具師製作被燒焦的屍體

在節目錄製前一個小時左右再快速地對NPC進行化妝、做傷口、上血漿和死亡方式還原,然後經過總導演、角色組、編劇等多方確認最後定版——有這樣“新鮮的”屍體,才有每期“狗頭偵探”撒貝南“今日說法式”的屍檢。

對比《咱們穿越吧》對道具的嚴苛要求,《明星大偵探》反而是故意創作“五毛PS”、靈活運用網路段子等搞笑細節來增加節目“笑果”。 《恐怖童謠》中每個角色都有一瓶藥,在藥瓶封面上的不良反應寫著“小拳拳捶胸口”;《午夜列車》裡乘客表裡居然有黃鶴和小姨子兩位乘客;《公主嫁到》中鬼側妃為爭寵的書叫做《勾引大法》、《秋宮圖》…….網友們樂此不疲地尋找這些好玩的道具細節,嘉賓們增加了節目趣味性。

節目錄完道具去哪兒?

製作耗時耗力耗錢的綜藝道具們,

使用過後會去哪裡呢?

▲《最強大腦》的道具庫

《咱們穿越吧》得執行總導演張龍告訴記者,《咱們穿越吧》的道具來源一部分是租賃,大部分是自己製作。由於節目的特殊性,每一期都是不同的朝代,道具很難被重複使用,所以除了租賃的道具之外,大多是進行保存和收藏。有一些銀兩、錢幣等道具經考證一致的,則會重複使用。

▲《明星大偵探》裡的這種道具容易被再利用

《明星大偵探》的道具師稱,他們節目40%的道具可以再利用,比如簡單的陳設、瓷器等古舊的東西,40%會存儲起來。除了成本問題,有些道具是特意留存下來,重複之前故事的“梗”。例如第一季《男團鮮肉的戰爭》NZND組合裡有一個柯基的窩,第二季《週五見》涉及到NZND組合的時候又把這個柯基窩拿出來,作為細節的延續。

《最強大腦》的道具再利用達到了30%左右。這得益于《最強大腦》專業的科學化倉儲管理。《最強大腦》的道具倉庫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倉儲管理系統,當需要道具時,比如在軟體中搜索“小白桌”,就會顯示倉庫裡所有小白桌的位置和圖片。這套系統大大提高了道具再利用的效率。蔣導演告訴記者:“現在我們有時候會採用道具倉庫裡現成的道具,比如道具牆,道具架,或者是翻轉道具、一些升降機械,然後用這些道具對新專案進行融合性修改,這樣也能大大節約成本。例如數獨用過的玻璃,沖上雲霄項目就進行了再利用。”

“神道具”背後的那些90後匠人

綜藝節目那些“神一般”的道具背後,

自然隱藏了一群能工巧匠。

他們到底是些什麼樣的人呢?

▲《最強大腦》的微藻畫花了大半年時間製作。

青春活力派,一個每天都在大笑的團隊

《明星大偵探》的道具組自稱“MG(芒果的簡稱)造假協會”。協會成員共15人,基本都是90後。道具師石正浩說:“這是一個每天都在大笑的團隊,整個公司都能聽見我們的笑聲。說實話,道具組人員構成大概就是‘開車狂魔”+屌絲+蘿莉少女+喝茶老幹部+強迫症晚期患者’等吧。最重要的是我們還是某寶資深買家+手工DIY達人,只要你想要的,我們絕對給你三天之內找到或者做出來。"

“MG造假協會”在現場的每個空間都會安排一個道具導演,根據劇本中的人設,設計嘉賓房間的生活道具以及根據劇情需要製作線索道具。前期會跟角色組對接,根據劇情設計線索,後續還需要跟後期組、外拍組對接線索等,完成每一個線索細節和房間道具擺設。

考證派,一個細節要翻十幾篇論文

《咱們穿越吧》道具部門分為三個組:負責場景陳設的美術組,道具製作的道具組和服裝化妝的服化組。道具部門由張國立的御用美術楊代平總負責。在這樣一個歷史底蘊濃厚的節目組,道具師們耳濡目染,也對歷史產生了興趣,經常向歷史顧問請教歷史問題。

道具師李好向記者講述了她的變化:“以前我對歷史一點興趣都沒有,覺得沒意思。但是我在這個節目中,看到了很多老師,他們能夠不假思索地說出這個朝代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寫字的字體如何,錢幣上的刻什麼,古人在室內平常是坐著還是跪著。也看到編劇們,為了求證一個細節,找了十幾篇論文來看。在參與道具準備,和這些道具老師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微微地掀開了歷史這本巨著的一個小頁角吧,真的為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科學派,都成功進階水產養殖了……

