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鈕文新:中、美央行“縮表”差異巨大

1、從今年1月末到3月末, 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縮減1.1萬億元。 於是大量文章開始蠱惑人心, 把中國央行縮表類比美聯儲縮表, 並以此證明中國央行減少基礎貨幣投放,

也就是緊縮貨幣。

2、是不是這樣?要搞清楚這個問題, 我們必須首先搞懂中國央行和美聯儲負債和資產結構的差異。 美聯儲資產和負債要比中國央行簡單得多, 它一手收購債券, 一手放出貨幣, 資產與負債同時呈現, 負債就是向市場注入的貨幣, 資產就是手中的債權。 美聯儲資產負債的結構性差異也不過基於兩點:其一, 過去美聯儲收購債券主要集中于國債, 金融危機之後, 大規模QE導致國債不夠用了, 從而擴展到了大型企業的債券;其二, 過去美聯儲只針對短期國債進行操作, 而金融危機之後, 開始針對長期債權操作——扭曲操作, 借此向市場投入長期流動性。

3、在此前提下,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收縮和擴張所表達的信號也明確得多。

美聯儲減少或淨賣出債券, 就是縮表, 就是減少基礎貨幣發行, 就是有收緊的韻味。 但值得注意的是, 金融危機之後, 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從不到1萬美元擴張的4.5萬億美元, 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濫發貨幣, 但在我看, 這樣的說法只說對一部分, 而並不完全正確。 試想, 全世界擁有幾十萬億美元?而美元資本更是數以百萬億計, 尤其是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的金融資產更是餘額巨大。 如果這等規模的美元流動性僅僅針對不到1萬美元的基礎貨幣, 那預示著什麼?杠杆率極高。

4、所以, 儘管美國需要製造通脹, 從而劫持弱勢貨幣國家的財富, 但這並未唯一目的, 而美聯儲大規模擴張資產負債表還有兩個目的:第一,

去杠杆;第二, 通過扭曲操作向市場注入長期流動性, 促使金融市場更多地生成資本, 從而推動美國再工業化。 事實也是如此, 整個QE過程中, 美國股市大漲, 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的杠杆有效降低, 現在已經基本發達合理水準。 基於這樣的判斷, 美聯儲“縮表”不會、也不可能回到1萬億美元水準, 因為美國要搞製造業, 製造業的負債能力遠遠低於金融和所有服務行業。 所有, 美國的杠杆率不可能再回到從前。 伯南克認為, 最多“縮到一半”, 即2.25萬億美元的水準——相對於危機之前2.3倍左右。 所以,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縮與擴相對而言”, 和現在比是縮, 但與危機前相比則是大幅擴張。

5、再看中國。 中國央行的資產縮表要比美聯儲複雜得多。

首先, 它的負債三大類:其一是法定存款準備金, 其二是有抵押物提供的再貸款, 包括SLF\MLF、債券逆回購等。 法定存款準備金大致對應的資產是外匯儲備, 而再貸款對應的資產是抵押物。 值得注意的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的中央銀行強行剝奪了商業銀行的負債, 而形成的央行負債;所以, 央行“降准”是通過減少自身的負債——縮表, 去增加商業銀行負債的過程。 換句話說, 對中國而言, 央行負債減少不一定是緊縮貨幣, 反而可能是擴張貨幣。

6、當然, 如果不“降准”, 而通過減少抵押再貸款, 那樣的“縮表”, 將意味著央行收縮基礎貨幣發行規模, 預示著緊縮。 但還有一個我們需要考量的變數:貨幣乘數。 它同樣關乎市場流動性的大小。

一般而言, M2=基礎貨幣·貨幣乘數。 所以, 央行減少基礎貨幣數量之後, 還要看貨幣乘數是增加還是減少, 才能判斷流動性是張是抑。

7、現在看, 央行確實在通過減少抵押再貸款數量, 壓低基礎貨幣。 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行為, 因為它與下行壓力巨大的中國經濟和內生性經濟增長動力構成了“順週期操作”。 那該怎麼辦?我認為, 央行是否可以嘗試“有抵押降准”, 同時減少各類抵押再貸款而更加有效地向市場注入長期流動性, 並同時實現“縮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