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風口中的文娛IP投資 嚴格篩選機制是關鍵

近日, 隨著《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熱播, 主演兼出品人楊幕名利雙收, 不僅賺的人氣口碑, 更讓她新三板上市公司實現可觀營收, 據報導, 與其簽約對賭協議中的2015-2017年三年累計實現稅後淨利潤3.1065億元的目標, 也已完成了約63%, 榮獲“新三板女神”的榮譽稱號。

但文化娛樂IP投資近年卻更顯理性, 湖北衛視正在熱播的大型創投類節目《你就是奇跡》中出現這樣一幕, 一個立志做玩具版羅輯思維的創業者介紹自己的創業思路——“我們的不只賣玩具, 我們給客戶提供有價值的內容。 通過講一個故事, 介紹一個玩具, 讓故事更深刻,

讓玩具更有趣” 。 然而, 這一表述卻遭到現場5位投資人嘉賓的集體否定, 泰然天合總裁司陽更犀利指出:“投資人在投文化產業時, 一定要投強IP的周邊。 ”

從2015年開始, IP在文娛領域逐漸成為最受寵的投資內容。 隨著一系列通過優質IP改編的電視劇、電影、遊戲在市場轟動一時, 各路資本迫不及待向IP奔去, 大批上市公司也成為IP的忠實簇擁者。

中國文娛產業的興起是立足於一定的背景下的, 首先在政策層面, 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 並開始與科技、服務等行業深度融合, 發展到現在, 更能深刻感受金融行業也不斷向文娛產業輸送資金支持。 其次, “互聯網+”深刻改造了傳統文化娛樂產業, 成為貫穿全產業鏈的重要推力。

管道的增長與革新為文化產品的高效傳播與精准行銷帶來極大的便利。 在政策, 互聯網, 以及資本三大推力帶動之下, 由業外巨頭所引領的“新航母”正在崛起。 最為顯著的是以BAT 為首的互聯網公司憑藉其資源優勢正在逐步實現對文化娛樂產業的滲透, 並積極建立互聯網化的娛樂生態圈。 因此, 文娛產業投資風險和機會並存。

僅以電影行業這個細分領域為例, 根據資料統計, 在2002年到2014年的十二年裡, 電影行業的複合增長率是34.5%, 即中國的電影總票房平均每年增長34.5%。 “雖然國內經濟一直在上行, 但真的很少有哪個行業可以長時間這麼迅速地增長。 ”司陽認為, 這是創投機構追逐熱門IP資源的信心所在,

“我們很看好文娛行業,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 內容成為了稀缺資源。 在2016年, 泰然與常州大學合作成立了影視學院, 為集團佈局文娛行業打下了基礎, 源源不斷的影視人才將通過這樣的管道不斷被挖掘和培養出來。 另外, 集團旗下的眾合影業, 彙聚了一大批具有豐富影視經驗的人才和相關的行業資源。 而目前優質強IP是影視行業最稀缺的資源。 ”

不難看出IP是進入文娛行業的快捷方式, 然而IP運營是決勝的關鍵之一。 文化產業的邊際效應極大, 無論是電影、電視節目還是遊戲, 都能夠產生邊際增值, 也因此IP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將決定投資的成功與否, 圍繞IP所孕育的商業價值, 可以在不同領域反復開發。

IP 所帶來的價值有三層,

第一, 高品質的IP 能帶來更高的收入;第二, IP 長期所積累的粉絲群已經構成基礎市場, 推廣方面更加高效。 建立在這兩點基礎之上, 第三層意義在於IP 擁有者掌握了市場話語權, 能夠影響資本走向, 與大企業進行博弈。

對於企業或投資者而言, 進軍IP領域除了能夠為產品收益帶來直接利好, 還對企業或投資者具有戰略性意義。 投資IP其實等同於智慧財產權投資, 如今國家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強, 我國已經進入以智慧財產權為核心競爭力的新經濟時代, 網路小說版權、電視劇版權、綜藝節目版權都已經水漲船高。 企業或投資者如果率先搶奪IP, 將獲得較大增值空間。

然而, 優質的IP資源並不好找。 在具體的操作方面,

文娛行業的IP投資最大風險是資訊不對稱, 這個行業沒有明碼實價, 變化性很大。 為了減少風險, 保證投資回報, 很多投資機構會十分注重優質IP項目的篩選。

而要使IP 成為“超級IP”還在於後期的運營。 例如, 《玩具總動員3》為迪士尼在全球收進了11 億美元的票房, 但是遊戲、圖書、DVD、版權和授權等IP 全線開發為迪士尼帶來了87 億美元的收入。 IP 的運營正在從“單一”的模式走向“一體化”的模式。 未來, IP 系列開發運營模式是目前國內IP專案投資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