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道德經》最重要的是什麼?

孔德之容, 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 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 其中有相;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

其名不去, 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在這一章裡, 老子講的仍然是道體。 他說, 最高明、最完美的道德, 是以道為本體追求的。 “惟道是從”就是這個意思。

道之為物, 惟恍惟惚。

道是客觀的存在, 它是一種恍恍惚惚的境界。 在現代人看來, 這種境界是捉摸不透、把握不住、迷離不定、似有似無的。 這種解釋跟恍惚真正的意思有距離。

我們先按最常見的理解來解讀, 然後再從實修角度解讀。 到時候, 後者可能會推翻前者, 但不要緊, 兩種解讀之間的矛盾, 也許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道德經》。

窈兮冥兮

它深遠而幽暗。 包括道家文化在內的整個中國文化, 其實都非常深奧。 跟幾位科學家交流時, 我認為, 現代醫學有個重大失誤,

就是忽視了人的生理之外的另一種可能性, 也就是宇宙中某種功能性力量對健康的干預。 現在的醫學研究, 多局限於人, 卻忽略了人類個體與大自然之間的某種聯繫。 為什麼同一種病、同一種治法, 但有的人能好、有的人好不了呢?為什麼有些人得病後可以自愈, 有些人不能自愈呢?為什麼有些人可以通過某種神秘的方式改善病情, 有些人卻不行呢?說不清, 這需要研究。 我覺得, 這是目前醫學界的很大一塊空白, 也是一個很需要突破的區域。 比如八字, 傳統文化認為, 八字顯示了人類的某種生命密碼。 通過對八字的演算, 就能知道你哪一年的健康狀況肯定不好, 哪一年又會很好, 其中有一種規律性的東西, 其中的奧秘,
會不會對現代醫學有啟發?

其中有精

很多人認為, “精”是精微的物質, 也有人認為是情感的情。

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這種精微的物質是真實存在的, 是可以驗證的。

自古及今, 其名不去, 以閱眾甫。

從今天追溯到遠古, 道一直沒有離開過, 它也一直存在于中國文化之中, 甚至將一些外來文化也給同化了。 儒釋道有很多相通之處, 儒釋兩家也有被道家影響的地方。 因為, 我們接受了道的本體, 也就接受了道的概念。 就連伊斯蘭教和基督教, 它們在傳入中國後, 也受到了道家文化的影響。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有些地方把“甫”作“”, “眾甫”就是萬物的起源、來源的意思。 我如何知道萬物及各種顯現的起源呢?“以此”正是依託對道的認識。

上面是人們對這一章的普遍理解, 下面, 我針對容易產生誤解的地方, 再詳細地講解一下

最近, 老有人給我提建議, 希望我講得通俗一點, 多講一些其中的哲學, 別講著講著, 就講到超越智慧上了。 我明白他的意思, 他說得有道理, 但大家想想看, 《道德經》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對道、對得道的境界、對超越智慧的表述。 如果沒有這部分內容的話, 《雪煮》就沒有意義。

老子和莊子代表中國文化的最高境界, 因為有了他們, 所以中國文化一點也不遜于印度文化。 我們很難說他們跟佛陀相差多遠, 因為, 老莊和佛陀之間的差別, 主要在於事業, 而不是境界。 雖然很多人可能更推崇佛教, 但這是因為很多人對道的理解都出現了偏差。

這不怪道教本身, 也不怪很多誤讀道教的人, 只能怪道教的魚龍混雜。

道教的衰微, 遠比佛教更加嚴重, 道教已經沒落了, 基本上處於衰亡的狀態, 多流於道術的層面了。 就是說, 關心道、想要證道的人已經不太多了, 學到老子《道德經》核心層面的人越來越少。 一些很有名的道教領袖人物, 也不講道, 只講道術, 一見人就打卦算命, 再高一點的, 就把內丹作為一種生命科學在訓練, 這已經很不錯了。 所以, 很多人並不瞭解道教, 有些人甚至以為道教只有道術。 其實, 道術根本不能代表道教, 也不能代表道家。 能夠代表道家的, 是老子和莊子所講的本體的道。 你可以看看《逍遙遊》和《齊物論》, 至少在表述上, 莊子的境界不在老子之下。 因為,《道德經》還有一種即時性、格言性的味道,畢竟它是在別人的要求下誕生的,而莊子是系統地著書立說。所以,莊子對證道的表述更加圓滿。莊子的境界不會低於老子。有人一提起禪宗的開悟者,就覺得莊子可能不如他們,實際上不是這樣的。老莊的境界,超越了很多高僧大德。

