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敦煌壁畫究竟畫了些什麼|意外

更多精彩內容請戳

個人圍脖:意公子

首先先回顧一下《藝術很難嗎》第三季裡的視頻

戳連結 ↓

敦煌究竟被掠奪了什麼?丨意外 視頻

敦煌, 這個留存在大西北上千年的天然博物館, 至今仍然通過這些遺留下來的敦煌壁畫們在茫茫沙漠中講訴著千年的故事。

而這些精美的敦煌壁畫到底具體在講什麼呢?這便是我們這篇文章要聊到的。

正如我們第一篇視頻裡所講的:敦煌莫高窟的一些洞窟的並不是用來居住,

而是僧人用來修行用的。

而僧人修禪時需先觀像, 據說觀像就像見到佛一樣。 為了滿足這種修行觀想禪定的需要, 所以早期他們就依照佛經的記載, 在石窟的壁上描繪了佛陀各種各樣的故事。

我們大家都知道佛家講究前世今生,

意思是說我們有好幾世, 而每一世都不同。 在這點上佛陀也是一樣的。 那麼他的前世都累積了什麼修行呢?

其實佛的修行簡單說來就是:不斷地“捨身”, 犧牲自己做善事的過程。 佛陀之所以能成佛不是機緣巧合, 也不是他真的菩提樹下修行就能成佛的, 而是經過無數個前世, 經過累世的修行, 才在今生修道成佛……

這裡頭有這麼一個故事特別讓人印象深刻:

據說, 某一世佛陀投生為印度的一個國王摩訶羅陀的三兒子, 名叫薩埵那。

那一天他和哥哥們在森林中遊玩打獵, 到了一個懸崖的邊緣, 薩埵那大概很好奇懸崖底下是什麼樣子, 就爬在懸崖的邊緣往下看, 忽然大叫一聲, 他發現有一隻母老虎,

還有七隻小老虎。 母老虎非常非常虛弱, 七隻小老虎就趴在媽媽的身邊想喝奶, 卻沒有奶水。

然後薩埵那就跟哥哥們說了一句話:“有沒有人願意這個時候從懸崖跳下去, 把自己的身體喂給老虎吃”。

聽到這裡大家肯定和薩埵那的哥哥們一樣被嚇到了!我們一般知道的都是老虎吃人, 武松打虎, 從來沒聽過把自己喂給老虎吃的。 而且他還真不是說說而已, 是真的從懸崖跳下去, 把自己的身體喂給老虎吃。 不過他這一跳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 這個“捨身”並沒有因此完成:

據說, 薩埵那一個不小心跳歪了, 離老虎們還有一段距離。 可是他受傷了過不去, 老虎也沒力氣過來, 他們就這麼對視著……最後他拿樹枝刺破自己的血管把血引到老虎面前,

讓老虎們先喝點血有力氣了才過來把他給吃了個精光!

這個故事乍一聽有點暗黑童話的韻味, 跟我們理解的世界似乎不太一樣。 但這就是佛經過累世的修行過程。

除了“ 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之外, 敦煌壁畫裡頭被畫得最多佛的前世故事還有聽著就肉疼的“屍毗王割肉喂鷹”:

以及九鹿王的故事……

通過累世的修行,佛陀終於在我們熟悉的悉達多太子這一世成佛了。

所以接下來敦煌壁畫就通過80多個情節的佛傳故事,來講釋迦摩尼從出生、成人、出家、苦修、悟道、說法乃至涅槃的故事。

《白象入夢》莫高窟第329窟 (臨)

步步生蓮

降魔變

這些講述佛的前世和今生的故事,就是佛教故事裡主要的本生故事和佛傳故事。

除此之外,敦煌壁畫裡有一類故事不屬於這兩類故事範圍:一般是講佛的500羅漢:有群500人強盜團夥在一次意外中變成500個瞎子,最後受到佛的點化成為500羅漢。這類關於“前因後果”的故事,我們稱之為因緣故事。

本生故事,佛傳故事和因緣故事是三類在早期的敦煌壁畫裡被描繪最多的題材。

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壁畫上除了這些傳統的佛教故事,還出現了“經變畫”。這聽起來可是一個專業的術語,那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就是把將某一部或者幾部有關佛經之主要內容組織成首尾完整、主次分明的大畫的“變相”。簡單來說,就是把佛經中的內容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畢竟當時識字的人那麼少,比起不好理解的經文,這種畫成連環畫的內容讓更多人容易理解佛經。這與西方的聖經故事的繪畫的產生是一樣的。

而這樣的需求和意識早在南朝時就已經出現,而到了唐朝更是主要以經變畫為主。

《觀無量壽經變》

那麼莫高窟裡的經變跟早期的佛教畫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大氣宏偉,而且顏色極其鮮豔,而且跟早期傳統的佛教故事不同,這裡面穿插當時人們的宴會,行醫,商旅和農耕等各種生活場景。不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更可貴的是連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也得到生動的體現。

其中最有趣的就是西方淨土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西方極樂世界。在以前的人的想像中西方的極樂世界,表現在壁畫裡一般就是:

以我們熟悉的彌勒佛為中心,然後兩旁坐著觀世音和大勢至兩位菩薩已經其他聖人:

