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釋迦牟尼自願選擇傻瓜之路,耶穌說用塵世之眼看不見上帝之國

釋迦牟尼與耶穌世界兩大宗教佛教與基督教的創始人。 釋迦牟尼是人之子, 法定的王位繼承人, 而耶穌是神之子, 不過在世俗生命的譜系中, 他也是人之子, 以色列第一位君主大衛王的第28代孫。 這聽起來可能讓我們有些氣餒, 因為我們大多數人的出身幾無可以炫耀之處。 不過, 這並不能成為我們疏遠乃至拒絕釋迦牟尼和耶穌的理由。

釋迦牟尼和耶穌在自我發展的關鍵時期所做出的抉擇令人錯愕:他們竟不屑做塵世王國的君主, 一個步入森林做了乞丐, 一個置身曠野海灘甘與窮人為伍。

然而, 釋迦牟尼成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創始人, 耶穌則成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的創始人。 如果從南亞歷史中抽掉佛教, 從歐洲歷史中抽掉基督教, 那麼印度、歐洲就可能會變成另外一番模樣。 這就是這兩個人的非同尋常之處。 他們改寫了或重新確立了各自文化的歷史走向。 他們生前沒有做成塵世王國的君王, 然而他們是當之無愧的精神之王。

釋迦牟尼自小接受了婆羅門非常嚴格的五明教育, 然而他並不滿足。 大部分時間, 他不是耽于玩樂嬉戲, 而是沉湎於冥想, 他在苦苦思索人生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痛苦, 怎樣才能消除這些痛苦。

耶穌12歲那年跟從父母及族人去耶路撒冷過逾越節, 返回的途中他的父母發現耶穌不見了,

他們原以為小耶穌混在族人當中, 於是他們原路返回, 足足找了三天才找到耶穌, 原來耶穌正在耶路撒冷聖殿裡, 坐在教師中間討論神學問題。 孔子“入太廟, 每事問”, 而耶穌不僅提問, 還要討論。 凡聽見他的, 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 他父母也很希奇。 他母親說, 我兒, 為什麼對我們做出這樣的事呢?看哪, 你父親和我傷心地到處找你。 耶穌說, 為什麼找我呢?難道你們不知我應當出現在我父親的屋子裡嗎?然而他所說的這話, 他的父母並不明白。 回到拿撒勒, 耶穌的體魄和智慧與日俱增, 深得上帝和人們的喜愛。

我們不否認, 釋迦牟尼與耶穌都非常聰慧, 有著非同常人的稟賦。 然而我覺得他們最突出的稟賦就是不以自我為中心,

甚至在必要時放棄自我, 犧牲自我。 所以, 有時候又覺得他們特別傻。

首先, 是不是可以這樣說, 他們對人類的墮落與痛苦有著非同一般的敏銳感和洞察力。

比如釋迦牟尼, 他把人的現實生存歸結為“八苦”:出生是痛苦, 老年是痛苦, 患病是痛苦, 死亡是痛苦, 與不可愛的人和事物相遇是痛苦, 與可愛的人和事物分離是痛苦, 追求不到所欲望的人和事物是痛苦, 總之“一切皆苦”。 這些痛苦, 我們每個人都盡力避免卻又難以避免。 某些時候, 某種痛苦可能變得異常尖銳而霸道, 它不僅驅散我們來之不易的平安快樂, 而且肆意折磨蹂躪摧殘我們柔軟而脆弱的心靈防線, 讓我們的靈魂和尊嚴蒙羞受辱。

面對著這些層出不窮、防不勝防的痛苦, 人類的拯救與解脫之路究竟在哪裡?

比如耶穌, “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 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樣”。 以色列, 這個主權喪失、災難深重的國家, 怎樣才能從汪洋苦海中解脫出來呢?

釋迦牟尼出生時, 國師阿私陀智者曾預言其“如若在家, 將成為偉大的轉輪聖王;如若出家, 將必定覺悟成佛。 ”這兩種可能, 哪一個誘惑更大些呢?有朝一日出現一位偉大的轉輪聖王, 是古代印度人久已有之的殷切期盼。 這位聖王將轉動法輪, 平定四方, 並以福德治理天下, 以十善化育民眾。 然而, 隨著釋迦牟尼的出家, 期盼頓時化為泡影。 作為一個法定的王位繼承人, 這一選擇是否太辜負了人民的期望呢?他難道不是一個地地道道徹頭徹尾的傻瓜嗎?是的,

