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從珠江到北美:太平洋絲綢之路引發學術關注

龐可陽 洛杉磯報導

眾所周知, 古絲綢之路開通了中國與歐亞大陸國家的貿易文化往來, 為世界發展帶來了深遠影響。 然而現代民眾對沿太平洋地區的古代海上貿易之路瞭解甚少, 這條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引起洛杉磯當地航運與新聞界人士的共同興趣。 凱捷傳媒(美國新聞速遞)與洛杉磯港貿易開發中心攜手, 發起成立“太平洋絲綢之路”研究中心, 進一步完善這一研究專案, 並將在9月舉辦“絲綢之路 美洲論壇”, 推動經貿發展與文化交流。

麥克萊倫對海上絲路有獨到見解。 劉茁攝

洛杉磯港貿易開發中心主任麥克萊倫(Jim MacLellan)從事海運事業多年。 他對全球的航海業務有自己深入的研究與瞭解。 一年前, 一次偶然的機會, 他同凱捷傳媒(美國新聞速遞)董事長劉茁談到此事, 並表示希望能夠從中國歷史博物館及一些專業研究人士方面得到更多相關資訊。

劉茁在美國多年, 對美洲古代歷史以及與中國及亞洲的關係也非常有研究興趣。 經過瞭解, 她認為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研究, 對未來環太平洋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也有深遠影響。 她鼓勵麥克萊倫把這一研究作為一項課題, 深入下去。

麥克萊倫介紹, 多年來, 在對古代航海地圖及貿易歷史的研究中, 他發現從中國的珠江三角洲經過菲律賓到美洲大陸的這一條古代貿易線路, 經常被人們忽略。 西班牙控制美洲時期, 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以及香料等商品, 便被通過船隻經過南美洲運送到北美洲, 用於交換墨西哥人的橄欖油、可哥粉、皮具等。

麥克萊倫指出, 當時的主要貿易路線是從墨西哥阿卡普爾科到中國南海附近的菲律賓馬尼拉。

這條貿易路線在1565年至1815年間被廣泛使用, 墨西哥獨立後, 商船們則直接從馬尼拉抵達西班牙, 當時一趟運輸需要40天左右的行程。 馬尼拉與墨西哥之間的貿易往來一直繼續, 直到美國戰爭時才被中斷。 馬尼拉當時是與中國等亞洲進行貿易往來的重要樞紐, 澳門則是開拓太平洋貿易的重要合作夥伴。 1822年, 墨西哥獨立後, 蒙特利成為墨西哥首府, 並開通國際貿易, 來自亞洲國家的商船直接停泊到蒙特利港口, 直到1849年, 加州成為美國一部分後, 蒙特利的港口作用仍舊持續。

麥克萊倫與劉茁熱心對海上絲路的研究。

麥克萊倫說:“我對1535年到1821年這一時期的海上絲路有些研究, 也從中國城的華美博物館等地方看到了許多文物。 我希望中國與沿太平洋其他地區的學者們能夠將其他年代的相關研究補充與深入, 完成一幅整體的太平洋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畫卷。

經過籌畫, 凱捷傳媒與洛杉磯港貿易開發部聯合發起成立“太平洋絲綢之路”研究中心,

希望通過對古代與近現代歷史的研究, 分析當前國際貿易與文化交流現狀, 並進一步推動世界經濟發展與繁榮。 預計在9月6日舉辦的“絲綢之路 美洲論壇”將是一場集經貿交流、文化融合與學術精研的盛會。

這是一次對亞洲到美洲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學術探討之旅, 也是一次面向未來亞太區經濟、貿易、文化深度交流融匯的展望。 希望參加到這一專案及9月論壇的組織或者個人, 歡迎聯繫“絲綢之路 美洲論壇” 及“太平洋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執行小組:Jennifer.l@usnewsexpress.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