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寫不好書法難以成就大家

■徐悲鴻書法

■容庚書法

■陸儼少書法

■1955年2月4日,胡一川探望黃賓虹,當時他病體消弱,仍伏案作畫,即拍下這張最後的照片。

梁世雄接受收藏週刊專訪,回憶容庚教誨深有同感:

“關、黎的時代,美院對書法很重視。 ”在廣州美院老教授梁世雄家中,梁世雄給收藏週刊記者回憶了當年廣州美院書法教學的一些情況。 他說:“我以前對我的研究生都這麼要求的,兩本書必讀,《歷代書法論文選》和《當代中國書法論文選》。 ”他更直言:“寫不好書法,成不了大家。 ”

■收藏週刊記者 李世雲 梁志欽

簡介

梁世雄

著名畫家,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要求學生必讀兩本“書法論文選”

收藏週刊:上周有關“畫家書法”的話題報導,出版後引起了廣泛的爭論,有人認為,作為畫家,不一定要對書法要求很高。

梁世雄:他們體會不到書法對國畫的重要性,黃胄很有名,但他的字寫不好。 有一次一位元領導見到他的作品,說:“你的字不行”。 結果,黃胄從此發奮練字,57歲開始,補書法課。 我以前在北京跟他一起畫過畫,他跟我說起這件事。 現在年輕人還不理會書法跟繪畫的關係。

收藏週刊:老一輩畫家都很重視書法。

梁世雄:老一輩的字和畫都很好,你看潘天壽的字就很好。 在他的一本畫集中,有一幅畫,聽說他對題款不滿意,就挖了出來,重新題,很少人會注意到,但認真看,能看得出來。

李可染書法也不錯,黃賓虹就更不用講了。

收藏週刊:讓人意外的是,吳冠中的書法似乎爭議比較大。

梁世雄:他的書法是輕飄飄的。 我始終認為,書法比畫難。 為什麼?因為書法下筆一定要准,不能修改,一筆寫不好都要重來,畫畫還可以補補,遮蓋一下。 啟功當年寫一張書簽給容庚先生。 為了寫到自己滿意,他寫了六張,我親眼看到的。 真正嚴格起來,有一個字寫不好,都不舒服,需要從頭再寫。

有些畫家覺得寫書法浪費時間。 不少人覺得花時間寫字,不如多畫兩張畫。 結果兩方面水準都上不去。

收藏週刊:容庚先生的書法確實很有特點。

梁世雄:他主要是受舅舅鄧爾雅的影響。 容庚老曾送我一幅高劍父先生的書法,他跟我說:“劍父先生之畫為世界所共珍。 若其書法,斜風驟雨,一空臨仿,識者絕少。”

收藏週刊:對於當下的國畫,是否有了材料、有了形式之後,筆墨顯得相對不重要了?

梁世雄:當然不是。我以前對我的研究生都這麼要求的,兩本書必讀,《歷代書法論文選》和《當代中國書法論文選》。

去杭州考察後就提出開設書法專業

收藏週刊:關山月、黎雄才先生的書法有什麼異同?

梁世雄:關老曾強調“骨氣源書法,風神籍寫生”。畫面骨法來源書法,而風神風采則來源寫生。黎老一開始不太重視書法,後來很重視書法。晚年的時候,寫了很多書法。

收藏週刊:關山月、黎雄才等老先生還在的時候,美院對書法的態度如何?

梁世雄:關、黎的時代,美院對書法很重視,很多全國有名的大家都來過講學。容庚老也曾講:“歷代,沒有哪個大畫家的書法是不行的。”寫不好書法,成不了大家。

而且早期留學西方的大藝術家,回國後,都很重視書法,比如李鐵夫,他的書法很好,他很崇拜傅山;還有徐悲鴻、劉海粟的書法都很好。

收藏週刊:當時都有哪些大家來過美院講課?

梁世雄:陸儼少、劉海粟、葉淺予、黃胄、潘天壽、婁師白、李可染、李苦禪、程十發都來過。當時每年廣交會都會請一些名家來,關老、黎老一聽到他們來廣州,就想辦法請他們到美院講課,每次都是我去溝通聯絡,講完課就請他們去附近酒樓吃飯,他們都覺得很高興。

葉淺予來廣美講課,有幾個要求,希望去一次大排檔、吃一次早茶、走一次石板路(穿木屐)。他說,就喜歡茶樓那種嘈雜的聲音。

其中,程十發來的時間最長,住了一個月,婁師白也住了很長時間。他們對飲食要求都很簡單,但婁師白每頓飯都要喝酒,就喝普通的米酒,吃豆腐也要喝。我不會喝,就讓陳永鏘去陪他。

葉淺予到我們家,我妻子做了一頓紅燒肉給他,他驚歎:“哇,真好吃!”以前北方的畫家都很願意來廣東,都想來廣州看看。婁師白當時來廣州很不習慣,他很有意思。他來的時候是冬天,那時候室內還沒有暖氣,我們就借了一個燒炭的暖爐給他,結果,沒幾天,他不小心給摔壞了,他感覺很過意不去,於是畫了一個炭爐“賠”我們。

收藏週刊:聽說當年還邀請了盧振寰先生過來美院講課?

