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尚未開發的“處☆禁☆女地”:投貸聯動,矽谷模式教會我們什麼?

投貸聯動:尚待開發的“處女地”

什麼是投貸聯動?簡單說, 投貸聯動是銀行以“股權投資+信貸”結合的方式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援的一類業務。

這類業務最早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 以美國矽谷銀行為典型代表。 相比之下, 國內的投貸聯動業務開始就比較晚了, 較早的是2009年國開行拿到了股權投資牌照, 設立子公司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股權投資, 同時提供信貸支持。

隨後, 包括招商銀行、上海銀行、浦發銀行、北京銀行等十餘家商業銀行也紛紛試水踏足投貸聯動。

但是受法規限制, 他們更多是採取與VC/PE機構或境外的分支機搆合作的方式開展此項業務, 銀行發放貸款的對象很多是已經獲得VC/PE投資的企業。 發放貸款的力度對於廣大初創期科創企業的融資需求來說依然是杯水車薪。

因此, 為了進一步拓展商業股權投資幫助中小企業融資, 銀監會、科技部聯合央行下發《關於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創新力度,

開展科創企業投貸聯動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在《指導意見》中, 監管層先放開了10家銀行的股權投資限制, 允許他們在規定的5個自主創新示範區展開投貸聯動業務。 先做一個試點, 然後根據試點的回饋再進一步推廣。

從《指導意見》落地後的效果來看, 投貸聯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北京和上海為例, 截止2016年底, 北京投貸聯動規模已達40.06億元, 內部投貸聯動同比增長63.42%, 外部投貸同比增長近20倍。 截止2017年一季度末, 上海市投貸聯動規模為37億元, 較2016年末增長達44.38%。

各家試點銀行也在加快投貸聯動業務的佈局, 均已申報設立投資子公司的方案, 銀監會也在加速審批的過程中。 齊魯銀行、杭州銀行等商業銀行更是在積極爭取第二批投貸聯動試點專案。

後續, 我們認為投貸聯動還會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 因為政府與銀行都有相應的動力推進這項業務。

站在政府角度來看, 傳統重工業經濟結構亟待調整,

需要通過創業創新政策, 依靠創新、高新技術產業來刺激經濟增長。 但是, 與傳統工業企業不同, 科創企業一般是輕資產、高風險, 缺乏抵押物, 這使得他們往往難以獲得銀行貸款, 面臨較大的融資缺口。

而從已有的國際經驗來看, 投貸聯動能相對有效地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後文再詳細介紹)。 因此, 可以預想的是未來決策層會繼續推進投貸聯動業務發展, 把它作為銀行業支援實體經濟, 説明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手段。

而站在銀行角度來看, 目前商業銀行普遍面臨監管趨嚴、利差縮窄、傳統業務盈利減速等問題, 商業銀行傳統業務升級轉型是大勢所趨。 而恰好投貸聯動背後有著政府的政策支持, 在這塊業務上發力不僅順應了政策要求,

也給自己開闢了新的業務機會和利潤來源。

如果能拿到試點資格, 搶佔這塊“處女地”, 就能更早地獲得競爭優勢, 或許可以通過控股投資子公司, 讓自己成為專業化優勢明顯的銀行集團, 來避免過去同質化競爭的“泥潭”。

國內投貸聯動如何展開?

在現有的監管體系下,國內商業銀行參與投貸聯動業務主要有持牌模式、境外子公司模式、VC/PE模式三種。

(一)持牌模式

所謂持牌模式,是銀行直接拿到了股權投資的牌照,可以在境內設立直屬子公司開展股權投資,並以貸款輔助。這種模式在上述所說的幾大部委發文的《指導意見》有詳細的描述。

在運作結構上,銀行一般採取股貸分離的結構。即股權投資由銀行專門設立的子公司擔任,而相應的貸款發放則由銀行成立專門的部門或特色分行來予以配合。

從國內持牌模式的實際建設來看,上海銀行是採取“浦東科技支行等特色分行+上銀投資公司”的組合;華潤銀行是選擇了“創業投資子公司+科創金融事業部”的模式;而建行則是“投貸聯動金融中心+建銀國際”的模式。

