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毛主席是這樣修改詩詞的

◆油畫《毛主席在延安》。

文/王剛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 也是當代最傑出的詩人。 他對中國文學終生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文學素養極高的他曾創作了大量“空前絕後”的詩詞。 他之所以能創作出為世人交口讚頌千古流芳的詩詞, 與他字斟句酌反復修改是不無關係的。

寫成初稿後自己反復吟詠反復修改後再定稿

1935年10月7日, 長征途中毛澤東與張聞天、王稼祥等一起飽覽了六盤山雄姿, 此時, 天空雨後放晴, 藍天白雲, 秋高氣爽。 毛澤東居高遠眺, 目窮千里, 看到大雁南飛, 想到紅軍北上即將到達目的地, 又聯想走過的艱難歷程, 臨風寄景, 詩興勃發, 遂吟《長征謠》一首:“天高雲淡, 望斷南歸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同志們, 屈指行程已二萬!同志們, 屈指行程已二萬!六盤山呀山高峰, 赤旗漫捲西風。 今日得著長纓, 同志們, 何時縛住蒼龍?同志們, 何時縛住蒼龍?”這首氣吞山河、激情飛揚的《長征謠》,

後來經毛澤東在延安的反復修改, 成為了他詩詞中的得意之作——《清平樂·六盤山》。 如今, 在位於寧夏固原市境內的六盤山主峰之上的“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裡, 珍藏著毛澤東4次改動的墨寶。 據有關史料記載, 紅軍翻越六盤山的當晚, 紅軍總部機關和毛澤東就宿營在彭陽縣河陽窪村。 毛澤東住在村民張有仁家的窯洞裡, 在閃爍的油燈下, 毛澤東趴在小炕桌前記下了自己白天在六盤山山巔上吟頌的《長征謠》。 此歌謠一出, 即在紅軍及後來的八路軍、新四軍中廣為流傳, 並於1942年8月1日在《淮海報》副刊上全文刊登。 1949年6月天津知識書店再版了關青編著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一書, 在這本書中這首詞題為《詠紅軍·長征》,
分上、下兩闋。 1949年8月1日, 上海《解放日報》公開發表了這首由毛澤東作過刪改的詩詞, 使用的詞牌便是《清平樂·六盤山》, 內容便是今天人們所讀到的, 即“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捲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從《長征謠》到《清平樂》, 經過多次改動後, 儘管內容沒有實質性變化, 卻刪去了一些反復出現的呼語和重複句。 句中除了將“屈指行程已二萬”的“已”字刪掉以符合詞的格律外, 還將“望斷南歸雁”的“歸”字改為“飛”字, 將“赤旗漫捲西風”的“赤旗”改為“紅旗”, 將“今日得著長纓”改為“今日長纓在手”。 1957年1月《詩刊》創刊, 毛澤東在應邀將這首詞抄錄發表時, 又把詞中“紅旗漫捲西風”的“紅旗”改為“旄頭”。
1958年, 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 1959年自治區人民政府佈置北京人民大會堂“寧夏廳”時, 想將毛澤東的《清平樂·六盤山》一詞手書題刻在寧夏特有的賀蘭石上得以展示, 於是, 自治區領導請董必武副主席向毛澤東報告。 1961年, 在江西廬山召開中央工作會議期間, 毛澤東揮毫潑墨書寫了《清平樂·六盤山》一詞, 並回復一封信:“必武同志:遵囑寫了六盤山一詞, 如以為可用, 請轉付寧夏同志。 如不可用, 可以再寫, 順祝健康!”這次書寫時, 毛澤東又把“旄頭”寫成了“紅旗”。

