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敢於挑戰孔子的宰予

敢於挑戰孔子的宰予

李興濂

聖人孔子一生弟子三千, 賢者七十二, 這些高徒, 各有各的個性, 各有各的才幹, 顏回安貧樂道, 仲由亦師亦友, 冉雍仁而不佞, 曾參慎終追遠, 有若孝悌仁本, 端木賜善思善問……然而, 最有個性、最另類、最善思考、最敢和孔子叫板、最具挑戰精神的就是宰予。

宰予, 春秋末期魯國人, 與孔子是同鄉, 是孔子早年的學生。 他姓宰名予, 字子我, 又稱宰我。 這個“宰我”, 不但宰我, 竟敢“宰”他的老師孔子。

有一次, 宰予被魯哀公請去資詢有關社稷的大事, 他借古諷今答道:“夏朝建國立社, 在社稷壇栽種松樹,

殷朝栽的是柏樹, 周朝栽的則是栗樹。 ”他認為周朝的栗樹栽得不好, 因為“栗”乃“戰慄”也。 言下之意是栗樹會使老百姓看了以後害怕, 不能體現政府對百姓的親民仁德。 事後, 孔子聽了宰予回答哀公的話後, 說:“成事不說, 遂事不諫, 既往不咎。 ”是說已經做過的事不用再說了, 已經完成的事不必再勸諫了, 已經過去的事不必再去追究了。 但宰予就是成事再說, 遂事再諫, 既往也咎, 他的歷史批判精神勇氣可嘉。

宰予敢於向孔子學說的核心“仁”、“禮”發起挑戰。 他問孔子:“仁者, 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意思是, 一個有仁德的人, 如果聽說有人掉入井裡, 這個仁人應不應該跟著跳進井裡救人?宰予提出這個問題是想難為老師。

孔子想了想, 回答說:“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 不可陷也。 ”意思是,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為什麼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井裡跳呢?君子是有智慧的人, 他應該前往井邊, 在井上設法救人, 而不是不顧後果地縱身一跳。 君子可以被欺騙, 不可以被愚弄。 看來, 宰予並沒有難倒孔子。

沒隔幾天, 宰予又向孔子提出關於“三年之喪”的問題。 宰予問:“三年之喪, 胡已久也。 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 樂必崩。 舊谷既沒, 新穀既升, 鑽燧既火, 期可已矣。 ”你講的為父母守孝三年的期限太長了, 我看一年就夠久的了。 如果君子在家守孝三年,社會必然是禮崩樂壞, 而且一年內舊穀吃完, 新穀已收, 連鑽燧取火的木頭一年裡都換掉了四次, 所以守孝一年已經足夠了。

孔子聽了, 反問道:“食夫稻, 衣夫錦, 子女安乎?”那你喪親一年就開始吃起昂貴的稻米, 穿起圖案豔麗的華貴衣服, 你于心可安嗎?宰予說:“安。 ”孔子說:“女安, 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 食者不安, 聞樂不樂, 居處不安, 故不為也。 今女安, 則為之!”你既然可以心安, 你就按自己的意思去做吧。 君子之所以守孝三年, 是因為他們時時食不甘味, 聞樂不樂。 現在你既然可哥安享這一切, 就照自己的意思行事吧!宰予聽罷, 離開了課堂。 孔子無奈地歎道:“宰予真是不仁啊!人生來世上, 有誰不是三年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呢?所以守孝三年是對父母愛的回報, 是天下所有人都應該做到的事, 難道宰予就沒有得到這樣的三年之愛嗎?”

對於這個經常曠課睡大覺, 又刁鑽怪詭, 特立獨行的學生, 孔子曾又氣又怒地責駡他:“朽木不可雕也, 糞土之牆不可朽也。 ”儘管如此, 孔子還是喜歡這個學生, 他被列入“孔門十哲”之中。 宰予是一個敢於挑戰權威, 愛動腦筋, 愛思考, 有著自己獨立見解的學生。 不管他的論辯是對還是錯, 他發出的聲音是悅耳動聽還是刺耳鬧心, 宰予畢竟在權威面前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