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清道夫環保:創新成功日 飛龍在天時「十五年6·18創新好故事41」

中國經濟網 辜英 蘇婷 高莉珊

在福建, 有一家環保高新技術企業用屬於自己的創新發明高效無害處理污泥, 變廢為寶轉化為清潔能源和建築材料。 這家叫福建清道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 其董事長劉建津, 是一個以外行身份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的技術發明人。 他說:“我是個執著的人, 一件事情, 要麼不做, 要做, 就要做到最好。 ”。

從零開始源於一個衝動

2007年, 劉建津偶然得知在廈門水務集團有一項日本人主導的污泥智慧處理技術, 突然對該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便馬上開車去廈門拜訪專家。

正是這個“衝動”, 改寫了他的人生。

拜訪專家後, 劉建津與專家一起參與對其他企業的考察。 他發現, 經由日本專家技術處理後的污水竟然像清水般清澈, 不僅能達標排放, 甚至還生產出了堆肥。 “當時看到那些場景給我很大的震撼, 也讓我有了想去嘗試的想法。 ”劉建津憶道。

隨後, 2008年12月, 劉建津成立了福建環福微生物有限公司, 立足環保微生物科技產業, 以生產堆肥為主。 “在生產堆肥的過程中, 為了發酵有機肥, 需要將發酵物料的含水率控制在50%的標準, 但是一開始我們的含水率卻一直高居80%。 ”據劉建津介紹, 當時很多人的做法都是加入石灰, 以化學反應的辦法來解決, 但這個方法產生的石灰水鹼性大、危害大。 “我們要做的是根本解決問題,

而不是換個形式來破壞環境。 ”

在一籌莫展的時候, 日本專家提出了建議:可以嘗試用蘑菇渣來吸附發酵物料, 降低含水率。 劉建津就立即前往食用菌之鄉——福建古田。 “一開始, 廠家把蘑菇渣免費送給我們, 但是因為我們需要的量越來越大, 他們就開始以高價出售”。 蘑菇渣在堆肥生產中所占的成本越來越高。 生產設備沒法解決, 公司逐漸入不敷出。 很多人勸劉建津放棄, 但是他以不服輸的性格一直鼓勵自己:多堅持一會, 一定可以解決的。

福建清道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參展2016年“6·18”。 企業供圖

“6·18”鼓勵自主創新

在一次與日本專家的交流中, 劉建津拿到一份資料, 得知日本一家公司擁有先進的垃圾處理設備。 通過與日本專家多方協商, 最後他花了300多萬買了一套幹化設備樣品機, 並帶它參加了2009年的“6·18”展會。 正是這一次展示, 將他帶上自主創新設備之路。

在“6·18”展會上, 劉建津展示的樣品機震撼了所有人。 炎熱的天氣裡, 一只用塑膠袋包裹了三天的魚在人山人海的會展廳產生了很大的臭味。

但是, 當劉建津把這只魚放進樣品機後, 加工出來的竟是有效分開的魚粉和魚骨, 而且還帶著淡淡的芳香。

如此神奇的效果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而劉建津明白, 這是先進設備的處理結果。 之後, 劉建津在福建省科技廳領導的建議下, 決定從生產設備上改良技術難關。 但是, 由於日本方面對設備的保護, 多次交涉均無果, 這令他不得不下定決心自力更生。 “我是被逼上‘梁山’的。 ”劉建津苦笑道。 自此, 他開始了自主研發的創新道路。

堅定信念克服難關

由於設備技術的難題涉及多個領域, “當時我去尋求省科技廳的幫助, 他們給了我一份表格, 上面有包括環保、機械等多個領域專家的名單,

我就一個一個去拜訪。 ”回憶起那段時光, 劉建津臉上多了幾分感慨。 就這樣, 他花了3年多的時間, 白天去拜訪專家, 晚上回來學習鑽研到淩晨2點, 逐漸掌握了多個領域的知識, 這為他研發設備打下了基礎。

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回報, 即使投入了1000多萬的資金, 劉建津3年的設備研發還是不成功。 “最艱難的時候我把車子和房子都賣了。 因為做的是國內首創的設備研發, 親朋好友也不願意再借錢, 資金困難差點把我逼上絕路。 ”在劉建津笑容的背後, 昔日那份艱辛揮之不去。

因為負擔不起日本專家的費用, 劉建津只能在福建省機械研究院租了一個房間來向其他專家請教。 由於他的技術是在引進國外技術的基礎上發明創新的, 為了申請專利,在2012年3月份,劉建津成立了福建清道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並將自己研發的設備註冊為“龑鼎”商標,寓意飛龍在天。

福建環福微生物有限公司因為資金問題停產一年多。劉建津在這期間依靠釣魚來放鬆自己。2013年在一次出海釣魚時,劉建津的腦海裡依舊在思考實驗。突然他靈機一動,想起之前一直沒試過的方案。他立即驅車回家,從晚上八點多試驗到淩晨四點。這一次,實驗終於成功了。“我們成功將催化溫度從之前的800度降到300度,避開了不完全燃燒產生的二噁英(有害物質)。”這給劉建津帶來了極大的鼓舞。

