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補估值”階段,A股的硬菜才剛上席!

在央企國資改革去年下半年走出一波大行情後, 國企股開始了一段沉寂期。 而在去年三季度保險資金一度甚囂塵上。 各種舉牌、准舉牌亂象頻現。 從2016年11月11日砸票中鐵二局開始, 保險資金反而是越砸越買。 彼時, 根據天風證券研究報告測算國家隊持倉成本在3200點一帶。 結合當時出現的國家隊連續砸盤動作, 大致上可以推斷國家隊在此期間已經大幅出貨。

在去年劉士餘痛批保險資金, 提出“妖精論”之後, 市場一度開始下跌, 而年後權重開始頻頻護盤。

當時, 我指出上證50裡面除了金融以外的國企股在後期要完成國企改革的重任,

所以不再適合擔任控制股指水位的主力。 而應該轉交到銀行、證券等金融股手上。

我們可以看到, 2-3月份期間, 除了穩步上漲的次新股外, 最為強勢的就是金融股了。 次新股行情告一段落之後, 除了主力權重維持大體橫盤走勢外, 次新股開始大幅下跌。 下跌的中繼階段, 國企改革疊加雄安新區再次獲得催化迎來單邊上漲行情。 隨後雄安行情疲軟, 兩市普跌階段開啟。 近期, 金融股再次率先護盤企穩。

從上圖可以看到, 目前市場其實走到現在是靠著各個主線概念的起承轉合撐到如今的。 正是因為觸發各個概念走強的原因不盡相同, 所以才使得盤面你漲我跌, 我跌你漲, 維持住了市場的平穩。

從下面銀行指數和央企國資改革指數出現的多次分化走勢就可見一斑。

撰寫本文的目的無他, 主要還是來談談後期值得佈局的一些東西和策略思維。

其一:估值論

我曾一度認為證監會要做的就是削弱高估值概念, 壯大低估值概念, 並且通過制度監管倒逼資金進入藍籌國企股。

在拉近估值鴻溝之後, 重塑估值平衡格局;為市場長期走強奠定扎實的根基。

不過, 結合這一年的走勢來看, 我認為我之前說過的話好像又有不足。

的確高估值概念(次新創小)大幅殺跌, 但是各個市場主線概念的估值並沒有怎麼提高。 反而結果更像是“錢在裡面過了一遍”。 股價走了一個來回波之後, 一切回到原點。

所以, 經過一番思考之後, 我認為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

(1)權重藍籌還沒有對資金產生真正的吸引力, 也即是說市場風險偏好看似轉移到權重藍籌身上, 其實本質上是一種“被迫”的無奈配置。 因為在這個期間段內買啥啥虧, 就是藍籌還強點兒。

(2)現階段在市場上的調控的核心任務並不是壯大藍籌國企,

而是在對市場投資行為進行“行政化矯正”。 我們可以看到其實這幾個月來, 但凡市場上出現類似次新股這種高估值概念的炒作熱潮的時候, 資金的參與熱情是空前高漲。 這種長期抑制的需求偶爾放開就會力量驚人。

此外, 大家也可以看到除了次新股這種因為IPO持續擴容而逐步走低以外, 創業板每次接近前低的時候總會湧現大量買盤。 這些現象都在表明市場對於國企股還沒有產生所謂的風險偏好, 更別說什麼信仰。

(3)還有一個原因就是, 在一個存量格局裡面。 一邊是次新中小創的陰跌調整, 另一邊是藍籌權重的走高。 這對於市場初期而言, 這種風格的切換會造成幾大不同的投資思維:

A;低位持有底倉待在藍籌股裡面的人認為藍籌才是王道, 才是政治正確的投資方向。 所以不願意賣。

B;另外一批拿著超跌次新股的人不知道是該補倉還是割肉, 而對於漲高了的藍籌國企股又心生畏懼不敢追。

C;那些半路從中小創次新股斬倉離場的人多是浮虧較大的, 轉移到藍籌權重身上後又身處高位, 缺乏底倉安全墊。 所以他們是既貪婪又害怕。 所以難以使得半路改換策略的投資者真正安心持有。 藍籌漲高了後他們想賣, 中小創跌多了他們還想回來抄底。