在他們的身後是各種宮殿閣樓,上面還有飛天

而整個構圖的下方,有個池名為“七寶池”有蓮花,鴛鴦,還有寶臺上的樂工舞伎,整個就是上演一齣宮廷歌舞。

這是當時畫匠想像的西方極樂世界,但與其說是極樂的佛國,還不如說是人間帝皇貴族生活的再現。不論是最上方的飛天,還是臺上的樂舞,甚至是那些瓊樓玉宇建築,都是現實生活裡的真實寫照。

莫高窟 172窟

敦煌莫高窟,735個洞窟,4萬多平方千米壁畫,內容涵蓋佛教尊像畫、世俗人物畫、歷史故事畫、世俗生產生活場景、歷代名物、山水風景畫、圖案等等。想必能繪製出如此大量且精緻的畫的藝術家一定是想當了不起的人吧?

然而讓人失望的是,在敦煌文獻中,這些偉大的藝術家們從來只被用畫匠或畫工所指代。這些來自民間,社會地位並不高的畫匠,很可能常年居住在陰暗潮濕的洞窟裡,只為了方便作畫。

也許因為這些畫師們熟知勞動人民的真實生活,才使他們在創作時能巧妙地把佛國的空靈與人間的真實融為一體,為神祕的佛教壁畫增添了世俗社會色彩。但比起這些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了赫赫聲名的輝煌的壁畫,這些偉大的畫匠難道不需要被歷史銘記嗎?

在不缺物質的時代裡

審美力將會成為最大的競爭力

意 外 藝 術

為你開啟審美力時代的大門

以及九鹿王的故事……

通過累世的修行,佛陀終於在我們熟悉的悉達多太子這一世成佛了。

所以接下來敦煌壁畫就通過80多個情節的佛傳故事,來講釋迦摩尼從出生、成人、出家、苦修、悟道、說法乃至涅槃的故事。

《白象入夢》莫高窟第329窟 (臨)

步步生蓮

降魔變

這些講述佛的前世和今生的故事,就是佛教故事裡主要的本生故事和佛傳故事。

除此之外,敦煌壁畫裡有一類故事不屬於這兩類故事範圍:一般是講佛的500羅漢:有群500人強盜團夥在一次意外中變成500個瞎子,最後受到佛的點化成為500羅漢。這類關於“前因後果”的故事,我們稱之為因緣故事。

本生故事,佛傳故事和因緣故事是三類在早期的敦煌壁畫裡被描繪最多的題材。

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壁畫上除了這些傳統的佛教故事,還出現了“經變畫”。這聽起來可是一個專業的術語,那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就是把將某一部或者幾部有關佛經之主要內容組織成首尾完整、主次分明的大畫的“變相”。簡單來說,就是把佛經中的內容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畢竟當時識字的人那麼少,比起不好理解的經文,這種畫成連環畫的內容讓更多人容易理解佛經。這與西方的聖經故事的繪畫的產生是一樣的。

而這樣的需求和意識早在南朝時就已經出現,而到了唐朝更是主要以經變畫為主。

《觀無量壽經變》

那麼莫高窟裡的經變跟早期的佛教畫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大氣宏偉,而且顏色極其鮮豔,而且跟早期傳統的佛教故事不同,這裡面穿插當時人們的宴會,行醫,商旅和農耕等各種生活場景。不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更可貴的是連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也得到生動的體現。

其中最有趣的就是西方淨土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西方極樂世界。在以前的人的想像中西方的極樂世界,表現在壁畫裡一般就是:

以我們熟悉的彌勒佛為中心,然後兩旁坐著觀世音和大勢至兩位菩薩已經其他聖人:

在他們的身後是各種宮殿閣樓,上面還有飛天

而整個構圖的下方,有個池名為“七寶池”有蓮花,鴛鴦,還有寶臺上的樂工舞伎,整個就是上演一齣宮廷歌舞。

這是當時畫匠想像的西方極樂世界,但與其說是極樂的佛國,還不如說是人間帝皇貴族生活的再現。不論是最上方的飛天,還是臺上的樂舞,甚至是那些瓊樓玉宇建築,都是現實生活裡的真實寫照。

莫高窟 172窟

敦煌莫高窟,735個洞窟,4萬多平方千米壁畫,內容涵蓋佛教尊像畫、世俗人物畫、歷史故事畫、世俗生產生活場景、歷代名物、山水風景畫、圖案等等。想必能繪製出如此大量且精緻的畫的藝術家一定是想當了不起的人吧?

然而讓人失望的是,在敦煌文獻中,這些偉大的藝術家們從來只被用畫匠或畫工所指代。這些來自民間,社會地位並不高的畫匠,很可能常年居住在陰暗潮濕的洞窟裡,只為了方便作畫。

也許因為這些畫師們熟知勞動人民的真實生活,才使他們在創作時能巧妙地把佛國的空靈與人間的真實融為一體,為神祕的佛教壁畫增添了世俗社會色彩。但比起這些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了赫赫聲名的輝煌的壁畫,這些偉大的畫匠難道不需要被歷史銘記嗎?

在不缺物質的時代裡

審美力將會成為最大的競爭力

意 外 藝 術

為你開啟審美力時代的大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