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穩中有漲、震盪緩漲的格局是怎樣形成的?

儘管在過去26年的股市中, 不時有人提出“穩中有漲、漲幅有限”的理念, 但是在實際走勢中, 總是不能如願。

那麼, 現在何以能做到了穩中有漲、震盪緩漲呢?

首先, 新股發行方式由資金申購改為市值申購。 這就避免了每隔一兩周就有一批新股發行, 市場就出現幾萬億資金搬家, 棄股“打新”的局面, 從而人為地加劇了股市的波動幅度和波動頻率。 這種現象如今已不復存在。

其次, 市值配售新股加強了籌碼的鎖定性。 不僅網上申購新股的中小散戶必須鎖定籌碼20天, 才有打新資格, 而且網下配售新股者, 因每天都有新股申購,

所以, A類、B類的機構, 以及擁有5000萬—6000萬市值的超級大戶, 都必須鎖定籌碼20天, 才能取得配售新股的門票。 僅此一招, 就使當今市場投資者持股的數量和持股時間, 超過以往任何時候, 從而加強了市場的穩定性。

再次, 股災後管理層對股指期貨的開倉比例和保證金等做了限制。 至今仍限20手, 故想通過做空期指來做空股市的企圖很難實現, A股市場投資者不再因每月第三週期指交割而恐懼。

又次, 擁有3萬億資金的國家隊是股市最強大的穩定力量。 並且, 他們通過一年半的運作, 不斷進行調倉換股, 現主要持有大盤藍籌股。 並可通過50ETF這一工具, 為穩定股市、燙平大盤波動幅度發揮重要的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