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這位女人的教育思想,值得許多家長反思

文|九月

保護孩子的童心與單純, 《神奇的孩子》讓我很感動。

想必很多人都有類似的記憶:身邊有“別人家的孩子”就算了, 電視上還不時出現一些巨牛的小孩, 不是智商驚人就是才藝出眾。 父母一番輕描淡寫的對比:你看看人家!

被父母奚落過的80後、90後身份升級, 加入了養育00後、10後的隊伍, 教育觀念可曾發現與時俱進的改變?

最近, 湖南衛視週五晚間檔正在熱播一檔節目:《神奇的孩子》。 一群萌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連吹泡泡的小精靈也能走上舞臺。

長期以來, 成人視角尤其是“功利主義”, 多少困擾著萌娃綜藝。 如何將視角真正切入孩子純真的世界, 用陪伴長大的心態, 呵護他們的好奇心與想像力, 激發他們無限可能的創造性, 是最新一波少兒節目應該著力的方向。

從目前來說, 《神奇的孩子》表現可圈可點, 恰到好處的拿捏得到了教育專家的一致認可。

節目製片人劉蕾在接受鋒芒智庫專訪時表示, 我們特別想傳達“快樂”的感覺。

不強調“有用”才藝是門檻,

但更在乎孩子的狀態

“如何定義神奇?”

“少兒節目如何既有意思又有意義?”

“如何用少兒喜愛的方式, 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神奇的孩子》創作之初, 節目組就向專家學者求教, 希望在答疑解惑中, 找到相對最為準確的切入口。

“教育專家跟我們說, 教育為誰培養人?一般是為社會培養人, 同時也承載了父母的期望。 我們最終想在節目中探討的是:孩子想要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社會和家長應該採取什麼心態對待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採取什麼方式對待好奇心, 如何滿足、培養、引導和鼓勵?在這個過程中, 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心態?希望展示出來是不同的角度和理念”,

劉蕾說, 所以不會強調一些家長關注的“有用”的才藝。

回顧已經播出的內容, 神奇的孩子是一定要有才藝的, 但並不是到了高不可攀的地步。 比起才藝的精湛, 節目更在意他們的狀態。 劉蕾介紹, “來到節目的孩子有兩類, 一類是天賦異稟, 一類是後天培養, 第二種的比例更高。 很多技能的養成, 興趣往往更重要, 所以我們特別在乎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是否特別享受和快樂。 如果狀態好過才藝, 即便才藝弱一點, 我們也會選擇。 ”

於是, 觀眾在《神奇的孩子》中看到了熱愛廚藝的寶貝, 還有沉浸在泡泡世界的精靈。 小子暄小朋友堅信, 每一個泡泡都是有魔法的, 可以實現心中的願望, 這份童心讓大家“瞬間回到童年”, 思考自己昔日天真爛漫的模樣。 此處的神奇, 其實是思維的神奇。

劉蕾分享了節目堅守的三大原則:第一, 去成人化, 孩子有自己的表達方式、思維方式和語言方式, 不必模仿大人, 不用取悅大人;第二, 節目沒有賽制、沒有比拼;第三,

去娛樂化。 “不希望我的孩子看到的, 我就不會讓觀眾看到, 想做一個讓媽媽和孩子愛看的安全、有益的、潤物細無聲的正能量節目。 ”

孩子太難控?

那就把舞臺變成一個遊樂場吧!

做內容的人流行這麼一句話:孩子和動物, 是最難控制的。 劉蕾也笑著承認:“《神奇的孩子》在節目模式上不算複雜, 但我們工作人員私下也開玩笑說, 這可能是湖南台所有節目從製作角度最折騰的節目。 ”

每次錄製前, 儘管都會擬定有個大致的訪談思路, 但是孩子到了現場完全不跟流程不可控制。 怎麼辦?那就順著孩子走。

劉蕾回憶, 其中錄製的一支小樂隊, 最小的2歲, 最大的7歲, 這個家庭樂隊每次聚會所有人在一起玩音樂, 十分溫暖的感覺。 現場卻崩潰掉了,小孩每次錄狀況都不一樣,2歲的寶寶一會兒抱熊,一會盯著哥哥看,一會兒拉粑粑去尿尿,但是一家人享受音樂的狀態特別棒,“所以孩子們最後表演出什麼效果,這不用糾結。我們可以想像這麼一個愛音樂的家庭,狀態一定是很讓人羡慕的。所以臺本提供更多的是背景瞭解,至於怎麼走不重要。”

