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品味隆回灘頭年畫

湖南邵陽市灘頭鎮是南方重要的木版年畫產地, 位於湖南省隆回縣東南部, 西距縣城30公里。 因境內有三條溪水穿鎮而過, 相匯於鎮北,

積沙成灘, 故稱灘頭。 元末明初設“楚南灘鎮”, 後改稱灘頭鎮。 灘頭漫山遍野的楠竹, 清澈見底的溶洞溪水和古樸淳厚的民風, 孕育了中國民間美術珍品灘頭年畫。

灘頭年畫的生產和灘頭鎮當地造紙業的發展及民俗活動有著密切關係。 灘頭楠竹資源豐富, 造紙業歷史悠久。 元代時, 灘頭已是土紙、色紙、香粉紙的著名產地, 有“紙都”之稱。 灘頭的木版刻印業也相當發達, 由於祭祀神鬼的風俗在楚地盛行, 所以很早就出現了神馬的刻印,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到吉祥圖畫的印製。 傳說明末清初有個叫王東元的秀才到灘頭投親, 在紙馬的基礎上辦起了年畫店, 刻印門神及吉祥圖畫。 此後隨著時代發展和經濟的繁榮,

品種樣式不斷增加。 道光年間, 和順昌老板胡奇甫繪製了《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花園贈珠》、《西湖借傘》等戲文故事, 使灘頭年畫的內容得到進一步豐富充實。 民國初期, 灘頭年畫作坊達108家, 工人2000余人, 年產量達3000萬張。 著名的作坊有大生昌、大成昌、道生和、生成昌、和順昌、榮松祥、忠良美、寶悅來、天順昌、正大昌、義生和、宏順慶等。 其中大生昌開業於清末, 有年畫40餘種, 刻印精良頗享盛譽, 還在天津、武漢、長沙、邵陽等地設立分莊, 在其鼎盛時期具有相當規模。 灘頭年畫產品銷往雲、貴、川、陝、鄂、贛、廣東、廣西等省及港、澳地區、臺灣和東南亞華僑聚集的國家。 據此推算, 灘頭年畫最少有300多年的歷史。

灘頭年畫在製作上要經過選紙、蒸紙、托膠、刷粉、刻版、套印、開臉等工序。

印製年畫皆採用本地生產的土紙, 在上面刷一層特有的白泥漿, 這樣加工過的紙不僅潔白, 而且吸色性能好, 滲而不滯, 透而不糊, 加之灘頭當地泉水又宜於調色, 印上去的色彩分外明豔亮麗。 套版彩印的順序是先印色版, 套色按黃、綠、藍、橘紅、玫瑰紅等依次印刷, 最後才印墨紙, 印刷工序完成後還要由人工對畫中人物的面部進行點胭、畫眉眼等加工描繪, 以使其更為生動傳神。

灘頭年畫有門神、神馬、戲曲及吉祥圖像等品種。

門神是灘頭年畫中的大宗。 有些正面的執斧將軍型門神與桃花塢年畫雷同, 應出自同一稿本系統, 但造型更為誇張, 線條簡潔剛勁, 色彩則較為響亮明快, 特別是面部形象以重墨突出眉眼部位, 不同人物的眉毛有不同類型, 幾條線並列, 具有很強的裝飾美感。 總的風格是古拙、豔麗、強烈甚至火辣, 反映了特有的楚地文化風格特色。 有的門神將關羽與馬超並列, 還有的表現苗族英雄形象, 亦頭戴風帽, 身披斗篷, 穿蟒袍系玉帶,

分別一手執鞭鐧, 另一手拿著如意或梅花, 也有的手端玉帶而不執鞭鐧, 皆寓意吉祥, 形象式樣上可以看出是由傳統的鞭鐧門神發展而來的。 這些門神畫銷行於苗族地區, 也具有鮮明的地方風貌。 另外, 灘頭門神畫中也有一品當朝的天官型文門神、招財進寶的趙公元帥和麒麟送子之類的門神。

戲曲年畫多表現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 如《花園贈珠》、《西湖借傘》等, 情節鮮明, 人物體態婀娜優美, 表現了對真摯愛情的讚頌, 構圖上皆運用對稱均衡的原則, 略加佈景, 雖然數量不多, 卻也別具特色。