不過,雖然在投貸業務結構上,《指導意見》做了周全的部署,但其中的幾項規定仍然給獲得股權投資牌照的銀行以制約。

一是擁有牌照的銀行設立的投資功能子公司,以及專職予以信貸配合的機構最終都需要納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如果投貸業務模式下所投股權的風險權重仍然按照1250%或400%計算,那麼對試點銀行的風險資本將是極大佔用。

進一步地,考慮到所投資企業為初創期或缺乏抵押品的科創企業,在銀行股權投資期間,發生壞賬、貸款無法及時回收等問題的概率會相對更高。那麼這種情況下,壞賬如何處理,如何計提風險準備,撥備覆蓋等問題尚未明確。銀行在開展業務時會猶如芒刺在背。

二是子公司的股權投資資金必須是自有資金,且與其他業務資金隔離。例如,上海銀行申報的試點方案中,資金來源全部為資本金和業務利潤收入,同時投資額控制在較小的範圍內,以此來降低風險。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資本金和利潤收入較低的商業銀行開展業務的難度。

(二)境外子公司模式

根據《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在境內不得從信託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因此,對於非《指導意見》中試點商業銀行來說,無法實行在境內設立投資子公司的運作模式,更多需要採用曲線操作策略。

當前,實力較強的國有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採取“信貸投放+境外子公司股權投資”的模式來間接實現投貸聯動。

具體做法是,商業銀行母公司先在香港或其他地區設立全資子公司,再由海外子公司在內地設立境內直投子公司負責股權投資,同時由境內銀行的分支機搆給予信貸支援。通過這種方式,商業銀行母公司並不直接參與股權投資,因此不違反《商業銀行法》的規定。

而這些直投子公司與境內銀行分支機搆的業務聯動,主要是分支機搆推薦優質企業資源,然後由銀行投行部門做股權投資風險評估,再由直投子公司出面協商股權投資事宜,包括“貸款+直投”、“貸款+遠期收益”、“貸款+直投+遠期收益”等形式。

在這種模式下,商業銀行可以發揮集團內部優勢,降低溝通成本,既滿足境內監管要求,也符合當前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趨勢。

同時由於沒有相應的法規限制,投貸聯動的目標更多偏向於成熟企業,股權投資的風險相對有所降低,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協調商業銀行對股權投資、信貸投放的不同風險偏好,有利於業務的開展。

但是該模式的一大弊端是內部利益輸送難以防範,某些企業有可能通過部分銀行內部人士關係,將應還貸款變成銀行股權投資,達到逃債目的。而且,設立境外投資子公司需要母公司有較強的資金實力,且審批極為嚴格,因此在境外設立子公司參與投貸聯動業務的主要是國有大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

(三)VC/PE合作模式

VC/PE合作模式是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最為普遍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下,商業銀行可以與自身風險偏好相似、信貸投向政策匹配的VC/PE機構合作,成立投貸聯盟,來展開投貸聯動業務。

在簽訂投貸聯盟時,兩者會約定,當VC/PE所投企業有融資需求時,商業銀行在額度範圍內直接向該企業提供貸款並跟蹤介入,同時約定在一定條件下,商業銀行可以把貸款轉換為被投資企業的相應股權。

這部分股權將由風險投資機構代持,當被投資企業進行並購、IPO等風險溢價時,風險投資機構拋售代持股權以獲得收益,銀行通過選擇權分享股權溢價。

如果未來VC/PE所投企業發展不及預期,銀行也可以放棄貸款轉為股權的機會,待貸款到期後不再續,直接退出即可。

在這種模式中,商業銀行與VC/PE有兩種合作方式:一是在VC/PE進行股權投資之後再跟進,利用風投機構的專業價值評估、篩選(一般有兜底條款)和背書,以“跟貸”的形式控制風險,獲得一定放貸與股權收益。

二是由商業銀行為風投機構篩選推薦優質企業,給予貸款支援,並為VC/PE提供包括財務顧問和託管在內的綜合服務,來拓展商業銀行利潤。

不過,在合作中,由於商業銀行與VC/PE在授信評審、投資選擇與風險隔離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需要加強對VC/PE的投資經驗、企業現金流等方面的考察。

