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權激勵方案很完美,但是落不了地怎麼辦?

股權激勵作為一種長期激勵模式, 可以彌補短期激勵的局限, 扭轉經營者的短期行為傾向, 保留優秀、核心的員工及業務骨幹, 增強公司競爭力, 在實踐過程中廣為推崇。 我們以某企業集團為例, 探討股權激勵問題。 該企業集團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不敗的地位, 需要打破傳統思想的壁壘, 引進新的機制。 雖進行了多方面、多管道的探索與嘗試, 但與民營企業相比, 其活力還遠遠不足。 究其原因, 未觸及經營者與所有權分離問題。

對行銷公司而言, 其未來決定著整個集團公司的市場成敗, 如何建立健全的激勵機制,

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創造潛能, 以此帶動企業發展, 這將是行銷公司成功的前提條件。 因此, 參照國際上行之有效的激勵辦法, 如期股、股票期權等激勵方式、年薪制等方式進行有益的嘗試。 建立行銷公司股權激勵機制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而帶來的問題, 將公司管理層人員的利益與集團的利益趨同, 讓管理層承擔經營的風險與收益, 從而推動公司的不斷發展壯大。

常用的股權激勵工具

現金入股, 現金入股是指投資方在公司創建之初或在公司增資擴股時, 以現金的形式取得的股權, 具有股權所賦有的完全的權利。 現金入股是最簡單而通用的一種獲取股權的方式。

現金入股在20年前的強制式、任務式, 發展到今天成為一種權利, 沒有一定的資歷或者公司背景, 是很難真正擁有公司的所謂原始股的。

期股, 期股是指獲得股權的人員, 可以不以現金的形式取得股權, 而是以約定的價格由專門的部門託管, 以該股權每年獲取的紅利作為購買股權的資金, 直到購買完成, 獲得完全的權利。 期股在資金到位前只擁有分紅權、表決權, 資金到位後方可轉為普通股。 期股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股權激勵方式, 兼有期權和幹股(贈送股)的特點, 是在幹股的基礎上吸收期權的優點而採用的一種模式, 是一種制度創新。 期股主要是公司對高級管理人員以股票替代現金的一種激勵措施。 一些企業家為了讓諮詢師更加為其效力,

通常拋出這個橄欖球。

期權, 又叫購股權, 是指公司給予員工在未來時期內以預先約定的價格購買一定數量本公司普通股票的權利 , 是一種未來權利, 而非義務。 有行權期、約定價和行權價三個要素組成。 員工的實施只賦予員工成為公司股東的權利, 在行使購買權利之前沒有成為公司的股東。 期權僅是企業給予骨幹、核心人員的一種選擇權, 是不確定的、要在市場中實現的預期收入。 企業沒有任何現金支出, 有利於企業降低激勵成本。

管理層持股, 管理層持股是指企業高中級管理人員以各種方式持有本公司的股票, 即管理層成為股東, 這主要是為了解決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而帶來的問題。

總體的激勵模式

根據行銷公司的具體情況, 針對不同的階層工作性質與特點, 採取不同的激勵方式。 下表對各級的激勵方式一一列出。

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總經理、副總經理)為重點激勵物件, 目的是為了其個人利益與企業的長遠利益完全捆綁在一起,

建立一種面向未來的長期激勵制度, 以充分調動經營者的智慧、才能, 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活力。 其激勵方式綜合了目前國內開展的多種類型:現金入股+期股+年薪+期權(購股權)+津貼。

中層管理與業務人員為公司未來的骨幹。 管理中層的激勵方式為:現金入股+期股+年薪+期權(購股權)+津貼, 與高層基本一致, 但股權激勵的額度要小得多;考慮到業務中層(片區經理)的工作時效性, 將年薪制改為月薪制, 以便及時考核與獎勵, 激勵方式:現金入股+期股+月薪+獎金+期權(購股權)+津貼。

對核心員工與績優業務員的激勵採取月薪、獎金、津貼與期權的相結合方式, 月薪的比重偏高, 同時賦予股票期權, 以留住企業急需的人才。

業務員、內勤人員的薪酬由獎金、月薪與津貼組成,對業務員而言,獎金為其報酬的主要部分。

另外,對該企業集團高層可考慮賦予期股權,行銷公司的董事、監事可考慮採用津貼、期股、期權的酬勞方式。

股權激勵方案

股權激勵物件,行銷公司的中、高級管理層均為股權激勵的物件,包括總經理一名,副經理一到三名,暫定六個部長(市場、銷售、物流、財務、行政、人事),還有10個片區經理,一共20名。關於該企業集團高層、行銷公司的董事也可考慮採用期股或期權的激勵方式,另外也要為行銷公司未來進入的高級人才預留激勵空間。需要說明的是,原則上股權激勵以風險共擔、收益共分為出發點,只面向中高級管理層,不面對普通員工。

行銷公司的股權激勵方案設想一,行銷公司總體上為投資創業型模式,在行銷公司的註冊資金為10000萬的情況下,投資的力度相對較小,公司要取得良好的效益,必須更多地要求管理層發揮團隊創業精神。為解決團隊創業的後顧之憂,充分發揮骨幹員工的積極性,考慮管理層的持股比例為20%比較合適。股權激勵採用現金入股及期股兩種方式。

