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山東沂水"125“工程用技改升級打造”百年老店"

在轉方式調結構、加快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 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堅定“高舉發展爭先大旗, 走在前列爭創強縣”目標, 把專案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動力, 按照堅持淘汰落後產能與推動轉型升級相結合、堅持本土培養和外地引進相結合、堅持優化產業結構與轉變發展方式相結合的原則, 培優扶強壯大主導產業, 積極推進企業“二次創業”, 在全縣“125”工程中確定了8個重點技改項目, 通過技改升級打造“百年老店”。

為避免只見項目、不見產業, 沂水縣把“建鏈、補鏈、強鏈”作為技改升級的突破口, 努力構建專業特色鮮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務平臺完備的現代產業集群。

同時, 通過技改升級實現企業產品升級換代、拉長拉寬產業鏈條, 使傳統產業重獲新生, 從而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同步進行。 山東清沂山石化科技有限公司在企業原有產品基礎上, 投資建設了300萬噸原料預處理裝置, 通過對原油進行脫水、脫蠟, 使其中各種餾分在不同的溫度下和壓力下有效分離, 從而得到蠟油以及副產品石腦油、柴油和瀝青等。 該專案的建成為企業及園區化工產業形成龍頭、延伸產業鏈條奠定了基礎, 正式投產後年可增加產值30億元、稅收6000萬元。

作為沂水紡織行業的龍頭, 山東恒泰紡織有限公司從不固步自封, 在不斷開拓市場的同時,

積極提高自身的產品科技水準, 投資建設染整生產線搬遷升級改造項目, 將老廠區的染色車間全部搬遷至新廠區, 並增加產品種類、提升染整能力, 形成紗線染色能力4.5萬噸/年、平絨面料染整能力500萬米/年的生產規模。 項目新建車間3萬平方米, 購置散纖維染色機、櫃式染色機、筒紗染色機等國產設備193台(套)。 項目建成投產後, 可年產4.5萬噸染色紗線和500萬米產業用布, 實現利稅4600萬元。

作為中國民族工業酶製劑產量第一位的山東隆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先後設立了5處省級研發平臺和1處博士後工作站, 積極與中科院、中國農大、江南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 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普魯蘭酶、鹼性蛋白酶、果膠酶等多項技術成功轉化實施,

企業還參與制定了7項酶製劑國家標準、4項行業標準的修訂工作, 成為酶製劑行業的領路者。 今年, 企業又投資建設了年產1萬噸飼料酶項目, 新建設發酵車間、造粒車間、飼料酶烘乾車間等5萬平方米, 購置發酵罐、壓力式噴霧乾燥塔等國產設備87台套, 專案建成投產後, 年增產飼料酶1萬噸, 實現銷售收入2.2億元、利稅1500萬元。

2017年, 沂水縣繼續加大扶持力度, 優化服務保障, 促進本土企業更好發展。 著力壯大龍頭企業。 實施“雙20”工程, 對20家市“雙百”企業和20家縣骨幹企業予以重點培植;開展深化企業改革攻堅年活動, 年內完成企業規範化公司制改制50家以上, 力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8.7%, 培育納稅過千萬元工業企業30家。

加快提升傳統企業。 開展“百企百項百億”活動, 引導企業瞄準產業鏈、價值鏈高端, 推出一批競爭力強的主打產品;積極推動實施恒泰紡織染整改造、魯洲產能整合、昆達生物產業升級、隆大生物飼料酶等180個技改項目。 有序淘汰落後產能。 用好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節能減排“三個工具”, 倒逼“僵屍企業”退出市場、騰出空間, “問題企業”轉化整改、再生發展。 抓好龍頭企業、中小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三項培育計畫”。 年內爭創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4家, 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23.5%。 實施產學研協同創新工程。 完善創新體制機制, 支持組建技術聯盟, 以酶製劑、鈦鐵分離等領域為重點實施重大科技攻關,
研發一批原創性、支撐性技術成果, 爭取列入省級以上科技計畫專案2個、申請專利600件以上。 實施品質品牌提升工程。 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以品質打響品牌, 以品牌贏得市場。 (賈佳)(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