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把茶館打包帶走!老木料、榫卯結構式便攜茶館全天私享生活美學!

老傢俱給我們最多的感覺, 是舊年代的一份愜意。 這份愜意裡蘊含著五彩繽紛的生活情趣。

它們個性而又質樸, 富於人文精神和情感溫度。 它們雕刻時光, 連接過往, 喚起人們對過去的美好回憶。 它們給予勞動以快樂, 使人遵守道德, 賦予創造物品的美的性質。

不過, 隨著現代工業的狂飆, 中國傳統手工藝傢俱在批量化、規格化流水線生產的衝擊下日漸零落, 曾經為國人驕傲的東方古典傢俱, 已經被“快時代”沖到了邊緣地帶。 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或千篇一律、或俗不可耐、或冰冷無情的工廠型傢俱。

所幸的是, 還有一種人並不屈服於強大的現代工業, 他們再興學古之風, 繼承純粹中國傳統視覺美學, 研習古人制器方法和理論, 利用現代工藝研發生產製造, 讓更多年輕人愛上雋永清逸的東方美學。

唯一的“不二”, 用老物件收藏舊時光

在深圳這座以創新速度與創業激情著稱的城市, 有著這麼一個讓時光放慢腳步的茶器博物館——在這裡, 5700塊宋代窯磚, 6000件中國古茶器, 200件中國民用老傢俱, 100件歐洲古董軍品, 十幾條徽州古房梁被整合在一起, 定義唯一。

茶器博物館的名字叫“不二”人文空間, 不二, 即是唯一。 這裡不僅是一方茗室, 更是老茶、老器、老文化、老靈魂相遇的情懷場。 坐在不二, 望向那些宋代窯磚, 似乎都能感受到幾百年前景德鎮窯的煙火味, 撲面而來。

而每一個物件都好比一台時光機, 帶你任意穿梭時空, 領略過往的精彩與不凡:大唐盛世的繁華生活、宋朝民間的靈光躍動、民國時期的鴛鴦舊夢……潮州老茶客、上海灘老克勒、畫報裡的傾城明星、查令十字街老書蟲……不同場景的不同角色, 一一在這個劇場呈現, 講述著遠去的故事。

學古化古, 以民用老器物傳承正統

“不二”的主人是孔洪強, 也堪稱茶界“不二”之人。 設計師出身的他講究方法論, 主張“學古”, 以“唯一的創新就是不創新”為精神信條。

所謂“學古”,“古”是通過豐富多樣的收藏,建立起對前人日常審美的準確認識,是“真古”,厚重而鮮活;“學”,則是回頭找老師、以學生的心態吃透前人所造器物的美好,再設計出適合今人所用所享之物。

古為今用,不是憑空的想像,而是真正的溯本追源,返璞歸真。

在這個理念基礎上,不二空間收藏了大量的民間器具,發掘中國傳統民間的智慧,以素雅風格的器具為學習對象,複刻民用器的大眾審美。大量被人視為不值一文的老房梁、老木雕,卻被他視若珍寶。在他眼裡,民用老器物才是傳統傢俱制式之正道傳承。

回歸日常生活,把老物件用出新生命

在這個物質嚴重過剩、奇技淫巧過多的年代,我們確實也需要通過學習傳統回歸傳統,找回人與物之間的情感聯繫,讓日常生活更富於溫度。

從這個意義而言,“學古”不再局限於某種造物方法論,還是對本就該有的簡單、純粹、恬淡生活方式的複歸。

就比如“不二”這張名為“便攜茶館”的小木桌,不追求奢華昂貴,只在乎平民設計和日用之道。吃飯、辦公、喝酒、喝茶是日常,觀茶、玩石、賞花是閑趣。通過設計師的優化創新,過去的經典變成讓現代人接受的日常用品,走進了真實生活。

而只要是生活的,才是豐沛的。一件保留著舊傢俱線條和質感的桌子,就是一棵記憶之樹,樹上的枝枝椏椏結滿了它所歷經的溫情歲月和美好情懷,厚實淳樸,但又暖暖內含光:它看見過院子裡孩子們嬉鬧耍笑的快樂;聽到過夏天的輕風吹動樹葉的響聲;聞到過陽光裡一杯茶氤氳在空氣中的香味。

天工開物,“便攜茶館”的製造哲學

“不二”學古的每款產品都是當年的經典,這張“便攜茶館”同樣是從古人最好的款式學習演化而來。加入現代審美觀,在細節、尺度、做工上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古人對傢俱收藏有句行話:三分材質、七分工藝。明式傢俱之所以能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傢俱製造歷史上的巔峰之作,靠的不僅僅是珍貴的木材,更多的是能工巧匠們對曲度、比例、結構、體量等各種要素,以及它們之間關係的細膩推敲。只要有一個榫卯沒做方正,就會影響整體效果。

在整個學古複刻的過程中,“不二”的匠人們精雕細琢,時常把自己想像成生活在古時的工匠,拋棄表面的浮華,直抵制作工藝最本質的問題——既要最大化地利用木料,又要讓作品符合古時工匠所能選擇的最玄妙、智慧的做工方案。如此,才能使作品經受審美和實用的雙重檢驗。

拆件老料/老物新生

老桌的材料,為清代至民國年間的拆件老料,拆件老料,就是從民間廢舊的老傢俱、老門板中取材。從中選擇適合的木料再次發揮價值,賦予塵封老料新生,製作成這張便攜茶館。

榫卯結合/手工打造

木材之間,採用古法榫卯連接,不耗費一顆象徵現代工業的螺絲釘。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手工打造, 讓老傢俱重新在現代生活中煥發尊嚴。