《最強大腦》的道具組由60後的總指揮、80後的總把關、90後的創新家們構成。在這個科學性極強的節目的薰陶下,許多道具導演也變得越來越“追求”科學。比如最近驚豔觀眾的海藻畫,起源是《最強大腦》幕後的首席科學家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一幅精美的海藻畫,微小的海藻因為趨光性逐漸聚攏,構成了一幅人像,於是成功“種草”給導演組。誰都沒想到,這個看起來很藝術的道具,居然實驗了大半年。《最強大腦》的導演們,從第一季學會玩魔方,第二、三季迷上速算,終於在第四季,成功進階“水產養殖”領域。“微觀海藻畫”這個項目的責任編導,大半年來寫成了厚厚一本《海藻養殖日記》,時刻記錄遇到的問題、停工時長、解決辦法。在最艱難的時候,這個專案由於困難重重、預算超支,差點放棄。幸好他們堅持了下來。

最後,小編有話要說——

國內綜藝已經進入了“大道具時代”,各個節目組都在花重金設置令人震撼的道具,甚至不惜從國外重金引進,視覺效果十分震撼。但是和視覺形成對比的卻是內容的空洞和價值的缺失。能被網友贊為“良心道具”的關鍵,還是在於道具能和節目特性結合,與節目內容相得益彰,甚至起到加持作用。

例如《最強大腦》道具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咱們穿越吧》道具對歷史細節的嚴苛,《明星大偵探》道具的細節控和幽默感,配合了各自節目的特性,不僅有視覺效果,還與綜藝嘉賓產生了化學反應,獲得了更好的綜藝效果。

由此可見,道具不在精糙、不在大小、不在貴賤,全在節目製作者的用心。當製作用心時,觀眾自然能辨別出節目品質的高低,良心節目也因此獲得了觀眾的好口碑。

♥感謝道具大大們的用心和堅持♥

♥讓我們相信國產綜藝也有精品♥

新京報記者 淩晨 實習生 李娜

一天好幾個小時,不停地釘釘子,釘完還有專人校準,檢查,甚至用了高科技逐行掃描檢查。但由於太微小,最後還是有幾顆釘子沒有查出來,而這種微小的誤差居然被選手比賽時發現了——這也是《最強大腦》這個節目最大的看點之一。

符合真實代表——《咱們穿越吧》

宋朝攤位陳設出現番茄、青椒,被一一撤下

與《最強大腦》不同,歷史體驗真人秀《咱們穿越吧》的道具籌備難點在於道具、群演數量龐大,還要符合史實。

▲《咱們穿越吧》節目現場

例如《穿越明朝戚家軍》這期節目,僅群演就有800多人,遠超許多古裝電視劇。而且,為了真實還原軍營生活,節目中所使用的長矛、弓箭等全部都是貨真價實的兵器。這些真兵器無法購買,全部需要道具組製作。戚家軍的軍營,原本是一片垃圾場,是70多位工作人員將這片荒地推平,一根一根木頭搭建起來了一座明代軍營。如此大的投入使得《咱們穿越吧》單期道具成本高達50至60萬元。

除了數量龐雜,《咱們穿越吧》的道具對歷史細節也精益求精。節目執行總導演張龍說,他們並不把節目中的陳設當做“道具”,而是真正當做那個時候的器物來籌備,“真”是第一原則。在拍攝前期,編劇就會對該歷史時期的器物、妝容、服飾等進行嚴格考證,劇本裡會放入大量考據得出的圖片,例如宋代的瓷器、唐代的妝容等。根據劇本要求,道具導演會把劇本內涉及到的所有道具的形制、數量製成表格,再和專業道具老師一一敲定。拍攝五天前,導演組會再次驗收道具。為了保證歷史的準確,導演組還專門請來了各高校歷史學博士等組成歷史調研員顧問小組,專門糾錯。例如在《清明上河圖》一集中,歷史調研員和導演就發現在攤位陳設上出現了不應出現在宋朝的番茄、青椒等食物,遂一一撤下。

導演們甚至就宋代是否有洋蔥進行了考據和爭論,這個問題在歷史學界也爭論頗多,多次考證和商討後,導演組得到了歷史學家認為“宋代部分地區可能已有洋蔥”的結論,才有了嘉賓于小彤節目上“洋蔥辣眼睛”的片段。

