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新能源時代,科技型民企力求發揮更大作用

李河君, 現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1994年, 李河君白手起家, 創立漢能控股集團, 經過二十多年努力, 漢能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民營水力發電企業和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

兩會期間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李河君, 本著專業的態度和長久的行業經驗, 積極參加討論國家大政方針、重大事務, 堅實履行一個全國政協委員的職責。

在環保、民企參與國家科研專案、積極搶佔高新技術制高點上建言獻策。

【李河君委員提出以下五點重要意見提案】

鼓勵清潔能源生產消費, 促進霧霾治理和環境保護

霧霾已成為影響我國人民健康和經濟發展的“心頭大患”。

2016年入冬以來, 北方地區多次出現的大範圍持續性霧霾天氣, 其波及範圍廣, 重度霾地區面積大, 多地緊急採取了停產、限產、停課、限行等措施。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統計, 由此造成的損失估值可能已達到每年約3.5萬億美元。

燃煤的排放物質是PM2.5的主要組成成分。

但從我國目前的能源結構看, 火電裝機高於清潔能源(包括水電、風電、光電、核電等)兩倍左右, 應穩步提高清潔能源占比。

然而我國繼續加快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尚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棄風棄光現象突出, 2016年上半年, 各地棄風棄光總量達371億千瓦時,

接近2015年全年水準。

二是清潔能源消納不合理, 我國目前電力消納以省內消納為主, 西部風、光資源富集地區的電力無法合理消納。

三是分散式發展緩慢, 融資難、並網難、補貼不能及時到位, 不僅造成經濟、環保損失巨大, 而且直接影響了清潔能源產業的提振。

李河君委員建議:

(1)深化電力體制改革, 以市場化手段倒逼能源結構調整。

(2)鼓勵清潔能源生產, 在保證電網安全運行的前提下, 促進清潔能源優先上網, 落實可再生能源全額保障性收購;進一步提高分散式比重, 提高光電建築比例, 減少電網消納壓力。

(3)鼓勵清潔能源消費。 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各類分散式發電、戶用發電和移動能源產業,

鼓勵工商企業、城鄉居民在生產和生活中使用清潔能源。

進一步向民營企業開放航太產業鏈

隨著我國航太產業實力日漸成長, 發展中高端水準的航太經濟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根據《2016中國的航太》白皮書指導, 鼓勵社會資本進入, 將改變我國傳統的航太發展模式, 注重科技創新、成本控制和靈活匹配, 縮短研發、製造、應用週期, 提升我國航太產業整體實力。

1、全球商業航太市場正在快速發展。

商業航太即按照市場化模式從事航太領域的投融資、研發、生產製造、發射、運營維護和應用開發等活動, 投資者可以自由進入和退出。

商業航太作為一種商業模式, 通過市場競爭, 有利於加快技術進步和服務社會, 有利於提升航太企業、航太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的航太產業鏈, 最近十幾年快速發展, 已趨於成熟。

其商業航太對外出口在2015年達1189億美元, 使美國航太成功地從單一的政治使命轉變為可以產生利潤的商業板塊。

李河君委員建議:

建議國家完善商業航太政策法規、標準認證體系等, 進一步向民營企業開放航太產業專案資訊、科研平臺、技術研發、元器件及新材料市場等, 鼓勵和支援民營企業參與到商業航太產業鏈上中下游當中。

鼓勵民營企業並購世界先進技術

融入全球創新網路、整合全球技術創新資源、通過集成創新開創全球共創空間, 是中國企業以創新引領發展的必然選擇。

鼓勵民營企業到國際上並購高新技術企業,

實踐證明, 這是我國在高新技術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的一個有效途徑。

1、現狀與問題

近年來, 中國企業海外並購規模逐步擴大, 並出現積極變化。

不同于以往“以資源並購”為重點, 民營企業更青睞高科技、電信和零售等行業, 尋求更為多元化的投資機會。

吉利、華為、複星、漢能、三一、上工申貝等民營企業通過在海外並購技術型公司和集成創新, 迅速掌握了前沿技術甚至顛覆性技術, 提升了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準, 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目前, 全球經濟、產業仍在深度調整, 合理低廉的價格即可購買到世界一流的技術和資產;

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估值較高, 是以現金和股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海外並購的有利時機。

李河君建議:國家可以從戰略高度鼓勵民營企業進行海外並購,制定相關政策,並鼓勵民企與國企“抱團出海”並購。

通過專項資金、優惠貸款,以及在外匯使用方面,為民營企業全球技術並購提供金融支援。

對民營企業對民營企業海外技術的國產化、產業化專案給予支援;對民營企業海外技術創新成果向國內轉移,在稅收優惠、技術創新成果獎勵等方面給予支援。

鼓勵支持太陽能汽車研發應用

發展新能源汽車對於我國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目前快速發展壯大,太陽能汽車是面向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創新應用形式。