手工做漆/特性穩定

風吹日曬的老木料,品質更加穩定與內斂,遇潮不腐,乾燥不裂,加以黑紅色老漆覆抹表面,無色無味,防腐防黴,疏水疏油,給日用以更多可能,更少擔心。

折疊便攜/隨意收納

58cm的直徑設計,三五知己亦可圍坐,盤腿而坐,高度剛好。可折疊的收納結構設計, 隨心隨行,天地一方,隨處都是茶館。

【便攜茶館】一些小提示

紋路和色澤

清末至建國初的老木料製成,紋路各異,色澤也各有差異;因為純手工老料製作,難免有些配合及表面木料的不規整,請諒解。實物與圖片的紋路、色澤不符不視為品質問題。

維護和保養

因為用的老料製作,所以它已經不會再變形和開裂,出貨時我們打過一層薄薄的蠟來保護表面,如果遇到熱的器皿放置在桌面上可能會出現白色印跡,那是蠟的熱熔痕跡,可以用熱的毛巾擦拭處理或者不用處理,隨著使用,表面蠟會滲透和蒸發,痕跡即可消失。表面越用越有味道。以後每一年可以用橄欖油或者核桃油擦拭表面一兩次作為保養。

所謂“學古”,“古”是通過豐富多樣的收藏,建立起對前人日常審美的準確認識,是“真古”,厚重而鮮活;“學”,則是回頭找老師、以學生的心態吃透前人所造器物的美好,再設計出適合今人所用所享之物。

古為今用,不是憑空的想像,而是真正的溯本追源,返璞歸真。

在這個理念基礎上,不二空間收藏了大量的民間器具,發掘中國傳統民間的智慧,以素雅風格的器具為學習對象,複刻民用器的大眾審美。大量被人視為不值一文的老房梁、老木雕,卻被他視若珍寶。在他眼裡,民用老器物才是傳統傢俱制式之正道傳承。

回歸日常生活,把老物件用出新生命

在這個物質嚴重過剩、奇技淫巧過多的年代,我們確實也需要通過學習傳統回歸傳統,找回人與物之間的情感聯繫,讓日常生活更富於溫度。

從這個意義而言,“學古”不再局限於某種造物方法論,還是對本就該有的簡單、純粹、恬淡生活方式的複歸。

就比如“不二”這張名為“便攜茶館”的小木桌,不追求奢華昂貴,只在乎平民設計和日用之道。吃飯、辦公、喝酒、喝茶是日常,觀茶、玩石、賞花是閑趣。通過設計師的優化創新,過去的經典變成讓現代人接受的日常用品,走進了真實生活。

而只要是生活的,才是豐沛的。一件保留著舊傢俱線條和質感的桌子,就是一棵記憶之樹,樹上的枝枝椏椏結滿了它所歷經的溫情歲月和美好情懷,厚實淳樸,但又暖暖內含光:它看見過院子裡孩子們嬉鬧耍笑的快樂;聽到過夏天的輕風吹動樹葉的響聲;聞到過陽光裡一杯茶氤氳在空氣中的香味。

天工開物,“便攜茶館”的製造哲學

“不二”學古的每款產品都是當年的經典,這張“便攜茶館”同樣是從古人最好的款式學習演化而來。加入現代審美觀,在細節、尺度、做工上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古人對傢俱收藏有句行話:三分材質、七分工藝。明式傢俱之所以能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傢俱製造歷史上的巔峰之作,靠的不僅僅是珍貴的木材,更多的是能工巧匠們對曲度、比例、結構、體量等各種要素,以及它們之間關係的細膩推敲。只要有一個榫卯沒做方正,就會影響整體效果。

在整個學古複刻的過程中,“不二”的匠人們精雕細琢,時常把自己想像成生活在古時的工匠,拋棄表面的浮華,直抵制作工藝最本質的問題——既要最大化地利用木料,又要讓作品符合古時工匠所能選擇的最玄妙、智慧的做工方案。如此,才能使作品經受審美和實用的雙重檢驗。

拆件老料/老物新生

老桌的材料,為清代至民國年間的拆件老料,拆件老料,就是從民間廢舊的老傢俱、老門板中取材。從中選擇適合的木料再次發揮價值,賦予塵封老料新生,製作成這張便攜茶館。

榫卯結合/手工打造

木材之間,採用古法榫卯連接,不耗費一顆象徵現代工業的螺絲釘。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手工打造, 讓老傢俱重新在現代生活中煥發尊嚴。

手工做漆/特性穩定

風吹日曬的老木料,品質更加穩定與內斂,遇潮不腐,乾燥不裂,加以黑紅色老漆覆抹表面,無色無味,防腐防黴,疏水疏油,給日用以更多可能,更少擔心。

折疊便攜/隨意收納

58cm的直徑設計,三五知己亦可圍坐,盤腿而坐,高度剛好。可折疊的收納結構設計, 隨心隨行,天地一方,隨處都是茶館。

【便攜茶館】一些小提示

紋路和色澤

清末至建國初的老木料製成,紋路各異,色澤也各有差異;因為純手工老料製作,難免有些配合及表面木料的不規整,請諒解。實物與圖片的紋路、色澤不符不視為品質問題。

維護和保養

因為用的老料製作,所以它已經不會再變形和開裂,出貨時我們打過一層薄薄的蠟來保護表面,如果遇到熱的器皿放置在桌面上可能會出現白色印跡,那是蠟的熱熔痕跡,可以用熱的毛巾擦拭處理或者不用處理,隨著使用,表面蠟會滲透和蒸發,痕跡即可消失。表面越用越有味道。以後每一年可以用橄欖油或者核桃油擦拭表面一兩次作為保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