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邱恒明:創業者要拒絕“不可能主義”,要做一個“可能主義者”

要成為“可能主義者”, 無論你的人生看起來有多黑暗, 請拉高你的視野, 看看有什麼可能性。

把自己當個大人物, 心存高遠對創業者大有裨益,

在說明這點之前, 先講講一個故事:

一位退休英國教師無意間發現以前學生寫的一疊作文簿, 題目為《未來我是……》。 學生們對於自我的未來設定多種多樣, 教師感到很有趣, 並且萌生一個念頭, 想看看這些學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沒有。 教師在報紙上刊登了這則“尋人啟事”, 收到了許多學生的來信, 唯獨一位叫做大衛的學生缺席了。 一年後, 教師收到內閣教育大臣的來信, 信中說:他正是大衛, 而他清楚地記得, 他當年的作文裡寫著, 未來他將成為內閣大臣。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當你認為你是什麼的時候, 你就是什麼, 當你認為你可能成為什麼的時候, 你就可能成為什麼。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是“自我意象”, 大概意思就是:我是我認為的我。

一個人總是對自己說“差不多這樣就可以了”或者“隨便吧”的時候, 他對待生活的態度也會是“差不多就可以了”。 一個人總是對自己說“還不夠”或者“要做就做最好”的時候, 積極向上就會成為他的生活方式。 如果一個人不斷對自己強調“我要成為大人物”, 他的未來就更有可能成為“大人物”。

這在心理學上也叫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的力量很強大, 完全可以影響一個人的言談舉止。

在日本, 孫正義以“擁有盲目自信和野心”著稱, 不論是在美國求學還是經營軟銀的過程中, 都曾經放出不少狂言, 甚至有“吹牛大王”的綽號, 而這個特質來自于父親孫三憲的“天才教育法”。 所謂“天才教育法”, 是指孫三憲經常誇讚兒子孫正義為天才的一種誇張式的鼓勵教育法。

也許是因為呆在孫正義身邊時間太少的緣故, 以至於父親孫三憲在實行他獨創的“天才教育法”時, 有些不顧情形地給孫正義盲目表揚。 至今孫正義依然記得自己剛剛會數數沒多久, 父親僅僅是聽到孫正義數出了“一、二、三……”, 都會大驚小怪地叫道:“哎呀, 我的兒子不就是個天才嘛!”

當問起父親為什麼總是這樣不顧事實地誇讚孫正義時, 他認為只要不停地說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那麼也許孩子們真的會因此把自己當做無所不能的天才, “只要我想做, 就沒有做不到的。 堅決不滿足于普通, 因為我是全日本第一的天才。 ”而孫正義後來形成的強烈的自信就是小時候父親種下的種子。

等到長大, 父親的鼓勵早已根植于孫正義的心底, 他也認同“自己是一個幹大事的人”這樣的想法。

現在看來, 孫正義剛創業時的“野心”無疑是非常離奇的, 超出了常人的理解, 但是他還是從未放棄過自己那看似“不切實際”的夢, 因為他堅信, 凡能成功的人必是心懷著強烈的成功欲望。 “我成功是因為我志在成功。 ”

孫正義的成功看來離不開長期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有科學依據的。 美國《研究季刊》曾報導過一項實驗, 證明心理練習對改進投籃技巧的效果。 實驗將學生分成三組, 第一組每天練習實際投籃, 第二組學生不練習, 第三組學生用頭腦想像投籃。 20天后, 第一組進球增加了24%, 第二組毫無進步, 第三組進球增加26%。

這項實驗表明, 想像中的練習和實際練習一樣, 也可以提高實戰經驗。 因為, 一個人在想像中建立的自我意象, 會對現實中的行動起到了奇妙的影響作用。

心理暗示有幾條規律, 可以啟發我們如何更好地利用好這種暗示方式。

期望定律。 如果我們對某件事物懷著非常強烈的期望時, 我們所期望的事物就會出現。

重複定律。 任何事物經過你不斷的重複, 將會得到不斷的加強。 只要在你的潛意識裡不斷地重複一些人、事、物, 它們最終都會在潛意識裡變成事實。

慣性定律。 任何事情經過你持續不斷地加強過後, 它到最終就會變成一種習慣。

顯現定律。 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持續尋找、追問答案的時候, 這些答案最終都必將顯現。

這些規律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暗示自己是位“大人物”,暗示創業可以實現一個很大的目標,它最終都將成為現實。就像很多人都會採用的一個方法,每天清晨起床對著鏡子說“我能行”,久而久之,我們會真的覺得自己能行,做起事情來就更有信心,也更能成功。

胡哲在《人生不設限》一書中提到:有只小獨角獸沒有翅膀,不能飛翔,有一天一位小男孩給它做了一對塑膠翅膀,對它說它一定能飛起來,結果小獨角獸真的載著小男孩飛了起來。他在書中說他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是一位“可能主義者”。“可能主義者”是勵志作家諾曼·文生·皮爾提出的一個概念,他說過:“要成為’可能主義者’,無論你的人生看起來有多黑暗,請拉高你的視野,看看有什麼可能性。”

