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4.9萬億美元,中國央行“縮表”的緊迫性比美聯儲還強!

就在“縮表”已成為美聯儲頻繁提到的關鍵字, 引起全球市場廣泛關注之際, 中國央行已悄然開始縮表進程。

這一次“縮表”的搶跑, 周小川搶在了耶倫的前頭。

中美能同時嘗試“縮表”, 顯然與近一年來中美經濟的同步復蘇密不可分, 值得注意的是, 相較于美聯儲, 本輪中國央行縮表還有幾點不同——

首先是緊迫性方面, 無論是從當前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量, 還是從美聯儲縮錶帶來的外部壓力來看, 中國央行縮表的緊迫性都更強。

按照1美元兌換6.88元人民幣, 我們可以算出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為4.9萬億美元,

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是4.5萬億美元, 而美國的經濟總量是中國的1.7倍。

同時, 高盛估計, 美聯儲將在2022年把資產負債表縮減到2.9萬億美元, 到那時如果中國貨幣供應量依舊高速增長, 匯率水準將肯定支撐不住。

其次, 中美縮表的標的各不相同。

美聯儲要縮減的是此前自己意圖放水的資產標的, 而中國央行則是要縮減自己一直想嚴控的資產標的。

眾所周知, 美聯儲實行QE是為了應對金融危機, 因此美聯儲縮表實質上是在為自己收尾。 而中國央行要縮減的, 則是在自己意料之外瘋長的資產負債表。

從上圖可以看出, 近期中國基礎貨幣正在下降, 但M2總量過去2個月依然增長。 這說明貨幣衍生能力在增強, 貨幣乘數在提高。 究其原因, 正是因為央行所不願意看到的方面“過度活躍”:

一是樓市活躍;

二是金融機構表外業務受到管制較少——到3月末, 央行公佈的M2為159.96萬億元, 除以3月末的“儲備貨幣”30.24萬億, 可以計算出中國目前的貨幣乘數為5.29;而在去年9月末的時候, 貨幣乘數是5.22,

也就是說, 央行1塊錢的基礎貨幣, 通過銀行體系可以變成5.29元的M2。

綜合來看, 央行通過“外匯占款”減少, 以及“公開市場操作淨投放減少”等方式, 控制住了基礎貨幣, 實現了縮表。 但由於樓市火爆, 再加上金融機構通過類似“同業存單”等方式逃避監管, 讓貨幣衍生能力增強, 貨幣乘數不斷上升。

第三, 中美在縮表問題與市場溝通的程度上也各不相同, 給市場帶來的影響也有區別。 美聯儲更為充分, 對市場的波動較小。

正是由於一個是為自己買單, 一個是嚴打超出自己控制之外的通道, 中美兩大央行對市場也採取了不同態度:美聯儲是“循循善誘”, 美聯儲官員不斷放出各種“縮表”言論, 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縮表的時間點都有一個大致瞭解。

而中國方面, “一行三會”則是採取強壓態度, 不斷整頓金融市場。

在兩種不同的與市場溝通態度下, 市場受到的影響也截然不同。 我們看到近期國內股市、期市、債市連續下跌, 儘管依靠國家隊強拉, 滬指跌幅還不算大, 但事實上個股已是跌成一片,

目前來看, 強監管似乎已引起市場“恐慌”。 而美股方面則走得相對平穩, 近期指數走勢多為漲跌互現, 市場回饋較為溫和。

美聯儲與市場溝通方式值得中國借鑒

綜合來看, 儘管中美縮表存在諸多差異, 但不可否認的是美聯儲縮表模式仍有我們值得借鑒的地方。

雖然中國央行要縮減的標的是此前過度發展的表外理財等業務,這決定了其縮表態度將更為嚴厲,但過分嚴厲,乃至造成資本市場的恐慌,進而波及到實體經濟復蘇進程,這絕不是決策層所願意看到的,畢竟在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決策層反復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工作基調。

因此,適當學習美聯儲與市場的溝通方式,從而達到“一行三會”所要的市場調控效果,正是本次中國央行“縮表”所需要借鑒的。

事實上,近期有關方面也透露出了這樣一種意願——3月24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2017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中表示,資本市場的穩健運行是貨幣政策信號有效傳導的重要基本,美聯儲政策信號傳遞方式值得欣賞,“在每一次危機中,美聯儲的政策及政策信號始終在美國金融體系當中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則是,在近期多項加強監管措施推出、市場波動增加之際,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金融領域推進去杠杆強監管》的文章,稱操作過程中把握好節奏、拿捏好“度”、引導好預期也很重要。

當然,不可否認,美聯儲之所以能較為清晰地傳遞政策信號,也是因為其已建立起一個相對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顯然中國在這一方面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

雖然中國央行要縮減的標的是此前過度發展的表外理財等業務,這決定了其縮表態度將更為嚴厲,但過分嚴厲,乃至造成資本市場的恐慌,進而波及到實體經濟復蘇進程,這絕不是決策層所願意看到的,畢竟在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決策層反復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工作基調。

因此,適當學習美聯儲與市場的溝通方式,從而達到“一行三會”所要的市場調控效果,正是本次中國央行“縮表”所需要借鑒的。

事實上,近期有關方面也透露出了這樣一種意願——3月24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2017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中表示,資本市場的穩健運行是貨幣政策信號有效傳導的重要基本,美聯儲政策信號傳遞方式值得欣賞,“在每一次危機中,美聯儲的政策及政策信號始終在美國金融體系當中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則是,在近期多項加強監管措施推出、市場波動增加之際,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金融領域推進去杠杆強監管》的文章,稱操作過程中把握好節奏、拿捏好“度”、引導好預期也很重要。

當然,不可否認,美聯儲之所以能較為清晰地傳遞政策信號,也是因為其已建立起一個相對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顯然中國在這一方面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