在“秀”的這一部分,節目組花費了大量的心思和精力,每個秀都設置了不同的想像場景,就連童言無忌的“我想給太空人做飯”,也動用高科技手段去滿足他們的心願,鼓勵他們的熱愛。

有趣的是,一個小姑娘一上臺,就被各種機器設備給吸引了,甚至“忽視”舞臺上的謝娜,直呼要和“搖臂”做朋友。劉蕾坦言,“按照常規錄製來說,這肯定是失控的,但是我們因勢利導丟開了臺本和設計,跟著他一起玩搖臂。”

節目播出後,這位名叫陳安可的小朋友被大家稱為“搖臂女孩”,讓很多網友“懷念單純又天馬行空的童年生活”,劉蕾說,審片的時候,她被感動到流淚,“這個孩子按照正常的教育來說,一些大人會覺得注意力不集中,會被批評,可我們舞臺願意包容天性,這其實是需要我們特別去保護和珍惜的東西。”

結語

這檔萌娃節目,留給大人的思索應該更多

童話大王鄭淵潔曾說,如果一個 15 歲的孩子問媽媽:“這顆行星是男星星還是女星星啊?”那麼,他的媽媽應該欣喜若狂,而最不該說的就是:“你都多大了?還問這種問題!”

當孩子在探索這個世界的神奇之時,大人不應用“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的居高臨下心態,指點江山,將自己早已喪失了想像翅膀的“既有思維”,以“正確答案”的方式強行灌輸給充滿了無限可能的孩子。反而應該被他們激發起丟失已久的探索精神,陪伴他們一起長大。

很開心看到,節目中的陳安可,不單是一個僅僅學琴一年就能演奏鋼琴八九級曲目的“6歲神童”形象,更是一個心存童真的孩子。家裡的每個娃娃都有自己的名字,平時還會照顧它們,和它們說話。

天真可貴,稍縱即逝。發現他,保護他,才能成就他。 “尊重”、“包容”和“耐心”,是《神奇的孩子》告訴大人的三個關鍵字,你給孩子的成長學校裡,有這三樣嗎?

現場卻崩潰掉了,小孩每次錄狀況都不一樣,2歲的寶寶一會兒抱熊,一會盯著哥哥看,一會兒拉粑粑去尿尿,但是一家人享受音樂的狀態特別棒,“所以孩子們最後表演出什麼效果,這不用糾結。我們可以想像這麼一個愛音樂的家庭,狀態一定是很讓人羡慕的。所以臺本提供更多的是背景瞭解,至於怎麼走不重要。”

在“秀”的這一部分,節目組花費了大量的心思和精力,每個秀都設置了不同的想像場景,就連童言無忌的“我想給太空人做飯”,也動用高科技手段去滿足他們的心願,鼓勵他們的熱愛。

有趣的是,一個小姑娘一上臺,就被各種機器設備給吸引了,甚至“忽視”舞臺上的謝娜,直呼要和“搖臂”做朋友。劉蕾坦言,“按照常規錄製來說,這肯定是失控的,但是我們因勢利導丟開了臺本和設計,跟著他一起玩搖臂。”

節目播出後,這位名叫陳安可的小朋友被大家稱為“搖臂女孩”,讓很多網友“懷念單純又天馬行空的童年生活”,劉蕾說,審片的時候,她被感動到流淚,“這個孩子按照正常的教育來說,一些大人會覺得注意力不集中,會被批評,可我們舞臺願意包容天性,這其實是需要我們特別去保護和珍惜的東西。”

結語

這檔萌娃節目,留給大人的思索應該更多

童話大王鄭淵潔曾說,如果一個 15 歲的孩子問媽媽:“這顆行星是男星星還是女星星啊?”那麼,他的媽媽應該欣喜若狂,而最不該說的就是:“你都多大了?還問這種問題!”

當孩子在探索這個世界的神奇之時,大人不應用“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的居高臨下心態,指點江山,將自己早已喪失了想像翅膀的“既有思維”,以“正確答案”的方式強行灌輸給充滿了無限可能的孩子。反而應該被他們激發起丟失已久的探索精神,陪伴他們一起長大。

很開心看到,節目中的陳安可,不單是一個僅僅學琴一年就能演奏鋼琴八九級曲目的“6歲神童”形象,更是一個心存童真的孩子。家裡的每個娃娃都有自己的名字,平時還會照顧它們,和它們說話。

天真可貴,稍縱即逝。發現他,保護他,才能成就他。 “尊重”、“包容”和“耐心”,是《神奇的孩子》告訴大人的三個關鍵字,你給孩子的成長學校裡,有這三樣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