在2000萬的持股總額中,其中1200 萬為行銷公司管理層持股總額,根據管理層的級別與承擔責任的大小進行個人認購額分配,總經理為600萬元,副總經理為400 萬元,部長及片區經理各為200萬元。 個人現金入股的最低限度為認購總額的20%,其餘的可採取期股的形式。集團公司託管的800萬,作為集團高層、董事會及新引進人才的股份儲備。

行銷公司的股權激勵方案設想二,此種情況下,行銷公司註冊資金為10000萬元,成為全國性的公司。股權激勵採用現金入股、期股與期權三者相結合的方式。個人認購額的絕對值沒有改變,只是持股比例發生變化,管理層持股總和為10%。其餘的1000 萬由集團公司進行託管。在未來的增資擴股計畫中,可為管理層預設10%的期權。期權的分配與業績直接掛鉤,根據統一考核的結果核定期權分配額度。

股權激勵的具體操作

資金的籌集,在以上兩種方案中,行銷公司管理層的持股總額達到1200萬元,個人認購額在50萬到600 萬之間。顯然,完全依靠個人能力是無法籌集到資金的。為了使新公司的註冊順利進行,行銷公司管理層可以推舉總經理作為代表,以行銷公司的名義進行集體籌集資金。有三種可以採納的途徑:其一為先向集團公司借款,由總經理出面以行銷公司的名義簽定借款協議,並界定歸還期限;其二與註冊所在地的銀行機構取得一致性意見,以主辦行作為交換條件,以管理層的股份作抵押,並以由該企業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簽署的擔保書為據,向銀行借款;其三與投資銀行家、民營企業家多方接觸,爭取獲得戰略投資家的支持,並獲得資金籌集管道。

股東地位的確立,在管理層籌集到入股資金後,與集團的股本金匯合,公司的註冊資金到位,可以辦理相應的註冊手續。行銷公司的管理層都成為公司的合法股東。按照級別的不同確定股份比例,不管是採取設想一還是設想二,分配的認購股額不變。籌集資金的歸還由行銷公司統一處理,持股管理層的股本償還直接與行銷公司交割。

入股現金的償還與股權的獲得,考慮到個人資金能力,公司管理層的實際股權可由兩部分按照構成:現金入股(普通股)與期股。公司註冊後,擁有股份的管理層必須與行銷公司簽定股權協議,並償還股本金,要求償還金額至少占個人分配的總認購額的20%以上,並約定時間限制(如半年)等。按照在期限之前償還的現金額度來確定現金入股數量,行銷公司據此簽署 «出資證明書»。全部償還的所持股份均為普通股,擁有股權所賦有的完全的權利;償還金額在20%到100%之間的,已償還部分為現金入股,未償還部分作為期股處理;償還金額在20%以下的,只擁有償還部分的現金入股,沒有分配期股的權利;未及時交納現金的,視為棄權處理,也即失去股東權利。

期股的操作,具體來說就是管理層在支付20%以上的現金入股後,其餘部分由行銷公司貸給經營者,作為期股。管理層的期股權需要得到行銷公司董事會的認可,並具有法律保障意義,行銷公司的董事會給具有期股資格的管理層簽署«期股資格證明書»。 期股的兌現以五年為限。如果行銷公司經營有方有利潤,管理層用分得的紅利來償還期股的資本信貸,直到所有借貸還清後為止,持股方就可以真正擁有這部分股份。 如果企業經營不善出現虧損,那麼就要管理層自籌資金償還信貸,否則就在經營者已經買下的股份中作相應的扣除。通過這種方式就把企業經營者的收入和經營業績聯繫起來。

普通股的兌現,如果行銷公司的主要管理層出現調動或離任等行為,需要在其離開該企業一段時間後,經過嚴格的財務審計發現沒有潛虧等問題,再按評估後的每股淨資產值,將所持的普通股變現。所持期股在取得該年度的分紅後,自動作廢。這樣是為了避免國企中內部人控制和經營者短期行為,把經營者的收入與企業的長效發展掛起鉤來。

管理層的股權結構,管理層的股權根據級別來定。總經理股額總數越大,占整個管理層持股總額的比例越高,這意味著總經理將承擔更大的風險,同時也擁有對公司的主要控制權。從長遠來看,對公司的發展是有利的。

如想瞭解馬方院長文章,請點擊下方題目,更多文章請後臺直接回復"馬方"查看!