◆1957年1月《詩刊》創刊號刊登的毛澤東詩詞。

1965年5月下旬, 毛澤東重上井岡山。 5月22日到達井岡山。 5月25日, 毛澤東在井岡山賓館115號房間, 寫了《水調歌頭》這首詞。 27日下午, 汪東興將中央送來的檔拿到毛澤東房間去, 看到毛澤東正在對初稿進行推敲, 汪東興便問:“主席, 這首詞發不發表?”毛澤東說:“再放一放。 ”兩天后, 即5月29日晚, 毛澤東下山住在吉安交際處(現吉安賓館), 汪東興還向陪同的中共江西省委書記處書記劉俊秀展示了毛澤東這首詞的初稿。 《水調歌頭》一詞的初稿原文是:“久有淩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早已變新顏。到處男紅女綠,更有飛流激電,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拋出幾泥丸。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湖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1976年1月號的《詩刊》正式發表的毛澤東1965年5月寫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一詞是這樣的:“久有淩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通過對比我們就會發現,這首詞從寫成初稿到正式發表,11年之間,毛澤東對初稿作了5處修改。除在詞牌後面增加了“重上井岡山”的詞名外,其他4處修改分別是:1、上闋第四句初稿作“早已變新顏”,定稿改為“舊貌變新顏”。“早已”突出“變”的時間之“早”。井岡山的建設事業從建國之初起就發展很快,面貌迅速改觀,因此到1965年毛澤東“千里來尋故地”時,第一感受就是井岡山早已是面貌全新。此句當然很好,但“早已”改為“舊貌”,將“舊貌”與“新顏”構成句中對偶,語言更富形式美。2、上闋第五、六句初稿作“到處男紅女綠,更有飛流激電”,這是對井岡山人的面貌的變化和水力發電等建設成就的描寫,來概括“舊貌變新顏”的具體表現。但這種寫法過於寫實,有如散文那樣直說,缺少詩的含蓄和韻味。定稿將“男紅女綠”改為“鶯歌燕舞”,“飛流激電”改為“潺潺流水”後,這樣換一個角度,描繪井岡山美麗迷人的自然景物:漫山遍野,鶯歌燕舞,飛瀑流泉,潺潺有聲,一派蓬勃生機,多麼賞心悅目,富有詩情畫意!再與下句“高路入雲端”相接,便構成了一幅山青水秀,鶯歌燕舞,蜿蜒的公路盤山繞嶺直入白雲深處的井岡山風物圖。3、下闋第五句初稿作“拋出幾泥丸”,改定為“彈指一揮間”。原句晦澀難懂。改句是說,三十八年的奮鬥,時間過得很快,只是轉瞬之間以流光之飛逝反襯革命和建設事業成就之偉大,語淺意深,勝於原句。4、下闋第七句,初稿是“可下五湖捉鱉”。“五湖”雖然好,但與上句“九天”相對,仍嫌氣魄不足。定稿改為“五洋”,則將地球上的海洋莫不囊括其中。“可下五洋捉鱉”與“可上九天攬月”恰成勢均力敵之妙對,以宏偉的意象,豪邁的氣魄,革命浪漫主義的筆觸,寫出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可以創造任何人間奇跡的淩雲壯志。

◆《清平樂·六盤山》。

1963年1月1日,郭沫若在《光明日報》發表了《滿江紅·領袖頌——一九六三年元旦抒懷》詞以賀新年。毛澤東在廣州從《光明日報》上讀到郭沫若的這首詞後,非常感動,於1月9日和了一詞,即《滿江紅·和郭沫若》並書贈周恩來。毛澤東在寫這首詞的當晚,在屋子裡踱來踱去,口中低聲吟哦,坐下來寫幾句,不滿意,把紙揉成一團,扔進紙簍,又站起來踱步吟哦,再坐下來寫,次日服務員倒掉了大半簍廢紙。儘管如此嘔心瀝血,毛澤東仍不滿意。這首詞的初稿是這樣寫的:“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欲學鯤鵬無大翼,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千萬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革命精神翻四海,工農踴躍抽長戟。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此詞寫成後不久,毛澤東就將“欲學鯤鵬無大翼”改為“螞蟻緣槐稱大國”。當年的2月5日,又改為“螞蟻緣槐誇大國”。後還將“工農踴躍抽長戟”中的“抽”改為“揮”。當年的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收錄了這首詞。此前,毛澤東已將“革命精神翻四海,工農踴躍揮長戟”修改為“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將“千萬事”修改為“多少事”。1964年1月4日,《人民日報》最先面世的毛澤東的《滿江紅·和郭沫若》為:“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滿江紅·和郭沫若》。