梁世雄:當年的關老黎老很包容的。他傳統基礎很好,比如問他馬遠是怎樣畫畫的?他的筆法如何?他就能馬上模仿出來,比如戴進又如何?他又能模仿到位。他對傳統研究很深。仿古能力高!在當年被譽為“活傳統”。

收藏週刊:關老黎老有專門跟您談過書法嗎?

梁世雄:當時他們還是很重視書法,廣東比較有名的書法家,基本都有請過來。但相對浙江美院(中國美院)還是有點差距,因為他們很早就有書法篆刻的專業,因為他們延續了潘天壽的主張。1985年,我到他們學院去參觀,當時(書法篆刻專業)的課室都掛滿了書法作品,學生非常自覺,每天都練習。所以,從杭州回來之後,我們就提出要開設書法專業課,並請尚濤負責,他的書法不錯。馬新林是第一屆的書法專業研究生。

1985年,全國召開中國畫教學會議,在杭州開,由廣州美院、浙江美院、西安美院三家主持,很多院校都參加了,研究中國畫如何走向的問題。當時我們主張不同院校要把特點拉開,當時大家都認為廣東的山水很強;浙江則花鳥;中央美院是山水、人物,有蔣兆和的人物傳統。

書法要臨碑帖,歷史的營養豐富

收藏週刊:賴少其的書法,您怎麼看?

梁世雄:賴少其第一是詩詞,第二是書法,第三是畫。他主要學金農。講起他,有一段故事。1985年,我帶研究生去黃山寫生。住在紫雲樓,賴少其同志也住在那裡。那是我們第一次見面,他鄉遇故人。他當時在安徽省宣傳部擔任領導職位。那一次,他寫了一幅書法給我,內容是“取其精者”。記得那時候,賴老才剛剛開始畫國畫,白天就拿塊板在賓館附近寫生,晚上就在賓館的餐廳,把紙鋪在地上畫,有些還是蹲著畫的。

他退休回廣東後,有一次帶著秘書到我的畫室,當時我的畫室也是剛剛裝修好,裝了不少吊櫃,他看了之後感覺很新奇,就讓他的秘書一一畫下,回去也照著裝修自己的畫室。後來他一見到我,就指著我說:“紫雲樓”。

其實,當時一同在黃山的,還有另一個畫家,就是范曾,他正好住我對面,我還跟他開玩笑說:“你來幹嘛?你是畫人物的。”他說:“我來畫背景。”

收藏週刊:那時候交往都很真誠,很隨意啊。

梁世雄:當年,我們要找哪一位老畫家,幾乎都不用介紹信。有一次,我在上海,打電話找唐雲老先生,我在電話裡說:“我是廣州美院的,想拜訪您。”他很開心地說:“歡迎歡迎!”花鳥畫畫家王個簃老先生也是這樣。當時那些畫家都沒有什麼架子。大家都很隨和。

收藏週刊:你怎麼看黃賓虹的山水?

梁世雄:他筆墨功夫是很深的。一味追求要黑。當時學院院長胡一川去拜訪過黃賓虹。黃賓虹當時要送一張畫給胡一川,但臨送前,他還要不停地“加黑”,他的太太說,“不要加了,很黑的。”他就說:“你不懂!你不懂!”後來這幅畫,胡一川就掛在了自己家裡。

收藏週刊:說說您練習書法的體會?

梁世雄:我最初是臨李北海,然後就臨碑,再後來就學文徵明,他是畫家,又是書法家,所以學他的書法題畫很合適,所以,我學他的書法,時間很長。再後來,就學王鐸的草書。王鐸的字大小粗細,區別很大。我感覺,書法一定要臨碑帖,歷史的營養是很豐富的。

若其書法,斜風驟雨,一空臨仿,識者絕少。”

收藏週刊:對於當下的國畫,是否有了材料、有了形式之後,筆墨顯得相對不重要了?

梁世雄:當然不是。我以前對我的研究生都這麼要求的,兩本書必讀,《歷代書法論文選》和《當代中國書法論文選》。

去杭州考察後就提出開設書法專業

收藏週刊:關山月、黎雄才先生的書法有什麼異同?

梁世雄:關老曾強調“骨氣源書法,風神籍寫生”。畫面骨法來源書法,而風神風采則來源寫生。黎老一開始不太重視書法,後來很重視書法。晚年的時候,寫了很多書法。

收藏週刊:關山月、黎雄才等老先生還在的時候,美院對書法的態度如何?

梁世雄:關、黎的時代,美院對書法很重視,很多全國有名的大家都來過講學。容庚老也曾講:“歷代,沒有哪個大畫家的書法是不行的。”寫不好書法,成不了大家。

而且早期留學西方的大藝術家,回國後,都很重視書法,比如李鐵夫,他的書法很好,他很崇拜傅山;還有徐悲鴻、劉海粟的書法都很好。

收藏週刊:當時都有哪些大家來過美院講課?

