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湖北將崛起一大批“隱形冠軍”

核心提示:未來四年, 湖北將圍繞十大領域, 加速培育一批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

《支點》記者 李文卉

有一類企業, 塊頭小、不知名,

卻在自己的細分領域裡做到全國第一甚至世界第一, 它們有著驚人的盈利能力, 並給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貢獻。

這類企業, 被德國學者赫爾曼·西蒙稱為“隱形冠軍”。 他說:“德國經濟命脈更大程度上依賴于上百萬家中小型企業。 其中, ‘隱形冠軍’企業更是不容忽視。 不管是就業人數還是出口比例, 它們都不遜色於大眾、西門子等明星企業。 ”

“隱形”, 是指這些企業幾乎不為外界所關注;“冠軍”, 則是指這些企業幾乎完全主宰著各自所在的市場領域, 他們佔有著很高的市場份額, 有著獨特的競爭策略, 往往在某一個細分市場中進行著專心致志的耕耘。 德國的“隱形冠軍”企業遍佈各行各業, 其中, 工業產品占69%、消費類產品占20%、服務型產品占11%。

與德國類似, “隱形冠軍”也在中國迅速崛起。 以湖北為例, 全省中小企業占工業總數的95%以上, 它們是湖北工業的基礎、優勢和現實生產力。 在湖北, 位於光穀的傳神語聯網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泰祥實業的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多次提出, 一路做到大眾汽車全球A級供應商, 他們整整用了25年。

早在1988年, 依瑞德的早期技術團隊就開始潛心精神類疾病研究, 從自主研製出中國首台簡易經顱磁刺激儀樣機, 一舉打破國外同行對該領域的長期壟斷, 到獨佔行業八成以上份額, 花了將近30年時間。

歷經10年, 武漢洛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洛芙科技”)創始人楊林, 率領研發團隊針對大腿、腋下等49處人體毛髮,

研發出的絲芙樂家用鐳射脫毛儀, 成為國內唯一同時通過美國FDA、歐盟CE和中國CFDA認證的產品, 掌握了市場話語權, 而楊林卻說“洛芙是一家又笨又慢的公司”。

持續創新, 也是中外“隱形冠軍”企業的共同選擇。

依瑞德總經理蔡勝安曾坦言, 能拿下行業80%的市場份額, 靠的就是團隊的堅守, 通過不斷的技術進步, 為客戶持續提供優質服務。

洛芙科技發明了位移移動感應探測、皮膚感應接觸出光裝置、人眼散射安全技術和安全底座等多項專利, 這些獨門絕技使絲芙樂脫毛儀的專業性能全球領先。

據統計, 在德國, 有65%的中小企業參與技術研發活動, 40%的中小企業有專門的研發部門。 “隱形冠軍”企業往往一開始就只是針對“縫隙市場”, 一旦在細分市場建立起品質優勢,

就會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一步步擴大行業領先優勢。

此外, 赫爾曼·西蒙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隱形冠軍”企業大多會走出去, 通過全球化發展, 逐步擴大市場份額。

洛芙科技的絲芙樂家用半導體鐳射脫毛儀, 行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武漢理工新能源公司在燃料電池領域玩出了世界級水準, 其生產的膜電極性能接近全球最先進水準, 批量出口歐美, 市場佔有率全球第六。

“這些‘隱形冠軍’企業一般都具有全球化的視野和全球性的市場。 ”韓和元說。

更有資料顯示, 在中國, 68%的出口都是來自於那些企業員工人數在2000人以下的企業。 在德國, 70%的出口都是來自於中小型企業, 26%的德國出口來自于“隱形冠軍”型企業,

25%的出口來自於那些年營業收入不足5000萬歐元的企業。

赫爾曼·西蒙表示, 不少企業選擇專注一個領域發展, 市場相對就小了, 可是通過走國際化路線, 市場就會再次擴大。

在對眾多“隱形冠軍”企業進行調研和總結後, 赫爾曼·西蒙認為, 這些中小企業之所以能成功, 主要原因有七個:歷史因素、傳統技能的傳承、持續的創新力、良好的生產基地、激烈的競爭、產業集群和職業培訓體系。

“中流砥柱”與“漩渦深處”

談及“中國製造”, 赫爾曼·西蒙曾告誡, 以前, 中國企業產品定價較低, 但這樣的戰略現在已不具有競爭優勢。 “如今, 中國企業在提升產品品質的同時, 還應積極打造自己的品牌。 ”