經過福建清道夫“龑鼎”高速幹化設備處理前後的淤泥對比。蘇婷 攝。

填補國人空白

劉建津的努力填補了國內水固體廢棄物脫水幹化技術設備的空白。從“6·18”的一次展示,到擁有自主的設備生產技術,劉建津經歷了太多的困難。如今,談起研發的“龑鼎”污泥立式廢氣迴圈破碎乾燥高速幹化設備,劉建津臉上更多的是一種欣慰。他滔滔不絕地向我們談起公司的創新。

“我們充分利用污泥處置後的衍生物資源,開發了包括碳化燃料、有機肥、建材添加料等一系列產品,在較大的範圍內解決目前廣泛存在處理費用高和污泥處理難的難題。”

據瞭解,目前“龑鼎”污泥立式廢氣迴圈破碎乾燥高速幹化設備在福建青口工業中心汙水處理項目和紅廟嶺垃圾滲瀝液集汙池清淤專案進行工作,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2013年3月,清道夫在青口工業區汙水處理中心安裝了1套日處理量為12-15噸的“龑鼎”污泥立式廢氣迴圈破碎乾燥高速幹化設備。該設備能實現污泥的進料、運行、含水率達到預先設定要求後自動排出,設備配備了先進的白金酸化脫臭裝置,污泥幹化過程完全不產生二噁英,無惡臭產生,已做到達標排放。

福州紅廟嶺垃圾滲瀝液集汙池20年積累了大量的淤泥,直接影響到集汙池的庫容。在引進“龑鼎”污泥立式廢氣迴圈破碎乾燥高速幹化設備後,能日處理80%含水率污泥近150噸,從而在汛期前順利完成清淤幹化作業。

創新的步伐永不停息。“今年6月底,清道夫公司還將引進碳化設備,進一步改善工藝,將炭化後的垃圾用於吸附或燃燒等功能,致力於把所有垃圾會變成資源化。”劉建津最後說道。(辜英 蘇婷 高莉珊)

為了申請專利,在2012年3月份,劉建津成立了福建清道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並將自己研發的設備註冊為“龑鼎”商標,寓意飛龍在天。

福建環福微生物有限公司因為資金問題停產一年多。劉建津在這期間依靠釣魚來放鬆自己。2013年在一次出海釣魚時,劉建津的腦海裡依舊在思考實驗。突然他靈機一動,想起之前一直沒試過的方案。他立即驅車回家,從晚上八點多試驗到淩晨四點。這一次,實驗終於成功了。“我們成功將催化溫度從之前的800度降到300度,避開了不完全燃燒產生的二噁英(有害物質)。”這給劉建津帶來了極大的鼓舞。

經過福建清道夫“龑鼎”高速幹化設備處理前後的淤泥對比。蘇婷 攝。

填補國人空白

劉建津的努力填補了國內水固體廢棄物脫水幹化技術設備的空白。從“6·18”的一次展示,到擁有自主的設備生產技術,劉建津經歷了太多的困難。如今,談起研發的“龑鼎”污泥立式廢氣迴圈破碎乾燥高速幹化設備,劉建津臉上更多的是一種欣慰。他滔滔不絕地向我們談起公司的創新。

“我們充分利用污泥處置後的衍生物資源,開發了包括碳化燃料、有機肥、建材添加料等一系列產品,在較大的範圍內解決目前廣泛存在處理費用高和污泥處理難的難題。”

據瞭解,目前“龑鼎”污泥立式廢氣迴圈破碎乾燥高速幹化設備在福建青口工業中心汙水處理項目和紅廟嶺垃圾滲瀝液集汙池清淤專案進行工作,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2013年3月,清道夫在青口工業區汙水處理中心安裝了1套日處理量為12-15噸的“龑鼎”污泥立式廢氣迴圈破碎乾燥高速幹化設備。該設備能實現污泥的進料、運行、含水率達到預先設定要求後自動排出,設備配備了先進的白金酸化脫臭裝置,污泥幹化過程完全不產生二噁英,無惡臭產生,已做到達標排放。

福州紅廟嶺垃圾滲瀝液集汙池20年積累了大量的淤泥,直接影響到集汙池的庫容。在引進“龑鼎”污泥立式廢氣迴圈破碎乾燥高速幹化設備後,能日處理80%含水率污泥近150噸,從而在汛期前順利完成清淤幹化作業。

創新的步伐永不停息。“今年6月底,清道夫公司還將引進碳化設備,進一步改善工藝,將炭化後的垃圾用於吸附或燃燒等功能,致力於把所有垃圾會變成資源化。”劉建津最後說道。(辜英 蘇婷 高莉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