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在99%的人還未聽說之前,介紹這部感人的國產小成本電影

文 | 思嘉

在今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上, 很多電影都一票難求。 不過, 在這些熱門的影片之外, 還有一部關注度並不那麼高的小成本電影, 在這裡想給大家推薦一下, 它就是“北京故事”單元裡面的《喜禾》。

《喜禾》是一個有關自閉症兒童的故事, 雖然它在北影節上的單元是“北京故事”, 但它其實並不發生在北京, 而是發生在深圳。 這和《喜禾》這部影片中核心情節的真實原型發生地一致:2012年9月, 深圳曾經有19名家長聯名寫信, 要求學校方清退一名自閉症的學生。

《喜禾》

我們無法忽略這個城市化的特質。 深圳, 真的是中國城市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地方。

作為改革開放的第一個經濟特區, 雖然深圳的城市化歷史比較久, 但是從被人們認知的深圳, 以及經濟政治意義上的深圳來講, 它是一個在政策下被建立起來的城市, 是一個沒有歷史、沒有傳統文化、在誕生之初就直接步入了現代化的城市。

我經常會寫到世紀之交這段時期在中國電影中所體現出來的特殊意義, 比如今年年初韓寒的《乘風破浪》中的90年代。 而對於這一段時期來說, 深圳地區受到的衝擊和變化無疑是最大的, 它也非常適合被作為講述時代變遷和新事物演變這一類故事的背景。

《乘風破浪》(2017)

《打工老闆》, 就是時代變遷下密集型勞動企業被淘汰的一類代表, 而《喜禾》中的自閉症, 或許也就代表了亟待被更多人接受的新事物那一類。

不過, “事件”和“特殊題材”還不僅僅是張唯的特點。 同《喜禾》一樣,

《打工老闆》也是以事件為入口。

拖欠工資的“黑心老闆”, 自閉症兒童和家長的生存困境, 其實都只是一個載體, 在這個載體之外, 張唯想要展示的其實還是整個外部的狀態, 來自不同層次的視角和態度, 是“事件”之外的“環境”。 就像深圳, 以它的開放性和特殊性, 成為了承載這些事件的環境一樣。

《喜禾》(2016)

不管是在《喜禾》中, 還是在《打工老闆》裡, 佔據不同立場的人, 其實都沒有被賦予完全的合理性和正義性。 我們既能看到《喜禾》中喜禾媽媽堅持讓喜禾上普通學校的偏執給別人帶來的困擾, 也能看到其他學生家長反對態度的真切控訴。

同樣的, 在《打工老闆》中, 不管是為了要回拖欠工資而燒車的工人, 還是遲遲發不出工資的林大林, 都有他們能被觀眾理解之處。 而這些不同立場, 各執一詞的人們組合起來, 就構成了上面所說的“環境”。

這才是《喜禾》在自閉症之外想要講述的東西, 因為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講, 困境或許是他們與生俱來的這種特質。 但對於他們身邊的人來講, 整個環境對這一病症理解和認知的不足, 才是更大的困境。

這部電影的存在也許不能改變和拯救糟糕的現實,但讓更多人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就是電影人的良知所在。

才是更大的困境。

這部電影的存在也許不能改變和拯救糟糕的現實,但讓更多人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就是電影人的良知所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