“歷史是做這個節目的根本。還原歷史就要做到嚴苛的考證。也許有很多觀眾並不會注意到這些細節,但是我覺得一個節目的品相和口碑就是靠著一個一個小的用心積累起來的。我希望《咱們穿越吧》能成為一個相對認真的節目。每一個細節都是對自己的要求,對歷史的態度。”執行總導演張龍說。

道具多代表——《明星大偵探》

故意創作“五毛特效”增加節目“笑果”

每期節目都有道具數量多這個特點。一期節目大大小小的道具幾千件,需要30多人為其忙活半個月才能完成。尋找和製作道具的過程都需要“腦洞大開”。例如在準備第十一期錄製前,從網上購買的道具名錄,大概占了60多頁A4紙,每一張上面是4到5種物品。

回到開頭的“恐怖娃娃”,《明星大偵探》的道具師石正浩告訴記者,找這些上了熱搜的恐怖娃娃是一個“既漫長又一秒鐘結束的故事”。一個道具導演在淘寶上搜了好久的洋娃娃,復古娃娃、矽膠娃娃、娃娃玩具、天線寶寶小人、歐式娃娃等關鍵字,一直都沒有找到。 坐在一旁的另一位導演突然腦洞大開,輸入“會說話的寶寶”,才終於買到了讓網友夜不能寐的恐怖娃娃。

在《博物館奇妙夜》中,嘉賓在現場發現了一塊平整無字的金色木板,百思不得其解,發現鐵粉之後,將鐵粉吹向木板,“盜墓者,血盡亡”六個字頓時出現在木板之上,這個道具在節目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這個道具製作起來卻困難重重。一開始道具師用最小的紐扣磁鐵鑲嵌進掏出字形的木板中,再用一層木板加以掩蓋,結果磁力太小,難以形成字跡。後來用膩子粉反復刮在字形上,直到平整,倒上鐵粉,還是難以附著。嘗試了多種方式之後,最終用特殊的磁片剪成字形,再次刮粉、噴漆,才得以完美呈現。

再比如每一期節目都要出現的屍體NPC(non-player-controlled character,非玩家控制角色),道具師會先諮詢各方面的專業人士,對死亡時間、傷口大小、面積、方向、膚色、流血多少等進行仔細的考量和確認,確保劇本所需要的死亡方式的合理性和高還原度。

▲道具師製作被燒焦的屍體

在節目錄製前一個小時左右再快速地對NPC進行化妝、做傷口、上血漿和死亡方式還原,然後經過總導演、角色組、編劇等多方確認最後定版——有這樣“新鮮的”屍體,才有每期“狗頭偵探”撒貝南“今日說法式”的屍檢。

對比《咱們穿越吧》對道具的嚴苛要求,《明星大偵探》反而是故意創作“五毛PS”、靈活運用網路段子等搞笑細節來增加節目“笑果”。 《恐怖童謠》中每個角色都有一瓶藥,在藥瓶封面上的不良反應寫著“小拳拳捶胸口”;《午夜列車》裡乘客表裡居然有黃鶴和小姨子兩位乘客;《公主嫁到》中鬼側妃為爭寵的書叫做《勾引大法》、《秋宮圖》…….網友們樂此不疲地尋找這些好玩的道具細節,嘉賓們增加了節目趣味性。

節目錄完道具去哪兒?

製作耗時耗力耗錢的綜藝道具們,

使用過後會去哪裡呢?

▲《最強大腦》的道具庫

《咱們穿越吧》得執行總導演張龍告訴記者,《咱們穿越吧》的道具來源一部分是租賃,大部分是自己製作。由於節目的特殊性,每一期都是不同的朝代,道具很難被重複使用,所以除了租賃的道具之外,大多是進行保存和收藏。有一些銀兩、錢幣等道具經考證一致的,則會重複使用。

▲《明星大偵探》裡的這種道具容易被再利用

《明星大偵探》的道具師稱,他們節目40%的道具可以再利用,比如簡單的陳設、瓷器等古舊的東西,40%會存儲起來。除了成本問題,有些道具是特意留存下來,重複之前故事的“梗”。例如第一季《男團鮮肉的戰爭》NZND組合裡有一個柯基的窩,第二季《週五見》涉及到NZND組合的時候又把這個柯基窩拿出來,作為細節的延續。

《最強大腦》的道具再利用達到了30%左右。這得益于《最強大腦》專業的科學化倉儲管理。《最強大腦》的道具倉庫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倉儲管理系統,當需要道具時,比如在軟體中搜索“小白桌”,就會顯示倉庫裡所有小白桌的位置和圖片。這套系統大大提高了道具再利用的效率。蔣導演告訴記者:“現在我們有時候會採用道具倉庫裡現成的道具,比如道具牆,道具架,或者是翻轉道具、一些升降機械,然後用這些道具對新專案進行融合性修改,這樣也能大大節約成本。例如數獨用過的玻璃,沖上雲霄項目就進行了再利用。”

“神道具”背後的那些90後匠人

綜藝節目那些“神一般”的道具背後,

自然隱藏了一群能工巧匠。

他們到底是些什麼樣的人呢?