但是恰恰是這部分半路改換策略的人才是扭轉市場估值的核心力量。 但是不巧的是這部分人位置尷尬, 只能淪為助漲殺跌的動能。 除非一點:市場再次給大家一個低位上車藍籌權重股的機會。 這樣才會讓藍籌國企的基礎更為厚實。

而機會已經來了!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很多主線概念已經回到了啟動點附近。

我認為倒不是說監管層不打算採取提高藍籌國企權重股的估值中樞,而是這個事情必須安排在第二階段來做。

近日,相關消息指出後期關於輕資產、地產類專案在IPO審核上的限制也會增多。

對於這一點,我認為即使說目前還未證實,但是其可信度乃至監管趨勢都將是大概率朝著這方面去發展。此前傳聞的再融資限制不照樣提高了這些公司的門檻嘛。正是因為當前的經濟大局不太需要這些傾向於“炒作、投機”的公司,所以後期整個資本市場的資源也難有多少對接到它們身上。

這也是我上面談到的,抬高藍籌國企權重股的估值中樞將會逐步走上正軌。通過在首發、增發上的種種限制來逐步讓資金資源更多地向其他概念導入。乃至通過更多的政策推進來“區別對待”。

其二:穩定波動論

“強監管,上漲有頂;保IPO,下跌有底”。這是此前博覽首席經濟學家李宏圖先生提出的綱領觀點。

對於後期,我認為:

A;前期國企改革密集發佈的政策動態漸少、雄安新區概念也進入理性期,所以市場的上漲高度會因為缺乏足夠有共識度和認可度的邏輯主線而降低。

B;囿于金融強監管進入銀行系統這一金融核心源頭性部位,所以將會使得後期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開始增加。銀行資金的合規性關係到股市部分資金來源的正常與否。所以,部分不合規資金的贖回對市場造成的負面擾動會對行情的下軌帶來擴大趨勢。

C;此前測算的國家隊持倉成本在3200點左右,而考慮到去年末的頻繁減倉和近期雄安概念股上的減倉動作都反映出國家隊的手頭余錢在增多,這也為後期國家隊低位接回更多的籌碼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外,國企改革結構調整基金、社保基金、養老金等重大資金方,都是未來托底市場的關鍵力量。

所以,銀監會系統的核查即使加大了市場的下軌空間,但是仍然不會造成暴跌。國家資金的籌碼力量仍然強大。

所以市場穩定波動的規律特徵雖然會加大某個區間段的振幅,但是不改變大的穩定趨勢。而國企改革、一帶一路、雄安新區作為市場上少有的政治正確的主線概念,將仍然是後期“補估值”的核心候選人。我注意到,近期關於第二批央企改革試點的發佈將臨近。所以,國企改革在短中期將有希望再次擔任穩住估值的首選概念。

此外,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正是基於穩定波動格局的不變,才使得任何一個主線概念都難以一氣呵成,必須是交替輪動才能滿足大盤穩定的訴求。所以,這也就意味著以上圖中的各個概念每次觸發輪動之後就能夠大概率維持一段時間。所以,這從策略上告訴大家轉移主線的時候要儘量拿住一段時間。

其三:白馬成長的“中長兩點論”

無論大家是從業績驅動的邏輯理解也好,還是說從價值投資的邏輯理解也罷。其實近年來以茅臺、格力為代表的白馬成長股的上漲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催化。

A;業績驅動,不多說。

B;屬於政治正確,監管環境寬鬆的一類股票。

C;人們常說唯有業績才能穿越牛熊。正是因為茅臺格力是業績的象徵,所以資金在一個“不像牛又不像熊”的市場裡面玩的時候,他們會因為缺乏對牛熊研判的標準而自覺去選擇抱團可以平安穿越牛熊的價值股。

