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洋品牌紮堆回歸,飛利浦勝算幾何?

文/劉步塵

十五年前, 松下曾發出“失去中國等於失去世界”的感歎, 但依舊未能改變其在中國市場的下行態勢。 過去八年, 外資家電在中國經歷了一個信心低潮期;今天,

它們重新審視中國市場, 並做出重返中國的決定。

4月20日, “新視界 玲距離”2017飛利浦新品體驗暨林志玲代言發佈會在上海舉行, 包括電視、顯示器、手機、平板、VR、商業大屏在內的六大類屏顯產品集體亮相。

與硬體發佈形成呼應的, 是飛利浦與國內主流內容服務商如企鵝TV、阿裡家庭娛樂、微鯨、奇異果TV、PPTV聚力等形成戰略合作關係。

冠捷集團資深副總裁兼OBM全球總經理段振華稱, 過去幾年, 飛利浦電視業務一直處於轉型重組之中, 今天, 它已經找到方向。

他說, 五百年前哥倫布航海歸來, 發現“世界是圓的”;今天, 站在這裡我想說的是, “世界是屏的”。

飛利浦的觀點, 與LG“萬物皆顯示”高度相似。 LG認為, 未來的顯示具有任何地方(Everywhere)、任何形態(Any form)、無邊界(Borderless)三大特徵。

未來的世界必定是萬物互聯的時代, 人和世界的連結必須通過螢幕這個介質。 在飛利浦看來, 佔領七大屏顯產品, 等於把住了通過物聯網時代的全部入口。

調查機構提供的資料顯示, 2016年, 飛利浦在中國區銷售電視超過240萬台, 同比增長33%。

蟄伏數年, 為何再度發力中國市場?

飛利浦回歸中國的路並不平坦, 其間甚至經歷了一個複雜的過程。

2012年4月, 冠捷集團與飛利浦成立電視業務合資公司TP Vision, 負責飛利浦電視在全球的設計、製造、分銷、市場行銷及銷售。

2014年1月, 飛利浦退出電視業務, 冠捷集團收購其與飛利浦合營電視公司餘下的30%股權, 並獲得“飛利浦”商標電視業務獨家許可使用權。

2015年, 冠捷集團啟動飛利浦“王者歸來”規劃。

2016年是飛利浦電視業務具有轉捩點意義的年份, 這一年, 飛利浦全球屏顯業務實現營業額25億美元, 其中彩電業務營業額約15億美元, 在全球主要市場, 飛利浦電視均實現了正增長, 比如在巴西、阿根廷、德國等歐美部分國家, 飛利浦電視已盈利。

飛利浦回歸中國, 被認為是冠捷集團實施自主品牌戰略的體現。

類似的例子還有富士康, 2016年4月, 富士康收購夏普公司66%股份, 隨後啟動“煥新計畫”, 中國成夏普煥新的發力重點。

飛利浦屏顯業務在冠捷的地位, 與夏普在富士康的地位不盡相同, 但仍被認為是冠捷啟動“代工+自主品牌”戰略轉型的載體。

有趣的是, 飛利浦與夏普兩大品牌, 在全球消費電子領域地位相當,

經歷相似, 都曾經是全球頂尖級彩電品牌, 都經歷了一個由盛而弱的過程, 二者都把振興中國市場視為復興的關鍵。

失去中國意味著失去世界?

2017年以來, 國際巨頭不約而同發力中國市場, 歸來的不啻是夏普、飛利浦, 還有索尼。

3月27日, 索尼在廣州召開發佈會, 發佈最新研製成功的OLED電視A1系列, 該產品首次採用“Acoustic Surface”技術, 創新性地實現“音畫合一”, 比如, 當螢幕上有人說話時, 其嘴巴區域會發生振動產生聲音, 音場效果立體逼真。

把最先進的產品率先投放中國市場, 顯示出索尼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

而這, 也是飛利浦的產品戰略。

以飛利浦OLED電視為例, 其工業設計經荷蘭皇家飛利浦認證, 輔之飛利浦獨有的流光溢彩技術,

從外到內彰顯出飛利浦與眾不同的品牌個性。

內置豐富內容, 被認為是飛利浦電視有別於其他外資品牌的優勢之一。 與企鵝TV、阿裡家庭娛樂、微鯨、奇異果TV、PPTV聚力等內容供應商合作, 形成飛利浦與其他外資品牌的明顯區隔, 看起來更像為中國用戶定制。

邀請林志玲做形象代言人, 則被解讀為隱喻飛利浦產品和林志玲一樣擁有較高顏值。

十五年前, 松下曾發出“失去中國等於失去世界”的感歎, 但依舊未能改變其在中國市場的下行態勢。 過去八年, 外資家電在中國經歷了一個信心低潮期。 今天, 它們開始重新審視中國市場:要想在世界家電業佔有一席之地, 回到中國是唯一的正確選擇。

目標激進, 但必將是一場持久戰

2017年,飛利浦電視的中國銷售目標是320萬台,較去年240萬台的銷量增長33%。

在整體市場低迷的今天,如何實現這一看似激進的目標?

