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在影迷心中永存!超級英雄電影中的十個經典角色

超級英雄是美國漫畫塑造的角色,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他們象徵著美國的精神。 而當這些角色被搬上大銀幕之後, 更是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 同時也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當邁克爾·基頓被選中出演《蝙蝠俠》中的韋恩老爺時, 漫畫粉絲們出離憤怒;當希斯·萊傑即將出演小丑時, 互聯網上一片反對的聲音;而當里安·雷諾茲在《金剛狼》中作為死侍出現後, 這一角色的大銀幕之旅似乎完蛋了。

但他們最終都占了上風, 在漫漫電影長河中留下了自己特殊的足跡, 供人欣賞, 引人回味。 在休·傑克曼第九次扮演X戰警中的變種人“金剛狼”之時, 讓我們跟隨好萊塢報導者, 回顧一下超級英雄電影中十分經典的10個角色(有些是英雄, 有些是反派, 但都是特別的人。 )

1.金剛狼——休·傑克曼

金剛狼(Wolverine)——休·傑克曼(《金剛狼3:殊死一戰》, 2017;《X戰警:逆轉未來》,

2014;《金剛狼2》, 2012;《金剛狼》, 2009;《X戰警:背水一戰》, 2006;《X戰警2》, 2003;《X戰警》, 2000)。

沒有演員可以像休·傑克曼一樣, 和漫畫角色如此融為一體, 他在17年間出演了7次金剛狼、客串2次, 成為了當代超級英雄演員中的先鋒人物。 《X戰警》系列並不都是佳片(比如09年的《金剛狼》), 但傑克曼好的壞的都經受了,

讓金剛狼毫無疑問比漫畫中更加迷人。 在《金剛狼3》中, 傑克曼是那個衰老又脆弱的羅根, 在演了這麼久、口碑這麼好的時候結束對這一角色的詮釋, 這對於好萊塢來說幾乎是聞所未聞的。

2.小丑——希斯·萊傑

小丑(The Joker)——希斯·萊傑(《蝙蝠俠:黑暗騎士》, 2008)。

希斯·萊傑的小丑是榜上所有角色中, 也是超級英雄類型片中, 唯一一個拿到過奧斯卡獎盃的, 他也從此成為了所有超級英雄演員的標杆。

當希斯在諾蘭導演的《蝙蝠俠》中出演頭號敵人小丑時,這位澳洲演員的路並不好走,傑克·尼科爾斯1989年《蝙蝠俠》中的演繹已經讓他加冕了罪犯之王。但當影片上映後,希斯完全折服了影評人和觀眾們,為小丑不動感情的精神失常和喜氣洋洋的無政府主義錦上添花,也製造了無數流行語(“Why so serious?”),整個類型從票房大片提升到了嚴肅的奧斯卡角逐者。

3.超人——克里斯多夫·裡夫

超人(Superman)——克里斯多夫·裡夫(《超人第四集》,1987;《超人第三集》,1983;《超人續集》,1980;《超人》,1978)。

“你會相信人是可以飛的”是1978年《超人》電影的廣告詞,但克里斯多夫·裡夫不僅僅作為DC的鋼鐵之軀賣弄著特效,他讓這一標誌性的漫畫英雄充滿人性,走上銀幕。裡夫雖然並不是第一位扮演超人的演員,但他所體現的超人,讓後世無人能比。

4.托尼·斯塔克——小羅伯特·唐尼

托尼·斯塔克(Tony Stark)——小羅伯特·唐尼(《美國隊長3》,2016;《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2015;《鋼鐵俠3》,2013;《復仇者聯盟》,2012;《鋼鐵俠2》,2010;《鋼鐵俠》,2008)。