通常的做法是要求企業和風投機構在銀行開設帳戶,以此來對被投資企業資金狀況進行即時評估。同時為保證行權期限到來時,可以通過直接行權等方式獲得收益,在與風險投資機構簽訂選擇權時還需明確代持與退出條款。

最後,在介紹完三類模式後,我們按照老規矩來做個總結。

雖然投貸聯動對政府與銀行都是極具正向激勵的業務,發展速度也較快,但總體規模仍然較小,銀行要想吃到這塊蛋糕面臨著不少問題。從以上三種模式的分析來看,以下三類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一是銀行專業性不足。股權投資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作,需要法律、管理、資本運作等複合型知識,這與過去銀行傳統的信貸業務的要求與難度都有著較大的差異。

即使是與VC/PE集團合作,借助外部機構的專業知識,也存在道德風險的問題。畢竟兩者關注焦點不同,VC/PE為保障企業未來的發展,有足夠的動力欺騙銀行,引誘銀行投入貸款支持發展,以提高未來股權投資收益兌現的概率。

二是退出問題。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業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退出獲取股權收益,以彌補貸款信用風險。但在股權投資中,怎麼有效退出還是個大問題。

中小企業新三板和IPO上市的難度較大,且當前股權轉讓機制較不完善。若商業銀行因受限於投資期限而被動提前退出,將面臨難以估值、難以選擇交易對手的困境。

而且,退出是否成功依賴於企業後期發展的成長性及交易市場的活躍性,如果公司經營狀況較差時,商業銀行投資的退出難度就進一步加大。

三是貸款與股權投資的矛盾問題。投貸聯動的股權投資主要面向成長性高的科創企業,更看重企業的成長型,需要多年才能獲得收益,具有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而對於債權投資來說,銀行關注的是在保證流動性的基礎上盈利,更看重企業現金流的是否正常、穩定。

即使對於境外子公司與投貸聯盟而言,可以稍做協調,能夠一定程度上減輕矛盾。但能使兩者互相協調,同時符合兩者標準的投資標的又有多少呢?

他山之石—來自矽谷銀行的成功經驗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銀行要想在投貸聯動業務上做大做強並不容易,股權與債權投資的矛盾,信用風險等都是銀行未來暨需解決的問題。

鑒於國內發展時間較短,經驗尚淺,我們把目光移到國外,挑了目前發展較為成功的矽谷銀行,看看他有哪些經驗我們可以借鑒。

(一)矽谷銀行如何展開投貸聯動?

90年代的矽谷正處於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時期,儘管當時矽谷地區有包括渣打銀行、美國銀行在內的多家知名銀行的分行,然而大多數銀行主要面向成熟企業,中小型科技企業是公認的高風險客戶,鮮有銀行涉足該類企業的貸款業務。

成立僅10餘年的矽谷銀行看中了其中的市場,借此機會探索投貸聯動的投資模式,發放貸款和參與股權投資的客戶包括Twitter和Facebook在內的全球眾多知名科技企業。矽谷銀行與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變身成真正立足並服務於矽谷的銀行,一舉成為目前全球最成功的科技銀行。

目前,矽谷銀行已經發展為矽谷銀行金融集團(SVB Financial Group),包括矽谷資本、矽谷證券、矽谷私人客戶服務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形成了企業存貸款、資產評估、投資諮詢、創業輔導為一體的金融服務鏈。其中,中小企業和風投基金提供貸款等金融服務專案的收入占了整個集團的70%左右。

在投貸聯動的業務模式上,矽谷集團有直接參股和借道風投基金兩種方式。

在第一種方式中,矽谷銀行發放貸款,對於非常看好的科創企業,矽谷資本會直接給予股權投資。對於處於發展早期的科創企業,矽谷銀行會採用“認股期權貸款”模式,但貸款利率一般會比普通貸款利率高2%-3%以平衡業務風險。通常每一家的投資金額在100-400萬美元左右。貸款產品主要為一年期的信用額度或2-3年的定期貸款。