吉祥年畫有《和氣致祥》、《喜中三元》、《吉祥如意》、《老鼠娶親》等。 其中年畫《老鼠娶親》表現老鼠迎娶新娘吹吹打打的佇列, 分為上下兩層, 新郎騎馬,新娘坐轎,打燈,打扇,吹奏、抬轎的老鼠各司其職,宛如人間的迎親習俗。最有趣的是娶親佇列遇到狸擋路,最前面的兩隻老鼠抱雞提魚,正在向狸貓行賄獻納,這種近於漫畫式的表現令人觀之忍俊不禁,實在是妙趣橫生。

灘頭年畫分為神像、寓意吉祥、戲文故事三大類,無論是門神、故事或祝福吉祥等,如《老鼠娶親》、《秦叔寶、尉遲苶》、《和氣致祥》等年畫,幾乎每幅年畫都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成為見證歷史、傳承文明的重要載體。著名美術大師黃永玉、張仃都曾為灘頭年畫題名。中國文學巨匠魯迅先生在散文《朝花夕拾》中專門描述了灘頭年畫《老鼠娶親》,並將《老鼠娶親》年畫視為珍品加以收藏。因此,《老鼠娶親》是中國民俗年畫的經典。

年是中華民族幸福而盛大的節日,隨著農曆年的迫近,年味逐漸濃了起來。這時,隆回灘頭、岩口一帶的人們開始置辦年貨,各家各戶要貼春聯、買煙花鞭炮,家家還都要購買灘頭年畫,等大年三十那天貼在牆上最主要的位置,門神年畫大多為《秦叔寶、尉遲苶》,主要貼在房屋大門兩側門頁上。一張張新年畫,是家家戶戶必添的節日禮品,灘頭年畫一年一換,舊貌換新顏,是“辭舊迎新”的最好詮釋。灘頭年畫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和憧憬。

我的印象中,灘頭年畫是用灘頭當地生產的手工土紙和一種叫“天應石”的灘頭本地獨有的白膠泥製作而成的。白膠泥淘淨,塗到黃色的土紙上,再拿來印年畫,墨色益發鮮明飽和。印製年畫的方法是土法流水線:經過蒸紙、托膠、刷粉處理的一疊土紙夾住一頭,固定在木棍上,隔個小空檔,擺個案板,把厚實的梨木黑線雕版擺正位置,先印幾張黑線版來定位。然後換上楓木色版,校準,棕刷蘸勻色料,均勻掃在雕版上,覆張土紙過來,再用棕刷來回擦。擦完,把印過的那張從小空檔垂下,再扯第二張土紙覆過來。一疊紙印完一個色,連木棍掛到竹竿上晾乾,再印下一個色。從淺色印起,品黃品綠品桃品藍一路印下來,最後印黑色。主要人物的五官鬚眉以手工繪製的方法“開臉”,顯得特別精神。在風格上,灘頭年畫最大的特點就是古樸飽滿。這也許是我由過年想到灘頭年畫的緣故吧!因為我家鄉岩口有句俗語:不貼年畫,不算過年。如今,我渴望能從傳統民間灘頭年畫裡再找出那丟失已久的年味。

2016年1月6日,從隆回縣非遺保護中心傳來好消息,灘頭年畫《金猴獻瑞》成功創新出品。灘頭木版年畫《金猴獻瑞》由隆回籍(小沙江虎形山)著名版畫家文牧江創稿,民間傳統手工刻版藝人肖時貴製版,灘頭高臘梅年畫作坊印刷。由此,我禮贊邵陽隆回《灘頭木版年畫》:

灘頭木版年畫

一刀一刀,每一刀都要

深入梨木的骨髓。仿佛這木板

已經具備了與雕版老人相通的神經纖維,

角度,深度,力度

恰到好處。就連線條也一絲不苟

爺爺,父親,兒子,孫子

雕刻木板年畫的手藝,就這樣

代代相傳。秦叔寶、尉遲恭、關公、馬超、老鼠娶親

這些傳說和故事,就這樣

在一張又一張的木版上栩栩如生

在灘頭,在木香和墨香縈繞的地方

讓我們輕輕地推開 灘頭老街一扇門

高臘梅家那扇古樸的門,一定要輕,

輕到不能吵醒 正在木板上精雕細工的老人

不能讓一雙專注的目光離開木版

一張張木版年畫,被狠狠烙上

千年楚地濃郁的文化氣息

透過圖案和花紋,通過梨木的淡淡的味道

我們沿著想像的翅膀

回到了千年前的灘頭古鎮

(丁華于廣州天河)