托尼·斯塔克是天才、億萬富翁、花花公子、慈善家,還有一櫃子的飛行金屬戰衣,他的閨中密友包括北歐神話中的神、二戰超級老兵,和能變成綠怪物的世界著名原子物理學家。鋼鐵俠是小羅伯特·唐尼唯一扮演過的超級英雄,他溫文爾雅、帥、機智,還能在洞裡用一堆廢品造出驚掉人下巴的發明。在7部電影的發展過程中(其中一部是客串),他逐漸變成了熱愛朋友又極富同情心的英雄,堅決維護自己的信念,還患著急性焦慮症。

5.X教授——派翠克·斯圖爾特

X教授(Prof. X)——派翠克·斯圖爾特(《金剛狼3:殊死一戰》,2017;《X戰警:逆轉未來》,2014;《X戰警:背水一戰》,2006;《X戰警2》,2003;《X戰警》,2000)。

即使在派翠克·斯圖爾特爵士真正坐上輪椅之前,X戰警的粉絲也非常清楚,他就是理想的X教授人選。他在《星際旅行:下一代》中的多年演出早就證明,斯圖爾特完全有能力帶領一支變種人超級團隊,還能搞定片中種種非比尋常的概念和名字。過去的17年中,斯圖爾特不斷地告訴影迷,也許(小聲說)這位受人愛戴的角色比原著漫畫書中的更佳出色。

6.蝙蝠俠——邁克爾·基頓

蝙蝠俠(Batman)——邁克爾·基頓(《蝙蝠俠歸來》,1992;《蝙蝠俠》,1989)。

邁克爾·基頓當年可是粉絲們堅決不要的蝙蝠俠:宣佈選角後,漫畫書讀者們抱怨說基頓是喜劇演員,體格上也不符合,而且太矮了——但1989年的《蝙蝠俠》上映之後,所有的抱怨聲全消失了。

基頓的表演激烈又有點兒瘋狂,他還是蝙蝠俠“沙啞地壓低聲音做偽裝”的始作俑者,之後所有的蝙蝠俠均效仿了這一行為。基頓對於這一角色比任何人預期得都要認真,也讓主流觀眾們基本上把老版亞當·威斯特的蝙蝠俠忘了個乾淨。

7.小丑——傑克·尼科爾森

小丑(The Joker)——傑克·尼科爾森(《蝙蝠俠》,1989)。

在唐尼每部電影賺得5000萬美元之前,是傑克·尼科爾森證明了超級英雄電影也可以是演員們的搖錢樹,他1989年的《蝙蝠俠》成為了好萊塢的傳奇。尼科爾斯的小丑一角在粉絲中引起了轟動,沒人想過他的表演有可能有一天會被超越。評論都在說,小丑只是尼科爾斯在扮演另一個自己,也許這說明他就是為了扮演這個角色而生的。但無論如何,就在《超人》系列停滯不前之時,尼科爾森給小丑所帶來的能量、趣味和瘋瘋癲癲,將漫改電影類型片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8.萊克斯·盧瑟——吉恩·哈克曼

萊克斯·盧瑟(Lex Luthor)——吉恩·哈克曼(《超人第四集》,1987;《超人續集》,1980;《超人》,1978)。

哈克曼自負又優秀的萊克斯·盧瑟讓超人看到了另一面的人性,他在傷害後者的鋼鐵之軀時有一種虐待狂般的快感。然而,盧瑟在對待手下時居高臨下的態度讓這個角色看著格外滑稽,影片也因此在直面殘暴的同時,不至於太黑暗。

在1980年的第二部《超人》電影之後,這個系列水準下跌得驚人,哈克曼在1987年的《超人第四集》中,是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9.貓女——蜜雪兒·菲佛

貓女(Catwoman)——蜜雪兒·菲佛(《蝙蝠俠歸來》,1992)。

這一版的貓女複雜又矛盾,和人們心中的那個性感小貓咪差著十萬八千里。感謝蜜雪兒·菲佛聽從了編劇丹尼爾·沃特斯的意見,將貓女詮釋得性感、聰明、讓人不安,又絕對引人入勝,作為超級反派,菲佛的貓女正是那個年代(當然有可能現在也依然如此)女人在類型片中出現形象的最佳反映。

