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敦和徐小慶:雞年要防黃鼠狼

在3月16日舉辦的2017年鐵礦石國際市場研討會上, 現任敦和資管宏觀策略總監的徐小慶從專業的角度分析了CPI、PPI的關係, 也闡明了M1與M2所呈現的情況。 他還從流動性、需求端、供給端對經濟性的影響也作了闡述, 對行業的發展和預判起到非常好的引領作用。

“我對今年的看法就是大家都樂觀的時候要謹慎, 大家都悲觀的時候要樂觀一點, 所以我把自己定義為滑頭, 就是現在這個市場我既不屬於多頭, 也不屬於空頭。 ”徐小慶說。

流動性擔憂沒那麼大

徐小慶指出, 今年的貨幣政策其實就是一個中性的姿態,

它不同於過去兩年是一個寬鬆的貨幣環境, 但是它也不會像2007年到2008年大宗商品都是大牛市, 那個時候通脹壓力非常大, 央行持續加息。

如何看待當前通脹主要體現在工業品上面?

徐小慶表示, CPI在過去兩個月實際上是低於市場預期的。 2月份0.8%, 當然跟春節有關係, 但是如果把1、2月份合計起來看, 平均水準只有1.6%, 這個水準和今年年初認為CPI會到3%甚至到3%以上有很大的差別。

他表示, PPI在2月份已經達到7.8%, 幾乎是歷史最高水準。 過去我們在經濟過熱的時候PPI也就是在7%-8%, 最多到10%, 僅看工業品的走勢,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過去繁榮階段的表現了, 但再看CPI, 過去經濟繁榮的時候, CPI在5%以上, 也就是說7%-8%的PPI應該對應5%-7%的CPI, 這是過去兩者的對應關係。

為什麼CPI現在還不到2%?要把這個問題講清楚,

才能理解當前價格的上漲到底是靠什麼在驅動。 本身這個問題也是對工業品價格上漲的一個內在機制上的認識。

徐小慶指出, CPI中非食品價格跟著PPI上漲, 最典型的是家電企業, 受到PPI上漲影響, 但食品價格卻異常疲弱。 食品價格沒有通脹而是在通縮。 春節後我們看到的高頻資料, 還有豬的存欄量增長對豬價格的影響, CPI中食品價格在未來幾個月仍然會處在通縮的區域, 而不會很快轉正。

中國的CPI最大的波動貢獻是來自於食品, 不是非食品。 過去中國通脹高的時候, CPI在5%以上的時候它的食品價格都是在10%到20%的漲幅。 在每次工業品大漲的時候, 食品漲得更多, 漲幅甚至超過了工業品, 也就是說,

在一個需求驅動的經濟過熱和通脹的過程中, 食品價格從來都是不缺席的。 這很難從豬週期的角度來解釋, 人們通常可能會從豬的週期來判斷漲跌, 但食品週期在過去經濟冷熱的階段, 表現和工業品週期基本是一致的。

徐小慶表示, 這次食品沒有表現和CPI同步上漲, 這種背離在過去是非常少見的。 這本身反映了當前價格的上漲, 還很難說它是轉向了需求驅動。

供給收縮對工業品的推動, 徐小慶認為已經結束了, 後面如果工業品再上臺階, 它需要靠需求拉動。 從食品價格、工業品價格的背離看, 其認為目前很難講總需求已經出現顯著的擴張, 在1997年到2002年的時候, 工業品也是上漲的, 但是食品價格是下跌的, 當時也是食品價格表現不如工業品,

原因就是因為那個時候工業品價格上漲在很大程度上跟去產能、去杠杆帶來的供給收縮有關係。

從M1和M2的剪刀差角度理解這個問題,

徐小慶指出

M2反映總需求, 所以M2往上走的時候食品價格都會漲, 因為它反映需求的擴張。 M2到現在一直是回落的, 但是去年在M2回落的情況下M1是上升的, M1反映企業流動性的改善, 在所有的貨幣指標當中如果不研究供需關係, 只看貨幣和工業品價格的走勢, M1和工業品的相關性是最強的, 大概會領先2-3個季度。 M1在去年三季度見底回落, 在2月份可能會是今年的一個頂部。 即使後期工業品環比上漲, 由於去年基數高, 同比也是回落的。 從M1和M2也可以看出這輪價格上漲背後的主要差別。

徐小慶指出, 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理解為什麼CPI現在偏弱:去年貨幣增長過程當中最多是企業存款, 居民都去買房子了, 所以都變成了企業的資金和政府的資金, 這就是資金的流動, 老百姓(603883,買入)兜裡面的錢越來越少, 所以導致了今年一二月份消費是所有經濟資料當中最差的, 而且不僅是價格的問題, 剔掉價格, 實際消費增速也大幅下滑。

“PPI往CPI的傳導目前產生了一些阻力。 我們不太相信今年的貨幣政策能夠繼續收緊, 我們今年政府對CPI的目標提的是3%, 不是一個要把CPI推到3%, 而是希望不超過3%。 如果我們的CPI只有2%左右的話, 當前的利率水準我認為實際上是比較合理的。 這是從流動性的角度來理解。 ”他說。

如何看待房地產銷售超預期

從需求端來講,怎麼看待房地產的銷售超預期?