新郎騎馬,新娘坐轎,打燈,打扇,吹奏、抬轎的老鼠各司其職,宛如人間的迎親習俗。最有趣的是娶親佇列遇到狸擋路,最前面的兩隻老鼠抱雞提魚,正在向狸貓行賄獻納,這種近於漫畫式的表現令人觀之忍俊不禁,實在是妙趣橫生。

灘頭年畫分為神像、寓意吉祥、戲文故事三大類,無論是門神、故事或祝福吉祥等,如《老鼠娶親》、《秦叔寶、尉遲苶》、《和氣致祥》等年畫,幾乎每幅年畫都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成為見證歷史、傳承文明的重要載體。著名美術大師黃永玉、張仃都曾為灘頭年畫題名。中國文學巨匠魯迅先生在散文《朝花夕拾》中專門描述了灘頭年畫《老鼠娶親》,並將《老鼠娶親》年畫視為珍品加以收藏。因此,《老鼠娶親》是中國民俗年畫的經典。

年是中華民族幸福而盛大的節日,隨著農曆年的迫近,年味逐漸濃了起來。這時,隆回灘頭、岩口一帶的人們開始置辦年貨,各家各戶要貼春聯、買煙花鞭炮,家家還都要購買灘頭年畫,等大年三十那天貼在牆上最主要的位置,門神年畫大多為《秦叔寶、尉遲苶》,主要貼在房屋大門兩側門頁上。一張張新年畫,是家家戶戶必添的節日禮品,灘頭年畫一年一換,舊貌換新顏,是“辭舊迎新”的最好詮釋。灘頭年畫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和憧憬。

我的印象中,灘頭年畫是用灘頭當地生產的手工土紙和一種叫“天應石”的灘頭本地獨有的白膠泥製作而成的。白膠泥淘淨,塗到黃色的土紙上,再拿來印年畫,墨色益發鮮明飽和。印製年畫的方法是土法流水線:經過蒸紙、托膠、刷粉處理的一疊土紙夾住一頭,固定在木棍上,隔個小空檔,擺個案板,把厚實的梨木黑線雕版擺正位置,先印幾張黑線版來定位。然後換上楓木色版,校準,棕刷蘸勻色料,均勻掃在雕版上,覆張土紙過來,再用棕刷來回擦。擦完,把印過的那張從小空檔垂下,再扯第二張土紙覆過來。一疊紙印完一個色,連木棍掛到竹竿上晾乾,再印下一個色。從淺色印起,品黃品綠品桃品藍一路印下來,最後印黑色。主要人物的五官鬚眉以手工繪製的方法“開臉”,顯得特別精神。在風格上,灘頭年畫最大的特點就是古樸飽滿。這也許是我由過年想到灘頭年畫的緣故吧!因為我家鄉岩口有句俗語:不貼年畫,不算過年。如今,我渴望能從傳統民間灘頭年畫裡再找出那丟失已久的年味。

2016年1月6日,從隆回縣非遺保護中心傳來好消息,灘頭年畫《金猴獻瑞》成功創新出品。灘頭木版年畫《金猴獻瑞》由隆回籍(小沙江虎形山)著名版畫家文牧江創稿,民間傳統手工刻版藝人肖時貴製版,灘頭高臘梅年畫作坊印刷。由此,我禮贊邵陽隆回《灘頭木版年畫》:

灘頭木版年畫

一刀一刀,每一刀都要

深入梨木的骨髓。仿佛這木板

已經具備了與雕版老人相通的神經纖維,

角度,深度,力度

恰到好處。就連線條也一絲不苟

爺爺,父親,兒子,孫子

雕刻木板年畫的手藝,就這樣

代代相傳。秦叔寶、尉遲恭、關公、馬超、老鼠娶親

這些傳說和故事,就這樣

在一張又一張的木版上栩栩如生

在灘頭,在木香和墨香縈繞的地方

讓我們輕輕地推開 灘頭老街一扇門

高臘梅家那扇古樸的門,一定要輕,

輕到不能吵醒 正在木板上精雕細工的老人

不能讓一雙專注的目光離開木版

一張張木版年畫,被狠狠烙上

千年楚地濃郁的文化氣息

透過圖案和花紋,通過梨木的淡淡的味道

我們沿著想像的翅膀

回到了千年前的灘頭古鎮

(丁華于廣州天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