10.蜘蛛俠——托比·馬奎爾

蜘蛛俠(Spider-Man)——托比·馬奎爾(《蜘蛛俠3》,2007;《蜘蛛俠2》,2004;《蜘蛛俠》,2002)。

到底哪一位演員的彼得·派克才是最好, 觀眾們眾說紛紜,但毋庸置疑的一點是,托比·馬奎爾的《蜘蛛俠》電影成功地引入了超級英雄類型片的概念,漫威漫畫改編的這些電影也票房驚人。

馬奎爾所飾的蜘蛛俠和一位真正讓人毛骨悚然的綠魔旗鼓相當,和章魚博士能產生共鳴,雖然沙人、毒液和小綠魔這反派三角讓人頗為失望。讓馬奎爾的蜘蛛俠最棒的地方,不是這位超級英雄有多會飛簷走壁,而是彼得·派克的人情味和徹頭徹尾的笨拙,蜘蛛俠“人類”的一面。他當然也能夠理解“能力越大, 責任越大。”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當希斯在諾蘭導演的《蝙蝠俠》中出演頭號敵人小丑時,這位澳洲演員的路並不好走,傑克·尼科爾斯1989年《蝙蝠俠》中的演繹已經讓他加冕了罪犯之王。但當影片上映後,希斯完全折服了影評人和觀眾們,為小丑不動感情的精神失常和喜氣洋洋的無政府主義錦上添花,也製造了無數流行語(“Why so serious?”),整個類型從票房大片提升到了嚴肅的奧斯卡角逐者。

3.超人——克里斯多夫·裡夫

超人(Superman)——克里斯多夫·裡夫(《超人第四集》,1987;《超人第三集》,1983;《超人續集》,1980;《超人》,1978)。

“你會相信人是可以飛的”是1978年《超人》電影的廣告詞,但克里斯多夫·裡夫不僅僅作為DC的鋼鐵之軀賣弄著特效,他讓這一標誌性的漫畫英雄充滿人性,走上銀幕。裡夫雖然並不是第一位扮演超人的演員,但他所體現的超人,讓後世無人能比。

4.托尼·斯塔克——小羅伯特·唐尼

托尼·斯塔克(Tony Stark)——小羅伯特·唐尼(《美國隊長3》,2016;《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2015;《鋼鐵俠3》,2013;《復仇者聯盟》,2012;《鋼鐵俠2》,2010;《鋼鐵俠》,2008)。

托尼·斯塔克是天才、億萬富翁、花花公子、慈善家,還有一櫃子的飛行金屬戰衣,他的閨中密友包括北歐神話中的神、二戰超級老兵,和能變成綠怪物的世界著名原子物理學家。鋼鐵俠是小羅伯特·唐尼唯一扮演過的超級英雄,他溫文爾雅、帥、機智,還能在洞裡用一堆廢品造出驚掉人下巴的發明。在7部電影的發展過程中(其中一部是客串),他逐漸變成了熱愛朋友又極富同情心的英雄,堅決維護自己的信念,還患著急性焦慮症。

5.X教授——派翠克·斯圖爾特

X教授(Prof. X)——派翠克·斯圖爾特(《金剛狼3:殊死一戰》,2017;《X戰警:逆轉未來》,2014;《X戰警:背水一戰》,2006;《X戰警2》,2003;《X戰警》,2000)。

即使在派翠克·斯圖爾特爵士真正坐上輪椅之前,X戰警的粉絲也非常清楚,他就是理想的X教授人選。他在《星際旅行:下一代》中的多年演出早就證明,斯圖爾特完全有能力帶領一支變種人超級團隊,還能搞定片中種種非比尋常的概念和名字。過去的17年中,斯圖爾特不斷地告訴影迷,也許(小聲說)這位受人愛戴的角色比原著漫畫書中的更佳出色。