D;我們剛才說了,好多投資者面對中小創玩不下去,藍籌股價格高企的局面不知所措。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留在投資者的選擇上面就會是優先考量市場資金的偏好。這個偏好就是長期以來大家對茅臺等價值股的認可度。畢竟很多人對於藍籌國企股是沒有信心的。所以這更無形地加劇了市場“抱團紮堆”的現象。

為何有人說茅臺何時見頂,股市就何時反彈。原因就是在於市場資金在一個存量格局下的偏好選擇和配置方向。所以,隨著市場的下跌為股市構築了一個認可度較高的價位的時候(我們姑且叫它“市場底”吧),資金就會改變對不同標的的風險偏好。

所以從短中期角度看茅臺格力等消費股,我認為它們的上漲空間將很小。甚至是要見頂回落,消化獲利盤和追風浮籌。

而從長期角度看,業績股會在市場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取得一個均衡值。資金對它們的偏好就像是買國債一樣,下跌多了就會買,漲高了就會急著賣。因此,它的長期趨勢還是如此,所以說它們能穿越牛熊。

總 結

最後總結一下我的核心觀點:一個合理健康的市場,起碼是要讓資金在選擇投資對象的時候會覺得估值差距不至於過於懸殊。這樣才算是真正的穩定結構。的確目前我們看到的只是中小創和次新股的估值在殺跌,但是藍籌國企估值的上揚將是後期的真正趨勢和主流。所以,話不多說,目前隨著各個藍籌主線的下跌,將為前期半路改換策略的“兩面派”提供一次絕佳的上車機會。“估值再平衡”不是單方面的事情,目前只是“殺估值”階段,後期才是“補估值”階段。小菜剛吃完,硬菜在後頭!

不過“補估值”階段將會較為漫長,而且由於已有概念都是“陳年老貨”,所以此輪“補估值”的開啟更傾向於是“潤物細無聲”式的浸潤。建立信仰的階段是需要時間去完成的,戴好“紅領巾”,A股風浪漸起,抓好大傢伙!

本文摘自博覽財經專供機構的《首席證券內參》(電話:027-87780070)。

【免責聲明】:本內參對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本內參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這樣才會讓藍籌國企的基礎更為厚實。

而機會已經來了!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很多主線概念已經回到了啟動點附近。

我認為倒不是說監管層不打算採取提高藍籌國企權重股的估值中樞,而是這個事情必須安排在第二階段來做。

近日,相關消息指出後期關於輕資產、地產類專案在IPO審核上的限制也會增多。

對於這一點,我認為即使說目前還未證實,但是其可信度乃至監管趨勢都將是大概率朝著這方面去發展。此前傳聞的再融資限制不照樣提高了這些公司的門檻嘛。正是因為當前的經濟大局不太需要這些傾向於“炒作、投機”的公司,所以後期整個資本市場的資源也難有多少對接到它們身上。

這也是我上面談到的,抬高藍籌國企權重股的估值中樞將會逐步走上正軌。通過在首發、增發上的種種限制來逐步讓資金資源更多地向其他概念導入。乃至通過更多的政策推進來“區別對待”。

其二:穩定波動論

“強監管,上漲有頂;保IPO,下跌有底”。這是此前博覽首席經濟學家李宏圖先生提出的綱領觀點。

對於後期,我認為:

A;前期國企改革密集發佈的政策動態漸少、雄安新區概念也進入理性期,所以市場的上漲高度會因為缺乏足夠有共識度和認可度的邏輯主線而降低。

B;囿于金融強監管進入銀行系統這一金融核心源頭性部位,所以將會使得後期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開始增加。銀行資金的合規性關係到股市部分資金來源的正常與否。所以,部分不合規資金的贖回對市場造成的負面擾動會對行情的下軌帶來擴大趨勢。