另外,毛澤東對自己寫的詩詞,從初稿到定稿,幾乎每一首都做過修改,反映出他對自己作品的精益求精。

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並接受別人的改詩

新中國成立不久的1952年元旦,時在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任教的羅元貞,讀了已經在流傳的毛澤東的《七律·長征》後發現,《七律·長征》一詩中有的詩句值得“推敲”,就是在“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浪拍懸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中,羅元貞發現“細浪”和“浪拍”中有兩個“浪”顯得重複,還使得“懸崖”的“懸”缺乏詩意,應該把後一個“浪”改為“水”字。在這樣的情況下,羅元貞教授就在1952年元旦,在寫給毛澤東主席的“賀年信”中,附帶提出了自己的上述建議。毛澤東主席收到羅元貞教授的“賀年信”後,感到所提意見十分中肯,於是就按羅元貞教授的意見把詩句改了過來,並於1952年1月9日覆信給羅元貞教授。信中寫道:“元貞先生:1月1日來信收到,感謝你的好意。此複,順頌。毛澤東。1952年1月9日。”1958年,毛澤東對詩作《七律·長征》有段批註:“改浪拍為水拍,這是一位不相識的朋友建議的,他說一篇內不要有兩個浪字。是可以的。”這位“不相識的朋友”,就是指羅元貞。

1957年,毛澤東約詩人臧克家談詩時,因為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中的“原馳蠟象”,手稿上寫的是“原馳臘象”。當臧克家看到此手稿後,就問毛澤東主席這個“臘”字該作何解?毛澤東主席反問道:“你看應該怎樣?”臧克家說:“如果作‘蠟’字比較好講,‘蠟象’指白色的象,正好與上面的‘銀蛇’相對。”毛澤東主席欣然採納,並點頭說:“你替我改過來吧。”此事傳出後,臧克家就成了毛澤東的“一字師”。

◆《菩薩蠻·黃鶴樓》。

1957年福建南平的陳守治發現《詩刊》創刊號上所載毛澤東的《菩薩蠻·黃鶴樓》中有“把酒酎(Zhou音紂)滔滔”之句後,就認為“酎”為“酹”(Lei音淚,意為祭奠)字筆誤。就立即寫信給《詩刊》主編臧克家,得到回信是:“毛主席的詩,我們不敢妄加修改。”後又去信郭沫若,郭也回信說:“這首詞的發表,毛主席是看過的,沒有聽說要改字。”在這樣的情況下,陳守治只好直接給毛澤東寫信說出自己的看法。不久,就收到了中共中央辦公廳的回信:“你的來信收到了,你所提的意見毛主席說是對的。”再後出版的所有毛澤東詩詞集中“酎”字就都改為“酹”字了。也使原詩詞由講不通達到了詞暢意順、詩意昂然了。此字之改的首倡者就是福建南平的陳守治先生,儘管他不是大名鼎鼎的詩壇巨匠。另,1957年春天,當時正在復旦大學中文系二年級讀書的黃任軻,見到報紙上刊登的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詞中的“把酒酎滔滔”一句,感到非常奇怪:“酎”作醇酒解,心潮怎麼會在醇酒的海洋裡一浪高過一浪呢?他聯想起宋代詩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一句,此句敘述詩人把酒澆在長江裡,祭奠千古風流人物。他經過一些考證後,斷定“酎”一定是“酹”的筆誤,於是寫了一封“北京,毛主席收”的普通信件,講明瞭他對“酎”、“酹”的看法。過了不久,他收到一封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5月23日的信,內中說:“黃任軻同學:你的來信毛主席已經看過,他說你提的意見是對的,囑我們代複。此複,並致敬禮”。以後,1962年臧克家、周振甫的《毛主席詩詞講解》出增訂本時,這個字已改。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毛主席詩詞》中也將“酎”字改為“酹”字。1996年《咬文嚼字》第1期還發表了黃任軻對此事的回憶文章。可見,毛澤東對自己寫的詩詞在修改過程中還曾得到過人民群眾的幫助。

1959年6月26日,毛澤東在回到闊別已有32年的故鄉韶山後,有感而發,寫了一首《七律·到韶山》的詩。原詩是這樣的:“別夢依稀哭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要使人民萬萬年。”不久趕赴廬山開會。會前的一天曾邀請中共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委第一書記劉建勳、梅白(時任中共湖北省委副秘書長、作家)共進晚餐,並出示新詩謙虛向梅白徵求意見。梅白細讀全詩,經過反復琢磨最後建議應將“別夢依稀哭逝川”一句中的“哭”字改為“咒”字更好,因為“哭”字悲傷欠力,改為“咒”字使詩意更積極深刻,感情也更鮮明強烈;並認為最後一句“要使人民萬萬年”有口號之嫌,詩味不足,用在此處極不妥當。毛澤東欣然接受了梅白的意見,將“哭”字改成了“咒”字,因為“哭”字和“咒”字上面都是兩個“口”字,故毛澤東連連稱妙,並尊稱梅白為“半字之師”,後還將“要使人民萬萬年”改為“遍地英雄下夕煙”。

