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首屆楊牧詩歌獎首位跨界獲獎者 音樂唱作人易白發表去特麻體詩

5月3日, 關於首屆楊牧詩歌獎獲得者易白發表新詩的消息很快在網上傳開!他發表的《去特麻的——寫給苟延殘喘的生活》被網友稱為“去特麻體詩歌”。

今年3月以來, 繼網友邵福平用雜牌手機朗誦錄製易白詩歌《我今年三十歲》成為“小網紅”之後, “易白詩歌閱讀熱”持續升溫。 《門縫窺人》《文壇藥方》《未死》《誰記得誰是誰》《我好像得了一種病》等詩文成為閱讀熱點。

4月26日, 據中國詩歌學會公佈的“首屆楊牧詩歌獎”終評結果, 詩人一墨(本名王增弘)組詩《亡魂之歌》斬獲“楊牧詩歌獎”僅5個名額的單設獎項“楊牧詩歌獎·青少年詩人獎”,

獎金1萬元。 連日來, 關於易白獲獎的消息可謂鋪天蓋地, “易白詩歌閱讀熱”持續升溫。

這位獲獎者是哪裡人?有消息稱他是深圳詩人, 有消息稱他是汕頭詩人, 有消息稱他是普甯詩人, 有消息稱他是四川詩人, 也有消息稱他是軍旅詩人。 筆者想告訴大家:他是一位元獨立音樂唱作人。

王增弘, 字一心, 筆名易白、一墨、面具詩人等;1986年生於廣東揭陽, 移居汕頭, 祖籍普寧;2005年參軍入伍, 並得到軍營民謠開拓者小曾的啟蒙和指點, 開始自己作詞、作曲、演唱, 發行有原創音樂專輯《走走走》《那人那事》和EP《花兒又開》, 其中《讓炮彈飛》《靈魂問答》《那些兄弟》《黑夜裡的太陽》《燃燒之翼》《為明天而戰鬥》《夢想的筆》《小河淌水的故鄉》《賭注》《幸福路》等音樂作品, 曾經風靡樂壇。

沒想到吧?音樂界的人搶了文學界的獎項, 而且還是中國首個以當代健在詩人命名的官方詩歌獎項。

該獎項主辦單位之一是中國詩歌學會是1994年由中國作家協會申報, 經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批准成立,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登記註冊的全國性國家一級學術團體。

該獎項主辦單位之二是2015年10月27號被中國詩歌學會授予“中國詩歌之鄉”的渠縣。

“首屆楊牧詩歌獎”終評結果一公佈, 易白的獲獎組詩《亡魂之歌》很快引起了關注。

“我不懂詩, 但我讀懂了這簡潔的文字;我沒有詩人的情懷, 但我讀完卻淚雨淋淋。 什麼是好詩, 不容我來評論, 可我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麼, 喜歡怎樣的詩人。 我多想, 詩人們放下高端, 放下深奧, 走近我們;我多想, 詩人的筆下有血有肉, 有靈有情, 不再無病呻吟;我多想, 詩人的語言平民, 用靈魂來碰撞我們的靈魂……#火燒著我/我將化為灰燼/可火卻沒有燒掉記憶/沒有燒掉我眷戀著塵世的感情/沒有燒掉我的靈魂和精神/我沒“死”!#我有很多話想要說/我多麼希望/這不是陰陽相隔的感情/然而,

我變得好輕, 好輕!#如果可以/請再抓一把我的骨灰/撒向半空, 讓風帶著我/我想看看祖國到底有多大#朋友們, 讀一讀這組詩吧, 我想你會和我一樣, 一樣的熱血沸騰!”(今日頭條讀者“翰林142647503”)

“這種全景式立體抒寫, 在讀者心中塑造了烈士們血肉豐滿、胸懷博大、靈魂崇高的群體形象, 彌補了新聞宣傳無法直抒胸意的缺憾, 達成了詩歌抒情、言志、記史的功能和使命, 使之迅速躍升到了史詩的藝術高度。 也許, 這正是首屆楊牧詩歌獎的評委們青睞這組詩, 並將其列入獲獎篇目的一個重要理由。 ”(首屆巴金報告文學獎獲得者、簡約主義詩歌宣導者羅未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