太陽能汽車作為純電動汽車具有獨特優勢。

通過將太陽能發電晶片集成,可“邊開邊充”,使汽車中短途“不插電無限行駛”成為可能。

目前隨著高效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出現,太陽能汽車的轉化效率得到提升,發展太陽能汽車已經成為現實。

我國企業已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效柔性砷化鎵薄膜發電技術,可生產世界上最薄、最輕、轉化效率最高的柔性薄膜電池晶片,並已成功開發了4款全太陽能動力動態樣車。

鑒於太陽能汽車的大規模應用,符合國家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需要,李河君建議國家加大支持力度,使太陽能汽車早日走進千家萬戶。

鼓勵CCER抵消使用,加快全國碳交易市場發展

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簡稱為CCER)作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兩類基礎產品之一,可以在控排企業履約時用於抵消部分碳排放使用。

控排企業使用CCER來履約可以適當降低企業的履約成本,同時CCER的使用能給減排項目帶來一定收益,促進企業從高碳排放向低碳化發展。因此,CCER抵消使用對於全國碳市場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CCER項目大多是國家鼓勵的綠色、低碳、環保類專案,它減排路徑的重要領域。鑒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即將啟動。

李河君建議國家在配額發放的時候統籌考慮配額和CCER的數量總量;CCER抵消管理辦法由國家統一制定,相關政策要留有適當的過渡期,給市場充足的應對時間;適當簡化CCER專案審批流程,縮短專案申報週期;在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下,CCER抵消應消除地域割裂的影響,可在全國範圍內使用;CCER抵消規則儘量簡單明瞭,並鼓勵新能源、農業、林業和低碳環保類CCER抵消使用;建議CCER抵消比例維持在配額總量的5%—10%。

李河君委員針對上述五點的提問,表明了當今中國清潔能源企業對國家戰略的關切和積極配合。隨著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走出國門,依靠著技術創新和環保意識獲得更廣闊的市場佈局,中國品牌的聲望也得以遠播四方。

隨著這些建議的提出,伴隨著經濟發展的同時,綠水青山也能夠得以保護。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李河君建議:國家可以從戰略高度鼓勵民營企業進行海外並購,制定相關政策,並鼓勵民企與國企“抱團出海”並購。

通過專項資金、優惠貸款,以及在外匯使用方面,為民營企業全球技術並購提供金融支援。

對民營企業對民營企業海外技術的國產化、產業化專案給予支援;對民營企業海外技術創新成果向國內轉移,在稅收優惠、技術創新成果獎勵等方面給予支援。

鼓勵支持太陽能汽車研發應用

發展新能源汽車對於我國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目前快速發展壯大,太陽能汽車是面向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創新應用形式。

太陽能汽車作為純電動汽車具有獨特優勢。

通過將太陽能發電晶片集成,可“邊開邊充”,使汽車中短途“不插電無限行駛”成為可能。

目前隨著高效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出現,太陽能汽車的轉化效率得到提升,發展太陽能汽車已經成為現實。

我國企業已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效柔性砷化鎵薄膜發電技術,可生產世界上最薄、最輕、轉化效率最高的柔性薄膜電池晶片,並已成功開發了4款全太陽能動力動態樣車。

鑒於太陽能汽車的大規模應用,符合國家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需要,李河君建議國家加大支持力度,使太陽能汽車早日走進千家萬戶。

鼓勵CCER抵消使用,加快全國碳交易市場發展

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簡稱為CCER)作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兩類基礎產品之一,可以在控排企業履約時用於抵消部分碳排放使用。

控排企業使用CCER來履約可以適當降低企業的履約成本,同時CCER的使用能給減排項目帶來一定收益,促進企業從高碳排放向低碳化發展。因此,CCER抵消使用對於全國碳市場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CCER項目大多是國家鼓勵的綠色、低碳、環保類專案,它減排路徑的重要領域。鑒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即將啟動。

李河君建議國家在配額發放的時候統籌考慮配額和CCER的數量總量;CCER抵消管理辦法由國家統一制定,相關政策要留有適當的過渡期,給市場充足的應對時間;適當簡化CCER專案審批流程,縮短專案申報週期;在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下,CCER抵消應消除地域割裂的影響,可在全國範圍內使用;CCER抵消規則儘量簡單明瞭,並鼓勵新能源、農業、林業和低碳環保類CCER抵消使用;建議CCER抵消比例維持在配額總量的5%—10%。

李河君委員針對上述五點的提問,表明了當今中國清潔能源企業對國家戰略的關切和積極配合。隨著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走出國門,依靠著技術創新和環保意識獲得更廣闊的市場佈局,中國品牌的聲望也得以遠播四方。

隨著這些建議的提出,伴隨著經濟發展的同時,綠水青山也能夠得以保護。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