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武術到底怎麼樣?看看100年前魯迅先生是怎麼評價它的

魯迅與新青年雜誌

今天五四, 很容易就讓人想起魯迅, 想起這位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之一。 新文化運動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反傳統,

魯迅對傳統文化自然是不待見的, 一句“救救孩子”, 一聲“吃人”, 已經把他的觀點很徹底地亮了出來。

傳統文化多多, 有思想, 有觀念, 有程式, 也有外化的表達, 幾千年來綿延不絕。 看電影電視劇知道, 清末明初的時候, 雖然已經有了洋槍洋炮, 但中國武術還是很厲害的一種功夫。 一些老外, 西洋人和東洋人, 喜歡到中國的一些武館進行挑戰, 或者說踢館。 但是很不幸, 他們遇到了霍元甲和陳真這樣的厲害人物, 被教訓不說, 原本就有的自卑感更是沒法醫治了。

電視劇中的霍元甲與陳真

應該說武術是為國掙了光的。 但是在魯迅眼裡, 它並沒有那麼偉大, 自然也就沒必要發揚光大了。 民國初年, 一些當權者提倡武術。 北洋軍閥中的一個軍官馬良(濟南衛戍司令官)喜歡武術, 自創了一套一套技擊術, 包括了摔角、拳腳、棍術和劍術四科, 並將其用於軍隊訓練中。 他甚至認為欲使武術發展普及, 還應推行一種標誌各級官階身份, 共三等九級的“佩劍制度”, 以發揚武德、武風。 他的這種做法,

得到了包括如章士釗、蔡元培在內的一些教育家的讚賞, 他們身體力行, 一番推動後, 把所謂的“新武術”列入中等以上學校的“體操課程”。 北京大學在蔡元培的宣導支持下還成立了“技擊會”。

民間武術

這事被魯迅看在了眼裡, 魯迅不練武術,

但是筆桿子厲害。 1918年11月15日, 他在著名的《新青年》雜誌發表了《雜感三十七》。 他寫道——

近來很有許多人, 在那裡竭力提倡打拳。 記得先前也曾有過一回, 但那時提倡的, 是滿清王公大臣, 現在卻是民國的教育家, 位分略有不同。 至於他們的宗旨, 是一是二, 局外人便不得而知。 現在那班教育家, 把“九天玄女傳與軒轅黃帝, 軒轅黃帝傳與尼姑”的老方法, 改稱“新武術”, 又是“中國式體操”, 叫青年去練習。 聽說其中好處甚多, 重要的舉出兩種來, 是:

一, 用在體育上。 據說中國人學了外國體操, 不見效驗;所以須改習本國式體操(即打拳)才行。 依我想來:兩手拿著外國銅錘或木棍, 把手腳左伸右伸的, 大約于筋肉發達上, 也該有點“效驗”。 無如竟不見效驗!那自然只好改途去練“武松脫銬”那些把戲了。

這或者因為中國人生理上與外國人不同的緣故。

二, 用在軍事上。 中國人會打拳, 外國人不會打拳:有一天見面對打, 中國人得勝, 是不消說的了。 即使不把外國人“板油扯下”, 只消一陣“烏龍掃地”, 也便一齊掃倒, 從此不能爬起。 無如現在打仗, 總用槍炮。 槍炮這件東西, 中國雖然“古時也已有過”, 可是此刻沒有了。 藤牌操法, 又不練習, 怎能禦得槍炮?我想(他們不曾說明, 這是我的“管窺蠡測”):打拳打下去, 總可達到“槍炮打不進”的程度(即內功?)。 這件事從前已經試過一次, 在一千九百年。 可惜那一回真是名譽的完全失敗了。 且看這一回如何。

兩大功夫巨星李連傑與甄子丹

典型的魯迅語言, 三言兩語便足以把所謂的“新武術”諷刺得無地自容。 這還沒完,之後,魯迅又在《雜感六十四》中又對武術的交流揶揄了一番——

北方人可憐南方人太文弱,便教給他們許多拳腳:什麼“八卦拳”“太極拳”,什麼“洪家”“俠家”,什麼“陰截腿”“抱樁腿”“譚腿”“截腳”,什麼“新武術”“舊武術”,什麼“實為盡美盡善之體育”,“強國保種盡在於斯”……直隸山東的俠客們,勇士們呵!諸公有這許多筋力,大可以做一點神聖的勞作。

之前,我們知道魯迅是不相信中醫的,原來他對博大精深的國粹武術也是不屑一顧的。

這還沒完,之後,魯迅又在《雜感六十四》中又對武術的交流揶揄了一番——

北方人可憐南方人太文弱,便教給他們許多拳腳:什麼“八卦拳”“太極拳”,什麼“洪家”“俠家”,什麼“陰截腿”“抱樁腿”“譚腿”“截腳”,什麼“新武術”“舊武術”,什麼“實為盡美盡善之體育”,“強國保種盡在於斯”……直隸山東的俠客們,勇士們呵!諸公有這許多筋力,大可以做一點神聖的勞作。

之前,我們知道魯迅是不相信中醫的,原來他對博大精深的國粹武術也是不屑一顧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