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成都高新區排名全國第三,卻在這些方面被西安甩在身後

西部城事注:科技部近日印發《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三五”發展規劃》。 其中武漢東湖、湖南長株潭、四川成都等國家自創區被“點名”,

這些高新區在過去的十二五期間, 年均增速達30%左右, 成為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重要力量。

國家高新區往往是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頭架馬車, 其表現是衡量一地經濟發展品質的重要指標。 就國家高新區“十三五”規劃出臺的契機, 西部君本文主要淺析西部地區幾個國家高新區的概況, 談談與中東部的發展差距, 及其未來發展的潛力。

撰文|西部君(本文轉自“西部城事”, 不代表“杠杆遊戲”立場, 已獲授權, 歡迎關注)

1

西部與中東部的差距明顯

西部君曾在西部城事前面的文章中, 全方位比較過東中西部的發展差距, 其中經濟體量方面, 2015年西部12省市區的GDP總量為156461.13 萬億, 占到31省市區總量的20.32%的權重。

但科技部旗下的火炬中心近日發佈的《2015年全國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經濟指標》表明,

西部地區高新技術企業的主要經濟指標, 大多只占到全國高新區對應總數10%到12%的比重。 這說明, 西部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 不僅落後於中東部, 也要低於自身的整體經濟發展水準。

以西部地區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排名第二的四川為例, 其雖然擁有綜合實力排名全國第三的成都高新區, 但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營業收入、工業總產值等各項資料, 都被在中部地區只處於中等水準的安徽拉開明顯差距。

特別是工業總產值上, 四川高新企業不到5000億元, 安徽則高達近7800億元, 差距可以用懸殊來形容。 要知道在GDP總量上, 四川比安徽可要高出三分之一,

在2015年, 安徽的國家高新區只有4家, 四川則達到了7家。 這些對比說明, 高新技術產業在四川經濟中的分量要遠遠低於安徽, 而安徽高新技術產業的效率與產出相對更健康。

2

寶雞坐穩西部非省會城市國家高新區第一把交椅

資料顯示, 貴陽高新區企業營業總收入, 超過重慶和璧山兩個高新區的總和。 這些年重慶高新區範圍幾經調整, 產業佈局穩定性與發展勢頭受到一定影響。 相對來說, 貴陽高新區近年來在醫藥產業、大資料產業等方面發力明顯, 正取得初步成效。

西部非省會城市國家高新區中, 則屬寶雞較為搶眼。 該高新區2015年企業從業人員規模是省會城市昆明高新區的2倍, 工業總產值也僅是略低於重慶高新區,

比昆明高出三分之一, 為蘭州高新區的2倍, 穩居整個西部非省會城市國家高新區的第一位。

當然, 寶雞開發區的特點或說劣勢也很明顯, 它是一家以有色金屬鈦為特色的資源型高新區, 如何解決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 如何延長高新技術產業鏈, 將是未來的重要挑戰。

在全國範圍橫向比較, 作為西部非省會城市的寶雞, 其高新區經濟表現與中東部的二級城市比起來, 就要相形見絀了。 比如, 只是中部地區中游水準的株洲, 其高新區各方面資料就都要優於寶雞, 甚至比不少西部省會城市高新區都強。 事實上, 隨便在中東部找個二級城市的高新區, 都夠不少西部省會高新區追趕了。

這點再次說明, 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

西部與中東部的差距很明顯, 且地區內部的發展差距也較大, 發展平衡問題突出。

3

重慶的尷尬:高新企業強, 高新區弱

作為最老牌的國家高新區之一, 重慶高新區的各項資料, 並不如人們想像中的漂亮。 前面說過, 其營業收入和工業產值不僅被成都、西安甩出幾個身位, 也被貴陽高新區反超。

但重慶全域內高新技術企業的工業總產值, 卻位居西部第一, 甚至超過了在國家高新區數量上遠超自己的四川。

高新區競爭乏力, 高新企業產業卻並不弱勢, 說明重慶高新區對高新企業的吸納能力存在不足, 內部發展不均衡問題較為嚴重, 特別是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孵化效應明顯較弱。

從長遠看, 重慶高新區的發展可能也並不太樂觀。 壓力不只是來自外部,而更多是“內部兄弟”的擠壓。別說重慶自貿區和兩江新區,沙區、璧山國家高新區為代表的渝西地區,都將與重慶高新區形成正面交鋒。如何在多面夾擊中開闢新路,重慶高新區壓力不小。

4

西安高新區趕超成都高新區勢頭強勁

在最新的國家高新區排名中,成都和西安分列三、四位。綜合實力上,成都排位要領先西安。不過,高新區企業的主要經濟指標方面,西安的表現卻更勝一籌。

其中西安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高於成都的三分之一左右。營業收入和工業總產值方面,成都高新也被西安高新甩開一段距離。

兩區的這種差異,與各自的產業結構有直接關係。西安高新區規劃定位為“創新之城和科技之都”,天府新區高新片區的定位為“現代商務中心、高端產業新城”,從這兩個新區的定位比較,即不難發現各自的發展側重。

成都高新區是更像是新城打造,其產業佈局更為分散和多元,尤其是“吸金”能力突出的第三產業與地產占比較重。這從這兩年來成都高新區房價的變化,就可一見端倪。而西安高新區由於人才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上有相對優勢,在高新技術產業上的發力佈局更為集中和明顯。

壓力不只是來自外部,而更多是“內部兄弟”的擠壓。別說重慶自貿區和兩江新區,沙區、璧山國家高新區為代表的渝西地區,都將與重慶高新區形成正面交鋒。如何在多面夾擊中開闢新路,重慶高新區壓力不小。

4

西安高新區趕超成都高新區勢頭強勁

在最新的國家高新區排名中,成都和西安分列三、四位。綜合實力上,成都排位要領先西安。不過,高新區企業的主要經濟指標方面,西安的表現卻更勝一籌。

其中西安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高於成都的三分之一左右。營業收入和工業總產值方面,成都高新也被西安高新甩開一段距離。

兩區的這種差異,與各自的產業結構有直接關係。西安高新區規劃定位為“創新之城和科技之都”,天府新區高新片區的定位為“現代商務中心、高端產業新城”,從這兩個新區的定位比較,即不難發現各自的發展側重。

成都高新區是更像是新城打造,其產業佈局更為分散和多元,尤其是“吸金”能力突出的第三產業與地產占比較重。這從這兩年來成都高新區房價的變化,就可一見端倪。而西安高新區由於人才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上有相對優勢,在高新技術產業上的發力佈局更為集中和明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