同時,矽谷資本還入股了超過500家風投機構,向VC/PE投資或向風投機構發放貸款,再由風投機構直接投資科創型企業。通過直接入股風投機構的方式,使得矽谷銀行和風投機構的合作更加穩固持久。或者以VC/PE對企業的篩選為基礎,矽谷銀行向VC/PE投資過的企業進行放貸和其他金融服務,通過與風險投資機構合作來緩解資訊的不對稱。

在此基礎上,矽谷銀行還成立了由股權投資機構、企業、銀行三方組成的創業投資諮詢顧問委員會,實現了整個平臺的資訊共用和良好溝通。

在以上兩種投資模式下,矽谷銀行取得很好的成績,每年的壞賬率不到1%,這對於矽谷銀行如此大體量的投貸業務而言,十分驚人。

之所以擁有如此低的壞賬,主要因為矽谷銀行在傳統風險評估體系下,建立了符合科創型中小企業特徵的風險評價體系。在風控體系中比較核心的是以下三點:

一是重視現金流。科創企業在初期的盈利能力通常較差,矽谷銀行把企業現金流而非盈利能力作為企業還款能力的主要指標。被投資企業和基金需在矽谷銀行開設帳戶,便於矽谷銀行對現金流的監控,並要帳戶中保持一定資金以抵禦風險。

向科創企業發放貸款後,矽谷銀行的專業財務團隊還會進駐企業內部,擔任企業財務顧問等職,有助於全方位瞭解企業資金狀況。

二是多元化的投資。矽谷銀行還集合了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行業、不同風險類型的企業項目,以此來起到分散風險的目的。對於創業早期貸款無門的企業來說,其對貸款利率的敏感度最低,矽谷銀行發放的貸款利率也相對較高。

結合科創企業在早期發展階段缺少固定資產,但專利技術較多的情況,矽谷銀行還對科創企業開展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

同時在企業與矽谷銀行的貸款合同中會明確,矽谷銀行的貸款位於債權人清償第一順序,最大限度地維護銀行利益。

三是精准的市場定位與人才建設。矽谷銀行只涉獵其最熟悉的領域,包括生命科學、高技術互聯網、風險投資和高端葡萄酒這四大行業。

為了能有效甄別並評估科創企業,矽谷銀行招募了眾多高新技術領域工作過的工程師和員工,通過這些專業人員的人脈和專業知識,緩解了因資訊不對稱而造成的信用風險。同時高技術團隊的專業分析評估也為矽谷銀行貸款和投資決策提供了依據。

比如說矽谷銀行的生命科學團隊。它統計了超過1000家生物科技公司,分析出行業投資模型,並為半數以上美國生命科學初創企業提供過諮詢服務,成為了真正的專業“智庫”。

在股權投資上,矽谷銀行待科創企業進入成熟期後,便選擇退出,不長期持有股權。他的退出方式主要有一級市場退出機制(IPO、並購、二次出售)和二級市場退出機制(通過二級市場將股權出售給其他投資人)。

根據美國《投資公司法》的規定,股權投資機構投資企業後,需滿足一定時間後才能退出。這就使得投貸聯動資金在短時間內難以從一級市場退出,拓展選擇二級市場的退出機制提高了股權投資退出的流動性。

矽谷銀行投貸聯動資金可以選擇,如PORTAL交易平臺、OPUS交易平臺,高盛設立的可交易非註冊證券場外交易平臺等多種方式在二級市場上實現退出。

(二)從矽谷銀行模式中所得的啟示

在市場大環境大制度不在自身掌控中的情況下,人才是國內銀行未來投貸聯動的發展道路的關鍵。

1、對於專業性不足、股權與貸款矛盾的問題

上述所說股權投資與貸款之間的矛盾主要有兩個根源,一是商業銀行自身考核機制的矛盾,股權考核週期長,而信貸則以季度或年度考核;二是股權投資相對忽視短期現金流容易產生壞賬損失的問題,從而抑制銀行貸款推進。