C;此前測算的國家隊持倉成本在3200點左右,而考慮到去年末的頻繁減倉和近期雄安概念股上的減倉動作都反映出國家隊的手頭余錢在增多,這也為後期國家隊低位接回更多的籌碼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外,國企改革結構調整基金、社保基金、養老金等重大資金方,都是未來托底市場的關鍵力量。

所以,銀監會系統的核查即使加大了市場的下軌空間,但是仍然不會造成暴跌。國家資金的籌碼力量仍然強大。

所以市場穩定波動的規律特徵雖然會加大某個區間段的振幅,但是不改變大的穩定趨勢。而國企改革、一帶一路、雄安新區作為市場上少有的政治正確的主線概念,將仍然是後期“補估值”的核心候選人。我注意到,近期關於第二批央企改革試點的發佈將臨近。所以,國企改革在短中期將有希望再次擔任穩住估值的首選概念。

此外,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正是基於穩定波動格局的不變,才使得任何一個主線概念都難以一氣呵成,必須是交替輪動才能滿足大盤穩定的訴求。所以,這也就意味著以上圖中的各個概念每次觸發輪動之後就能夠大概率維持一段時間。所以,這從策略上告訴大家轉移主線的時候要儘量拿住一段時間。

其三:白馬成長的“中長兩點論”

無論大家是從業績驅動的邏輯理解也好,還是說從價值投資的邏輯理解也罷。其實近年來以茅臺、格力為代表的白馬成長股的上漲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催化。

A;業績驅動,不多說。

B;屬於政治正確,監管環境寬鬆的一類股票。

C;人們常說唯有業績才能穿越牛熊。正是因為茅臺格力是業績的象徵,所以資金在一個“不像牛又不像熊”的市場裡面玩的時候,他們會因為缺乏對牛熊研判的標準而自覺去選擇抱團可以平安穿越牛熊的價值股。

D;我們剛才說了,好多投資者面對中小創玩不下去,藍籌股價格高企的局面不知所措。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留在投資者的選擇上面就會是優先考量市場資金的偏好。這個偏好就是長期以來大家對茅臺等價值股的認可度。畢竟很多人對於藍籌國企股是沒有信心的。所以這更無形地加劇了市場“抱團紮堆”的現象。

為何有人說茅臺何時見頂,股市就何時反彈。原因就是在於市場資金在一個存量格局下的偏好選擇和配置方向。所以,隨著市場的下跌為股市構築了一個認可度較高的價位的時候(我們姑且叫它“市場底”吧),資金就會改變對不同標的的風險偏好。

所以從短中期角度看茅臺格力等消費股,我認為它們的上漲空間將很小。甚至是要見頂回落,消化獲利盤和追風浮籌。

而從長期角度看,業績股會在市場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取得一個均衡值。資金對它們的偏好就像是買國債一樣,下跌多了就會買,漲高了就會急著賣。因此,它的長期趨勢還是如此,所以說它們能穿越牛熊。

總 結

最後總結一下我的核心觀點:一個合理健康的市場,起碼是要讓資金在選擇投資對象的時候會覺得估值差距不至於過於懸殊。這樣才算是真正的穩定結構。的確目前我們看到的只是中小創和次新股的估值在殺跌,但是藍籌國企估值的上揚將是後期的真正趨勢和主流。所以,話不多說,目前隨著各個藍籌主線的下跌,將為前期半路改換策略的“兩面派”提供一次絕佳的上車機會。“估值再平衡”不是單方面的事情,目前只是“殺估值”階段,後期才是“補估值”階段。小菜剛吃完,硬菜在後頭!

不過“補估值”階段將會較為漫長,而且由於已有概念都是“陳年老貨”,所以此輪“補估值”的開啟更傾向於是“潤物細無聲”式的浸潤。建立信仰的階段是需要時間去完成的,戴好“紅領巾”,A股風浪漸起,抓好大傢伙!

本文摘自博覽財經專供機構的《首席證券內參》(電話:027-87780070)。

【免責聲明】:本內參對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本內參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