更多課程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報名瞭解。

業務員、內勤人員的薪酬由獎金、月薪與津貼組成,對業務員而言,獎金為其報酬的主要部分。

另外,對該企業集團高層可考慮賦予期股權,行銷公司的董事、監事可考慮採用津貼、期股、期權的酬勞方式。

股權激勵方案

股權激勵物件,行銷公司的中、高級管理層均為股權激勵的物件,包括總經理一名,副經理一到三名,暫定六個部長(市場、銷售、物流、財務、行政、人事),還有10個片區經理,一共20名。關於該企業集團高層、行銷公司的董事也可考慮採用期股或期權的激勵方式,另外也要為行銷公司未來進入的高級人才預留激勵空間。需要說明的是,原則上股權激勵以風險共擔、收益共分為出發點,只面向中高級管理層,不面對普通員工。

行銷公司的股權激勵方案設想一,行銷公司總體上為投資創業型模式,在行銷公司的註冊資金為10000萬的情況下,投資的力度相對較小,公司要取得良好的效益,必須更多地要求管理層發揮團隊創業精神。為解決團隊創業的後顧之憂,充分發揮骨幹員工的積極性,考慮管理層的持股比例為20%比較合適。股權激勵採用現金入股及期股兩種方式。

在2000萬的持股總額中,其中1200 萬為行銷公司管理層持股總額,根據管理層的級別與承擔責任的大小進行個人認購額分配,總經理為600萬元,副總經理為400 萬元,部長及片區經理各為200萬元。 個人現金入股的最低限度為認購總額的20%,其餘的可採取期股的形式。集團公司託管的800萬,作為集團高層、董事會及新引進人才的股份儲備。

行銷公司的股權激勵方案設想二,此種情況下,行銷公司註冊資金為10000萬元,成為全國性的公司。股權激勵採用現金入股、期股與期權三者相結合的方式。個人認購額的絕對值沒有改變,只是持股比例發生變化,管理層持股總和為10%。其餘的1000 萬由集團公司進行託管。在未來的增資擴股計畫中,可為管理層預設10%的期權。期權的分配與業績直接掛鉤,根據統一考核的結果核定期權分配額度。

股權激勵的具體操作

資金的籌集,在以上兩種方案中,行銷公司管理層的持股總額達到1200萬元,個人認購額在50萬到600 萬之間。顯然,完全依靠個人能力是無法籌集到資金的。為了使新公司的註冊順利進行,行銷公司管理層可以推舉總經理作為代表,以行銷公司的名義進行集體籌集資金。有三種可以採納的途徑:其一為先向集團公司借款,由總經理出面以行銷公司的名義簽定借款協議,並界定歸還期限;其二與註冊所在地的銀行機構取得一致性意見,以主辦行作為交換條件,以管理層的股份作抵押,並以由該企業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簽署的擔保書為據,向銀行借款;其三與投資銀行家、民營企業家多方接觸,爭取獲得戰略投資家的支持,並獲得資金籌集管道。

股東地位的確立,在管理層籌集到入股資金後,與集團的股本金匯合,公司的註冊資金到位,可以辦理相應的註冊手續。行銷公司的管理層都成為公司的合法股東。按照級別的不同確定股份比例,不管是採取設想一還是設想二,分配的認購股額不變。籌集資金的歸還由行銷公司統一處理,持股管理層的股本償還直接與行銷公司交割。

入股現金的償還與股權的獲得,考慮到個人資金能力,公司管理層的實際股權可由兩部分按照構成:現金入股(普通股)與期股。公司註冊後,擁有股份的管理層必須與行銷公司簽定股權協議,並償還股本金,要求償還金額至少占個人分配的總認購額的20%以上,並約定時間限制(如半年)等。按照在期限之前償還的現金額度來確定現金入股數量,行銷公司據此簽署 «出資證明書»。全部償還的所持股份均為普通股,擁有股權所賦有的完全的權利;償還金額在20%到100%之間的,已償還部分為現金入股,未償還部分作為期股處理;償還金額在20%以下的,只擁有償還部分的現金入股,沒有分配期股的權利;未及時交納現金的,視為棄權處理,也即失去股東權利。

期股的操作,具體來說就是管理層在支付20%以上的現金入股後,其餘部分由行銷公司貸給經營者,作為期股。管理層的期股權需要得到行銷公司董事會的認可,並具有法律保障意義,行銷公司的董事會給具有期股資格的管理層簽署«期股資格證明書»。 期股的兌現以五年為限。如果行銷公司經營有方有利潤,管理層用分得的紅利來償還期股的資本信貸,直到所有借貸還清後為止,持股方就可以真正擁有這部分股份。 如果企業經營不善出現虧損,那麼就要管理層自籌資金償還信貸,否則就在經營者已經買下的股份中作相應的扣除。通過這種方式就把企業經營者的收入和經營業績聯繫起來。

普通股的兌現,如果行銷公司的主要管理層出現調動或離任等行為,需要在其離開該企業一段時間後,經過嚴格的財務審計發現沒有潛虧等問題,再按評估後的每股淨資產值,將所持的普通股變現。所持期股在取得該年度的分紅後,自動作廢。這樣是為了避免國企中內部人控制和經營者短期行為,把經營者的收入與企業的長效發展掛起鉤來。

管理層的股權結構,管理層的股權根據級別來定。總經理股額總數越大,占整個管理層持股總額的比例越高,這意味著總經理將承擔更大的風險,同時也擁有對公司的主要控制權。從長遠來看,對公司的發展是有利的。

如想瞭解馬方院長文章,請點擊下方題目,更多文章請後臺直接回復"馬方"查看!

更多課程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報名瞭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