對於第一種,銀行可以借鑒持牌模式,設立專營負責投貸聯動的分支機搆,給予二套的考核機制,釋放信貸人員的放貸熱情。

而對於第二種,關鍵在於壞賬率。矽谷銀行之所以在投貸聯動上取得如此好的成績,有如此大的規模,主要在於其背後的專業團隊做支撐。

因為對於懂行的人來說,他們能夠清楚地瞭解科創企業未來現金流的狀況。

比如說一家做手機APP的中小企業,他們正在研發一款新的APP。如果有懂行的人參與其中,他們能有效評估這款APP研發成功的可能性、所需要的時間與未來的市場前景。而這些對於這家企業而言,是未來現金流是否充足的關鍵。

所以,在具體展開業務時,銀行要避免大包大欖,而是深耕於某幾個具有發展前景、政府支持的高新行業,以優厚的激勵與報酬從實業屆挖角專業人才,建造技術團隊。

當然,除人才這一重要因素外,銀行也可以在投貸聯動業務開展時增加相應的協議。比如要求被投資企業在銀行設立基礎帳戶,監控其現金流是否充足,並在專案中期建立跟蹤和止損機制,一旦發現下降到警戒線,馬上止損退出。

或者更為直接地,如矽谷銀行一樣,要求企業將其定為債權人清償第一順位。

2、對於退出難的問題

這個根源在於兩點。一是市場的建設問題,包括股權交易與股票上市等,由於中美市場發展程度不同,這一點矽谷銀行可能是具有先天的優勢,我們無法改變。

二是未來企業的發展前景。挑選出良好的企業能在固有的市場制度下提高IPO、新三板上市與股權轉讓的成功率,這一點有賴於銀行眼光,即還是人才問題。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在現有的監管體系下,國內商業銀行參與投貸聯動業務主要有持牌模式、境外子公司模式、VC/PE模式三種。

(一)持牌模式

所謂持牌模式,是銀行直接拿到了股權投資的牌照,可以在境內設立直屬子公司開展股權投資,並以貸款輔助。這種模式在上述所說的幾大部委發文的《指導意見》有詳細的描述。

在運作結構上,銀行一般採取股貸分離的結構。即股權投資由銀行專門設立的子公司擔任,而相應的貸款發放則由銀行成立專門的部門或特色分行來予以配合。

從國內持牌模式的實際建設來看,上海銀行是採取“浦東科技支行等特色分行+上銀投資公司”的組合;華潤銀行是選擇了“創業投資子公司+科創金融事業部”的模式;而建行則是“投貸聯動金融中心+建銀國際”的模式。

不過,雖然在投貸業務結構上,《指導意見》做了周全的部署,但其中的幾項規定仍然給獲得股權投資牌照的銀行以制約。

一是擁有牌照的銀行設立的投資功能子公司,以及專職予以信貸配合的機構最終都需要納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如果投貸業務模式下所投股權的風險權重仍然按照1250%或400%計算,那麼對試點銀行的風險資本將是極大佔用。

進一步地,考慮到所投資企業為初創期或缺乏抵押品的科創企業,在銀行股權投資期間,發生壞賬、貸款無法及時回收等問題的概率會相對更高。那麼這種情況下,壞賬如何處理,如何計提風險準備,撥備覆蓋等問題尚未明確。銀行在開展業務時會猶如芒刺在背。

二是子公司的股權投資資金必須是自有資金,且與其他業務資金隔離。例如,上海銀行申報的試點方案中,資金來源全部為資本金和業務利潤收入,同時投資額控制在較小的範圍內,以此來降低風險。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資本金和利潤收入較低的商業銀行開展業務的難度。

(二)境外子公司模式

根據《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在境內不得從信託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因此,對於非《指導意見》中試點商業銀行來說,無法實行在境內設立投資子公司的運作模式,更多需要採用曲線操作策略。

當前,實力較強的國有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採取“信貸投放+境外子公司股權投資”的模式來間接實現投貸聯動。

具體做法是,商業銀行母公司先在香港或其他地區設立全資子公司,再由海外子公司在內地設立境內直投子公司負責股權投資,同時由境內銀行的分支機搆給予信貸支援。通過這種方式,商業銀行母公司並不直接參與股權投資,因此不違反《商業銀行法》的規定。

