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監管層嚴查“委外” 基金子公司和私募受影響較大

上海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相關人士透露, 近期監管部門已經要求基金公司詳細上報基金公司和銀行之間的“委外”協定, 包括規模、期限和預期收益率等。 “我認為這個措施挺必要。 因為銀行理財資金的巨額申贖會造成基金淨值的大幅波動, 使中小投資者利益受損。 ”該人士稱。

2016年曾經發生過打新基金的淨值一日之內從1.039元跌到0.337元的事件。 相關基金公司公告稱巨虧理由是“四捨五入產生誤差”, 但市場人士卻認為是機構投資者大額贖回導致淨值發生大幅波動。 經過多方協調, 該基金淨值後來修復至1元以上。

上海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相關人士認為, 發生上述情況從基金合同的角度看雖然沒錯, 但是也有不合理之處, 也就是說機構佔便宜、散戶吃虧。 加強資訊披露, 讓散戶投資者瞭解自己是和大型機構一起申購的基金、基金淨值可能因為機構的申贖產生大幅波動, 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銀監會副主席曹宇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透露, 到去年年底, 全國銀行業理財資金帳面餘額大約為30萬億元, 2016年銀行理財為客戶創造收益 9773億元。 銀行理財資金, 包括私人銀行部門募集的資金, 有一部分會通過券商、公募基金和信託公司進行投資, 也就是常說的“委外”。 銀行選擇“委外”, 不僅可以降低自己的投資風險,

穩妥地收取手續費, 還能發揮其他金融機構的投資專長, 提高產品收益率。

央行從2016年1季度開始對商業銀行 實行宏觀審慎評估(MPA), 中小型銀行的廣義信貸增速迅速放緩。 今年1季度開始, MPA考核進一步將表外理財產品納入廣義信貸核算。 因此, 今年以來, 商 業銀行雖然普遍給理財部門設定了規模增長目標, 但實際增幅十分有限。 甚至部分銀行還主動控制規模, 實現一定的規模收縮。 而“委外”業務由於“大資管”監管 政策未出, 去年很多“委外”帳戶業績不佳, 今年以來“委外”規模基本沒有增加, 且機構之間的拼搶、博弈更加激烈。 公募基金和券商資管受影響相對小些, 基金 子公司和私募基金受影響較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