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威諾數控:借力“6·18”平臺 助推企業轉型升級

【十五年6·18創新好故事39】

中國經濟網 郭曉楷 劉應平

“工業母機好不好, 就看數控機床好不好。 ”這是裝備製造業中的一句行話。 近年來, 我國積極推進振興裝備製造業戰略性發展, 同時也帶動了被稱為"工業母機"的機床行業高速發展。 4月7日, 筆者來到位於福建莆田的福建省威諾數控有限公司, 威諾數控的專案團隊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了企業轉型升級和借力6·18平臺, 助推企業發展。

寶劍鋒從磨礪出

威諾數控經過十多年在生產工藝技術上的積累和對國內外數控機床行業趨勢的深刻瞭解, 在數控機床的專業領域不斷突破和產業升級,

逐步成長為了一家專注于高端數控機床研發和生產為主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先後獲評福建省創新型企業、福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公司產品也被評為福建省名牌產品。

“我算是威諾最早的一批員工了, 公司能發展到今天, 離不開‘產、學、研、用’和政府部門的幫助。 ”威諾數控設計部部長周俊國感歎道。 作為威諾數控成長的見證者, 周俊國從公司成立初期便進入公司, 經過多年的風雨春秋, 公司一步步從一家只有幾個人的小廠房搖身變為福建省行業內的龍頭企業。

說起威諾數控, 周俊國充滿了無比的自豪和感慨。 1998年, 威諾數控成立之初只有5萬元的啟動資金, 為臺灣企業做小型零部件加工配套。

由於是代加工, 始終無法接觸到行業的核心技術, 能夠獲得的利潤也比較低, 企業的發展隨之陷入困境。 企業領導人也意識到, 自己如果安於現狀, 很快就會被這個行業所淘汰。

在2004年開春, 企業管理層召開閉門會議, 討論企業轉型升級, 正式進軍中大型機械零部件加工, 並且開始涉及數控光機領域。 在2008在大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 公司進行轉型升級, 專注“專、特、精、新”數控機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在資訊技術高速發展的十年間, 企業通過參加國內外各大行業內的相關展會, 不斷進行交流學習, 努力提高企業技術水準, 帶領企業經歷了三個階段四次轉型, 盯住國內高端機床市場的空缺, 集中資金和人才致力研發,

期間先後獲得50多項國家專利, 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結束了以往被國外進口產品壟斷的局面。

威諾數控自始至終堅持立足科技創新, 以“創新引領企業發展”為企業的長遠戰略, 秉承“智慧、創新、服務”的企業價值和“品質卓越、管理科學、效率為先、創新為本”的經營理念, 以“做中小企業的總工程師”的經營模式, 為打造“打造三個一流:一流的管理水準、一流的產品品質、一流的企業品牌。 實現兩個一流:一流的企業效益、一流的員工收入”的百年企業的夙願而不懈努力!

圖一 早期的普通機床。 郭曉楷攝。

突破“母機”技術難點

細數成功背後的風雲, 可謂是一言難盡, 觀之我國整個機床行業的發展歷程, 可謂是經歷了不少“成長的煩惱”。 其瓶頸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整體水準不高, 多數企業仍在引進和仿製;市場開拓難度大, 國外高端裝備企業採取在國內合資或獨資形式設立工廠搶佔國內市場, 國內近70%以上的市場份額被幾家國際巨頭佔據。 同時, 企業智慧化改造成本高、風險大,

系統集成實施門檻高, 支撐服務體系有待完善。

機床行業的重點用戶主要是汽車工業、軍工產業、民營企業、模具行業等幾個產業,其中以汽車與機械製造業發展最為迅猛,在今後的幾年裡,這些產業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 但隨著各個行業發展,其對機床產品的要求也將相應的發生變化,而且對專業化和多功能的高速、重型、多軸聯動數控機床需求將有所上升。

據介紹, 目前我國生產的多軸聯動數控機床以電主軸作為主軸頭, 輸出扭矩小, 多應用於有色金屬的小型零件加工, 並且這類產品的穩定性及精度保持性與進口機床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對於加工那種直徑大、需承受重切削的零件, 必須採用大功率、大扭矩的多軸聯動主軸系統。 然而,這種多軸聯動主軸系統的核心技術只為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少數發達國家所掌握。因此,在數控機械加工領域中掌握這種既適合於加工表面形狀複雜,同時又能保證工件的加工精度的新興技術,可以說是佔據數控機床制高點的標誌之一。

