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韓劇風潮過,日劇成新寵?借鑒日劇模式可沒那麼簡單

身為天朝子民, 小啥深感榮幸, 除了中華美食能讓人熱淚盈眶之外, 能夠第一時間飽覽各國好劇也是小啥一大心頭好。 作為一個追劇狂魔,

小啥自詡深諳各國劇種的套路, 泡菜國盛產瑪麗蘇, 美帝偏愛“非人類”(喪失吸血鬼和AI), 而腐國盛產什麼就不用說了吧(小啥的輸入法都知道輸入腐國自動蹦出英國國旗)…而至於日劇小啥卻真的摸不准它的脈, 日劇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它的腦洞大開。 她就像一個千變女郎, 可以清純可愛也可以成熟性感, 善良起來像天使, 惡毒起來像魔鬼。

如今韓影劇的翻拍風的熱度才下降, 國內的影視劇製作者們又把目光放在了日影劇上。 改編自日劇的網劇《戀愛約會究竟是什麼》正在播出, 由鮮肉小花張藝興陳都靈擔綱男女主的《求婚大作戰》也已整裝待發。 倫理日劇《秘密》、《我的危險妻子》也被翻拍成網劇, 甚至有風聲透露經典電影《情書》也要被改編。 翻拍到底好不好的問題暫且按下不表, 開啟日劇模式的時候, 有哪些值得效仿, 又有哪些需要剔除呢?

除了飛升上升, 廢柴的我們更多時候是在凡間歷劫

談到日劇, 最令小啥羡慕的是他們鏡頭下滿滿的生活氣息。

雖然我們嚮往詩和遠方, 但更多的時候我們要面臨的是生活的一地雞毛。 除去高富帥和白富美的愛情故事, 日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像是我們平行時空的自己, 《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呢~》、《請和廢柴的我談戀愛》、《逃避可恥卻有用》哪一個不是普通人的心聲。 我們煩惱著同樣的煩惱, 或許做出了不同選擇, 到也最後可能依然後悔。

《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呢~》劇照

《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裡對焦“女博士”“媽寶男”“零戀愛經驗男女”, 這裡邊每一個關鍵字的背後都透露了日本當下的社會問題:高知女性為什麼會被嫌棄?女性為什麼最痛恨“媽寶男”?現代人社交圈在擴大為什麼反而找不到結婚物件?我們很容易在這些問題中找到共鳴。 其實這種現實題材的劇我們國家也有, 反映第三者和房價問題的《蝸居》, 反映醫患關係的《心術》, 就連婆婆媽媽劇都愛看的《媳婦的美好時代》也反映了一些當下的社會問題, 但不知道為什麼最終火起來的就只有一系列的“婆婆媽媽劇”。

《心術》劇照

愛看日劇的人最喜歡它的“真”, 不愛看日劇的人最討厭它的“真”。 很少有人不愛粉飾後的生活, 現實生活再怎麼糟糕發在朋友圈裡的照片也總要加個濾鏡。 面對同樣的焦慮, 日劇選擇把它放大, 而國產劇選擇把它美化, 其實兩種表現方式沒有絕對的對錯, 但最重要的是不要失真吧。重度磨皮高飽和度的畫風,永遠人生開掛的男主女主,還有不管什麼題材男女主永遠為愛而生的價值觀。其實現在國產劇最需要向日劇學習的就是要放下那層濾鏡啊。

任誰也不能憑一腔熱血走完一生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喜歡日劇的人有哪些相似點?回答中被提到最多的就是看日劇的人大多都理性,獨立,其實這也反映出了日劇中傳遞的價值觀。中國和日本同屬於亞洲文化體系,人的社會屬性一直是主題。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科技的發達,這種社會性在極大程度地削弱,人的獨立性越發顯著。日劇中的主角大多都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鏡頭展現的更多的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逃避可恥卻有用》劇照

日劇中除了經典的“日劇跑”,如今的主角更是一言不合就簽契約。《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呢~》的女主認為婚姻本質就是契約關係,沒有愛情也沒關係。《逃避可恥卻有用》裡新垣結衣飾演的女主就乾脆把結婚當成就業。與韓劇和國產偶像劇中男女主角的婚姻契約僅僅被當成愛情的催化劑不同的是,日劇裡的主角會重新思考婚姻的意義。現在的年輕人把大部分國產劇稱為“腦殘劇”,很大程度上都是劇中所傳遞價值觀的扭曲,從《甄嬛傳》到現在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和《大唐榮耀》,這些劇的主角都是臉譜化的形象,動則50集以上的劇,主角就全憑一腔熱血走完一生。