好消息是, 目前中國各地都對打造品牌極為重視。 比如,2016年初湖北出臺的《品牌引領產業升級行動實施方案》提出:“爭取到2020年,有效期內湖北名牌產品達到1500個,製造業主要行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品品質標準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消費類產品的品質、安全、衛生、環保指標全面達到國家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要求;培育出100個國內有影響力、國際上有競爭力的製造業、服務業、農業和高新技術產品名牌,品牌價值和效益明顯提升。”

來自統計部門的消息顯示,截至2016年底,湖北名牌總數就已突破1000個,名牌產品持有專利10493項,採用國際標準940個,產值突破6000億元,占全省GDP比重23.02%。

從更現實的角度來看,對已取得一定行業地位的中小企業來說,繼續做大做強是自然而然的訴求和選擇;而來自全球大企業的競爭壓力以及宏觀經濟環境的瞬息萬變,又讓它們陷入了不進則退的滾滾洪流中。

成為中流砥柱與走進漩渦深處,只有一線之隔。

“‘隱形冠軍’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成長性,對這類企業而言,繼續做大做強也是其內在的必然要求。在可持續的成長下,這些企業也總有一天可變成人人都無法忽視的大企業。”韓和元說。

在他看來,中小企業要做大做強,除了要有全球視野,突破地域枷鎖,努力開拓國際市場,更重要的是要抵禦誘惑。

最大的誘惑,是多元化。“中小企業在具備一定實力之後,往往面臨更多的機會,於是很多企業都抵擋不住這種誘惑,放棄了‘專’字原則,逐步放棄聚焦戰略。”韓和元表示,這就有很大風險。

其次,在當前資產泡沫化的時代,資產價格的上漲為投資家帶來了巨額財富,這是流量收入遠遠不能相比的,很多企業的創立者容易因此發生價值觀混亂。“如果金融收益大大超出主業收益的話,誰還會認真對待市場、研發和品質呢?而當一家企業在研發、市場和品質上都不肯投入,它也就不會有持續的競爭力了。”韓和元說。

所以,對這些小而美的企業而言,要想保持持續增長,關鍵還在於提高自身修為,經得起外界誘惑,不要盲目求名,而要專心練劍,堅持聚焦戰略,堅持創新。

“小,並不代表不具備競爭力。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應確立這樣一種正確的認知,並積極擁抱這種觀念。更應警惕以加快發展為目的的規劃出臺,因為‘隱形冠軍’企業的重要特點,是不以加快發展為動機,而是以長期成長和可持續發展為目的。”韓和元補充道。

“隱形冠軍”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各個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其實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任何一個行業的領頭羊,都不會是銜玉而生的,都有一個從弱到強的成長過程。而且,與生物種群一樣,任何動物都不會只有一隻,背後必然有一個群體。”重慶工商大學教授王鳴劍說,如果把“隱形冠軍”比喻成金字塔的塔尖,塔基必然是廣大的中小企業,前者是後者整體發展壯大的縮影和結果。

在“隱形冠軍”企業最多的德國,就有著許多細分市場的產業集群,如索林根的刀具集群、施韋因富特的軸承集群、費爾貝特的門鎖集群和紐倫堡的鉛筆集群、霍恩洛厄的通風機集群、東威斯特法倫的埠技術集群等,在這些產業集群裡都存在著各自的“領頭羊”。

“產業集群可提高產業的勞動生產率、整體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產業集群的群體效應更容易形成區域品牌,這種更形象、更直接的無形資產反過來也使得各個企業的競爭力得到加強。”韓和元表示,產業集群通常更容易把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技術聚集在一起,激發出更高的效能。

至於如何更好地培育當地的產業集群,以呵護“隱形冠軍”企業的成長,政府的角色至關重要。

韓和元認為,地方政府應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的微觀經濟基礎,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公共或半公共產品。此外,區域商業環境的品質,往往會強烈地影響著這一特定地區企業競爭的熟練程度,沒有高品質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企業就不可能縮短交貨週期,也不可能降低運輸成本,甚至無法使用先進的技術;同樣,沒有受過良好教育和培訓的員工,企業就不可能在成熟的業務領域上進行有效率的競爭;而在商機轉瞬即逝的大環境下,如果辦事程式繁雜拖遝,企業就不可能有效運作;是否建立了能公正解決爭端的法治體系,更決定了企業會否具有向心力。

武漢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光認為,當前,湖北省正在深入實施“創新強省”和“品質強省”戰略,應將二者緊密結合,並積極落地。好產品要靠專業分工、精益求精的態度與扎實的作風。企業創新要基於市場需求,真正提高產品內在的科技含量。

“必須更加以人為本,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生態圈,尤其是讓科技創新價值與創新者利益相匹配,在源頭上解決長期困擾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問題。”李光說。