針對這一難點,威諾數控從2008年開始自主研發設計新型產品,經過4年時間的設計、改進、磨合與試驗,公司終於完成了“七軸龍門複合式加工中心”系列專案,這項技術同時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準。

好事多磨,由於應用的企業基本都是高價採購國外設備,對國內自主研發的設備存在質疑態度,雖然威諾數控的產品相對於國外產品價格只有其三分之二左右,但對提升市場訂單有很大的難度。為此公司一直在外尋求工程機械加工方面的專家,以期提升公司產品應用範圍。

圖二 威諾數控機床(七軸龍門複合式加工中心)。郭曉楷攝。

“6·18”助力“母機”下金蛋

“多虧了‘6·18’平臺,我們和同濟大學的王安麟教授成功對接上,他是專門從事工程機械產品的研究,同時跟國內幾個大型機械裝備企業非常熟悉,這對我們改進產品,提高銷量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威諾數控副總經理徐斌說。

據悉,在第十一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簡稱“6·18”)舉行前夕,威諾數控的經辦人員接到了來自同濟大學的電話,正是這通不尋常的電話開啟了威諾數控創新發展的新篇章。同濟大學相關工作人員在電話中表示,其從“6·18”網站上看到威諾數控的技術需求,與學校正在開展的相關研究正好吻合,希望能夠與威諾數控開展正式的合作。

隨即,威諾數控內部便召集技術部門會議,並指派公司副總和一位技術人員出差至上海與高校進行對接,在經過短短一天的交流中,雙方皆是收益頗豐,並協議在“6·18”平臺上正式簽約。

據介紹,威諾數控與同濟大學共同成立聯合項目攻關小組,針對性地實施“產、學、研、用”配合,同濟大學利用本校的豐富理論和實驗資料為威諾數控提供可靠依據,威諾則為項目提供實驗平臺,共同解決了完成了對稱主軸及多軸的同步控制技術、完成了高定位精度、重複定位精度進給及控制技術、完成整機高剛度結構設計與振動控制技術的研究,同時突破工程機械關鍵工件加工工藝優化研究難題。

目前,雙方合作改進後的“七軸龍門複合式加工中心”系列產品,採用箱體封閉結構設計,提高了整機剛度;應用振動控制和對稱主軸同步控制技術,實現了同軸加工精度;應用小熱變形結構技術,提高了重複定位精度。另外,其對工程機械關鍵工件的加工和工藝優化的研究,使得機床具備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在此基礎上,雙方圍繞著產品系統化模組化設計技術,正形成多品種多規格的系列化產品。

威諾數控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的研發成功,其產品不僅填補國內同類產品的空白,也促進工程機械、車輛工程等產業生產能力發展和加工成本下降。專案實施期內,實現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目前已建立了一條年產10台多軸龍門式複合加工中心生產線,預計可新增產值5000萬元以上,稅收300萬元以上,利潤600萬元以上。同時,該專案入圍了福建省科技重大支撐專案,通過了省科技廳的驗收,也擴大了本產品的銷售規模,對於福建產業的升級有較大的推動作用,也大大提高福建省機床行業在全國的地位,對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機械工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圖三 威諾數控機床生產車間。郭曉楷攝。

既賣“母機”,還解決“下蛋”問題

有了第一次在“6·18”平臺上的成功對接經驗,威諾數控開始不斷加大與各大高校的合作力度,共同研發新項目。在“箱體類零件柔性智慧加工生產線”這一新項目上,威諾數控通過與中科院海西院泉州裝備製造研究所和四川理工學院進行對接,成功掌握智慧製造生產線的核心技術,從原先的只賣數控機床這一單一模式向為使用者提供一攬子整體解決方案的系統供應商和集成商轉變。

在充分瞭解使用者零件加工工藝基礎上,威諾數控將為福建省內的汽車製造廠商提供汽車缸體缸蓋智慧加工生產線,為福建省機械加工行業提供箱體類零件智慧加工生產線,從而促進這些企業提高製造水準、提高加工效率與加工精度。這正是,既生產出“母機”,還幫助用戶解決“母機”的“下蛋”問題,充分展現了威諾數控集眾智不斷創新的理念。

“企業的發展一定要不斷創新,要打好持久戰和創新戰,不能保守,這樣才有更大的進步空間,特別是我們這一行業。”周俊國說到,“威諾數控也將遵循這一理念,在未來的發展歷程中,為機床行業的創新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郭曉楷 劉應平)

然而,這種多軸聯動主軸系統的核心技術只為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少數發達國家所掌握。因此,在數控機械加工領域中掌握這種既適合於加工表面形狀複雜,同時又能保證工件的加工精度的新興技術,可以說是佔據數控機床制高點的標誌之一。