而這些直投子公司與境內銀行分支機搆的業務聯動,主要是分支機搆推薦優質企業資源,然後由銀行投行部門做股權投資風險評估,再由直投子公司出面協商股權投資事宜,包括“貸款+直投”、“貸款+遠期收益”、“貸款+直投+遠期收益”等形式。

在這種模式下,商業銀行可以發揮集團內部優勢,降低溝通成本,既滿足境內監管要求,也符合當前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趨勢。

同時由於沒有相應的法規限制,投貸聯動的目標更多偏向於成熟企業,股權投資的風險相對有所降低,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協調商業銀行對股權投資、信貸投放的不同風險偏好,有利於業務的開展。

但是該模式的一大弊端是內部利益輸送難以防範,某些企業有可能通過部分銀行內部人士關係,將應還貸款變成銀行股權投資,達到逃債目的。而且,設立境外投資子公司需要母公司有較強的資金實力,且審批極為嚴格,因此在境外設立子公司參與投貸聯動業務的主要是國有大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

(三)VC/PE合作模式

VC/PE合作模式是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最為普遍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下,商業銀行可以與自身風險偏好相似、信貸投向政策匹配的VC/PE機構合作,成立投貸聯盟,來展開投貸聯動業務。

在簽訂投貸聯盟時,兩者會約定,當VC/PE所投企業有融資需求時,商業銀行在額度範圍內直接向該企業提供貸款並跟蹤介入,同時約定在一定條件下,商業銀行可以把貸款轉換為被投資企業的相應股權。

這部分股權將由風險投資機構代持,當被投資企業進行並購、IPO等風險溢價時,風險投資機構拋售代持股權以獲得收益,銀行通過選擇權分享股權溢價。

如果未來VC/PE所投企業發展不及預期,銀行也可以放棄貸款轉為股權的機會,待貸款到期後不再續,直接退出即可。

在這種模式中,商業銀行與VC/PE有兩種合作方式:一是在VC/PE進行股權投資之後再跟進,利用風投機構的專業價值評估、篩選(一般有兜底條款)和背書,以“跟貸”的形式控制風險,獲得一定放貸與股權收益。

二是由商業銀行為風投機構篩選推薦優質企業,給予貸款支援,並為VC/PE提供包括財務顧問和託管在內的綜合服務,來拓展商業銀行利潤。

不過,在合作中,由於商業銀行與VC/PE在授信評審、投資選擇與風險隔離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需要加強對VC/PE的投資經驗、企業現金流等方面的考察。

通常的做法是要求企業和風投機構在銀行開設帳戶,以此來對被投資企業資金狀況進行即時評估。同時為保證行權期限到來時,可以通過直接行權等方式獲得收益,在與風險投資機構簽訂選擇權時還需明確代持與退出條款。

最後,在介紹完三類模式後,我們按照老規矩來做個總結。

雖然投貸聯動對政府與銀行都是極具正向激勵的業務,發展速度也較快,但總體規模仍然較小,銀行要想吃到這塊蛋糕面臨著不少問題。從以上三種模式的分析來看,以下三類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一是銀行專業性不足。股權投資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作,需要法律、管理、資本運作等複合型知識,這與過去銀行傳統的信貸業務的要求與難度都有著較大的差異。

即使是與VC/PE集團合作,借助外部機構的專業知識,也存在道德風險的問題。畢竟兩者關注焦點不同,VC/PE為保障企業未來的發展,有足夠的動力欺騙銀行,引誘銀行投入貸款支持發展,以提高未來股權投資收益兌現的概率。

二是退出問題。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業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退出獲取股權收益,以彌補貸款信用風險。但在股權投資中,怎麼有效退出還是個大問題。

中小企業新三板和IPO上市的難度較大,且當前股權轉讓機制較不完善。若商業銀行因受限於投資期限而被動提前退出,將面臨難以估值、難以選擇交易對手的困境。

而且,退出是否成功依賴於企業後期發展的成長性及交易市場的活躍性,如果公司經營狀況較差時,商業銀行投資的退出難度就進一步加大。

三是貸款與股權投資的矛盾問題。投貸聯動的股權投資主要面向成長性高的科創企業,更看重企業的成長型,需要多年才能獲得收益,具有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而對於債權投資來說,銀行關注的是在保證流動性的基礎上盈利,更看重企業現金流的是否正常、穩定。

即使對於境外子公司與投貸聯盟而言,可以稍做協調,能夠一定程度上減輕矛盾。但能使兩者互相協調,同時符合兩者標準的投資標的又有多少呢?