產品層面,飛利浦採取兩條腿走路,同時推出OLED電視和量子點電視,這是雙保險戰略。但飛利浦高層表態稱,未來產品重點是OLED而非量子點。

目前看,飛利浦在產品硬體及內容方面的準備已經較為充分,在品牌形象方面,邀請林志玲擔任形象代言人,對爭取年輕消費群體的品牌認同亦會形成較大支撐。

一般認為,銷售管道是飛利浦這類外資品牌的短板。

但這種狀況正在改變。據悉,此次新品發佈會,飛利浦電視輝煌戰績的取得,行銷模式和管道創新作用不可忽視。通過搶佔“新零售”先機,將電商平臺行銷手段搬到線下,與線下管道巨頭蘇甯形成戰略合作,在全國重點城市旗艦店開設“互聯網+”直營店,為消費者提供精准消費體驗,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是飛利浦電視突破家電市場競爭紅海的法寶。據AVC奧維雲網資料,2016年飛利浦電視銷量排名外資品牌第一。

2016年三季度,飛利浦進入OLED電視領域,憑藉巨大品牌影響力和卓越產品號召力,僅用三個季度時間即在全球銷售OLED電視超過3萬台。依據計畫,2017年飛利浦OLED電視銷售目標是6萬台,2018年是12萬台,呈連年倍增態勢。

把OLED作為電視主攻方向,飛利浦的邏輯清晰而直接,“OLED屏在手機上的應用已經表明消費者接受並喜歡OLED,這是未來趨勢。”權衡再三,飛利浦決定將重點鎖定OLED。

一般認為,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老牌彩電企業,飛利浦對OLED的態度將對其他彩電企業及消費者形成引導性影響。

不過,外資品牌回歸中國的道路並不平坦。

今天,中國市場環境已經發生很大改變,本土品牌實力早已今非昔比,仍以彩電為例,創維、TCL、長虹、海信四大品牌牢牢佔據優勢地位,小米、微鯨等新生代互聯網品牌亦不可小覷。飛利浦、夏普、索尼等品牌,要想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仍需儘快架構完整的市場銷售管道,儘快實施品牌形象再造,爭取年輕消費群體喜愛。而這一切,都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

對此,飛利浦有一定心理準備。其高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雖然OLED電視是飛利浦接下來發展的重點,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飛利浦對中國市場的成長性要求沒有海外這麼高。

這意味著飛利浦回歸中國的過程,必定是一場持久戰。

(作者為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

2017年,飛利浦電視的中國銷售目標是320萬台,較去年240萬台的銷量增長33%。

在整體市場低迷的今天,如何實現這一看似激進的目標?

產品層面,飛利浦採取兩條腿走路,同時推出OLED電視和量子點電視,這是雙保險戰略。但飛利浦高層表態稱,未來產品重點是OLED而非量子點。

目前看,飛利浦在產品硬體及內容方面的準備已經較為充分,在品牌形象方面,邀請林志玲擔任形象代言人,對爭取年輕消費群體的品牌認同亦會形成較大支撐。

一般認為,銷售管道是飛利浦這類外資品牌的短板。

但這種狀況正在改變。據悉,此次新品發佈會,飛利浦電視輝煌戰績的取得,行銷模式和管道創新作用不可忽視。通過搶佔“新零售”先機,將電商平臺行銷手段搬到線下,與線下管道巨頭蘇甯形成戰略合作,在全國重點城市旗艦店開設“互聯網+”直營店,為消費者提供精准消費體驗,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是飛利浦電視突破家電市場競爭紅海的法寶。據AVC奧維雲網資料,2016年飛利浦電視銷量排名外資品牌第一。

2016年三季度,飛利浦進入OLED電視領域,憑藉巨大品牌影響力和卓越產品號召力,僅用三個季度時間即在全球銷售OLED電視超過3萬台。依據計畫,2017年飛利浦OLED電視銷售目標是6萬台,2018年是12萬台,呈連年倍增態勢。

把OLED作為電視主攻方向,飛利浦的邏輯清晰而直接,“OLED屏在手機上的應用已經表明消費者接受並喜歡OLED,這是未來趨勢。”權衡再三,飛利浦決定將重點鎖定OLED。

一般認為,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老牌彩電企業,飛利浦對OLED的態度將對其他彩電企業及消費者形成引導性影響。

不過,外資品牌回歸中國的道路並不平坦。

今天,中國市場環境已經發生很大改變,本土品牌實力早已今非昔比,仍以彩電為例,創維、TCL、長虹、海信四大品牌牢牢佔據優勢地位,小米、微鯨等新生代互聯網品牌亦不可小覷。飛利浦、夏普、索尼等品牌,要想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仍需儘快架構完整的市場銷售管道,儘快實施品牌形象再造,爭取年輕消費群體喜愛。而這一切,都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

對此,飛利浦有一定心理準備。其高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雖然OLED電視是飛利浦接下來發展的重點,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飛利浦對中國市場的成長性要求沒有海外這麼高。

這意味著飛利浦回歸中國的過程,必定是一場持久戰。

(作者為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