6.蝙蝠俠——邁克爾·基頓

蝙蝠俠(Batman)——邁克爾·基頓(《蝙蝠俠歸來》,1992;《蝙蝠俠》,1989)。

邁克爾·基頓當年可是粉絲們堅決不要的蝙蝠俠:宣佈選角後,漫畫書讀者們抱怨說基頓是喜劇演員,體格上也不符合,而且太矮了——但1989年的《蝙蝠俠》上映之後,所有的抱怨聲全消失了。

基頓的表演激烈又有點兒瘋狂,他還是蝙蝠俠“沙啞地壓低聲音做偽裝”的始作俑者,之後所有的蝙蝠俠均效仿了這一行為。基頓對於這一角色比任何人預期得都要認真,也讓主流觀眾們基本上把老版亞當·威斯特的蝙蝠俠忘了個乾淨。

7.小丑——傑克·尼科爾森

小丑(The Joker)——傑克·尼科爾森(《蝙蝠俠》,1989)。

在唐尼每部電影賺得5000萬美元之前,是傑克·尼科爾森證明了超級英雄電影也可以是演員們的搖錢樹,他1989年的《蝙蝠俠》成為了好萊塢的傳奇。尼科爾斯的小丑一角在粉絲中引起了轟動,沒人想過他的表演有可能有一天會被超越。評論都在說,小丑只是尼科爾斯在扮演另一個自己,也許這說明他就是為了扮演這個角色而生的。但無論如何,就在《超人》系列停滯不前之時,尼科爾森給小丑所帶來的能量、趣味和瘋瘋癲癲,將漫改電影類型片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8.萊克斯·盧瑟——吉恩·哈克曼

萊克斯·盧瑟(Lex Luthor)——吉恩·哈克曼(《超人第四集》,1987;《超人續集》,1980;《超人》,1978)。

哈克曼自負又優秀的萊克斯·盧瑟讓超人看到了另一面的人性,他在傷害後者的鋼鐵之軀時有一種虐待狂般的快感。然而,盧瑟在對待手下時居高臨下的態度讓這個角色看著格外滑稽,影片也因此在直面殘暴的同時,不至於太黑暗。

在1980年的第二部《超人》電影之後,這個系列水準下跌得驚人,哈克曼在1987年的《超人第四集》中,是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9.貓女——蜜雪兒·菲佛

貓女(Catwoman)——蜜雪兒·菲佛(《蝙蝠俠歸來》,1992)。

這一版的貓女複雜又矛盾,和人們心中的那個性感小貓咪差著十萬八千里。感謝蜜雪兒·菲佛聽從了編劇丹尼爾·沃特斯的意見,將貓女詮釋得性感、聰明、讓人不安,又絕對引人入勝,作為超級反派,菲佛的貓女正是那個年代(當然有可能現在也依然如此)女人在類型片中出現形象的最佳反映。

10.蜘蛛俠——托比·馬奎爾

蜘蛛俠(Spider-Man)——托比·馬奎爾(《蜘蛛俠3》,2007;《蜘蛛俠2》,2004;《蜘蛛俠》,2002)。

到底哪一位演員的彼得·派克才是最好, 觀眾們眾說紛紜,但毋庸置疑的一點是,托比·馬奎爾的《蜘蛛俠》電影成功地引入了超級英雄類型片的概念,漫威漫畫改編的這些電影也票房驚人。

馬奎爾所飾的蜘蛛俠和一位真正讓人毛骨悚然的綠魔旗鼓相當,和章魚博士能產生共鳴,雖然沙人、毒液和小綠魔這反派三角讓人頗為失望。讓馬奎爾的蜘蛛俠最棒的地方,不是這位超級英雄有多會飛簷走壁,而是彼得·派克的人情味和徹頭徹尾的笨拙,蜘蛛俠“人類”的一面。他當然也能夠理解“能力越大, 責任越大。”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