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競爭現象嚴重收入增但毛利低

晨報記者 曹西京

當兩大共用單車相互角力時, A股市場上的共用單車概念股的業績揭示了這一行業增收不增利的現狀。 信隆健康、中路股份均稱,

國內市場低毛利競爭現象嚴重, 老字型大小自行車企業上海鳳凰和深中華業績好轉, 但行業新模式也帶來挑戰。 只有國內最大的有樁公共自行車運營商永安行(IPO已經過會)去年毛利高企, 淨利超過1億元。

銷量增加但毛利低

作為摩拜單車供應商, 信隆健康2017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77億元, 同比增長13.54%;但淨利潤僅137.23萬元, 同比下降逾七成。 公司自行車配件貢獻營收超過半壁江山, 共用單車訂單促進了其營收上升; 但自行車配件的毛利率較低影響了業績增長。

中路股份旗下上海永久的自行車業務也借共用單車東風, 去年實現淨利潤2174.13萬元。 公司在公告中表示, 自行車市場面臨持續激烈競爭, 毛利率低。

另一家上海老字型大小自行車企上海鳳凰2016年實現營收6.3億元, 同比增長逾三成; 淨利5288.61萬元, 同比增長逾13倍。 不過, 公司去年業績大增主要系江蘇華久輻條製造有限公司業績並表所致。 今年一季度其業績繼續向好, 營收2.87億元, 淨利達1045.8萬元, 分別同比增長184.19%、84.32%。 財務資料背後透露出行業冷暖。 上海鳳凰2016年生產自行車290.32萬輛, 銷售290.95萬輛, 分別同比增長35.12%、36.12%。 與永久一樣, 去年鳳凰自行車幾乎銷售一空。 但公司在年報中仍表達了隱憂:“短期內共用單車將給自行車製造行業帶來新一輪繁榮, 但共用單車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定問題, 自行車的品種趨同化、品質中低端化、品牌邊緣化等給自行車行業發展帶來挑戰。 ”

深中華預告2016年將實現約150萬元-300萬元盈利,

同比扭虧, 不過稱共用單車的迅速推廣進一步消化了用戶的代步需求, 擠壓了傳統自行車企業的市場空間。

永安行大力投入資金

4月6日, 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車公司首發過會。 如果順利, 永安行將成為A股市場“共用單車第一股”。 公司欲公開發行2400萬新股, 計畫融資5.98億元, 其中5億元用於“補充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及運營專案營運資金”, 占比超過八成。 這家公司未來發展值得關注。

作為國內最大的有樁公共自行車運營商, 永安行2016年下半年試水無樁共用單車, 投入金額約698.71萬元。 IPO申報稿顯示:公司業務包括公共自行車系統銷售、運營服務、使用者付費共用單車、騎旅業務四種。 2016年上述四項業務的收入分別為2.39億元、5.33億元、36.8萬元和96.5萬元,

占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30.9%、68.9% 、0.05%和0.12%。 也就是說, 去年用戶付費無樁共用單車僅為永安行帶來了36.83萬元的收入, 占比0.05%, 其主要收入來源是公共自行車系統銷售、運營服務。

只是, 共用單車業務雖然為永安行帶來的收入不多, 但毛利率卻遠超過公司其他業務板塊。 2016年公司綜合毛利率31.09%, 其中共用單車業務毛利率高達92.27%, 另三塊毛利率為41.61%、26.38%和3.97%。 公司表示:這是由於2016年12月開始大規模投放, 當月未計算折舊成本。

目前永安自行車主要覆蓋三線及以下城市等, 2014年-2016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81億元、6.19億元和7.74億元, 淨利潤分別為6831萬元、9339萬元和11653萬元, 年複合增幅達28.27%。 當大熱的共用單車在燒錢時, 這家公司已經年年盈利增長。 據悉, 永安行已投放共用單車5萬輛左右,

未來重心仍然在系統運營服務, 希望3-5年內佈局公共自行車(含無樁共用單車)200萬輛左右, 用戶增長到5000萬人。

分析人士認為, 在各方資本和各地監管介入後, 共用單車市場有望從無序走向有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