◆毛澤東手跡《七律·登廬山》。

1959年6月29日深夜在廬山美廬別墅,毛澤東作有《七律·登廬山》一詩。初稿為:“一山飛峙大江邊,欲上逶迤四百盤。冷眼向洋觀世界,熱風飛雨灑南天。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陶潛不受元嘉祿,只為當年不向前。”6月30日,在廬山的胡喬木(時任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曾任毛澤東的秘書)、周小舟(時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曾任毛澤東的秘書)就各自收到毛澤東手書的該詩短箋。詩前原有小序雲:“1959年6月29日登廬山,望鄱陽湖、揚子江,千巒競秀,萬壑爭流,紅日東升,成詩八句。”周小舟看後,建議刪去,毛澤東欣然接受。1959年9月7日,毛澤東寫信給胡喬木,要把他6月底寫的《七律·到韶山》和《七律·登廬山》兩首詩送給郭沫若修改,信中寫道:“詩兩首,請你送郭沫若同志一閱,看有什麼毛病沒有?加以筆削,是為至要。……主題雖好,詩意無多,只有幾句較好一些的,例如‘雲橫九派浮黃鶴’之類,詩難,不易寫,經歷者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不足為外人道也。”郭沫若讀了這兩首詩後,於9月9日和10日兩次給胡喬木寫信,直率地提出了修改意見。9月9日的信中寫道:“主席詩《登廬山》第二句‘欲上逶迤’四字,讀起來似有踟躇不進之感。擬易為‘坦道蜿蜒’,不知何如。”9月10日,郭沫若在給胡喬木的信中寫道:“主席詩‘熱風吹雨灑南天’句,我也仔細反復吟味了多遍,覺得和上句‘冷眼向洋觀世界’不大諧協。如改為‘熱情揮雨灑山川’以表示大躍進,似較鮮明,不知何如。古有成語,曰‘揮汗成雨’。”胡喬木連接郭沫若二信,馬上轉呈毛澤東。毛澤東閱畢,感到有點啟發,便於9月13日給胡喬木寫了一信,雲:“沫若同志兩信都讀,給了我啟發。兩詩又改了一點字句,請再送郭沫若一觀,請他再予審改,以其意見告我為盼!”信末並附言道:“‘霸主’指蔣介石。這一聯寫那個時期的階級鬥爭。通首寫32年的歷史。”郭沫若接到了毛澤東再次寄來的兩首詩,便又認真地進行了閱讀,並盡可能地根據自己的眼光和理解,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後來,毛澤東果真根據郭沫若等人提出的意見,對自己的詩作進行了修改,將“欲上逶迤四百盤”改為“躍上蔥蘢四百旋”;將“觀世界”改為“看世界”;將“熱風飛雨”先改“熱膚揮雨”,又改為“熱風吹雨”;將“灑南天”改為“灑江天”;將“陶令不受元嘉祿,只為當年不向前”改為“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因此,《七律·登廬山》最早發表於《人民日報》(1964年1月4日)上時,即“變成”:“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

◆毛澤東與詩友郭沫若。

1962年4月,毛澤東同意在《人民文學》5月號發表他於1929年至1931年“在馬背上哼成的”《詞六首》。《人民文學》編輯部將這6首詞稿抄送郭沫若,請他寫些詮釋性的文字,趕在5月號上同毛澤東的詞一併刊出,郭欣然應允。郭還寫信給毛澤東,對6首詞的修改和編排次序提出了意見。4月底,毛澤東覆信郭沫若,肯定了他對詞6首的編排次序的意見,並稱讚對《反第二次大“圍剿”》中“‘七百里驅十五日’改得好”(原句為“八百里驅十四日”)。毛澤東的《詞六首》序原來寫有“這六首詞,於一九二九——一九三一年,於馬背上哼成的”,詩人臧克家看了後,便把前一個“于”字勾掉了,並把自己的修改意見寫信告訴了毛澤東。毛澤東看了臧克家的修改意見,非常高興,他在4月24日給臧克家的回信中說:“你細心給我修改的幾處,改得好,我完全同意。還有什麼可改之處沒有,請費心斟酌,賜教為盼。”因此在1963年12月《毛主席詩詞》出版之前,臧克家用便條寫了23條意見,其中有13條被採納。