徐小慶指出,觀測到的一線和二線城市高頻資料確實表現一般,雖然年初到現在,北京和深圳房價確實上漲,但它主要體現在二手房市場上,一手房的銷售並沒有明顯起來,當然這也跟供給相對比較少有關。一線和二線城市房地產銷售的同比增速,年初到現在是負增長,這和大家的預期沒有太大的偏離。因為有大量的三四線城市觀測不到,所以這些城市的銷售一定是超預期的,而且是大幅超預期,才可能使整個資料看起來這麼好。

那麼,怎麼理解三四線城市銷售的好轉?徐小慶認為,它還是反映了消費升級的問題。

“中國整個房價在過去兩年漲了百分之四五十,但這是少數城市的房價大幅上漲造成的,中國大概有70%左右城市的房價在過去幾年是沒有漲的,但這些城市居民的收入一直在增加,所以從居民購買力的角度講,這些城市的房價和居民的購買力並沒有形成太大的背離,房價和收入比要遠遠低於一二線城市所體現的情況。客觀上來講這些房子老百姓能買得起,買不起也不可能產生實際銷售。所以這些城市首先是買得起的。”徐小慶說。

另一方面為什麼要買?徐小慶認為,這與城市發展和人均收入提高後對房屋品質要求的提升有關。當然低利率也是重要的,目前利率水準的上升並沒有對房貸利率造成特別大的影響。

“對房地產市場,我沒有那麼悲觀,由於三四線城市的好轉,帶動了庫存下降,這意味著開發商今年會需要補庫存。”徐小慶說。

但是他認為,基建投資並沒有市場那麼樂觀。今年一二月份的基建投資的大幅反彈本身有資料上的考慮,每年一二月份的基建投資都是反彈的,其中有資料統計的原因,但今年新開工大幅下滑,也就是當前基建進入高峰,正好對應一年前PPP項目的落地。因為政府大量批准PPP專案正好在去年年初,這些專案從落地到開工正好差不多一年左右,當年基建的高投資並不意味著接下來會一直持續下去。

“我的看法是,今年基建投資會逐步回落,最後全年的基建投資會低於去年。基建很重要的要看政府的意願,因為它是靠政府的力量去推動的。過去如果你把中國的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拿出來,你會發現基建投資和其他的投資都是反向關係,如果製造業投資再回升,房地產投資再回升,基建投資一定是回落的,不可能出現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製造業投資都回升。政府知道基建投資要用到該用的時候。所以從主觀上來講,經濟內生動力,企業投資意願比企業強的話,政府是沒有動力大幅度搞基建的,我們從財政赤字來看,今年並沒有比去年高,它所公佈的主要基建投資項目金額和去年相比也沒有大的變化,所以說當前的基建投資是過去一年這些項目落地的滯後反映,但並不代表未來的可持續性。”他說。

人民幣今年會是反彈走勢

“總結一下,對內需來講,我們認為雖然不是大幅下滑的情況,但是也不會特別樂觀。” 徐小慶表示。

外部而言,其表示,今年主要是歐洲和新興市場經濟的回升,從出口變化可看到,我國現在對美國出口增速是下滑的,但為什麼整體出口往上走?是因為歐洲經濟的復蘇力度很大。我國對高級出口國貿易逆差持續縮窄,反映了中國出口在升級,中國最大的逆差不是對商品國,大家可能認為中國是進口大宗商品,其實中國最大的貿易逆差是德國、日本、韓國在出口產品相對來講更高階的國家,中國對這些國家的逆差在縮小,說明中國出口的競爭力是在提高的。從目前的經濟資料來講,歐洲是在一個往上走的週期,美國是在一個經濟復蘇的後半段。

徐小慶認為,美元已經見頂了,接下來我們會看到一旦法國大選明朗化的話,歐元會展開一撥非常強勁的上漲,所以今年人民幣會是反彈的走勢。最近美國跟其他國家的息差在縮窄,另外美國國債收益率開始平坦化,就是繼續加息,到4月28號美國的財政預算就要全部敲定,換句話說,一旦總金額敲定,就必須要大量減少支出。在政策層面上,目前美國後續政策風險其實比歐洲要高,歐洲唯一擔心的是法國大選。

從需求端來講,怎麼看待房地產的銷售超預期?