我上面說過,老莊和佛陀的區別在於事業,即影響力。老莊活著的時候,其思想的影響力沒現在大,經過了幾千年的流傳和積累,他們才形成了今天這麼恒久的影響力;而佛陀在活著時,就已經開宗立派,創建了佛教,整個印度半島很快就接受了佛陀的思想,無論是佛陀本身,還是佛教,影響力都非常大。佛陀培養了很多優秀弟子,在這方面,老子和莊子是不如釋迦牟尼的。

佛教衡量一個人的成就時,通常會看身、口、意、事業、功德這五個方面。身,就是他的生命境界,也就是他的修證到了什麼程度,這需要他用行為來展示。口,也就是語,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般若的境界到了什麼程度,能不能把他證到的東西表達出來,要是表達不出來,這說明他的成就不圓滿,就像禪宗開悟後,要對機鋒,看看能否生起妙用。意就是思想境界。功德是利益世界的程度。事業就是影響力。如果其中哪一項缺了的話,就說明他的成就不圓滿。

我看了很多對《道德經》的注解,從東漢到現在,很多人對“恍惚”一直解釋得不到位。事實上,老子對道的證悟是非常清晰的,他沒有那種不清晰、含含糊糊的東西,他所說的“恍惚”和現代人所說的“恍惚”不一樣。如果一個得道者對智慧本體的解釋和體驗不清晰的話,他就不是得道者。

所以,在今天這段非常有限的時間裡,如果我能把“恍惚”給解釋清楚,就是對老子最大的貢獻了。

——節選《老子的心事——雪煮第一輯》雪漠著

因為,《道德經》還有一種即時性、格言性的味道,畢竟它是在別人的要求下誕生的,而莊子是系統地著書立說。所以,莊子對證道的表述更加圓滿。莊子的境界不會低於老子。有人一提起禪宗的開悟者,就覺得莊子可能不如他們,實際上不是這樣的。老莊的境界,超越了很多高僧大德。

我上面說過,老莊和佛陀的區別在於事業,即影響力。老莊活著的時候,其思想的影響力沒現在大,經過了幾千年的流傳和積累,他們才形成了今天這麼恒久的影響力;而佛陀在活著時,就已經開宗立派,創建了佛教,整個印度半島很快就接受了佛陀的思想,無論是佛陀本身,還是佛教,影響力都非常大。佛陀培養了很多優秀弟子,在這方面,老子和莊子是不如釋迦牟尼的。

佛教衡量一個人的成就時,通常會看身、口、意、事業、功德這五個方面。身,就是他的生命境界,也就是他的修證到了什麼程度,這需要他用行為來展示。口,也就是語,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般若的境界到了什麼程度,能不能把他證到的東西表達出來,要是表達不出來,這說明他的成就不圓滿,就像禪宗開悟後,要對機鋒,看看能否生起妙用。意就是思想境界。功德是利益世界的程度。事業就是影響力。如果其中哪一項缺了的話,就說明他的成就不圓滿。

我看了很多對《道德經》的注解,從東漢到現在,很多人對“恍惚”一直解釋得不到位。事實上,老子對道的證悟是非常清晰的,他沒有那種不清晰、含含糊糊的東西,他所說的“恍惚”和現代人所說的“恍惚”不一樣。如果一個得道者對智慧本體的解釋和體驗不清晰的話,他就不是得道者。

所以,在今天這段非常有限的時間裡,如果我能把“恍惚”給解釋清楚,就是對老子最大的貢獻了。

——節選《老子的心事——雪煮第一輯》雪漠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