1965年7月中旬,郭沫若到江西井岡山巡禮返京後不久,毛澤東立即將新作《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和《念奴嬌·鳥兒問答》二詞,請胡喬木送郭沫若徵求意見。7月23日,郭沫若寫信給胡喬木,請他轉告自己對毛澤東這兩首詞的意見。信中說:“六月卅日,我去過井岡山根據地,在那兒住了兩天。井岡山主峰和遠處的羅霄山脈聳立雲端。同志們告訴我:那些地方有原始林。黃洋界老地,當年戰場猶在。‘飛躍’我覺得可不改,因為是麻雀吹牛。如換為‘逃脫’,倒顯得麻雀十分老實了。‘土豆燒牛肉’句,點穿了很好,改過後,合乎四、五句,也較妥貼。唯‘土豆燒牛肉’是普通的菜,與‘座滿嘉賓,盤兼美味’似少相稱。可否換為‘有酒盈樽,高朋滿座,土豆燒牛肉’?‘牛皮忽炸,從此不知下落’,我覺得太露了。麻雀是有下落,還露過兩次面。”從郭沫若的信來看,毛澤東修改多的是《念奴嬌·鳥兒問答》一首,顯然毛澤東是十分重視郭沫若的意見的。修改後的《念奴嬌·鳥兒問答》直到1976年《詩刊》第1期才正式發表。現抄錄如下(括弧內為原稿之字):“《念奴嬌·鳥(雀)兒問答》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背負青天朝下看,都(盡)是人間城郭。炮火連天,彈痕遍地,嚇倒蓬間雀。怎麼得了,哎呀我要飛躍(逃脫)。借問君(你)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不見前年秋月朗(白),訂了三家條約。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添)牛肉。不須放屁(牛皮忽炸,從此不知下落),試看天地翻覆(請君充我枵腹)。”

《水調歌頭》一詞的初稿原文是:“久有淩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早已變新顏。到處男紅女綠,更有飛流激電,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拋出幾泥丸。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湖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1976年1月號的《詩刊》正式發表的毛澤東1965年5月寫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一詞是這樣的:“久有淩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通過對比我們就會發現,這首詞從寫成初稿到正式發表,11年之間,毛澤東對初稿作了5處修改。除在詞牌後面增加了“重上井岡山”的詞名外,其他4處修改分別是:1、上闋第四句初稿作“早已變新顏”,定稿改為“舊貌變新顏”。“早已”突出“變”的時間之“早”。井岡山的建設事業從建國之初起就發展很快,面貌迅速改觀,因此到1965年毛澤東“千里來尋故地”時,第一感受就是井岡山早已是面貌全新。此句當然很好,但“早已”改為“舊貌”,將“舊貌”與“新顏”構成句中對偶,語言更富形式美。2、上闋第五、六句初稿作“到處男紅女綠,更有飛流激電”,這是對井岡山人的面貌的變化和水力發電等建設成就的描寫,來概括“舊貌變新顏”的具體表現。但這種寫法過於寫實,有如散文那樣直說,缺少詩的含蓄和韻味。定稿將“男紅女綠”改為“鶯歌燕舞”,“飛流激電”改為“潺潺流水”後,這樣換一個角度,描繪井岡山美麗迷人的自然景物:漫山遍野,鶯歌燕舞,飛瀑流泉,潺潺有聲,一派蓬勃生機,多麼賞心悅目,富有詩情畫意!再與下句“高路入雲端”相接,便構成了一幅山青水秀,鶯歌燕舞,蜿蜒的公路盤山繞嶺直入白雲深處的井岡山風物圖。3、下闋第五句初稿作“拋出幾泥丸”,改定為“彈指一揮間”。原句晦澀難懂。改句是說,三十八年的奮鬥,時間過得很快,只是轉瞬之間以流光之飛逝反襯革命和建設事業成就之偉大,語淺意深,勝於原句。4、下闋第七句,初稿是“可下五湖捉鱉”。“五湖”雖然好,但與上句“九天”相對,仍嫌氣魄不足。定稿改為“五洋”,則將地球上的海洋莫不囊括其中。“可下五洋捉鱉”與“可上九天攬月”恰成勢均力敵之妙對,以宏偉的意象,豪邁的氣魄,革命浪漫主義的筆觸,寫出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可以創造任何人間奇跡的淩雲壯志。