他的確是一個傻瓜。 在梵語裡, “佛”與“傻瓜”幾乎是一個詞, “佛”是buddha, “傻瓜”是buddhu, 只有一個字母之差, 詞根完全相同。 然而, 如果你不承認自己是傻瓜, 你就永遠不會成佛;而如果你想成佛, 就必須首先做一個傻瓜。 傻瓜是成佛之路的第一臺階。 因此, 釋迦牟尼選擇做了一名傻瓜, 拋棄了年邁的父親, 溫柔美麗的妻子和繈褓中的兒子, 拋棄了人人羡慕的王位。 然而, 他為什麼要做一名傻瓜呢?

釋迦牟尼菩提樹下悟道

耶穌在世的時候,猶太人熱切期待像大衛一樣的民族英雄和政治領袖出現,也確實有許多先知被當成了彌賽亞,如施洗約翰,但他矢口否認自己是彌賽亞,他宣告:真正的彌賽亞是耶穌基督。然而,令猶太人大失所望的是,耶穌拒絕成為政治上的彌賽亞,而自命為精神上的彌賽亞。

耶穌所要建立的並不是地上的、有形的、強盛的猶太王國,而是所謂的上帝的國。當有人詢問天國是何等摸樣時,耶穌卻從來不予正面描述,他打了一連串的比方,比如他說:“上帝之國好比一粒芥菜種子,是世界上最小的種子。可是,有人把它種在地面,它長大起來,比任何其他植物都大,它長出大枝,以至鳥都可以飛來在它的蔭下搭窩。”(馬可4:30-32;馬太13:31-32;路加13:18-19)當猶太人問耶穌“上帝之國何時來臨”,他們得到的回答是“你不能說用眼睛看見上帝之國的來臨,沒有人能說‘看吧,它在這裡’或‘它在那裡’,因為上帝之國就在你們之中。”(路加17:20-21)

耶穌否定了世俗之眼也否定了塵世的權能,因此,當他被釘十字架時,人們嘲弄他說他拯救了別人,卻拯救不了自己!“讓我們看看這個彌賽亞,這個猶太之王怎樣從十字架上下來吧,要能下來我們就會相信他!”然而,耶穌沒能創造奇跡。他留給我們的最後遺言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什麼把我拋棄?”耶穌,你是上帝之子,卻為何把人性的弱點呈現給我們?

就這樣,釋迦牟尼和耶穌放棄了塵世間的一切享受和權能,然而他們卻獲得了另外一種權能,一種能夠徹底改變人們心靈與精神世界的權能。

釋迦牟尼菩提樹下悟道

耶穌在世的時候,猶太人熱切期待像大衛一樣的民族英雄和政治領袖出現,也確實有許多先知被當成了彌賽亞,如施洗約翰,但他矢口否認自己是彌賽亞,他宣告:真正的彌賽亞是耶穌基督。然而,令猶太人大失所望的是,耶穌拒絕成為政治上的彌賽亞,而自命為精神上的彌賽亞。

耶穌所要建立的並不是地上的、有形的、強盛的猶太王國,而是所謂的上帝的國。當有人詢問天國是何等摸樣時,耶穌卻從來不予正面描述,他打了一連串的比方,比如他說:“上帝之國好比一粒芥菜種子,是世界上最小的種子。可是,有人把它種在地面,它長大起來,比任何其他植物都大,它長出大枝,以至鳥都可以飛來在它的蔭下搭窩。”(馬可4:30-32;馬太13:31-32;路加13:18-19)當猶太人問耶穌“上帝之國何時來臨”,他們得到的回答是“你不能說用眼睛看見上帝之國的來臨,沒有人能說‘看吧,它在這裡’或‘它在那裡’,因為上帝之國就在你們之中。”(路加17:20-21)

耶穌否定了世俗之眼也否定了塵世的權能,因此,當他被釘十字架時,人們嘲弄他說他拯救了別人,卻拯救不了自己!“讓我們看看這個彌賽亞,這個猶太之王怎樣從十字架上下來吧,要能下來我們就會相信他!”然而,耶穌沒能創造奇跡。他留給我們的最後遺言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什麼把我拋棄?”耶穌,你是上帝之子,卻為何把人性的弱點呈現給我們?

就這樣,釋迦牟尼和耶穌放棄了塵世間的一切享受和權能,然而他們卻獲得了另外一種權能,一種能夠徹底改變人們心靈與精神世界的權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