他山之石—來自矽谷銀行的成功經驗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銀行要想在投貸聯動業務上做大做強並不容易,股權與債權投資的矛盾,信用風險等都是銀行未來暨需解決的問題。

鑒於國內發展時間較短,經驗尚淺,我們把目光移到國外,挑了目前發展較為成功的矽谷銀行,看看他有哪些經驗我們可以借鑒。

(一)矽谷銀行如何展開投貸聯動?

90年代的矽谷正處於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時期,儘管當時矽谷地區有包括渣打銀行、美國銀行在內的多家知名銀行的分行,然而大多數銀行主要面向成熟企業,中小型科技企業是公認的高風險客戶,鮮有銀行涉足該類企業的貸款業務。

成立僅10餘年的矽谷銀行看中了其中的市場,借此機會探索投貸聯動的投資模式,發放貸款和參與股權投資的客戶包括Twitter和Facebook在內的全球眾多知名科技企業。矽谷銀行與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變身成真正立足並服務於矽谷的銀行,一舉成為目前全球最成功的科技銀行。

目前,矽谷銀行已經發展為矽谷銀行金融集團(SVB Financial Group),包括矽谷資本、矽谷證券、矽谷私人客戶服務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形成了企業存貸款、資產評估、投資諮詢、創業輔導為一體的金融服務鏈。其中,中小企業和風投基金提供貸款等金融服務專案的收入占了整個集團的70%左右。

在投貸聯動的業務模式上,矽谷集團有直接參股和借道風投基金兩種方式。

在第一種方式中,矽谷銀行發放貸款,對於非常看好的科創企業,矽谷資本會直接給予股權投資。對於處於發展早期的科創企業,矽谷銀行會採用“認股期權貸款”模式,但貸款利率一般會比普通貸款利率高2%-3%以平衡業務風險。通常每一家的投資金額在100-400萬美元左右。貸款產品主要為一年期的信用額度或2-3年的定期貸款。

同時,矽谷資本還入股了超過500家風投機構,向VC/PE投資或向風投機構發放貸款,再由風投機構直接投資科創型企業。通過直接入股風投機構的方式,使得矽谷銀行和風投機構的合作更加穩固持久。或者以VC/PE對企業的篩選為基礎,矽谷銀行向VC/PE投資過的企業進行放貸和其他金融服務,通過與風險投資機構合作來緩解資訊的不對稱。

在此基礎上,矽谷銀行還成立了由股權投資機構、企業、銀行三方組成的創業投資諮詢顧問委員會,實現了整個平臺的資訊共用和良好溝通。

在以上兩種投資模式下,矽谷銀行取得很好的成績,每年的壞賬率不到1%,這對於矽谷銀行如此大體量的投貸業務而言,十分驚人。

之所以擁有如此低的壞賬,主要因為矽谷銀行在傳統風險評估體系下,建立了符合科創型中小企業特徵的風險評價體系。在風控體系中比較核心的是以下三點:

一是重視現金流。科創企業在初期的盈利能力通常較差,矽谷銀行把企業現金流而非盈利能力作為企業還款能力的主要指標。被投資企業和基金需在矽谷銀行開設帳戶,便於矽谷銀行對現金流的監控,並要帳戶中保持一定資金以抵禦風險。

向科創企業發放貸款後,矽谷銀行的專業財務團隊還會進駐企業內部,擔任企業財務顧問等職,有助於全方位瞭解企業資金狀況。

二是多元化的投資。矽谷銀行還集合了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行業、不同風險類型的企業項目,以此來起到分散風險的目的。對於創業早期貸款無門的企業來說,其對貸款利率的敏感度最低,矽谷銀行發放的貸款利率也相對較高。

