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民間辦學先驅嚴君平 揚雄提十條臘肉拜他為師

繪圖李瀟雪

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系列報導·思想學術類①

四川名人地圖

地理:君平街

“君平曾賣卜, 蔔肆蕪已久。 至今杖頭錢,

時時地上有。 不知支機石, 還在人間否。 ”唐代詩人岑參到成都旅居時, 曾在“君平蔔肆”處留連忘返, 並題下一詩, 以表對嚴君平的敬仰之情。

詩中這位嚴君平, 正是西漢晚期的道家學者, 他所著《老子指歸》為道家之宗, 其道論與哲學思想為揚雄、王弼、成玄英等人所繼承,成為魏晉玄學所提出的“貴無”、“自然為本”的本體論與重玄學的萌芽。 除了在道家學術上的成就外, 嚴君平潔身隱逸的品格, 在民間辦學上的貢獻, 更是不容忽視。

為了紀念他, 在成都, 有一條以嚴君平名字命名的街道——君平街。

西漢末年的成都街頭, 出現了一位給人看卦蔔算的長袍先生。 態度好, 算得准, 每天來找先生算命的人絡繹不絕, 上至高官巨賈, 下至黎民百姓。

但這位先生很傲嬌, 不管人多人少, 人家給的錢是多是少, 小店一旦掙滿了一百文錢, 簾子一拉, 先生便收攤。 但凡有人問道, 先生生意這麼好, 為何不多算幾卦?老先生總是回應, 這一百文錢已經夠我今天的生活開支了, 我要那麼多錢幹嘛。

這位有點古怪的算命先生, 正是一代大儒揚雄的老師——隱居于市井之中的道家學者嚴君平。 他關門之後幹啥?文化學者鄭光路介紹, 這位先生關門做學問, 老子的《道經》和《德經》晦澀難懂, 嚴君平研讀後對這兩本著作加以注解, 闡述道理惠及後人。

歸隱郫縣平樂山

辦私學講授老子學說

《華陽國志》裡, 關於嚴君平有這樣的記載:“常卜筮於市, 假蓍龜以教。 與人子蔔, 教以孝;與人弟卜,

教以悌……”鄭光路認為, 打著蔔算的旗號, 嚴君平並不是給人看命相算運勢, 更多的是通過這樣的形式來宣揚“孝悌”等, 教化眾人。

嚴君平當年賣卜之時, 蜀郡太守文翁所創建的“石室精舍”已是一個向國家輸送精英的搖籃。 文翁招收成都青年人才入學, 成為官學弟子。 而這些學生大多入仕, 成為政府裡的幹部。

這樣的官學因為每年招收的學生有限, 粥少僧多, 稀缺的教育資源大多被大戶人家、達官貴人們所瓜分。 一般老百姓的後代入學讀書的機會很少, 嚴君平就立志在教育方面有所作為。 有研究者稱, 嚴君平50歲後便歸隱于郫縣平樂山, 專心著述授徒。

“嚴君平是中國歷史上繼孔子之後又一位傑出的民間辦學的先行者。

”鄭光路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在平樂山, 嚴君平辦起了“橫山讀書台”, 教學內容除了五經之外, 更著重於老子的《道經》和《德經》。

在西漢末年, 辦學逐漸分成了兩個流派。 一個就是以文翁石室為代表的官學, 另一支就是以嚴君平為代表的民間私學。 不同于官辦學堂裡推崇孔儒, 嚴君平的教學更多是基於老子學說和蜀地文化傳統。 同辦民間私學, 但嚴君平也不同於孔子。 他的教學更加“務實”, 目的不為做官, 並提倡學習與勞動生產實踐相結合。 嚴君平的弟子揚雄受其影響, 提出了“耕讀”思想, 也成為了後來中國民間私塾學校和學生的重要宗旨。

提十條臘肉拜師

揚雄曾跟著他學習八年

揚雄是漢代京城的文化巨擘, 被後來的學者譽為“漢代的孔子”。

每每揚雄與人把酒言歡, 互訴衷腸之際, 都會深切懷念在“橫山讀書台”嚴君平先生門下的那段單純又快樂的求學時光。

嚴君平隱居平樂山, 又稱莊君平, 西漢晚期道家學者, 思想家。 名遵, 字君平, 蜀郡成都人, 祖籍為現彭州, “蜀之八仙”之一。 西元前32~西元前7年隱居成都市井中, 以蔔筮為業(以占卜耆龜給人看相), 宣揚老子道德經, 以惠眾人。 歸隱後著述、設館授徒于郫縣平樂山宣講《老子》、《莊子》, 培養出了得意弟子揚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