針對這一難點,威諾數控從2008年開始自主研發設計新型產品,經過4年時間的設計、改進、磨合與試驗,公司終於完成了“七軸龍門複合式加工中心”系列專案,這項技術同時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準。

好事多磨,由於應用的企業基本都是高價採購國外設備,對國內自主研發的設備存在質疑態度,雖然威諾數控的產品相對於國外產品價格只有其三分之二左右,但對提升市場訂單有很大的難度。為此公司一直在外尋求工程機械加工方面的專家,以期提升公司產品應用範圍。

圖二 威諾數控機床(七軸龍門複合式加工中心)。郭曉楷攝。

“6·18”助力“母機”下金蛋

“多虧了‘6·18’平臺,我們和同濟大學的王安麟教授成功對接上,他是專門從事工程機械產品的研究,同時跟國內幾個大型機械裝備企業非常熟悉,這對我們改進產品,提高銷量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威諾數控副總經理徐斌說。

據悉,在第十一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簡稱“6·18”)舉行前夕,威諾數控的經辦人員接到了來自同濟大學的電話,正是這通不尋常的電話開啟了威諾數控創新發展的新篇章。同濟大學相關工作人員在電話中表示,其從“6·18”網站上看到威諾數控的技術需求,與學校正在開展的相關研究正好吻合,希望能夠與威諾數控開展正式的合作。

隨即,威諾數控內部便召集技術部門會議,並指派公司副總和一位技術人員出差至上海與高校進行對接,在經過短短一天的交流中,雙方皆是收益頗豐,並協議在“6·18”平臺上正式簽約。

據介紹,威諾數控與同濟大學共同成立聯合項目攻關小組,針對性地實施“產、學、研、用”配合,同濟大學利用本校的豐富理論和實驗資料為威諾數控提供可靠依據,威諾則為項目提供實驗平臺,共同解決了完成了對稱主軸及多軸的同步控制技術、完成了高定位精度、重複定位精度進給及控制技術、完成整機高剛度結構設計與振動控制技術的研究,同時突破工程機械關鍵工件加工工藝優化研究難題。

目前,雙方合作改進後的“七軸龍門複合式加工中心”系列產品,採用箱體封閉結構設計,提高了整機剛度;應用振動控制和對稱主軸同步控制技術,實現了同軸加工精度;應用小熱變形結構技術,提高了重複定位精度。另外,其對工程機械關鍵工件的加工和工藝優化的研究,使得機床具備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在此基礎上,雙方圍繞著產品系統化模組化設計技術,正形成多品種多規格的系列化產品。

威諾數控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的研發成功,其產品不僅填補國內同類產品的空白,也促進工程機械、車輛工程等產業生產能力發展和加工成本下降。專案實施期內,實現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目前已建立了一條年產10台多軸龍門式複合加工中心生產線,預計可新增產值5000萬元以上,稅收300萬元以上,利潤600萬元以上。同時,該專案入圍了福建省科技重大支撐專案,通過了省科技廳的驗收,也擴大了本產品的銷售規模,對於福建產業的升級有較大的推動作用,也大大提高福建省機床行業在全國的地位,對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機械工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圖三 威諾數控機床生產車間。郭曉楷攝。

既賣“母機”,還解決“下蛋”問題

有了第一次在“6·18”平臺上的成功對接經驗,威諾數控開始不斷加大與各大高校的合作力度,共同研發新項目。在“箱體類零件柔性智慧加工生產線”這一新項目上,威諾數控通過與中科院海西院泉州裝備製造研究所和四川理工學院進行對接,成功掌握智慧製造生產線的核心技術,從原先的只賣數控機床這一單一模式向為使用者提供一攬子整體解決方案的系統供應商和集成商轉變。

在充分瞭解使用者零件加工工藝基礎上,威諾數控將為福建省內的汽車製造廠商提供汽車缸體缸蓋智慧加工生產線,為福建省機械加工行業提供箱體類零件智慧加工生產線,從而促進這些企業提高製造水準、提高加工效率與加工精度。這正是,既生產出“母機”,還幫助用戶解決“母機”的“下蛋”問題,充分展現了威諾數控集眾智不斷創新的理念。

“企業的發展一定要不斷創新,要打好持久戰和創新戰,不能保守,這樣才有更大的進步空間,特別是我們這一行業。”周俊國說到,“威諾數控也將遵循這一理念,在未來的發展歷程中,為機床行業的創新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郭曉楷 劉應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