梁世雄:陸儼少、劉海粟、葉淺予、黃胄、潘天壽、婁師白、李可染、李苦禪、程十發都來過。當時每年廣交會都會請一些名家來,關老、黎老一聽到他們來廣州,就想辦法請他們到美院講課,每次都是我去溝通聯絡,講完課就請他們去附近酒樓吃飯,他們都覺得很高興。

葉淺予來廣美講課,有幾個要求,希望去一次大排檔、吃一次早茶、走一次石板路(穿木屐)。他說,就喜歡茶樓那種嘈雜的聲音。

其中,程十發來的時間最長,住了一個月,婁師白也住了很長時間。他們對飲食要求都很簡單,但婁師白每頓飯都要喝酒,就喝普通的米酒,吃豆腐也要喝。我不會喝,就讓陳永鏘去陪他。

葉淺予到我們家,我妻子做了一頓紅燒肉給他,他驚歎:“哇,真好吃!”以前北方的畫家都很願意來廣東,都想來廣州看看。婁師白當時來廣州很不習慣,他很有意思。他來的時候是冬天,那時候室內還沒有暖氣,我們就借了一個燒炭的暖爐給他,結果,沒幾天,他不小心給摔壞了,他感覺很過意不去,於是畫了一個炭爐“賠”我們。

收藏週刊:聽說當年還邀請了盧振寰先生過來美院講課?

梁世雄:當年的關老黎老很包容的。他傳統基礎很好,比如問他馬遠是怎樣畫畫的?他的筆法如何?他就能馬上模仿出來,比如戴進又如何?他又能模仿到位。他對傳統研究很深。仿古能力高!在當年被譽為“活傳統”。

收藏週刊:關老黎老有專門跟您談過書法嗎?

梁世雄:當時他們還是很重視書法,廣東比較有名的書法家,基本都有請過來。但相對浙江美院(中國美院)還是有點差距,因為他們很早就有書法篆刻的專業,因為他們延續了潘天壽的主張。1985年,我到他們學院去參觀,當時(書法篆刻專業)的課室都掛滿了書法作品,學生非常自覺,每天都練習。所以,從杭州回來之後,我們就提出要開設書法專業課,並請尚濤負責,他的書法不錯。馬新林是第一屆的書法專業研究生。

1985年,全國召開中國畫教學會議,在杭州開,由廣州美院、浙江美院、西安美院三家主持,很多院校都參加了,研究中國畫如何走向的問題。當時我們主張不同院校要把特點拉開,當時大家都認為廣東的山水很強;浙江則花鳥;中央美院是山水、人物,有蔣兆和的人物傳統。

書法要臨碑帖,歷史的營養豐富

收藏週刊:賴少其的書法,您怎麼看?

梁世雄:賴少其第一是詩詞,第二是書法,第三是畫。他主要學金農。講起他,有一段故事。1985年,我帶研究生去黃山寫生。住在紫雲樓,賴少其同志也住在那裡。那是我們第一次見面,他鄉遇故人。他當時在安徽省宣傳部擔任領導職位。那一次,他寫了一幅書法給我,內容是“取其精者”。記得那時候,賴老才剛剛開始畫國畫,白天就拿塊板在賓館附近寫生,晚上就在賓館的餐廳,把紙鋪在地上畫,有些還是蹲著畫的。

他退休回廣東後,有一次帶著秘書到我的畫室,當時我的畫室也是剛剛裝修好,裝了不少吊櫃,他看了之後感覺很新奇,就讓他的秘書一一畫下,回去也照著裝修自己的畫室。後來他一見到我,就指著我說:“紫雲樓”。

其實,當時一同在黃山的,還有另一個畫家,就是范曾,他正好住我對面,我還跟他開玩笑說:“你來幹嘛?你是畫人物的。”他說:“我來畫背景。”

收藏週刊:那時候交往都很真誠,很隨意啊。

梁世雄:當年,我們要找哪一位老畫家,幾乎都不用介紹信。有一次,我在上海,打電話找唐雲老先生,我在電話裡說:“我是廣州美院的,想拜訪您。”他很開心地說:“歡迎歡迎!”花鳥畫畫家王個簃老先生也是這樣。當時那些畫家都沒有什麼架子。大家都很隨和。

收藏週刊:你怎麼看黃賓虹的山水?

梁世雄:他筆墨功夫是很深的。一味追求要黑。當時學院院長胡一川去拜訪過黃賓虹。黃賓虹當時要送一張畫給胡一川,但臨送前,他還要不停地“加黑”,他的太太說,“不要加了,很黑的。”他就說:“你不懂!你不懂!”後來這幅畫,胡一川就掛在了自己家裡。

收藏週刊:說說您練習書法的體會?

梁世雄:我最初是臨李北海,然後就臨碑,再後來就學文徵明,他是畫家,又是書法家,所以學他的書法題畫很合適,所以,我學他的書法,時間很長。再後來,就學王鐸的草書。王鐸的字大小粗細,區別很大。我感覺,書法一定要臨碑帖,歷史的營養是很豐富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