比如,2016年初湖北出臺的《品牌引領產業升級行動實施方案》提出:“爭取到2020年,有效期內湖北名牌產品達到1500個,製造業主要行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品品質標準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消費類產品的品質、安全、衛生、環保指標全面達到國家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要求;培育出100個國內有影響力、國際上有競爭力的製造業、服務業、農業和高新技術產品名牌,品牌價值和效益明顯提升。”

來自統計部門的消息顯示,截至2016年底,湖北名牌總數就已突破1000個,名牌產品持有專利10493項,採用國際標準940個,產值突破6000億元,占全省GDP比重23.02%。

從更現實的角度來看,對已取得一定行業地位的中小企業來說,繼續做大做強是自然而然的訴求和選擇;而來自全球大企業的競爭壓力以及宏觀經濟環境的瞬息萬變,又讓它們陷入了不進則退的滾滾洪流中。

成為中流砥柱與走進漩渦深處,只有一線之隔。

“‘隱形冠軍’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成長性,對這類企業而言,繼續做大做強也是其內在的必然要求。在可持續的成長下,這些企業也總有一天可變成人人都無法忽視的大企業。”韓和元說。

在他看來,中小企業要做大做強,除了要有全球視野,突破地域枷鎖,努力開拓國際市場,更重要的是要抵禦誘惑。

最大的誘惑,是多元化。“中小企業在具備一定實力之後,往往面臨更多的機會,於是很多企業都抵擋不住這種誘惑,放棄了‘專’字原則,逐步放棄聚焦戰略。”韓和元表示,這就有很大風險。

其次,在當前資產泡沫化的時代,資產價格的上漲為投資家帶來了巨額財富,這是流量收入遠遠不能相比的,很多企業的創立者容易因此發生價值觀混亂。“如果金融收益大大超出主業收益的話,誰還會認真對待市場、研發和品質呢?而當一家企業在研發、市場和品質上都不肯投入,它也就不會有持續的競爭力了。”韓和元說。

所以,對這些小而美的企業而言,要想保持持續增長,關鍵還在於提高自身修為,經得起外界誘惑,不要盲目求名,而要專心練劍,堅持聚焦戰略,堅持創新。

“小,並不代表不具備競爭力。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應確立這樣一種正確的認知,並積極擁抱這種觀念。更應警惕以加快發展為目的的規劃出臺,因為‘隱形冠軍’企業的重要特點,是不以加快發展為動機,而是以長期成長和可持續發展為目的。”韓和元補充道。

“隱形冠軍”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各個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其實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任何一個行業的領頭羊,都不會是銜玉而生的,都有一個從弱到強的成長過程。而且,與生物種群一樣,任何動物都不會只有一隻,背後必然有一個群體。”重慶工商大學教授王鳴劍說,如果把“隱形冠軍”比喻成金字塔的塔尖,塔基必然是廣大的中小企業,前者是後者整體發展壯大的縮影和結果。

在“隱形冠軍”企業最多的德國,就有著許多細分市場的產業集群,如索林根的刀具集群、施韋因富特的軸承集群、費爾貝特的門鎖集群和紐倫堡的鉛筆集群、霍恩洛厄的通風機集群、東威斯特法倫的埠技術集群等,在這些產業集群裡都存在著各自的“領頭羊”。

“產業集群可提高產業的勞動生產率、整體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產業集群的群體效應更容易形成區域品牌,這種更形象、更直接的無形資產反過來也使得各個企業的競爭力得到加強。”韓和元表示,產業集群通常更容易把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技術聚集在一起,激發出更高的效能。

至於如何更好地培育當地的產業集群,以呵護“隱形冠軍”企業的成長,政府的角色至關重要。

韓和元認為,地方政府應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的微觀經濟基礎,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公共或半公共產品。此外,區域商業環境的品質,往往會強烈地影響著這一特定地區企業競爭的熟練程度,沒有高品質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企業就不可能縮短交貨週期,也不可能降低運輸成本,甚至無法使用先進的技術;同樣,沒有受過良好教育和培訓的員工,企業就不可能在成熟的業務領域上進行有效率的競爭;而在商機轉瞬即逝的大環境下,如果辦事程式繁雜拖遝,企業就不可能有效運作;是否建立了能公正解決爭端的法治體系,更決定了企業會否具有向心力。

武漢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光認為,當前,湖北省正在深入實施“創新強省”和“品質強省”戰略,應將二者緊密結合,並積極落地。好產品要靠專業分工、精益求精的態度與扎實的作風。企業創新要基於市場需求,真正提高產品內在的科技含量。

“必須更加以人為本,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生態圈,尤其是讓科技創新價值與創新者利益相匹配,在源頭上解決長期困擾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問題。”李光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