創業者阿健打小就是個“可能主義者”,他為自己設定了一個很大的目標,並且認為它完全有可能被實現。在他還處於青少年時,早已在心底埋下一個志向: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無論涉足哪個領域,一定要在那個領域裡做到最好!這正是他的野心,想在某一個領域裡造成轟動性的影響,從而讓自己的名字不是被淹沒在茫茫人群裡。因為抱持著這種可能主義,他非常自信和努力,最後成功創業,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現在他在水處理領域已大有名氣。

對於心存高遠者而言,不斷地尋找爬升的階梯,去觸碰自己心愛之物,這才是他們的宿命,只要爬升到那一層放置著自己夢想的階梯,他們才會心甘情願地停下腳步。這就是心存高遠者的廣闊視野。在這種廣闊視野,他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能容易去解決掉一些瑣碎的小事。這正是全域性思維,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大局觀。把自己當成大人物,同時也是培養自己全域觀的過程。

不過,另外一番景象也出現了。

當下我們周圍的世界在不斷拓寬,但我們的志向卻變得越來越渺小,小到只想站立於方寸之地,只想獲取眼前的利益。我們的腦容量越來越大,但心胸卻變得越來越小,小到除了個人的得失、情感的糾結,便再也容不下其他東西。

對於常人來說,這種“小時代”心態無可厚非,但創業是一場戰爭,一場實現夢想的戰爭,如果不把自己當成這場戰爭中的最後勝利者,加入這場戰場又能有多大的意義?創業者如果想永遠保持心存高遠,不怕周圍人的嘲笑是最重要的一點。

一個人在說出自己的偉大志向時,會被嘲笑。

一個人在說出偉大志向後,卻一時半刻無法實現,會被嘲笑。

一個人在說出偉大志向後,最終失敗,也會被嘲笑。

那些擁有偉大志向的人,只有在成功的時候,才不會被嘲笑。

人言可畏,嘲笑可以擊敗太多人的鬥志,壓縮太多人的志向,最後讓他們龜縮起來,被迫承認自己只不過是一位普通得再不過的普通人。所以,創業者在確定偉大志向後,在把自己看成一個大人物後,就不要畏懼旁人的笑聲。

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既不需要通過別人的同意,也就不需要講述給別人聽。

給自己加油,給自己打氣吧!需要安慰的時候,只要有一面鏡子就夠了。

這些規律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暗示自己是位“大人物”,暗示創業可以實現一個很大的目標,它最終都將成為現實。就像很多人都會採用的一個方法,每天清晨起床對著鏡子說“我能行”,久而久之,我們會真的覺得自己能行,做起事情來就更有信心,也更能成功。

胡哲在《人生不設限》一書中提到:有只小獨角獸沒有翅膀,不能飛翔,有一天一位小男孩給它做了一對塑膠翅膀,對它說它一定能飛起來,結果小獨角獸真的載著小男孩飛了起來。他在書中說他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是一位“可能主義者”。“可能主義者”是勵志作家諾曼·文生·皮爾提出的一個概念,他說過:“要成為’可能主義者’,無論你的人生看起來有多黑暗,請拉高你的視野,看看有什麼可能性。”

創業者阿健打小就是個“可能主義者”,他為自己設定了一個很大的目標,並且認為它完全有可能被實現。在他還處於青少年時,早已在心底埋下一個志向: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無論涉足哪個領域,一定要在那個領域裡做到最好!這正是他的野心,想在某一個領域裡造成轟動性的影響,從而讓自己的名字不是被淹沒在茫茫人群裡。因為抱持著這種可能主義,他非常自信和努力,最後成功創業,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現在他在水處理領域已大有名氣。

對於心存高遠者而言,不斷地尋找爬升的階梯,去觸碰自己心愛之物,這才是他們的宿命,只要爬升到那一層放置著自己夢想的階梯,他們才會心甘情願地停下腳步。這就是心存高遠者的廣闊視野。在這種廣闊視野,他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能容易去解決掉一些瑣碎的小事。這正是全域性思維,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大局觀。把自己當成大人物,同時也是培養自己全域觀的過程。

不過,另外一番景象也出現了。

當下我們周圍的世界在不斷拓寬,但我們的志向卻變得越來越渺小,小到只想站立於方寸之地,只想獲取眼前的利益。我們的腦容量越來越大,但心胸卻變得越來越小,小到除了個人的得失、情感的糾結,便再也容不下其他東西。

對於常人來說,這種“小時代”心態無可厚非,但創業是一場戰爭,一場實現夢想的戰爭,如果不把自己當成這場戰爭中的最後勝利者,加入這場戰場又能有多大的意義?創業者如果想永遠保持心存高遠,不怕周圍人的嘲笑是最重要的一點。

一個人在說出自己的偉大志向時,會被嘲笑。

一個人在說出偉大志向後,卻一時半刻無法實現,會被嘲笑。

一個人在說出偉大志向後,最終失敗,也會被嘲笑。

那些擁有偉大志向的人,只有在成功的時候,才不會被嘲笑。

人言可畏,嘲笑可以擊敗太多人的鬥志,壓縮太多人的志向,最後讓他們龜縮起來,被迫承認自己只不過是一位普通得再不過的普通人。所以,創業者在確定偉大志向後,在把自己看成一個大人物後,就不要畏懼旁人的笑聲。

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既不需要通過別人的同意,也就不需要講述給別人聽。

給自己加油,給自己打氣吧!需要安慰的時候,只要有一面鏡子就夠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