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在修行過程中可能出現何種境界?什麼境界才是最殊勝的境界?

問:在修行過程中可能出現何種境界?什麼境界才是最殊勝的境界?

答:臺灣的溪頭公園有什麼好看, 你去看看就知道啦!有時偶爾聽到一、兩句超常識的話,

那是心理誘導, 是暗示法, 非常不正確。 如果勉強講, 最好的境界是沒有任何境界, 只有一顆心才是最好的境界, 任何境界不管是好是壞, 都是邊見。

修行人重視境界, 那是功利主義, 與正法不相應, 很容易得少為足, 以幻作真。 為什麼呢?“管仲之器小哉!”修行圓滿之後, 全宇宙都是你的, 只要那一點點, 要那個小小境界, 太沒有志氣了。

我們修安祥禪只求心安。 開春的時候, 我曾講過四句話“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人人調和”, 你照著去做就夠了。 若說求什麼好處, 不如去買彩券、搞六合彩, 小本錢得大利, 搞久了以後, 連小本錢也沒有了, 到時候痛苦向誰傾訴?所以學正法首先要揚棄功利主義, 不要還不曾修行就講什麼境界。

最好的境界就是現在, 試問還有比現在更好的覺受嗎?你能保有現在的心態嗎?

宇宙中唯一的真實即是生命, 真實的即是永恆的, 是原本如此的。 禪, 是追究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 本來面目就是大解脫境界, 就是生命的圓滿和永恆。 修行而問境界, 那是小兒科。 真正的修行人不問境界, 不求境界, 不管它是什麼境界, 只是甘於淡泊, 樂於寂寞的。

(選自《“耕雲禪學基金會春節聚會”解惑》, 1989年, 臺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