◆《清平樂·六盤山》。

1963年1月1日,郭沫若在《光明日報》發表了《滿江紅·領袖頌——一九六三年元旦抒懷》詞以賀新年。毛澤東在廣州從《光明日報》上讀到郭沫若的這首詞後,非常感動,於1月9日和了一詞,即《滿江紅·和郭沫若》並書贈周恩來。毛澤東在寫這首詞的當晚,在屋子裡踱來踱去,口中低聲吟哦,坐下來寫幾句,不滿意,把紙揉成一團,扔進紙簍,又站起來踱步吟哦,再坐下來寫,次日服務員倒掉了大半簍廢紙。儘管如此嘔心瀝血,毛澤東仍不滿意。這首詞的初稿是這樣寫的:“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欲學鯤鵬無大翼,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千萬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革命精神翻四海,工農踴躍抽長戟。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此詞寫成後不久,毛澤東就將“欲學鯤鵬無大翼”改為“螞蟻緣槐稱大國”。當年的2月5日,又改為“螞蟻緣槐誇大國”。後還將“工農踴躍抽長戟”中的“抽”改為“揮”。當年的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收錄了這首詞。此前,毛澤東已將“革命精神翻四海,工農踴躍揮長戟”修改為“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將“千萬事”修改為“多少事”。1964年1月4日,《人民日報》最先面世的毛澤東的《滿江紅·和郭沫若》為:“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滿江紅·和郭沫若》。

另外,毛澤東對自己寫的詩詞,從初稿到定稿,幾乎每一首都做過修改,反映出他對自己作品的精益求精。

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並接受別人的改詩

新中國成立不久的1952年元旦,時在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任教的羅元貞,讀了已經在流傳的毛澤東的《七律·長征》後發現,《七律·長征》一詩中有的詩句值得“推敲”,就是在“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浪拍懸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中,羅元貞發現“細浪”和“浪拍”中有兩個“浪”顯得重複,還使得“懸崖”的“懸”缺乏詩意,應該把後一個“浪”改為“水”字。在這樣的情況下,羅元貞教授就在1952年元旦,在寫給毛澤東主席的“賀年信”中,附帶提出了自己的上述建議。毛澤東主席收到羅元貞教授的“賀年信”後,感到所提意見十分中肯,於是就按羅元貞教授的意見把詩句改了過來,並於1952年1月9日覆信給羅元貞教授。信中寫道:“元貞先生:1月1日來信收到,感謝你的好意。此複,順頌。毛澤東。1952年1月9日。”1958年,毛澤東對詩作《七律·長征》有段批註:“改浪拍為水拍,這是一位不相識的朋友建議的,他說一篇內不要有兩個浪字。是可以的。”這位“不相識的朋友”,就是指羅元貞。

1957年,毛澤東約詩人臧克家談詩時,因為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中的“原馳蠟象”,手稿上寫的是“原馳臘象”。當臧克家看到此手稿後,就問毛澤東主席這個“臘”字該作何解?毛澤東主席反問道:“你看應該怎樣?”臧克家說:“如果作‘蠟’字比較好講,‘蠟象’指白色的象,正好與上面的‘銀蛇’相對。”毛澤東主席欣然採納,並點頭說:“你替我改過來吧。”此事傳出後,臧克家就成了毛澤東的“一字師”。

