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西遊記》中的如來:川劇中的變臉

《西遊記》中的如來:川劇中的變臉

安立志

本文說的如來, 不是名山古刹端坐在大雄寶殿上的釋伽牟尼, 不是在伽耶山菩提樹下悟道成真的喬達摩·悉達多, 也不是迦毗羅衛國捨身飼虎的三王子摩訶薩,而是神魔小說《西遊記》中的如來, 一個雖非男主角、但卻被描寫成無始無終、無生無死、佛法無邊的最高“領導者”。

在《西遊記》中, 如來這個人物, 如同川劇中的變臉, 體現為多種角色, 他既是仙界秩序的維護者, 也是冠冕堂皇的說教者, 既是黑惡勢力的庇護者, 也是道貌岸然的貪腐者。 看官或有異議, 不妨聽我道來。

在小說中, 如來佛第一次出場亮相, 就扮演了仙界秩序維護者的角色。 孫悟空作為下界無名妖仙, 逼龍宮, 欺地府, 自稱“齊天大聖”, 偷蟠桃, 盜金丹, 罔顧天庭臉面, 無禮玉帝尊嚴, 說什麼, “皇帝輪流做, 明年到我家。 只教他搬出去, 將天宮讓與我, 便罷了。 若還不讓, 定要攪亂, 永不清平!”按照“造反有理, 革命無罪”的說法, 此時的孫悟空是造反者, 是起義者, 也是革命者。 毛澤東曾有詩為證:“金猴奮起千鈞棒, 玉宇澄清萬里埃。 ”然而, 就在孫悟空打得“九曜星閉門閉戶, 四天王無影無形”, 靈霄寶殿岌岌可危, 玉皇大帝狼狽不堪之時, 如來出場了。 他要維護仙界的統治秩序, 他要鎮壓下界的犯上作亂。 於是, 他將行者逮捕歸案, 壓在五行山下,

並判了500年有期徒刑。 從此, 玉帝的交椅保住了, 天宮的秩序穩定了, 天宮仍然是河清海晏, 歌舞昇平。

也許正是鑒於孫悟空鬧事的教訓, 如來獨創了一套理論——“三藏真經”。 他無視孫悟空本籍東勝神洲敖來國的事實, 卻非常主觀地認為南贍部洲“貪淫樂禍, 多殺多爭”, 是什麼“口舌凶場, 是非惡海”。 於是, 他不管自己這套東西是否符合大唐的基本國情, 自封為“修真之徑, 正善之門”, 要求“永傳東土”, 試圖“全盤西化”。 既然是“傳經送寶”, 自然是越快越好, 然而, 他本來具有“特快專遞”的本事, 卻偏要人“苦曆千山, 遠經萬水, 到我處求取真經”, 就是這樣, 還要人家感謝他“山大的福緣, 海深的善慶”。 由此可見, 他作為冠冕堂皇的說教者, 總是自我感覺良好,

這當然也有眾多“馬屁精”動輒請如來“明示根本, 指解源流”的功勞, 以致在雷音寶刹之上, “禪心朗照千江月, 真性情涵萬里天”的頌歌整日繞梁。 即使如此, 遴選的這個“善信”, 還是被如來走了“後門”, 他的二弟子金蟬子, 即轉世後的唐三藏, 就被觀音“內定”為取經主持人。

將如來稱為黑惡勢力的庇護者, 並非作者杜撰。 孫悟空在取經途中歷盡千辛萬苦, 經受萬折千磨, 這個意志堅定, 神通廣大的鬥士, 從來不曾打過退堂鼓。 然而, 在小說第77回, 孫悟空逃出群魔的圍攻後, 卻“按下雲頭, 放聲大哭”, 他終於動搖了。 何以如此呢?取經路上, 逢山就有妖, 遇水就有怪, 以降妖捉怪為天職的孫行者, 何曾怕過, 可怕的倒是這些妖怪的強大背景和堅強後臺。

獅駝嶺、獅駝國的這些妖怪, 之所以神通廣大, 之所以罪孽嚴重, 原因無他, 正是由於它們不是最高領導——如來的娘舅, 就是次高領導——文殊、普賢的隨從。 然而, 到頭來, 如來等人對這些作惡多端的妖魔, 不僅沒有加以任何懲治, 而且全部安排在雷音寺、五臺山和峨眉山的最高或次高“領導機關”。

只因如來一句話, 師徒四人歷經14遍寒暑、80番災難, 終於來到西方極樂世界。 先是當面聆聽了如來冠冕堂皇的諄諄教誨, 無非又是“你那東土乃南贍部洲, 只因天高地厚, 物廣人稠……造下無邊之孽”的說教, 然後就是“汝等遠來, 待要全付與汝取去, 但那方之人, 愚蠢村強, 譭謗真言, 不識我沙門之奧旨”的擺譜, 因此, 只能“將我那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

各撿幾卷與他, 教他傳流東土, 永注洪恩”。 只因唐僧等人不曾為佛經管理人員備得“人事”, 在返回途中才發現, 他們千辛萬苦取得的“真經”, 竟然是“一紙空文”。 而就是這些“白紙本子”, 如來竟還辯稱都是“無字真經”。 為什麼會這樣呢?如來親口宣稱:“經不可輕傳, 亦不可空取”, 並舉例說, 此經曾為趙長者誦了一遍, 就“討了三鬥三升米粒黃金”, 而且還說“他們忒賣賤了, 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 臺上冠冕堂皇, 台下貪贓受賄, 有如來這樣的“光輝榜樣”, 阿儺、伽葉向唐僧等人索要“人事”, 哪裡還有過錯, 倒是唐僧一行不懂行情, 不諳事理了。 最後無奈把紫金缽盂送人, 仍然顯得小家子氣。 如此看來, 如來之為道貌岸然的貪腐者, 豈是枉語。

神話並非現實,看官幸勿對號。

神話並非現實,看官幸勿對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