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廣東海事以服務中國(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為引擎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本報記者杜文科 通訊員宋軍報導

2015年4月21日, 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掛牌設立, 重點發展航運物流、特色金融、國際商貿、高端製造自貿試驗區南沙新區片區成果發佈會上找到了答案, 在會場還見證了南沙海事處與南沙區港航企業代表簽訂的《中國業務至南沙海事處, 實現“足不出南沙”即可以辦理各項業務。 成功推動自貿區國際船舶登記制度落地, 放寬了對登記主體外資比例的限制, 設立了“廣東南沙”船籍港, 成立了自貿區國際船舶登記中心, 南沙自貿片區正式成為全國自由貿易試驗區8個國際船舶登記船籍港之一,

將有效帶動南沙自貿片區船舶融資、航運保險、船舶檢修等航運服務產業鏈的發展。 船舶進出港簽證制度改船舶進出港報告制度, 取消船舶港務費等7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停征船舶登記費、船舶及船用產品設施檢驗費, 每年為轄區企業節省運營成本約2億元。

為口岸通關“最後一公里”提速

每年超8000艘國際船舶獲益

廣東海事局先行先試, 率先在南沙自貿區試行“單一視窗”、聯合登臨檢查、“誠信船舶通關零待時”等新機制, 致力於貨物和船舶口岸通關便利化。 實現船舶進出口岸許可證書網上列印, 解決口岸通關最後一公里問題, 真正做到口岸通關“零跑動”。 創造性推行誠信船舶通關零待時, 將貨物和船舶進出口岸時間由原來的20分鐘縮減到2分鐘以內,

每年有8000餘艘國際航行船舶因此獲益,通過“單一視窗”開展業務的各類企業超過2300家, 應用率超過90%。 推動了郵輪母港建設, 服務粵港澳遊艇“自由行”, 2016年南沙郵輪開航104艘次, 完成旅客輸送量32.6萬人次, 名列國內第三。

全力打造“智慧海事”

構建海上“安全港灣”

立足於打造自貿區發展海上“安全港灣”, 積極運用“雲計算、物聯網、大資料”新技術、新理念, 深度推廣集電子哨兵、智慧通訊員、資料分析師、綜合指揮員四位一體的廣東智慧海事監管服務平臺, 建立南沙轄區風險來源資料庫, 分層級開展風險管控治理, 推進風險源辨識--評估--管控--消除隱患的閉環管理, 成功保障世界上首艘1.8萬標箱3E級集裝箱船和全球最大1.9萬標箱集裝箱船順利靠泊南沙,

成功保障“處女星號”、“雲頂夢號”、“維多利亞”號郵輪安全進出南沙港。 2016年南沙轄區船舶進出港22.52艘次, 同比增長59%, 貨物輸送量3.04億噸, 同比增長7.5%, 水上交通事故“四項指標”全面下降, 轄區未發生列入統計的水上交通事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