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周亞輝和“空空狐”撕逼事件再刷屏,創業之前,你真的想好了嗎?

不過它的名氣, 遠遠不如創始人余小丹, 這個90年出生的重慶妹子, 在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碩士學位後回國創業, 從一開始就頂著“天才少女”“美女創始人”的光環, 又因為“被VC追著投”“央視對噴俞敏洪”等報導頻繁的出現在人們面前。

要說這本該是一個勵志的創業故事, 但創投雙方幾番毫不留情的隔空對峙以後, 曾經的追捧也變成了譁然。

這場漫長的“撕逼大戰”得從去2016年12月8號說起了, 空空狐的創始人余小丹在當天發文《20天》, 講述了她創立的公司空空狐遇到財務危機時, 自己恰好又重病住院, 為了員工和企業的利益, 為了一手創立的公司能夠活下去, 她不得不像投資方低頭, 轉讓了大部分股權, 辭掉了CEO的職位, 空空狐也由昆侖萬維董事長周亞輝接管。

一直被當做“靶心”的周亞輝, 終於在事件的半年後首次發聲, 估計這次他也是實在忍不下去了,

在5月6號淩晨發聲, 公開指責餘小丹“編造”了空空狐的故事。

1.虧光了投資人的5000萬卻沒有一點反思2.餘小丹所謂值錢(價值3-4億)的公司, 在她入院之前就已經陷入經營危機3.雙方談妥了方案之後, 餘小丹才暈厥住院4.給不在公司上班的乾媽每個月發了5萬的公司5.用公司的錢買包包衣服, 在公司最艱難的歲月和男友去日本旅遊6.不懂經營, 挪用用戶資金用於公司周轉.....

其實事情發展至今,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樣, 我們不得而知, 到底誰對誰錯, 也不敢妄下斷言, 相信每個讀者心中都有自己的評判。

雖說創業和投資的成功, 都是小概率的事件, 沒有人需要為失敗付出百分百的責任, 但失敗之後的態度, 卻比成功之後的更有說服力。

成功的時候只需要享受鮮花和掌聲, 失敗的時候呢?是該好好反省, 承認錯誤?還是堅持己見, 甚至推卸責任?

選擇後者的人不少, 也許他們真的覺得自己在創業之中已經投入了自己的所有了, 就算失敗自己也問心無愧了。

不過, 真的問心無愧了嗎?走上創業之路真的想好了嗎?如果想不通下面幾點,

最好就不要開始創業。

萬眾創業的時代,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創業。 不得不說, 很多人創業的理由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或者是對職場的工作不滿意, 所以有了創業的想法。 其實, 但凡有著這樣想法的人, 創業之途往往也以失敗告終, 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裡, 創業非常簡單, 至少比在外面工作簡單, 不用考慮職場之中複雜的關係, 不用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不用面對不瞭解自己的上司。

很多創業者覺得, 只要擁有決心和激情就已經足夠, 但這樣的成功學故事現在已經沒有人會看了, 無論取得了多大成就的創業者都知道, 創業是需要踏踏實實的實幹, 需要對社會、對職場更大的抗壓能力。

在公司裡面的壓力都受不了, 怎麼能承受作為一個創業者的壓力?連一份被安排的工作都做不了, 又怎麼能做好安排別人的工作?

其實真正想要把事業做大的創始人, 就知道錢應該花在公司上。 余小丹在回應的文章當中曾提到了這樣一句話, 年薪200萬的COO工資說合理, 但她不足五分之一卻被指責獎金拿多了。

創始人不需要工資來激勵, 也不會因為工資低離開公司。 再說了, 公司大部分的資金都是融資而來, 也就是花的投資人的錢, 這種時候, 更要把錢花在刀刃上。 等到公司真的運營不錯, 資產也增值, 那麼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也是合理的。 但如果因為走上了創業這條路, 就開始立刻的厭惡低品質的生活, 想著怎麼享樂,那結果可想而知。

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這樣的話雖然看起來很勵志,但是創業的道路比想像中的要曲折。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幾百萬幾千萬的投資注入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項目,那些默默無聞的人很可能一夜之間就成了資本青睞的焦點。但其實,融資對於創業者來說只是一個開始,多少人燒光了投資人的錢(也有可能是自己的積蓄和借款)以後一蹶不振,又有多少人在公司財務危機時只選擇了逃避。

幻想著公司做大做強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如果這些業務失敗怎麼辦,如果這個項目失敗怎麼辦,如果公司資金周轉不靈怎麼辦,如果沒有想好這些問題,沒有做好這些準備。稍微一點細小的差錯,就可以成為滅頂之災。

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行業特性,都有其發展的趨勢。如果只是作為一個圍觀者,提出各種各樣的假設都無可厚非。但如果你要在這個行業發展,就得對這個行業有著足夠的瞭解。現在就連是招聘員工也得有三五年的工作經驗,如果連老闆都是“門外漢”,你們的企業怎麼在激烈的競爭之中存活?

想著怎麼享樂,那結果可想而知。

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這樣的話雖然看起來很勵志,但是創業的道路比想像中的要曲折。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幾百萬幾千萬的投資注入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項目,那些默默無聞的人很可能一夜之間就成了資本青睞的焦點。但其實,融資對於創業者來說只是一個開始,多少人燒光了投資人的錢(也有可能是自己的積蓄和借款)以後一蹶不振,又有多少人在公司財務危機時只選擇了逃避。

幻想著公司做大做強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如果這些業務失敗怎麼辦,如果這個項目失敗怎麼辦,如果公司資金周轉不靈怎麼辦,如果沒有想好這些問題,沒有做好這些準備。稍微一點細小的差錯,就可以成為滅頂之災。

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行業特性,都有其發展的趨勢。如果只是作為一個圍觀者,提出各種各樣的假設都無可厚非。但如果你要在這個行業發展,就得對這個行業有著足夠的瞭解。現在就連是招聘員工也得有三五年的工作經驗,如果連老闆都是“門外漢”,你們的企業怎麼在激烈的競爭之中存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