◆《菩薩蠻·黃鶴樓》。

1957年福建南平的陳守治發現《詩刊》創刊號上所載毛澤東的《菩薩蠻·黃鶴樓》中有“把酒酎(Zhou音紂)滔滔”之句後,就認為“酎”為“酹”(Lei音淚,意為祭奠)字筆誤。就立即寫信給《詩刊》主編臧克家,得到回信是:“毛主席的詩,我們不敢妄加修改。”後又去信郭沫若,郭也回信說:“這首詞的發表,毛主席是看過的,沒有聽說要改字。”在這樣的情況下,陳守治只好直接給毛澤東寫信說出自己的看法。不久,就收到了中共中央辦公廳的回信:“你的來信收到了,你所提的意見毛主席說是對的。”再後出版的所有毛澤東詩詞集中“酎”字就都改為“酹”字了。也使原詩詞由講不通達到了詞暢意順、詩意昂然了。此字之改的首倡者就是福建南平的陳守治先生,儘管他不是大名鼎鼎的詩壇巨匠。另,1957年春天,當時正在復旦大學中文系二年級讀書的黃任軻,見到報紙上刊登的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詞中的“把酒酎滔滔”一句,感到非常奇怪:“酎”作醇酒解,心潮怎麼會在醇酒的海洋裡一浪高過一浪呢?他聯想起宋代詩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一句,此句敘述詩人把酒澆在長江裡,祭奠千古風流人物。他經過一些考證後,斷定“酎”一定是“酹”的筆誤,於是寫了一封“北京,毛主席收”的普通信件,講明瞭他對“酎”、“酹”的看法。過了不久,他收到一封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5月23日的信,內中說:“黃任軻同學:你的來信毛主席已經看過,他說你提的意見是對的,囑我們代複。此複,並致敬禮”。以後,1962年臧克家、周振甫的《毛主席詩詞講解》出增訂本時,這個字已改。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毛主席詩詞》中也將“酎”字改為“酹”字。1996年《咬文嚼字》第1期還發表了黃任軻對此事的回憶文章。可見,毛澤東對自己寫的詩詞在修改過程中還曾得到過人民群眾的幫助。

1959年6月26日,毛澤東在回到闊別已有32年的故鄉韶山後,有感而發,寫了一首《七律·到韶山》的詩。原詩是這樣的:“別夢依稀哭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要使人民萬萬年。”不久趕赴廬山開會。會前的一天曾邀請中共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委第一書記劉建勳、梅白(時任中共湖北省委副秘書長、作家)共進晚餐,並出示新詩謙虛向梅白徵求意見。梅白細讀全詩,經過反復琢磨最後建議應將“別夢依稀哭逝川”一句中的“哭”字改為“咒”字更好,因為“哭”字悲傷欠力,改為“咒”字使詩意更積極深刻,感情也更鮮明強烈;並認為最後一句“要使人民萬萬年”有口號之嫌,詩味不足,用在此處極不妥當。毛澤東欣然接受了梅白的意見,將“哭”字改成了“咒”字,因為“哭”字和“咒”字上面都是兩個“口”字,故毛澤東連連稱妙,並尊稱梅白為“半字之師”,後還將“要使人民萬萬年”改為“遍地英雄下夕煙”。

◆毛澤東手跡《七律·登廬山》。

1959年6月29日深夜在廬山美廬別墅,毛澤東作有《七律·登廬山》一詩。初稿為:“一山飛峙大江邊,欲上逶迤四百盤。冷眼向洋觀世界,熱風飛雨灑南天。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陶潛不受元嘉祿,只為當年不向前。”6月30日,在廬山的胡喬木(時任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曾任毛澤東的秘書)、周小舟(時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曾任毛澤東的秘書)就各自收到毛澤東手書的該詩短箋。詩前原有小序雲:“1959年6月29日登廬山,望鄱陽湖、揚子江,千巒競秀,萬壑爭流,紅日東升,成詩八句。”周小舟看後,建議刪去,毛澤東欣然接受。1959年9月7日,毛澤東寫信給胡喬木,要把他6月底寫的《七律·到韶山》和《七律·登廬山》兩首詩送給郭沫若修改,信中寫道:“詩兩首,請你送郭沫若同志一閱,看有什麼毛病沒有?加以筆削,是為至要。……主題雖好,詩意無多,只有幾句較好一些的,例如‘雲橫九派浮黃鶴’之類,詩難,不易寫,經歷者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不足為外人道也。”郭沫若讀了這兩首詩後,於9月9日和10日兩次給胡喬木寫信,直率地提出了修改意見。9月9日的信中寫道:“主席詩《登廬山》第二句‘欲上逶迤’四字,讀起來似有踟躇不進之感。擬易為‘坦道蜿蜒’,不知何如。”9月10日,郭沫若在給胡喬木的信中寫道:“主席詩‘熱風吹雨灑南天’句,我也仔細反復吟味了多遍,覺得和上句‘冷眼向洋觀世界’不大諧協。如改為‘熱情揮雨灑山川’以表示大躍進,似較鮮明,不知何如。古有成語,曰‘揮汗成雨’。”胡喬木連接郭沫若二信,馬上轉呈毛澤東。毛澤東閱畢,感到有點啟發,便於9月13日給胡喬木寫了一信,雲:“沫若同志兩信都讀,給了我啟發。兩詩又改了一點字句,請再送郭沫若一觀,請他再予審改,以其意見告我為盼!”信末並附言道:“‘霸主’指蔣介石。這一聯寫那個時期的階級鬥爭。通首寫32年的歷史。”郭沫若接到了毛澤東再次寄來的兩首詩,便又認真地進行了閱讀,並盡可能地根據自己的眼光和理解,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後來,毛澤東果真根據郭沫若等人提出的意見,對自己的詩作進行了修改,將“欲上逶迤四百盤”改為“躍上蔥蘢四百旋”;將“觀世界”改為“看世界”;將“熱風飛雨”先改“熱膚揮雨”,又改為“熱風吹雨”;將“灑南天”改為“灑江天”;將“陶令不受元嘉祿,只為當年不向前”改為“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因此,《七律·登廬山》最早發表於《人民日報》(1964年1月4日)上時,即“變成”:“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