▲《最強大腦》的微藻畫花了大半年時間製作。

青春活力派,一個每天都在大笑的團隊

《明星大偵探》的道具組自稱“MG(芒果的簡稱)造假協會”。協會成員共15人,基本都是90後。道具師石正浩說:“這是一個每天都在大笑的團隊,整個公司都能聽見我們的笑聲。說實話,道具組人員構成大概就是‘開車狂魔”+屌絲+蘿莉少女+喝茶老幹部+強迫症晚期患者’等吧。最重要的是我們還是某寶資深買家+手工DIY達人,只要你想要的,我們絕對給你三天之內找到或者做出來。"

“MG造假協會”在現場的每個空間都會安排一個道具導演,根據劇本中的人設,設計嘉賓房間的生活道具以及根據劇情需要製作線索道具。前期會跟角色組對接,根據劇情設計線索,後續還需要跟後期組、外拍組對接線索等,完成每一個線索細節和房間道具擺設。

考證派,一個細節要翻十幾篇論文

《咱們穿越吧》道具部門分為三個組:負責場景陳設的美術組,道具製作的道具組和服裝化妝的服化組。道具部門由張國立的御用美術楊代平總負責。在這樣一個歷史底蘊濃厚的節目組,道具師們耳濡目染,也對歷史產生了興趣,經常向歷史顧問請教歷史問題。

道具師李好向記者講述了她的變化:“以前我對歷史一點興趣都沒有,覺得沒意思。但是我在這個節目中,看到了很多老師,他們能夠不假思索地說出這個朝代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寫字的字體如何,錢幣上的刻什麼,古人在室內平常是坐著還是跪著。也看到編劇們,為了求證一個細節,找了十幾篇論文來看。在參與道具準備,和這些道具老師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微微地掀開了歷史這本巨著的一個小頁角吧,真的為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科學派,都成功進階水產養殖了……

《最強大腦》的道具組由60後的總指揮、80後的總把關、90後的創新家們構成。在這個科學性極強的節目的薰陶下,許多道具導演也變得越來越“追求”科學。比如最近驚豔觀眾的海藻畫,起源是《最強大腦》幕後的首席科學家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一幅精美的海藻畫,微小的海藻因為趨光性逐漸聚攏,構成了一幅人像,於是成功“種草”給導演組。誰都沒想到,這個看起來很藝術的道具,居然實驗了大半年。《最強大腦》的導演們,從第一季學會玩魔方,第二、三季迷上速算,終於在第四季,成功進階“水產養殖”領域。“微觀海藻畫”這個項目的責任編導,大半年來寫成了厚厚一本《海藻養殖日記》,時刻記錄遇到的問題、停工時長、解決辦法。在最艱難的時候,這個專案由於困難重重、預算超支,差點放棄。幸好他們堅持了下來。

最後,小編有話要說——

國內綜藝已經進入了“大道具時代”,各個節目組都在花重金設置令人震撼的道具,甚至不惜從國外重金引進,視覺效果十分震撼。但是和視覺形成對比的卻是內容的空洞和價值的缺失。能被網友贊為“良心道具”的關鍵,還是在於道具能和節目特性結合,與節目內容相得益彰,甚至起到加持作用。

例如《最強大腦》道具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咱們穿越吧》道具對歷史細節的嚴苛,《明星大偵探》道具的細節控和幽默感,配合了各自節目的特性,不僅有視覺效果,還與綜藝嘉賓產生了化學反應,獲得了更好的綜藝效果。

由此可見,道具不在精糙、不在大小、不在貴賤,全在節目製作者的用心。當製作用心時,觀眾自然能辨別出節目品質的高低,良心節目也因此獲得了觀眾的好口碑。

♥感謝道具大大們的用心和堅持♥

♥讓我們相信國產綜藝也有精品♥

新京報記者 淩晨 實習生 李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