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法燈無盡——臺灣拾得法師個展

臺灣拾得法師(62歲)本名朱琇嬰, 法名釋如撿, 號拾得, 在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以書法與篆刻第一名畢業, 專注教學、寫作, 師承王北嶽、梁乃予、入迂上人等, 私淑弘一法師。

朱琇嬰從小喜歡大自然生活, 長在鄉下看日出日落星辰運轉, 受山川自然的陶冶。 她喜歡禪坐, 通過打坐觀想, 白紙貼牆上觀想出從前去過的大理山日出或黃山勝景, 經過構圖造型呈現出與寫生照本創作的同學截然不同的畫境。

禪坐久了, 她心安舒暢, 不時請教周圍禪師。 她在1988年舉辦第一個個展“天地無私”, 想當藝術家。 後來到埔裡建精舍禪修,

感覺自己是“出家人的樣子”, 37歲那年正式出家。

拾得法師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 出家是一種漸次的過程, 不是因為受到什麼刺激。 其時母親已往生, 父親並不擔心, 周圍朋友對其決定也不意外, 因為一直覺得朱琇嬰是“半僧”。 出家後的拾得依循弘一法師訓誨, 專注於戒定慧, 沒碰藝文創作。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發生, 拾得法師正在震央南投埔裡修習“白骨觀”, 停電漆黑中觀想白骨一變二變變出更多, 走路跳動, 意識到地震時, 後山石頭在響, 周圍神哭鬼號, 與修行景象相應, 法師不覺驚奇。 只是這一震震醒了法師的藝文細胞, 當下覺得要畫出來, 寫出來, 刻出來。

所有的藝術都是禪定

拾得回述:“我已整整十年沒動過筆。

地震的無常, 讓我對生命本位有所撼動, 人類那麼渺小, 左鄰右舍都死掉, 生命無常, 對佛陀的苦有更深體悟——人生到頭來是白骨一堆。 ”

拾得法師覺得生活也是一種禪, 放下心, 放鬆身體, 不為名利不貪不嗔, 當下喜歡而創作, 自在快樂, 後來覺得這也是弘揚佛法的一種方法。 她說, 學佛之餘, 不可能天天打坐, 總會想做有益身心的事。 出家人也得想柴米油鹽, 像弘一法師將他人求墨寶筆潤當生活費, 認為創作“受持自利利他, 此乃同趣佛道, 非無益矣”。

拾得說:“所有的藝術都是禪定。 藝術創作當下是深入生命本質的, 是離名相的, 能透視生命本質的藝術創作者的作品, 沒有古今中外時空的隔閡, 也沒有好壞美醜的分別。 創作當下身、心、境三合一,

無有能所, 如如實相, 法爾如是, 由禪入書, 生活禪也。 ”

拾得學習弘一精神, “有聲無聲, 由禪入書, 以書出禪”。 個展通過百多件書畫、篆刻與陶瓷作品, 讓法燈無盡延續, 眾生離苦得樂斷煩惱。

禪修以後, 拾得更享受藝文創作。 早課打坐觀想有靈感就畫畫作詩刻章, 草草不工, 隨意自在, 融入以前所學西畫的幾何構圖造型, 規矩中有自在。 其書畫受于右任圓潤內斂柔和書風影響, 刻印富金石味道。

一九九九年的臺灣九二一大地震震醒了拾得法師的藝術細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