◆毛澤東與詩友郭沫若。

1962年4月,毛澤東同意在《人民文學》5月號發表他於1929年至1931年“在馬背上哼成的”《詞六首》。《人民文學》編輯部將這6首詞稿抄送郭沫若,請他寫些詮釋性的文字,趕在5月號上同毛澤東的詞一併刊出,郭欣然應允。郭還寫信給毛澤東,對6首詞的修改和編排次序提出了意見。4月底,毛澤東覆信郭沫若,肯定了他對詞6首的編排次序的意見,並稱讚對《反第二次大“圍剿”》中“‘七百里驅十五日’改得好”(原句為“八百里驅十四日”)。毛澤東的《詞六首》序原來寫有“這六首詞,於一九二九——一九三一年,於馬背上哼成的”,詩人臧克家看了後,便把前一個“于”字勾掉了,並把自己的修改意見寫信告訴了毛澤東。毛澤東看了臧克家的修改意見,非常高興,他在4月24日給臧克家的回信中說:“你細心給我修改的幾處,改得好,我完全同意。還有什麼可改之處沒有,請費心斟酌,賜教為盼。”因此在1963年12月《毛主席詩詞》出版之前,臧克家用便條寫了23條意見,其中有13條被採納。

1965年7月中旬,郭沫若到江西井岡山巡禮返京後不久,毛澤東立即將新作《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和《念奴嬌·鳥兒問答》二詞,請胡喬木送郭沫若徵求意見。7月23日,郭沫若寫信給胡喬木,請他轉告自己對毛澤東這兩首詞的意見。信中說:“六月卅日,我去過井岡山根據地,在那兒住了兩天。井岡山主峰和遠處的羅霄山脈聳立雲端。同志們告訴我:那些地方有原始林。黃洋界老地,當年戰場猶在。‘飛躍’我覺得可不改,因為是麻雀吹牛。如換為‘逃脫’,倒顯得麻雀十分老實了。‘土豆燒牛肉’句,點穿了很好,改過後,合乎四、五句,也較妥貼。唯‘土豆燒牛肉’是普通的菜,與‘座滿嘉賓,盤兼美味’似少相稱。可否換為‘有酒盈樽,高朋滿座,土豆燒牛肉’?‘牛皮忽炸,從此不知下落’,我覺得太露了。麻雀是有下落,還露過兩次面。”從郭沫若的信來看,毛澤東修改多的是《念奴嬌·鳥兒問答》一首,顯然毛澤東是十分重視郭沫若的意見的。修改後的《念奴嬌·鳥兒問答》直到1976年《詩刊》第1期才正式發表。現抄錄如下(括弧內為原稿之字):“《念奴嬌·鳥(雀)兒問答》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背負青天朝下看,都(盡)是人間城郭。炮火連天,彈痕遍地,嚇倒蓬間雀。怎麼得了,哎呀我要飛躍(逃脫)。借問君(你)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不見前年秋月朗(白),訂了三家條約。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添)牛肉。不須放屁(牛皮忽炸,從此不知下落),試看天地翻覆(請君充我枵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