徐小慶指出,觀測到的一線和二線城市高頻資料確實表現一般,雖然年初到現在,北京和深圳房價確實上漲,但它主要體現在二手房市場上,一手房的銷售並沒有明顯起來,當然這也跟供給相對比較少有關。一線和二線城市房地產銷售的同比增速,年初到現在是負增長,這和大家的預期沒有太大的偏離。因為有大量的三四線城市觀測不到,所以這些城市的銷售一定是超預期的,而且是大幅超預期,才可能使整個資料看起來這麼好。

那麼,怎麼理解三四線城市銷售的好轉?徐小慶認為,它還是反映了消費升級的問題。

“中國整個房價在過去兩年漲了百分之四五十,但這是少數城市的房價大幅上漲造成的,中國大概有70%左右城市的房價在過去幾年是沒有漲的,但這些城市居民的收入一直在增加,所以從居民購買力的角度講,這些城市的房價和居民的購買力並沒有形成太大的背離,房價和收入比要遠遠低於一二線城市所體現的情況。客觀上來講這些房子老百姓能買得起,買不起也不可能產生實際銷售。所以這些城市首先是買得起的。”徐小慶說。

另一方面為什麼要買?徐小慶認為,這與城市發展和人均收入提高後對房屋品質要求的提升有關。當然低利率也是重要的,目前利率水準的上升並沒有對房貸利率造成特別大的影響。

“對房地產市場,我沒有那麼悲觀,由於三四線城市的好轉,帶動了庫存下降,這意味著開發商今年會需要補庫存。”徐小慶說。

但是他認為,基建投資並沒有市場那麼樂觀。今年一二月份的基建投資的大幅反彈本身有資料上的考慮,每年一二月份的基建投資都是反彈的,其中有資料統計的原因,但今年新開工大幅下滑,也就是當前基建進入高峰,正好對應一年前PPP項目的落地。因為政府大量批准PPP專案正好在去年年初,這些專案從落地到開工正好差不多一年左右,當年基建的高投資並不意味著接下來會一直持續下去。

“我的看法是,今年基建投資會逐步回落,最後全年的基建投資會低於去年。基建很重要的要看政府的意願,因為它是靠政府的力量去推動的。過去如果你把中國的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拿出來,你會發現基建投資和其他的投資都是反向關係,如果製造業投資再回升,房地產投資再回升,基建投資一定是回落的,不可能出現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製造業投資都回升。政府知道基建投資要用到該用的時候。所以從主觀上來講,經濟內生動力,企業投資意願比企業強的話,政府是沒有動力大幅度搞基建的,我們從財政赤字來看,今年並沒有比去年高,它所公佈的主要基建投資項目金額和去年相比也沒有大的變化,所以說當前的基建投資是過去一年這些項目落地的滯後反映,但並不代表未來的可持續性。”他說。

人民幣今年會是反彈走勢

“總結一下,對內需來講,我們認為雖然不是大幅下滑的情況,但是也不會特別樂觀。” 徐小慶表示。

外部而言,其表示,今年主要是歐洲和新興市場經濟的回升,從出口變化可看到,我國現在對美國出口增速是下滑的,但為什麼整體出口往上走?是因為歐洲經濟的復蘇力度很大。我國對高級出口國貿易逆差持續縮窄,反映了中國出口在升級,中國最大的逆差不是對商品國,大家可能認為中國是進口大宗商品,其實中國最大的貿易逆差是德國、日本、韓國在出口產品相對來講更高階的國家,中國對這些國家的逆差在縮小,說明中國出口的競爭力是在提高的。從目前的經濟資料來講,歐洲是在一個往上走的週期,美國是在一個經濟復蘇的後半段。

徐小慶認為,美元已經見頂了,接下來我們會看到一旦法國大選明朗化的話,歐元會展開一撥非常強勁的上漲,所以今年人民幣會是反彈的走勢。最近美國跟其他國家的息差在縮窄,另外美國國債收益率開始平坦化,就是繼續加息,到4月28號美國的財政預算就要全部敲定,換句話說,一旦總金額敲定,就必須要大量減少支出。在政策層面上,目前美國後續政策風險其實比歐洲要高,歐洲唯一擔心的是法國大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