“狼來了”的故事只能說一次

說完了日劇的可取之處,小啥接下來想指出日劇的不可取之處。在日劇眾多的類型中,倫理劇卻在最近掀起了一陣小風潮。“閨蜜搶我男人我就睡她兒子”的《賢者之愛》;“女兒身體裡住著妻子靈魂”的《秘密》;“妻子謀劃殺丈夫”的《我的危險妻子》,這些光聽介紹就讓人覺得三觀大毀的片子卻引來來一片叫好。當然大多數的高分評價是對演員演技和劇的製作水準的,可總有人認為這個社會就是存在這些問題啊,為什麼我們國家不能拍出來呢,關於這點小啥就要為總局爸爸說句話了。性、暴力、金錢大家都知道這些元素最吸引眼球,可卻不能把它當做噱頭。就像《賢者之愛》,從開播到結束評分一路直下,套路得人心卻留不住人心,“狼來了”的故事只能說一次。

《賢者之愛》截圖

日劇是把一些社會倫理問題暴露了出來,但卻沒能給有這些困惑找到一條出路,所以經常讓人看完後會有生無可戀的感覺。年輕人喜歡這樣的“腦洞大開”,卻還沒有消化這種問題的能力。

如今有話語權的影視劇的製作者們大多是70後、80後,但他們製作的劇要面向的是90後、00後,所有人都在揣摩這群年輕人到底喜歡什麼,其實沒那摩複雜,“真”一點就行:道具認真點,演員認真點,後期認真點,如果小小奢望一下最好還傳遞一些正能量的價值觀。別什麼都跟鬧著玩似的。

但最重要的是不要失真吧。重度磨皮高飽和度的畫風,永遠人生開掛的男主女主,還有不管什麼題材男女主永遠為愛而生的價值觀。其實現在國產劇最需要向日劇學習的就是要放下那層濾鏡啊。

任誰也不能憑一腔熱血走完一生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喜歡日劇的人有哪些相似點?回答中被提到最多的就是看日劇的人大多都理性,獨立,其實這也反映出了日劇中傳遞的價值觀。中國和日本同屬於亞洲文化體系,人的社會屬性一直是主題。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科技的發達,這種社會性在極大程度地削弱,人的獨立性越發顯著。日劇中的主角大多都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鏡頭展現的更多的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逃避可恥卻有用》劇照

日劇中除了經典的“日劇跑”,如今的主角更是一言不合就簽契約。《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呢~》的女主認為婚姻本質就是契約關係,沒有愛情也沒關係。《逃避可恥卻有用》裡新垣結衣飾演的女主就乾脆把結婚當成就業。與韓劇和國產偶像劇中男女主角的婚姻契約僅僅被當成愛情的催化劑不同的是,日劇裡的主角會重新思考婚姻的意義。現在的年輕人把大部分國產劇稱為“腦殘劇”,很大程度上都是劇中所傳遞價值觀的扭曲,從《甄嬛傳》到現在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和《大唐榮耀》,這些劇的主角都是臉譜化的形象,動則50集以上的劇,主角就全憑一腔熱血走完一生。

“狼來了”的故事只能說一次

說完了日劇的可取之處,小啥接下來想指出日劇的不可取之處。在日劇眾多的類型中,倫理劇卻在最近掀起了一陣小風潮。“閨蜜搶我男人我就睡她兒子”的《賢者之愛》;“女兒身體裡住著妻子靈魂”的《秘密》;“妻子謀劃殺丈夫”的《我的危險妻子》,這些光聽介紹就讓人覺得三觀大毀的片子卻引來來一片叫好。當然大多數的高分評價是對演員演技和劇的製作水準的,可總有人認為這個社會就是存在這些問題啊,為什麼我們國家不能拍出來呢,關於這點小啥就要為總局爸爸說句話了。性、暴力、金錢大家都知道這些元素最吸引眼球,可卻不能把它當做噱頭。就像《賢者之愛》,從開播到結束評分一路直下,套路得人心卻留不住人心,“狼來了”的故事只能說一次。

《賢者之愛》截圖

日劇是把一些社會倫理問題暴露了出來,但卻沒能給有這些困惑找到一條出路,所以經常讓人看完後會有生無可戀的感覺。年輕人喜歡這樣的“腦洞大開”,卻還沒有消化這種問題的能力。

如今有話語權的影視劇的製作者們大多是70後、80後,但他們製作的劇要面向的是90後、00後,所有人都在揣摩這群年輕人到底喜歡什麼,其實沒那摩複雜,“真”一點就行:道具認真點,演員認真點,後期認真點,如果小小奢望一下最好還傳遞一些正能量的價值觀。別什麼都跟鬧著玩似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