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宋世榮先生對三體式單雙重的論述

在讀文章之前您可以點擊下方超連結, 閱讀武功秘笈。

武術大師們一致推崇的練武要訣請點擊:練武要訣。

形意拳術有道藝、武藝之分, 有三體式單重、雙重之別。

練武藝者, 是雙重之姿勢, 重心在於兩腿之間, 全身用力, 清濁不分, 先後天不辨。 用後天之意, 引呼吸之氣, 積蓄于丹田之內, 其堅如鐵石, 周身沉重, 站立如泰山一般。 若與他人相較, 不怕足踢手擊。 拳經雲:足打七分手打三, 五行四梢要合全, 氣連心意隨時用, 硬打硬進無遮攔。 此謂之濁源, 所以為敵將之武藝也。 若練至至善處, 亦可以無敵於天下也。

練道藝者, 是三體式單重之姿勢, 前虛後實, 重心在於後足, 前足亦可虛, 亦可實, 心中不用力, 先要虛其心, 意思與丹道相合。 丹書雲, 靜坐要最初還虛, 不還虛, 不能見本性, 不見本性, 用工皆濁源, 並非先天之真性也。 拳術之理亦然, 所以亦要最初還虛, 不用後天之心意,

亦並非全然不用, 要全不用, 成為頑空矣。 所以用勁者, 非用後天之拙力, 皆是規矩中之用力耳。 還虛者, 丹書雲, 中者虛空之性體也, 執中者, 還虛之功用也。

是故形意拳術起點, 有無極、太極、三體之式, 其理是最初還虛之功也。 丹書雲, 道自虛無生一氣, 便從一氣產陰陽, 陰陽再合成三體, 三體重生萬物張, 是此意也。 三體者, 在身體, 外為頭手足, 內為上中下三田也;在拳中, 形意、太極、八卦三派之一體也。 雖分三體之名, 統體一陰陽也, 陰陽總一太極也, 即一氣也, 亦即形意拳中起點無形之橫拳也。 此橫拳者, 是人本來之真心, 空空洞洞, 不掛著一毫之拙力, 至虛至無, 即太極也, 所謂無名天下之始。 但此虛實太極, 不是死的, 乃是活的,

其中有一點生機藏焉, 此機名曰先天真一之氣, 為人性命之根, 造化之源, 生死之本也。 此虛無中含此一氣, 不有不無, 非有非無, 非色非空, 活活潑潑的, 又曰真空。 真空者, 空而不空, 不空而空, 所謂有名萬物之母, 虛無中既有一點生機在內, 是太極含一氣, 一自虛無兆質矣。

此太極含一氣, 是丹書所說的靜極而動, 是虛極靜篤時, 海底中有一點生機發動也。 邵子雲, 一陽初發動, 萬物未生時也, 在拳術中, 虛極時橫拳圓滿無虧, 內中有一點靈機生焉。 丹書雲, 一氣即兆質, 不能無動靜, 動為陽, 靜為陰, 是動靜既生於一氣, 兩儀因此一氣開根也。

動極而靜, 靜極而動, 劈崩鑽炮, 起落鑽翻, 精氣神, 即於此而寓之矣。 故此三體式內之一點生機發動, 而能至於無窮, 所以謂之道藝也。

武術大師們一致推崇的練武要訣請點擊:練武要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