結合科創企業在早期發展階段缺少固定資產,但專利技術較多的情況,矽谷銀行還對科創企業開展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

同時在企業與矽谷銀行的貸款合同中會明確,矽谷銀行的貸款位於債權人清償第一順序,最大限度地維護銀行利益。

三是精准的市場定位與人才建設。矽谷銀行只涉獵其最熟悉的領域,包括生命科學、高技術互聯網、風險投資和高端葡萄酒這四大行業。

為了能有效甄別並評估科創企業,矽谷銀行招募了眾多高新技術領域工作過的工程師和員工,通過這些專業人員的人脈和專業知識,緩解了因資訊不對稱而造成的信用風險。同時高技術團隊的專業分析評估也為矽谷銀行貸款和投資決策提供了依據。

比如說矽谷銀行的生命科學團隊。它統計了超過1000家生物科技公司,分析出行業投資模型,並為半數以上美國生命科學初創企業提供過諮詢服務,成為了真正的專業“智庫”。

在股權投資上,矽谷銀行待科創企業進入成熟期後,便選擇退出,不長期持有股權。他的退出方式主要有一級市場退出機制(IPO、並購、二次出售)和二級市場退出機制(通過二級市場將股權出售給其他投資人)。

根據美國《投資公司法》的規定,股權投資機構投資企業後,需滿足一定時間後才能退出。這就使得投貸聯動資金在短時間內難以從一級市場退出,拓展選擇二級市場的退出機制提高了股權投資退出的流動性。

矽谷銀行投貸聯動資金可以選擇,如PORTAL交易平臺、OPUS交易平臺,高盛設立的可交易非註冊證券場外交易平臺等多種方式在二級市場上實現退出。

(二)從矽谷銀行模式中所得的啟示

在市場大環境大制度不在自身掌控中的情況下,人才是國內銀行未來投貸聯動的發展道路的關鍵。

1、對於專業性不足、股權與貸款矛盾的問題

上述所說股權投資與貸款之間的矛盾主要有兩個根源,一是商業銀行自身考核機制的矛盾,股權考核週期長,而信貸則以季度或年度考核;二是股權投資相對忽視短期現金流容易產生壞賬損失的問題,從而抑制銀行貸款推進。

對於第一種,銀行可以借鑒持牌模式,設立專營負責投貸聯動的分支機搆,給予二套的考核機制,釋放信貸人員的放貸熱情。

而對於第二種,關鍵在於壞賬率。矽谷銀行之所以在投貸聯動上取得如此好的成績,有如此大的規模,主要在於其背後的專業團隊做支撐。

因為對於懂行的人來說,他們能夠清楚地瞭解科創企業未來現金流的狀況。

比如說一家做手機APP的中小企業,他們正在研發一款新的APP。如果有懂行的人參與其中,他們能有效評估這款APP研發成功的可能性、所需要的時間與未來的市場前景。而這些對於這家企業而言,是未來現金流是否充足的關鍵。

所以,在具體展開業務時,銀行要避免大包大欖,而是深耕於某幾個具有發展前景、政府支持的高新行業,以優厚的激勵與報酬從實業屆挖角專業人才,建造技術團隊。

當然,除人才這一重要因素外,銀行也可以在投貸聯動業務開展時增加相應的協議。比如要求被投資企業在銀行設立基礎帳戶,監控其現金流是否充足,並在專案中期建立跟蹤和止損機制,一旦發現下降到警戒線,馬上止損退出。

或者更為直接地,如矽谷銀行一樣,要求企業將其定為債權人清償第一順位。

2、對於退出難的問題

這個根源在於兩點。一是市場的建設問題,包括股權交易與股票上市等,由於中美市場發展程度不同,這一點矽谷銀行可能是具有先天的優勢,我們無法改變。

二是未來企業的發展前景。挑選出良好的企業能在固有的市場制度下提高IPO、新三板上市與股權轉讓的成功率,這一點有賴於銀行眼光,即還是人才問題。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