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太極拳論》全文注解(一)

太極拳無極

【釋句一】:太極者, 無極而生, 動靜之機, 陰陽之母也。

【闡釋】

篇中開門見山就以“太極”立論, 闡述傳統拳術攻防之道,

言:“太極是一理, 太極是一法, 太極是一氣, 太極是一妙境, 太極者道也”。 按數術論, 太極者一也;按性說, 太極乃一中也;按象說, 乃全體透空之藝境;按法說, 太極乃一點子;按境說, 其小無內, 其大無外。 然而太極是由無極之“無形無象”而來。 由此而看, “無極從無;太極從有”。

拳本虛無, 但必從有而論之。 故王宗嶽以“太極”立論言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 及攻防功夫藝境昇華的系列內容。 乃以有形有象之法, 而論無形無象之拳。 張橫秋論“拳法”二字的精義時說:“造乎神者, 方稱為法;化乎一者, 始謂之拳。 ”這就說出:“拳本道, 道本一;一者, 太極也”明矣!

太極乃陰陽之母。 因太極、陰陽同存在一體之中, 觀看“太極陰陽兩儀圖”的圖像,

則自能感性的認知到。 太極為母, 乃為一;陰陽為子女, 子、女為二。 陽性主動, 陰性主靜, 同在一體中共司動靜, 則陽動而陰靜, 故太極是陰陽動靜的樞機, 即人身內勁、外形相互為用的動靜之樞機。 此樞機主要說的是“太極一是中”的樞機的功能作用。

太極陰陽兩儀圖

傳統拳術中, 人為一太極之象, 內有精、神、意、氣之陽氣;外有筋、骨、皮、肉之陰形。 精神意氣借外形體而修煉成內勁, 內勁從氣, 其性乃陽, 功具“神以知來, 智以藏往”之能力, 又具有能柔化外形體以至“柔弱無骨”之用。 內勁其性乃陽是針對自身外之陰形而說的。

太極拳法:一陰, 指外形體之拳架之式而言的;一陽, 指內勁及其功能而說的。 拳訣雲:“一陰一陽是為拳”, 即指內勁、外形匹配合一以至中和藝境之為用, 即太極拳法的藝境。 故外形體有動靜變化, 內勁亦有動靜之變化。 外形體的動靜樞機在百會到會陰之垂線的“虛中”;內勁動靜變化的樞機在“丹田氣海”。 勁形合一而用, 有順從、逆從的區別, 靜則勁、形合一;動則勁、形分陰分陽,

分虛分實, 分方分圓, 分剛分柔, 分開分合, 皆在自身太極一體中, 自有陰靜、陽動兩儀之運用。 應知“勁、形歸根、歸中曰靜, 根生外發為動”之理。

由此而知, 神、意、氣、勁、形、中之體用。 神為一身之主宰, 故神圓;意為神之使者, 故意方;氣為全身內外動靜變化的“催化劑”, 無形無象而有大作用;內勁乃修煉而成, 其性陽剛故從氣, 其體圓從神, 但有方之用而從意, 聚之內有其形, 散則氣化無形, 具有“神以知來, 智以藏往”的功能;外形性陰, 但外形本身又分陰陽陽主動, 陰主靜, 是以位置論說, 外形體雖方, 但有圓之用。 故傳統拳術攻防之道中, 內勁體圓主動善變不拘而相對的外形體方主靜鎮靜厚載是功夫。 就全身內外主從而論, 神意主宰著自身內勁、外形合一的攻防之動靜,

拳諺雲:“意氣君來骨肉臣”, 就是這個道理。 意氣就是神、意、氣、勁的簡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